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我和傅高義先生的緣分

2020-12-23 中國日報網

2011年10月15日,傅高義在美國家中接受採訪。攝影:陳衛華

半夜三點鐘醒來,順手拿手機看了一下推特新聞,美國中國學者史文(Michael Swaine)的推文讓我震驚:傅高義(Ezra Vogel)教授當天去世了。我在美國工作近九年,採訪了數十位著名中國通,傅高義是最值得尊敬的學者之一。

第一次見到傅高義是2011年10月4日晚在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講座上,他介紹自己剛出版的巨著《鄧小平傳》。在問答環節,他還談到中國日報出版的美國版,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國日報只有去適應美國讀者才能在當地成功,而中國日報也正朝這方向在努力」。

我會後與他簡短交流了一下,也想約他做人物稿採訪(當時我已開始寫中國通人物系列)。但他此行沒空。想不到過了幾天,我正好要出差去麻省理工參加一個活動,於是發郵件問在劍橋的傅高義是否有空。他很快回復我,約好10月15日周六上午11點到他家。

當時已81歲高齡的傅高義花了十年時間做了無數採訪才寫成了《鄧小平傳》,可見其嚴謹學者的態度。他告訴我中國很幸運有鄧小平這樣的領導人,並稱鄧小平為20世紀對中國貢獻最大的領導人。

傅高義1973年第一次隨美國國家科學院代表團訪華,見了周恩來總理。他很後悔從來沒有機會和鄧小平當面交流,只是參加了鄧小平1979年訪問華盛頓時一個活動儀式。

傅高義最早其實是一個研究日本的學者,他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是日本最暢銷的由西方作者執筆的非小說類書。他1958年在哈佛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後去日本待了兩年,主要的興趣也是研究日本。

1961年當哈佛著名的費正清(John Fairbank)教授給他一個三年學習中國歷史和語言的獎學金機會時,他立刻接受了,從此走上了研究中國的道路,也成為美國最受尊重的研究中國的學者。用他告訴我的話:「我不是自己主動去研究中國的,而是別人給了我這個機會。」

那天採訪結束,我請他為我事先買好的兩本《鄧小平傳》籤名,想不到他中文書寫之優美比一般中國人還強。他那天還帶我上他家二層的小客房,如數家珍告訴我在此住過的中國學者。

我之後對傅高義進行過多次採訪,他幾次表示作為中國通和日本通,他很希望能幫助促進中日友誼,並強調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對一些中國朋友在中國經濟超越日本後學習日本興趣大減表示擔憂,認為日本的產品質量高、收入差距相對小、腐敗較少、合理的衛生醫療體系、誠信體系和公民素質都值得中國學習。

記得前幾次採訪傅高義時,他事先都聲明希望我刊登前給他看一下稿件,並解釋說並不是要審查,而是希望確認引用他的話的準確性。今天查到當初他的一個回覆郵件說:「你引用的很準確,我喜歡你的文章。感謝你把文章發給我看,我很高興與對我準確報導的記者合作。」

傅高義生於1930年7月11日。記得2015年2月已常駐華盛頓的我去紐約頂班,正碰上傅高義和比他大10天的另一著名中國通孔傑榮(Jerry Cohen)一起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辦的講座上介紹他們一生的中國研究經歷。我當時與他們已非常熟悉。當時都85歲的兩位學者都非常活躍,思路清晰且充滿幽默感。

記得那天回到辦公室寫的文章的導語是:用中國人的說法,如果這對美國中國學者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

傅高義在去世前20天的12月1日還視頻參加了香山論壇,對充滿挑戰的中美關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學者我在美國見過多位。

傅高義是真正的良心學者,從不會為了政治風向變化和美國國內麥卡錫主義回潮,而改變自己的做人原則,和說假話。

永遠懷念傅高義先生。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回顧他眼中的經濟特區和深圳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回顧他眼中的經濟特區和深圳 2020-12-21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傅高義:我是旁觀者,我喜歡中國,也喜歡日本
    哈佛「中國先生」傅高義如今越來越像一位中國老頭,他目前正在寫作一本有關隋唐以來中日關係史的書。(南方周末記者 朱又可/圖)「日本人寫書,中國人不相信;中國人寫書,日本人不相信。我的目標就是寫比較客觀的書。」——傅高義下午,街區安靜,太陽照著哈佛校園裡的一排排教授們住的別墅,但波士頓四月的風有點冷。傅高義家的門鈴按鈕有點老化了。傅高義開門,笑著,藍色的襯衫塞進褲子裡,白襪子,棉拖鞋。他示意南方周末記者坐在沙發上,自己搬來一把白色的椅子,翹著二郎腿坐下了。角落桌子上的水壺正燒著開水,發出些噪音。
  • 傅高義先生逝世 為何最先報導的是日本媒體?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傅高義先生逝世,為何最先報導的是日本媒體?【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國際上最先報導傅高義先生逝世的居然是日本媒體!」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後,針對有國內讀者提到的這個細節,《環球時報》記者詢問了一位日本外務省官員。
  • 90歲的傅高義去世,他是美國人,又被叫做「中國先生」
    我休假回來了,各位,久等了!>央視《面對面》片花錄製:江楓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2月21號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號,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推特上發布消息稱,著名中美問題學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終年90歲。
  • 傅高義的重慶情緣
    傅高義開心地對周勇說:「我很願意支持您的工程。要是您派遣專家小組來到哈佛大學查閱資料,我當然會儘量給他們支持。」時隔三年未見,從重慶到波士頓,主客身份的對調,周勇深深地被傅高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位國際頂尖學者如此虛懷若谷,實在令人欽佩。當天的另一個重要談話內容,是傅高義的新書《鄧小平時代》。
  • 知名學者傅高義去世,生前被稱為「中國先生」
    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負責人克裡斯蒂娜·戴維斯(Christina Davis)對《朝日新聞》證實了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戴維斯稱,傅高義在接受外科手術後恢復不佳,於劍橋奧本山醫院離世。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產階級》《重整旗鼓一重建美國實例分析》等著作。上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寥寥無幾。傅高義後來在一本書的序言裡寫道:「在美國的很多大學裡,儘管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學家都在教授關於中國的課程,但卻都對194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沒有多少了解。」
  • 「中國先生」傅高義去世:耄耋之年的他仍牽掛著美中關係變化
    傅高義是數十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曾說:「我想更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資料圖 新華社發 劉傑 攝■「中國先生」 精通中日兩國事務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訃告中寫道,傅高義是「我們中心真正的擁護者,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
  • 傅高義逝世,中方:哀悼,銘記
    「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汪文斌說。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
  • 傅高義去世
    推文寫道,傅高義長期以來支持研究中心,是一位智慧的學者和出色的朋友,將會深刻懷念他。資料圖傅高義是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著有《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年)》、《鄧小平時代》、《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等。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
    新華社發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日表示,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  費正清中心當晚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這一消息。美國智庫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東亞項目主任史文在社交媒體上確認,傅高義當天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一家醫院逝世。史文表示,傅高義是倡導美國應以更理性和平衡方式思考中國的主要支持者,他的逝世對學界是一個重大打擊。
  • 專家:傅高義去世,可能代表一個研究中國的範式結束,即「理解中國」
    「一位教授對我說:你如果想要搞好美國社會學研究,就應該到國外去,先了解國外不同的文化。」而後,傅高義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東亞研究。1963年,傅高義出版了第一本書《日本的新興中產階級》,讓他聲名鵲起。 傅高義還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1年,31歲的傅高義被費正清選中,來到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
  •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去世,川普政府恰恰缺少他這樣的「中國...
    文/孫興傑上午在備課的過程中,看到微信群有朋友轉發傅高義先生去世的消息,著實震驚。在過去幾年中,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是我給學生推薦的必讀書,尤其是了解改革開放時代中國的一本經典之作。傅高義、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人代表了推進和發展中美關係的一代「老人」,隨著這一代人的老去,中美關係需要建立在什麼樣的知識和觀念基礎之上呢?傅高義在很多訪談中,談到了自己研究中國的初衷就是為了「了解」中國,著書立說也是為了幫助美國的政治家和公眾更好地了解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傅高義沉浸於中國,構建了與中國強大的關係網絡,正基於此,他眼中的中國也成為中國人了解自己的一面鏡子。
  • 傅高義去世,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謝幕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傅高義教授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他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作的貢獻。」
  • 《鄧小平時代》出版人李昕:傅高義生前還想寫兩個人,胡耀邦和朱鎔基
    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消息表示:「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期間,傅高義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一位博學的學者,一位很好的朋友,我們將深刻懷念他。」
  • 傅高義:寫完《鄧小平時代》10年後,我更覺得改開偉大
    「(傅高義)作為學者、公僕和人類,是一個巨人。(他)不知疲倦地保持好奇心。(他的離世)是巨大的損失。」塞繆爾斯寫道。 從事中國研究的傅高義曾這麼解釋自己的中文名字的雙重含"義":"我有兩個'義',一個是英文的(傅高義英文本名為Ezra F.Vogel),Vogel翻譯是'傅高','義'是Ezra,開始字母是'E',也有'英文'的意思;而在中文裡,我覺得一個老師(應該)很重視'義',是義氣的那個'義'。 我認為('義')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寥寥無幾。
  • 傅高義:對中國所做的「好事」,美國應當給予肯定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今年12月1日,傅高義還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
  • 對話傅高義之子:40年前曾隨父親住進中大,並走訪廣東各地
    &nbsp&nbsp&nbsp&nbsp我參與了部分父親為此書所做的早期調研,跟隨他和夏洛特去了好幾趟田野調查,包括工廠和公社。我父親出發前通常需要提前申請,我們會被一路護送。我和夏洛特有時候會抱怨當時的生活條件,既沒有空調,吃的食物也比較一般,但我的父親心無旁騖,從不氣餒。
  • 傅高義去世 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傅高義去世,中國大使: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0日深夜,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發多條推文,就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傅高義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凱發推說:「聽聞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畢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中美人民友誼及中美關係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中國(研究)上的智慧和見解不僅對該領域研究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世界而言也是如此。」
  • 美國著名「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中方深切哀悼
    傅高義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鄧小平時代》《中國與日本》《重整旗鼓——重建美國實例分析》等著作。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有著「中國先生」的稱號,曾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鄧小平時代》《日本新中產階級》等著作。今年12月1日,傅高義還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
  • 傅高義去世 華盛頓的「中國老朋友」越來越少了嗎?
    傅高義是美國最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義的逝世也引發中美兩國許多知識分子的擔憂和感嘆:美國理性、務實看待中國的政治圈和知識界人士是否越來越少?隨著美國更多少壯「鷹派」的崛起,中美關係又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