四川泡菜和四川火鍋、四川小吃、四川菜一起被稱為川味飲食的四大絕色美味,不僅冠絕中國、也獨步世界,天下泡菜,無能出其右者!北方人沒習慣吃四川泡菜的,覺得難以下咽,一旦慢慢接受了,就會離不開他。
在四川的館子,不管那裡吃飯,都會免費上泡菜,而且隨便加量。過去川菜館子,米飯不要錢、泡菜不要錢,有人開玩笑,走去喊老闆來兩晚米飯,一盤泡菜,吃飽了走人,白吃。下面我來解釋一下四川農村家庭是怎麼製作泡菜的。
一、選泡菜罈。
泡菜罈要選密度大的泥燒制的陶製品罈子。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漏水、漏氣。密閉性一定要好。買泡菜罈的時候,賣泡菜罈的會把罈子加滿水,不漏水就算合格。其次要追求更好,把泡菜罈的談沿水加滿,用紙點燃放空壇裡,蓋上泡菜罈蓋子。壇內的空氣燃燒完了,由於內部壓強降低,壇沿水被全部吸進壇內,說明泡菜罈的密閉性很好。
新買的泡菜罈,不能直接用來泡菜,還要進行養壇處理,俗稱漿壇。去田裡挖稀泥巴,和水一起裝滿泡菜罈,每日不時的用手或棍棒攪拌,使其成混水泥,在泡菜罈內放一周左右。泡菜罈外面也用稀泥扶上,像敷面膜一樣。這樣做,燒窯的師傅說的是使泡菜罈的質地更緊密,有什麼氣眼之類的給堵上。不知科學在哪了,總之有經驗的師傅是這麼傳授的。養好壇後,再徹底清洗乾淨,就可以進行泡菜了。
這種陶瓷的泡菜罈是優選的品種。
這種透明的玻璃壇,視覺效果很好,但要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射。平時要放在背陰且通風處。
二、製作泡菜水
一般的泡菜書上都說制泡菜水要老泡菜水加新泡菜水。其實,一戶人家第一次做泡菜,那裡來老泡菜水呢,所以,說法不完全一定就是絕對的標準。泡菜水製作也有多種方法,我舉一兩個說明。
涼開水法:冷水加鹽燒開,冷卻即可。倒入泡菜罈內,放入料包就成。也可以把料包和開水一起煮製。
取原料自由水法:此法用含水量高的白蘿蔔等,將新鮮白蘿蔔放入泡菜罈加鹽醃製,從蘿蔔裡脫出的水就成為泡菜水。
上境界的取水法:雪水、高山泉水、古井取水,這些都比較有點神乎其神了,其實目的就是要取到乾淨、清澈、無雜質、味道甘甜、清爽的水源,作為製作泡菜的鹽水。
至於放多少鹽,一般的書上都有一定的標準,很多專業論文也討論泡菜的鹽度和酸度問題,說是鹽度不低於10度。我們平時做是憑經驗,沒去量化。大家此處去查詢下相關資料即可。
三、料包、配料。
泡菜罈裡香料、等,並不是很講究。常放的東西有:三奈、八角、花椒、幹辣椒、老薑、甘蔗(或者冰糖)、麻糖(麥芽糖,農村老輩人說的,麻糖加進去泡出來的菜脆性。)、水茴香(或者陸生鮮茴香)、白酒等。泡菜書上說的那些排草、靈草什麼的香料,一般家庭製作都沒放,估計是那些泡菜企業製作的時候才放。這些香料、配料所起的作用功效就不一一講解了。
尤其是水茴香,是泡菜的絕佳香草。但是水茴香現在不好找,過去到處都是。所以現在一般都要一般的新鮮的陸生茴香代替了。凡是用水茴香泡菜的,其泡菜鮮香無比。
水茴香, 別名:田根草(《分類草藥性》),水薄荷(《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水八角(《陸川本草》),水荊芥(《四川常用中草藥》),水波香,皺葉石龍尾。可以百度了解。
一般的陸生茴香,做泡菜首選水茴香,沒有的情況下用這種茴香。這種茴香會長蟲,叫茴香蟲,是一直治療胃病的特效中藥。
茴香蟲,很難得的中藥,價格比茴香貴多了。泡酒、烘乾研粉。專治胃病,有奇效。
四、泡菜原料
泡菜原料時廣泛的,可以說是無所不泡。素菜、肉類都可以泡。對於一些有特殊味道、質地不同、顏色易染色的原料,最好是分開來泡。像心靈美、紅色蘿蔔等,就不宜和一般的蔬菜一起泡。農村一般泡常見的脆性原料。如萵筍、刀豆、胡蘿蔔、黃瓜、豇豆、仔姜、老薑、新鮮紅辣椒和青辣椒、大藠頭、芥菜頭、背兒菜、棒菜、蒜薹、芹菜、筍子、包包白菜等等。
這些新鮮的蔬菜,不是洗乾淨後直接泡進去。而是要放在太陽下曬個半天,目的是使原料脫水,曬蔫了,泡製時又吸水恢復到原狀,質地脆嫩。像豇豆這類的,曬軟後一般是挽成一把一把的後再泡,曬過的將頭是必須在當天泡進去,不能留到第二天,過夜後豇豆就會「氣殼」,就是空心,跑出來就不好吃了。像辣椒,尤其要注意,不要把蒂把全部去掉,可以把蒂杆剪去,但蓋著辣椒的蒂蓋一定要留著。這樣放置泡菜水進入辣椒裡面,是辣椒裡的籽等流出到泡菜罈。黃瓜、蘿蔔等都要帶皮泡、也不要切開,要完整的泡,這樣的質地才好。總之,盡力的泡完整形狀的原料,不要用刀切後再泡。諸如此類,注意就好辦。
五、封壇檢查
泡菜罈封口很重要。光加滿壇沿水後蓋上蓋是不行的。蔬菜在泡製的時候,內部進行無氧呼吸,需要隔絕空氣,同時內部的氧氣被消耗後,氣壓降低,壇沿水就會被吸進泡菜罈,嚴重影響泡菜水和泡菜的質量。因此要放置外面的壇沿水進行泡菜罈,有效的做法是泡菜口用薄膜封號,用繩子拴進。在用口袋裝一袋河沙,壓在泡菜罈口。俗話說青沙閉縫,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壇沿水進入壇內。
有些密度小的原料,如豇豆之類,今晚泡進去,明早就可以撈出來食用,這種只泡一晚,剛好斷生成熟,我們管叫「跳水泡菜」。跳水泡菜是泡菜最好吃的階段,爽口,一個爽字了得。繼續泡,鹽味和酸度就會加重,吃起來的爽口度就會降低。因此,家庭泡菜,一次不能泡得過多,應少泡、勤泡,吃到的都是最新鮮的泡菜。像白蘿蔔,泡得好的,泡上過兩三年都是完好的,也不會爛掉。但是這是的泡蘿蔔已不適合做泡菜直接吃,因為鹽味、酸味都太重,但是可以拿來做菜,進行烹調。如煮酸湯、煮泡菜魚等,豇豆泡就了,可以烹製酸豇豆肉末等,都是絕妙的原料搭配。泡製時間長的老薑、辣椒都是做菜絕好的配料。川菜裡的泡菜系列,以其獨特的風味,成為一大特色菜品。
平時要定時或不定時對泡菜進行檢查,發現鹽味不足了就要加入適量的鹽。如果發現長白黴菌了,我們管叫「生花」。泡菜一旦生花不及時處理補救,就會嚴重破壞泡菜的品質,泡菜開始變得哈口、發酸、甚至發臭等,原料也會變得軟爛,直至腐爛掉。解決的辦法,首先是加入一定量的白酒,殺死黴菌,同時抑制其他黴菌生長。再次是要堅持泡菜罈是否漏氣了,採取措施杜絕空氣再度進入。泡菜水有自我修復功能,在缺氧的條件下,過節天就轉為正常了。
六、洗澡泡菜
洗澡泡菜,顧名思義,就是泡的時間很短的泡菜,也叫跳水泡菜。一般餐館、筵席都用的是洗澡泡菜。就是把泡菜原料切好,一般切成小塊、細條,從泡菜罈裡打出泡菜水,直接浸泡一夜或者半天就可以了。吃的時候剛好斷生。成為大家吃油膩後解膩的佳品。
七、泡魚辣子
魚辣子,就是加了鯽魚來泡的紅辣椒。這個辣椒是單獨用泡菜罈泡的,不和其他原料合泡。鯽魚泡的辣椒,是川菜做魚香味的菜餚的必備原料之一。以下這一段文字摘自《天下第二川菜魚香肉絲》裡的一段,講魚辣子的泡製:
「泡製四川魚辣子的辣椒一般選用二金條的新鮮紅辣椒,剪去蒂把,洗乾淨後曬到半蔫,主要是為了脫去一部份自由水,然後放入泡菜水裡泡製。而這個泡紅辣椒的泡菜水,和一般的四川泡菜的泡菜水不一樣,主要在泡菜水裡面放有鯽魚。鯽魚是常見淡水魚裡是比較鮮美的魚類,且鯽魚自古就具有藥用價值,故選擇鯽魚用於泡紅辣椒的製作。將鮮活的鯽魚放在淘米水裡,加入少量食醋餵養幾天,使其排盡肚腸的糞便雜質,在轉入乾淨清水餵養,徹底漂洗乾淨,撈出擦乾水分,不刮鱗、不去內臟,活的和鮮紅辣椒、井鹽、紅糖、甘蔗、白酒、花椒、老薑裝入泡菜罈中,摻入泡菜鹽水淹過原料,一起泡製至紅辣椒入味變鹹。泡製的配製比例一般是每5000克鮮紅辣椒,放500克鹽,100克紅糖,100克白酒,50克花椒,少量老薑。除此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香料,也有把鯽魚去鰓去內臟後再進行泡製的。因為泡菜水裡有足夠的鹽分,鯽魚不會變質腐爛。在泡菜水的浸漬作用下,鯽魚的鮮味充分溶解出來,再融於紅辣椒之中。這樣製作出來的泡紅辣椒,就被稱作魚辣子。用魚辣子製作出來的菜餚別具風味,魚香味是川菜所獨有的一種味型,而其他任何菜系都沒有此味型,就是因為四川所特有的泡紅辣椒的緣故。」
八、泡葷肉原料
泡混肉類原料,常見的如雞爪、豬蹄、豬耳朵等等。他的做法不複雜,泡製時會重點突出一定的辣味,或者香辛味,所以在配料的選用上與一般的泡素菜會有所不同。他是先將原料煮製成熟後,再放在泡菜水利進行泡製而成使其入味即可。泡葷料一般都是現做現用,基本不想跑素菜一樣,一連泡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最多三五幾天就差不多了,而且存放要放置與冰箱冷藏最好,一面肉質腐敗。現在的筵席裡很常用。
泡菜是便宜菜,簡單易做,家家戶戶,少則三五個泡菜罈,多者十餘個,甚至數十個。過去,有的人家泡菜罈能泡上數十年都還保存著。四川泡菜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發展,已經不簡單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成為川菜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承載著川人的勤勞和智慧,無需生火,就能熟制原料成菜,成為川味的一種代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