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中的生命真諦——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換屆之際大家談

2021-02-17 中國花卉報

在日本,生活著這樣一群中國花藝師——她們大多學業優秀,事業有成,多才多藝,而又對花草情有獨鍾。在異鄉的孤獨中,她們選擇了研習日式插花,來表達內心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深刻感悟,跟中國花藝師相比,她們對日本文化理解和滲透更深;而跟日本花藝師相比,她們又多了獨屬於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內核。

她們對於日式花道的見解和傳播,是中國花藝界非常寶貴的財富,她們,就是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

不久前,協會在東京舉辦了新年會和換屆大會。第六任會長羅華,接下前任會長袁中的重任,而榮譽會長楊玲則表達了對協會的祝福與期望。

本報也藉此機會,獨家約到會員們對於日式花道的見解,希望給正在研習花道的你以獨特的啟發。

從整個文化藝術史上看,日本插花和書法一樣源於中國,但它在日本的獨特的文化土壤中得到發揚光大,成為國粹。日本是一個重視形式的民族,在其手中,花道被規範成種種「有意味的形式」,形成有規律有系統的藝術門類。而日本花道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方式,與其「宿命論」構成內在聯繫,即重視當下瞬間生命意識,使其對每一個節氣、節日、慶典等活動,都予以隆重地表達,形成相對應的形式。而其花道精神,則基於禪宗思想,由此生發出惜物美、空寂美和自然美。愛花、惜花,並不僅僅在於花本身,更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寄託與象徵。在不同時期、場合和人文境遇的插花過程中,花似乎都在「訴說著」,由此構成一種人文情懷的「移情」。每種花,都是一個象徵符號,是插花人的精神投射,最終通過被插的花,將這種訴說傳遞給觀賞者,構成獨特的''花人相合之韻''。日本花道也是冥想的過程,對生命的尊重,與花的對話、與心靈的交流、與每一支花都是與生命相逢、與每一支花都是一期一會。當我坐在花前,只在當下,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插一枝是情趣、插兩枝花是陰陽、插三枝花是天地人,此時花的美不是在於技巧、而是與心靈的對話。

淺草(李民英)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副會長

小原流家元專科教授

日本花藝師協會NFD講師

年輕時作為IT理工女,經常出差在外。音樂、電影、讀書、寫作、旅行攝影,佔滿了空暇時間。唯獨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花花草草,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無法觸碰。養好的花草在一次出差之後,再相見已是枯萎,只能傷心面對。幾番折磨之後遇見小原流插花,深深地填補了內心想與花草接近的空白,漸漸地,更被用具有生命的花草枝幹等植物,重新創造和表達生命哲學的花道所吸引,走到今天,已近痴迷。

插花是打坐,是修行,是放空自我也是尋找自我,是我們離美最近的距離,是把五彩斑斕的世界帶進內心。如今教授花道花藝,也是把這些傳遞給身邊的人,讓他們與自己一樣,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因女兒學習日本傳統文化,與池坊東京生成會前支部長松橋由枝先生邂逅,開始跟隨松橋先生學習插花。2008年於上野東京都美術館池坊東京連合支部展出展,至今大小出展二十多次,2009年開始進入池坊中央研修學院學習,數次獲得中央研修學院成績優秀獎—橘賞。

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

「那看起來僵化的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鍊,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人的潛力。」——林清玄

於我便是如此,插花在與花對話的同時也是內省的過程。從一堆花材中選出自己心儀的花枝,減去多餘的枝葉插進花瓶裡,並且讓她呈現出最佳姿態,經過取捨,心也由煩到靜。插花讓我感受到四季變換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更從花中領悟到生命的本質,從花中學習到做人的品格,不譁眾取寵,不爭不屈,自然無心!

日本的插花,不是追求形態化的插擺,而是一種「生命的形態」,「生花」一詞由此而來。人們在插花中,被心靈之花所滋潤並回歸到自然中,這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人與自然相映生輝。我最為欽佩的老師川瀨敏郎(《一日一花》作者),對「素」花情有獨鍾,它包括簡單的投入花及閒寂茶花,把它看作是人們直接與自然草木花的交流,傾聽其心聲,尊重並展示花的意志的一種形式。它是源於對生命敬意而產生的花,體現了正宗的日式花道精神。

8年前為照顧公公而搬到老公的老家住。已過世的婆婆曾經學過花道古流,留下一些漂亮的水盤,老公則喜歡收集花瓶。老家有個非常大的院子,花草樹木繁多。加上自己本身對美與創作感興趣,就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開始學習花道。

在玄關擺上用婆婆的花器製作的插花,想來公公一定很開心。其實8年以來,我一直在使用婆婆用過的花剪,從沒換過。

在插花時,你是在享受最小單位的世外桃源。一個花器加上一些花材就是一個獨立維度的空間,可以令人忘卻外界喧囂。

與花材溝通不良,進展不順利的時候也會煩躁,但只要有耐心,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美值得等待。

在一次朋友邀請觀看花展時,遇到了當時華人花藝協會會長劉瑛,經過她的講解對花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我們看到的花藝花道作品有著多種多樣的元素和差別。於是體驗了各個流派的插花,於2009年選擇了最自由奔放的草月流。

一開始,插花是為了緩解繁忙工作後的疲勞,也希望能夠通過插花使自己更加穩重沉靜一些。

豈知研修草月流讓插花的我變得更加歡快活潑。草月流以自由自在為特點,時不時的腦洞打開和個性十足,都讓人玩得很開心。但是也有不足——規則較少的情況下,因自己沉積不夠,創意不足,有時很難做出驚豔的作品。現在我需要接觸更加不同的藝術領域,吸收不同流派的特色。

邢瑛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副秘書長

日本小原流花道家元教授

愛上花藝,迷上花道是實現了深藏已久的宿願。通過這些年的花藝研習,說心裡話,感覺自己是在做一種靈魂的修煉,通過習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不曾經意的美好;與花對話,能使人心靜如水、溫柔坦然;學習花道,同樣也能悟出什麼是人生的最佳境界與快樂——因為,在你手中的每一支花,每一根枝條,都本是被付予生命之物,你在呵護它們的過程中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敬畏之心。

我的感受,用這句名言來表達再好不過了:「人世一間過雲樓,漫天風雨不言愁。名利來了總還去,此生只向花低頭」~《老樹畫畫》

   

大學時的課程有花卉寫生,常去植物園寫生,或許這就是後來學習花藝和花道最初的緣分吧。

教授我歐式花藝的NFD協會名譽老師中山玲子、雖近古稀但氣質魅力十足、從她那裡讓我學到保持豁達的胸懷和追求美的激情,不必在意歲月的流逝、應該在意的是:是否美麗而充實地活著!

在國內和日本的大學我都學過設計專業,一直想把花藝花道融入空間裝飾設計中。在偶然的機緣下結識了草月流的中村草山老師。中村老師嚴謹的教學、創作靈感的多樣新穎、空間把握,都使我受益非淺。

和袁中老師相識是在花展上。看到袁老師出展的作品優雅美麗、並交談了一些關於池坊的感受、特別有緣。從她那裡學會了如何觀察和發現植物的生長美。

常說花是人內心的表現,花道過程也是修行的過程。專注地投入、和花兒對話、在創作中懂得取捨、處理好虛實關係、注重整體的協調、有嚴謹也有幽默……作品就會美麗。

景然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理事

池坊花道家元教授

Ripple Flower花藝教室創辦人

我的家鄉在雲南昆明,四季花開,從小耳濡目染中,居家花草就如每日飯菜必不可少。大學時代兼職翻譯時,偶遇一對研習日本花道的老夫婦,從此愛上花藝花道。打開我的微信您可以看到我寫的:有花的日子格外溫馨、愛花的生活總是快樂。這就是我跟花兒的情結,插花時我想我是全神貫注而忘我的!

從小熱愛花草園藝。小學時便有自己搬土種花的經歷,如今每每想起仍心生快樂。2011年赴日後開始接觸花藝,研習歐式花藝,日式小原流花道至今。花藝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親和、自然,並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生活更美好,心靈變得愉悅的一種手作藝術。而日式花道追求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寄託。會一直在這條花藝花道的路上走下去,創造美好,分享給更多人。

學習西洋插花,是因為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感謝、感恩我的花藝老師對我的精心培養,照亮了我的花藝世界,在夢想的天空可以羽翼豐滿展翅翱翔。

內田光美(中國臺灣)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顧問

日本花藝師設計協會(NFD)講師

日本真子國際花藝學院一級教授

因緣巧合,在10多年前經朋友介紹結識了現任的真子花藝學院的院長,開始了花藝上無止境的學習路程。10多年來,有幸在真子院長,以及NFD的名譽本部講師清水和乃老師、NFD城東支部長能村敏幸老師的教誨下,追求自己的一份真誠樸實的赤子之心,願把這份喜悅傳給大家,同享這份實實在在的美。

相關焦點

  • 旅日歌唱家任雁當選全日本華人音樂家協會新會長
    旅日歌唱家任雁當選全日本華人音樂家協會新會長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不管怎樣,日本花道都與中國傳統花藝淵源頗深,「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日本花道之所以如一股清流般的存在於世界插花藝術界,原因在於其源源不斷地從東方插花的發源地——中國汲取「活水」,再與本土文化相融合。
  • 凝聚就是力量——世界華人插花花藝協會在港成立
    1月22日,由著名花藝人倪志翔、鬱泓、吳龍高發起的世界華人插花花藝協會在香港九龍八度海逸酒店舉辦成立大會,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日本
  • 【花會】去上海學習原汁原味的日本花道
    高橋一老師在插花中日本花道中的美,常常讓人感覺嘆為觀止,這些源於中國的花道對中國人來說更容易接受與學習。主講:張昕翃   助教:姚偉凌闡述草月流花道美學的魅力剖析現在社會中草月流的實用價值              習作:草月流中自由花線和塊表現技巧張昕翃老師的花道表演
  • 芳菲四月,日本櫻の旅|與小原流首席花藝大師一起賞花學花
    感受和諧的經典自然美感,由小原流首席花藝大師尼寺裕子親自為您娓娓道來日本花道的綻放之美。小原流花道是19世紀末, 小原雲心創立花道新樣式「盛花(もりばな)」後開創的近代花道新流派,是日本花道三大流派之一;是一種以色彩美為中心,結合季節美和形態美的花材造型藝術
  • 花道的藝術:日式花道完全指南
    本書為全新增訂的彩色圖文版,由日本龍生派花道第三代家元(掌門人)吉村華泉親筆作序推薦,是廣大花藝愛好者了解和學習日式花道的不二之選。對花藝以及文學有濃厚興趣,曾從事英語教育、文案策劃、花藝研究等工作。前  言在日本,為了慶祝少男少女長大成人,會在他們21歲時舉行盛大的成人禮。因此,當我21歲的時候,我思考了許久如何使這一節日更有意義,最終,我決定寫一本書,也就是現在這本書的第一版,把日本的花道藝術介紹給更多的西方人。距離我的第一本花道書出版已有40餘年了。
  • 日本花道,花人花語正當時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上海植物園大樓裡,由國際花道協會上海支部主辦的日本花道藝術講座正在進行,講座主要涉及了日本花道的簡史和流派。從大框架而言,日本花道分為現代花道和傳統花道。傳統花道注重將花和植物設置為一個理想造型,將花和植物在自然生態中被忽視的深沉美和生命力,通過設定造型突出表現出來。
  • 「花間集」——初識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日語:かどう,英語:ikebana)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 新加坡華人從事花藝創意18年 以南洋舊屋為靈感
    結合東西方的花藝精髓   李國雄的老師對他的手藝極為讚賞,從眾多學員中邀請他協助雪梨歌劇院的聖誕花藝布置,這對開始掌握花藝技巧的李國雄起著莫大的鼓舞。老師甚至鼓勵他參加各類花藝創意比賽,雖然開始時名落孫山,在觀摩得獎作品之後,他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屢次獲首二大獎,成了澳洲花藝比賽的常勝軍。
  • 看得見的《高嶺之花》,看不見的日本花道文化
    「月島流」掌門 插花的背景在傳統的日式建築中作品傳統、沉穩「家元」既是日本特有的社會制度,也是日本文化興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對日本民族性格及價值取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前期文章:用生命插花的前衛花道藝術家---中川幸夫,正是這股潮流中的弄潮兒。) 前衛插花運動結束於超越現實的「造型花」。「造型花」雖然是「自由花」的延續,但準確意義上來講,「自由花」是抽象的繪畫,「造型花」是雕塑藝術(難怪草月流被稱為花的雕塑藝術)。前衛插花運動已經告一段落,現在更傾向於對古典進行重新評價和繼承。
  • 【焦點】華人女花藝師王玉芒受邀出展銀座松屋 日本之美與和諧共生令日本友人落淚
    5月29日到6月3日,在日本銀座的松屋百貨裡,一場由Mami Flower Design School舉辦的,通過花之語言、花之形狀、花之色彩這三方面來表現「日本之美」的花藝展覽吸引、薰陶了數以千人。創建於1962年9月的Mami Flower Design School,是日本最早的西洋花藝學校,截止目前,已經培養出9100餘名花藝講師,在全球範圍內擁有350個花藝教室。每年一次的松屋百貨展,到今年是第20屆。本屆出展人都是Mami Flower Design School的講師。
  • 日文館 細微中體會生命的美意——日本盆栽技法
    一直覺得日本是一個很愛花的國家。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似乎都可以找到幾種代表性的花卉。看到洋繡球盛開的小路,便知道是盛夏;漫山遍野的波斯菊,意味著已是清秋。對花朵的喜愛,或許是源於這個民族骨子裡對生命的熱愛吧。   一提到日本花藝,人們往往會想到詫寂之美。典雅,莊重,強調意境,似乎是日本花藝給人的一般印象。
  • 促進中日書畫交流,日本華人文聯暨華人美術家協會在東京成立
    日本華人文聯首任主席、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主席晉鷗首先致辭,撫今追昔,回望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厚重成就的過往,展望新一代華人藝術家的使命。他表示,曾旅居日本的王國維引用「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境界,正是文化人應有情懷。
  • 八雅文化|花藝、插花、花道的區別
    文章來源:花道「花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花藝指通過一定技術手法,花材的排列組合讓花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思想,體現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欣賞者解讀與感悟。「花道」,指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花 藝花卉藝術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藉助於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 池坊花道 | 自然之姿
    餘仲騏教授花道的根源 池坊 最高職 準華督 前CFA中華插花協會理事北美池坊支部特聘教授日本京都池坊中央研修學院(池坊總部)頂法寺本堂(六角堂)【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流派,至今已有557年歷史,「池坊」一詞後來成為日本傳統花道(英文稱為ikebana)各個流派的本源
  • 花道之道:永遠有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日本的花道,更是集中地反映了日本人的自然觀、美意識和倫理觀念。 日本傳統居室中的花 | 圖源:網絡 在日本人眼裡,花道是一門修煉心性的藝術,花藝人必須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對一花一草的敬畏,才能做出真正優秀的花藝
  • 日本風俗文化介紹(十六)花道
    古流松月會古流松月會是古流眾多分支其中的一支.它是由出身於紀州藩士族的初代喜鶴創立.經過三代喜岔的努力,逐漸形成自己固定的文人式插花(真行草)理論體系.目前現在古流松月會的掌門人為小島喜尚.其弟子,正喜史擔任日本神奈川花道協會會長.其徒孫肖喜林為正喜史唯一獲得教授資格的中國女弟子現在中國大陸致力於花道的傳播。
  • 日本影展 | 《亂世花道》:用花,來淨化人間
    全片的配樂和指揮為久石讓,插花作品均出自當代日本頂級花藝大師團隊,電影的整體製作水準堪稱精良,製作班底也充滿誠意。全是歷史中真實存在且大名鼎鼎的人物。關於池坊在日本的插花史上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池坊專好文祿3年(1594)在前田利家邸的客廳(有7.2米寬),製作了大砂物,後掛四幅畫。背後的掛軸中猴子在松枝上玩耍,由於豐臣秀吉綽號為猴子(織田信長對他的暱稱),於是此畫被認為有暗藏譏諷豐臣秀吉之意。
  • 日本花道的物哀之美
    花道一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徵,但其實和和服一樣,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