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生活著這樣一群中國花藝師——她們大多學業優秀,事業有成,多才多藝,而又對花草情有獨鍾。在異鄉的孤獨中,她們選擇了研習日式插花,來表達內心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深刻感悟,跟中國花藝師相比,她們對日本文化理解和滲透更深;而跟日本花藝師相比,她們又多了獨屬於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內核。
她們對於日式花道的見解和傳播,是中國花藝界非常寶貴的財富,她們,就是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
不久前,協會在東京舉辦了新年會和換屆大會。第六任會長羅華,接下前任會長袁中的重任,而榮譽會長楊玲則表達了對協會的祝福與期望。
本報也藉此機會,獨家約到會員們對於日式花道的見解,希望給正在研習花道的你以獨特的啟發。
從整個文化藝術史上看,日本插花和書法一樣源於中國,但它在日本的獨特的文化土壤中得到發揚光大,成為國粹。日本是一個重視形式的民族,在其手中,花道被規範成種種「有意味的形式」,形成有規律有系統的藝術門類。而日本花道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方式,與其「宿命論」構成內在聯繫,即重視當下瞬間生命意識,使其對每一個節氣、節日、慶典等活動,都予以隆重地表達,形成相對應的形式。而其花道精神,則基於禪宗思想,由此生發出惜物美、空寂美和自然美。愛花、惜花,並不僅僅在於花本身,更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寄託與象徵。在不同時期、場合和人文境遇的插花過程中,花似乎都在「訴說著」,由此構成一種人文情懷的「移情」。每種花,都是一個象徵符號,是插花人的精神投射,最終通過被插的花,將這種訴說傳遞給觀賞者,構成獨特的''花人相合之韻''。日本花道也是冥想的過程,對生命的尊重,與花的對話、與心靈的交流、與每一支花都是與生命相逢、與每一支花都是一期一會。當我坐在花前,只在當下,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插一枝是情趣、插兩枝花是陰陽、插三枝花是天地人,此時花的美不是在於技巧、而是與心靈的對話。
淺草(李民英)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副會長
小原流家元專科教授
日本花藝師協會NFD講師
年輕時作為IT理工女,經常出差在外。音樂、電影、讀書、寫作、旅行攝影,佔滿了空暇時間。唯獨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花花草草,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無法觸碰。養好的花草在一次出差之後,再相見已是枯萎,只能傷心面對。幾番折磨之後遇見小原流插花,深深地填補了內心想與花草接近的空白,漸漸地,更被用具有生命的花草枝幹等植物,重新創造和表達生命哲學的花道所吸引,走到今天,已近痴迷。
插花是打坐,是修行,是放空自我也是尋找自我,是我們離美最近的距離,是把五彩斑斕的世界帶進內心。如今教授花道花藝,也是把這些傳遞給身邊的人,讓他們與自己一樣,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因女兒學習日本傳統文化,與池坊東京生成會前支部長松橋由枝先生邂逅,開始跟隨松橋先生學習插花。2008年於上野東京都美術館池坊東京連合支部展出展,至今大小出展二十多次,2009年開始進入池坊中央研修學院學習,數次獲得中央研修學院成績優秀獎—橘賞。
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
「那看起來僵化的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鍊,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人的潛力。」——林清玄
於我便是如此,插花在與花對話的同時也是內省的過程。從一堆花材中選出自己心儀的花枝,減去多餘的枝葉插進花瓶裡,並且讓她呈現出最佳姿態,經過取捨,心也由煩到靜。插花讓我感受到四季變換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更從花中領悟到生命的本質,從花中學習到做人的品格,不譁眾取寵,不爭不屈,自然無心!
日本的插花,不是追求形態化的插擺,而是一種「生命的形態」,「生花」一詞由此而來。人們在插花中,被心靈之花所滋潤並回歸到自然中,這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人與自然相映生輝。我最為欽佩的老師川瀨敏郎(《一日一花》作者),對「素」花情有獨鍾,它包括簡單的投入花及閒寂茶花,把它看作是人們直接與自然草木花的交流,傾聽其心聲,尊重並展示花的意志的一種形式。它是源於對生命敬意而產生的花,體現了正宗的日式花道精神。
8年前為照顧公公而搬到老公的老家住。已過世的婆婆曾經學過花道古流,留下一些漂亮的水盤,老公則喜歡收集花瓶。老家有個非常大的院子,花草樹木繁多。加上自己本身對美與創作感興趣,就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開始學習花道。
在玄關擺上用婆婆的花器製作的插花,想來公公一定很開心。其實8年以來,我一直在使用婆婆用過的花剪,從沒換過。
在插花時,你是在享受最小單位的世外桃源。一個花器加上一些花材就是一個獨立維度的空間,可以令人忘卻外界喧囂。
與花材溝通不良,進展不順利的時候也會煩躁,但只要有耐心,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美值得等待。
在一次朋友邀請觀看花展時,遇到了當時華人花藝協會會長劉瑛,經過她的講解對花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我們看到的花藝花道作品有著多種多樣的元素和差別。於是體驗了各個流派的插花,於2009年選擇了最自由奔放的草月流。
一開始,插花是為了緩解繁忙工作後的疲勞,也希望能夠通過插花使自己更加穩重沉靜一些。
豈知研修草月流讓插花的我變得更加歡快活潑。草月流以自由自在為特點,時不時的腦洞打開和個性十足,都讓人玩得很開心。但是也有不足——規則較少的情況下,因自己沉積不夠,創意不足,有時很難做出驚豔的作品。現在我需要接觸更加不同的藝術領域,吸收不同流派的特色。
邢瑛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副秘書長
日本小原流花道家元教授
愛上花藝,迷上花道是實現了深藏已久的宿願。通過這些年的花藝研習,說心裡話,感覺自己是在做一種靈魂的修煉,通過習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不曾經意的美好;與花對話,能使人心靜如水、溫柔坦然;學習花道,同樣也能悟出什麼是人生的最佳境界與快樂——因為,在你手中的每一支花,每一根枝條,都本是被付予生命之物,你在呵護它們的過程中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敬畏之心。
我的感受,用這句名言來表達再好不過了:「人世一間過雲樓,漫天風雨不言愁。名利來了總還去,此生只向花低頭」~《老樹畫畫》
大學時的課程有花卉寫生,常去植物園寫生,或許這就是後來學習花藝和花道最初的緣分吧。
教授我歐式花藝的NFD協會名譽老師中山玲子、雖近古稀但氣質魅力十足、從她那裡讓我學到保持豁達的胸懷和追求美的激情,不必在意歲月的流逝、應該在意的是:是否美麗而充實地活著!
在國內和日本的大學我都學過設計專業,一直想把花藝花道融入空間裝飾設計中。在偶然的機緣下結識了草月流的中村草山老師。中村老師嚴謹的教學、創作靈感的多樣新穎、空間把握,都使我受益非淺。
和袁中老師相識是在花展上。看到袁老師出展的作品優雅美麗、並交談了一些關於池坊的感受、特別有緣。從她那裡學會了如何觀察和發現植物的生長美。
常說花是人內心的表現,花道過程也是修行的過程。專注地投入、和花兒對話、在創作中懂得取捨、處理好虛實關係、注重整體的協調、有嚴謹也有幽默……作品就會美麗。
景然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理事
池坊花道家元教授
Ripple Flower花藝教室創辦人
我的家鄉在雲南昆明,四季花開,從小耳濡目染中,居家花草就如每日飯菜必不可少。大學時代兼職翻譯時,偶遇一對研習日本花道的老夫婦,從此愛上花藝花道。打開我的微信您可以看到我寫的:有花的日子格外溫馨、愛花的生活總是快樂。這就是我跟花兒的情結,插花時我想我是全神貫注而忘我的!
從小熱愛花草園藝。小學時便有自己搬土種花的經歷,如今每每想起仍心生快樂。2011年赴日後開始接觸花藝,研習歐式花藝,日式小原流花道至今。花藝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親和、自然,並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生活更美好,心靈變得愉悅的一種手作藝術。而日式花道追求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寄託。會一直在這條花藝花道的路上走下去,創造美好,分享給更多人。
學習西洋插花,是因為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感謝、感恩我的花藝老師對我的精心培養,照亮了我的花藝世界,在夢想的天空可以羽翼豐滿展翅翱翔。
內田光美(中國臺灣)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顧問
日本花藝師設計協會(NFD)講師
日本真子國際花藝學院一級教授
因緣巧合,在10多年前經朋友介紹結識了現任的真子花藝學院的院長,開始了花藝上無止境的學習路程。10多年來,有幸在真子院長,以及NFD的名譽本部講師清水和乃老師、NFD城東支部長能村敏幸老師的教誨下,追求自己的一份真誠樸實的赤子之心,願把這份喜悅傳給大家,同享這份實實在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