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必看影片之一《持攝像機的人》

2021-02-09 零零子的天方夜譚

《持攝影機的人》由導演吉加·維爾託夫創作,由凱爾·卡夫曼拍攝,這部影片主要是通過展現蘇維埃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表達對社會主義的期待。(小編個人覺得這部影片有和政治合作的意味,說得不好聽,影片成了傳播意識形態的工具)              

該片於1929年上映,影片中創造性地使用了大量蒙太奇的手法,實現了維爾託夫「電影眼」理論的文本表達。維爾託夫強調用「抓拍」的方式捕捉生活的片段,影片開篇便介紹說這是一部沒有標題、沒有情節、沒有布景、沒有演員的記錄片,這部實驗性作品旨在創造一種完全剝離於戲劇與文學的電影語言。其無對白,只有配樂的特徵,我更願意稱其為城市交響樂電影。

整部影片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觀眾入席城市黎明人民工作與休息體育運動和藝術實踐。通過對烏克蘭敖德薩市從早到晚生活場景的展現,揭示了蘇聯獨特的市景,呈現出蘇維埃是一個理想城市。

影片開篇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攝影師扛著攝像機走進音樂廳的畫面,講述的是觀眾入席的場景。一排排空空的座位,電影放映者操縱電影機,一系列特寫鏡頭不斷出現,很好地交代了環境。而後,音樂會開始,影片的主要內容也開始了。                

影片「正片」的第一部分從5分30秒開始到9分30秒結束,呈現的是城市黎明前的景象:熟睡的人們,寧靜的城市,靜態的影像,一切都是安然和諧的。

第二部分從9分30秒到46分30秒,這是「正片」部分最主要的內容,呈現了新一天的開始:人們起床、洗漱、上班,城市中車水馬龍的情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職業的人們正在忙碌地工作著,整個蘇維埃政權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三部分從46分30秒到56分05秒,這一部分呈現的是各式各樣的體育運動:從田徑場上的跳高、跨欄、鏈球比賽到賽馬、排球、遊泳、籃球、足球乃至摩託車比賽,充滿了生機活力的人群展現了運動的美感。

最後一部分從56分05秒到影片的結尾,呈現的是蘇維埃人民的業餘休閒生活:酒吧中喝酒閒聊的人群,練習射擊的姑娘,正在下棋的人們和電影院中看電影的觀眾。

攝影師米哈伊·考夫曼在拍攝的同時也出現在電影畫面中,首創了「自我暴露」的電影形式,呈現出的強烈的自反性特質。自我反射型紀錄片就是自我不再躲藏在片子的客觀性後面,他自己就是片子的重要元素,強調的是「我」與現實的對話與互動關係,這也證明了紀錄片開始向『現實』而不是「再現」敞開窗戶。帶著攝影機的人開始穿梭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是拍攝者,同時也是被拍攝者。不禁讓我體會到「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的美好意境。

     

     

首先是動靜畫面的不斷結合。從長椅上熟睡的人群到育嬰室裡酣睡的嬰兒,再到休息的人群和靜止的機器,這一組靜態快切鏡頭呈現了城市新的一天即將開始時的寧靜狀態,緊接著便是忙碌的一天到來,各種動態鏡頭開始充斥著畫面:搖動的樹葉、飛翔的白鴿、高速飛馳的火車和城市中的車水馬龍,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其次是相似鏡頭的組接。主要集中於影片34分41秒到36分這個片段中:女人洗頭和婦女擰衣服,磨刮鬍刀和斧頭,擦鞋、挫指甲和劃膠片等鏡頭通過相似性剪接在一起,製造了某種相似性的有趣意味。另外,影片中大量出現工廠機械運轉的畫面和電車穿行的場景,隱喻了人們的勤勞工作和國家的工業繁盛。

再次是隱喻畫面的組接。影片中將結婚、離婚、出生和死亡畫面組接在一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人文關懷。影片26分50秒的結婚登記和27分28秒的離婚登記,緊接著28分30秒的死亡葬禮和29分30秒的新生命的誕生,其間插入了一個婚禮場景。維爾託夫將這些意義相反或相互對立的情景拼接在一起,形成了某種對生死、聚散等問題的思考,更加凸顯了該片的思想深度。通過攝像機的捕捉和記錄,悲歡離合在這短短的三分鐘內呈現出來。 

最後是攝像機擁有了人的意識。影片後半部分,通過定格動畫的方式展現攝像機自己行動的畫面,讓攝影機仿佛擁有了自我意識。不需要人為的操作,攝影機自身就能進行拍攝。攝影機和城市建築景觀的疊化充滿了某種隱喻性:帶攝影機的人時刻監視著這個城市的一舉一動,似乎成了整個城市的主宰者。攝像機是一隻眼睛,一隻機械眼,用他才能看到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一個世界,他能看到我們人眼看不見的細節,攝影機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無意識的經驗世界。

       

配樂中的所有樂點都是和視覺節奏點完全匹配的:視覺節奏快,樂點的節奏就快;視覺節奏慢,樂點的節奏也跟著變慢;視覺上呈現定格狀態,樂點無起伏,配樂呈現持續的低響。視與聽的雙重衝擊,讓影片呈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律動感。整部影片一共6首背景音樂,有舒緩的,也有節奏快的,彼此穿插,很好地串聯了影片的節奏。(說實話,影片中的音樂節奏太快了,看得我心跳加快)

維爾託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進、慢動作、畫面定格、跳躍剪輯、畫面分割等剪輯手法,還製作了一段定格動畫。多種手法的使用在表達影片含義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次曝光手法)

影片中使用最多的是交叉剪輯手法,這將現實差別凸顯得更強烈,例如片中14分27秒處,運用仰拍手法將充滿煙霧的工廠顯得威猛高大,緊接著略帶俯拍式地記錄勞作的勞工,仰拍俯拍接連運用,突出表現勞工的辛苦,同時也表達對勞工的同情。 

影片30分06秒初,人眼轉動的畫面和攝像機轉動拍攝的畫面不斷結合,正是將攝像機比作人眼的典型例子。

影片60分鐘處,工人們交談的笑臉和高速旋轉的紡織輪,雙重曝光,疊化出現等手法,展示了人們在勞動中體會到的快樂。

另外,人們工作的鏡頭不斷使用快進手法,而人們休息度假和體育運動的鏡頭卻做了慢處理,整個節奏都非常地舒適。

不得不說,那個時代能創作出卡點這麼厲害,畫面無縫銜接和蒙太奇剪輯這麼順暢的電影,真令人佩服。

無論是羅伯特·弗拉哈迪, 還是約翰·格裡爾遜, 他們都相信攝影機就像人的眼睛一樣, 用觀察的方式拍攝而成的紀錄片能夠為人們傳遞客觀的事實。

而在《持攝影機的人》中, 維爾託夫運用了大量的特技, 比如多重曝光、快動作、慢動作、停格、倒放、分屏、大特寫、動畫等手段, 以此超越那種表面化的客觀記錄, 傳遞出更為複雜的主題,引導觀眾達到明確的思想結論。他認為攝像機優於人的雙眼,能看到人們看不到的東西。他曾說:「電影絕不只是……記錄在膠片上的事實……而是一個產品, 是一種由事實搭建成的『高等數學』。」

維爾託夫提醒我們: 影片最終所呈現的是創作者與現實素材互動的結果, 並不是現實本身。維爾託夫把電影攝像機比作人的眼睛,甚至優於人的眼睛,主張電影工作者手持攝像機「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他反對人為的扮演,推崇新聞片,強調把攝影機隱蔽起來進行拍攝。

在《持攝像機的人》這部影片中,25分時攝影機的長鏡頭出現在畫面內,不斷旋轉,不斷觀察著人們的生活,記錄著人們的悲歡離合。沙灘上曬太陽的人們,工廠中高速運轉的機器,大家其樂融融參加各種體育項目,這一切美好的景象引導人們相信這是一個物產豐饒,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相關焦點

  • 7位持攝像機的中國紀錄片人
    現世瞬息變幻,每一天,新聞被包裝成各種碎片向我們投擲而來,中國是紀錄片題材大國,生活比藝術更深刻,今年對這句話感觸尤深。持攝像機的中國獨立紀錄片人,在這些題材裡提取故事,用自己的作品為民眾提供建設性的觀看方式。紀錄片打開了一扇關注他人,理解世界的窗口。借魯迅的一句話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 編導藝考生必看的紀錄片盤點
    編導藝考生除了要看劇情類的電影以外,記錄類的影片也是必須要看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編導藝考生必看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
  • 10部必看的BBC神級紀錄片!
    十一年前,榮獲艾美獎的BBC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帶領我們開啟了一次被譽為是 「地球生命終極寫照」的旅程。從最深的洞穴,到最豐饒的熱帶雨林,從海洋深處,到地球北極,這部影片成了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前所未見的世界。
  •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電影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影片:《行者》《曼菲》《再現康寧漢》《起點》《波麗娜:舞蹈人生》
  • 考完研的同學,可以看看這些設計師必看的紀錄片!
    由獨立製片人導演Gary Hustwit執導拍攝的《設計面面觀》是一部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長篇獨立紀錄片。影片詳盡地展示了創造工業產品流程的實錄片段,並記錄了與世界頂尖設計師們的交談與討論。導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鏡頭記錄了這些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工業設計產品,看似稀鬆平常的設計背後,卻是設計師們傾盡全力的良苦用心。
  • 看了假紀錄片?BBC《地球脈動》第二季「年度必看瞬間」被疑後期合成
    當時這個視頻片段一度在社交媒體上爆紅,不少網友都稱讚「BBC良心製作」、「這樣的好紀錄片看到就是賺到」等等。《地球脈動》第二季還曾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的兩項電視獎項,分別是最佳專業實踐項目以及維珍電視「必看瞬間」。
  • 偽紀錄片——小成本影片暴利的捷徑
    看完全片沒有一個人不想吐的僅從生理角度,但大多數人一邊作嘔一邊大喊上當,即使這樣也阻擋不了《女巫布萊爾》在偽紀錄片類型中排名第一的票房成績。偽紀錄片常用敘事方法,影片主角失蹤了,觀眾看到的內容是遺留下來的電影膠片粗剪而成,本片也不例外。
  • 寒假師生必看的10部頂級英文紀錄片(附播放連結)
    其實,還有一個特別值得參與的休閒方式——觀看紀錄片。紀錄片是影像化的歷史見證,觀看紀錄片,能夠增強與世界的聯絡感、拓展知識面。對老師而言,觀看英語紀錄片,能夠增加自己的文化儲備,感受精妙的詞彙與表達,讓課堂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對於學生而言,觀看紀錄片可以培養語感、開拓視野,還有助於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 【Vic推薦】十五部設計師必看的影片
    》),然後就去豆瓣上找了一下,發現了幾部影評還不錯的,所以稍微做了一下整理,當然,設計師必看這個標題是人家取的,我從一些影片中挑選了一下,根據我的喜好,最後有了這十部,大家國慶期間可以慢慢找來看,我很多都沒看過,國慶也在上海,其實這也算是自己國慶期間列的電影單吧!
  • 《甜心先生》:經商必看的影片之一
    《甜心先生》這部電影非常受哈佛商學院的歡迎,教授常常這部影片作為教學案例推薦給學生。因為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商場上的故事。影片的主角是湯姆克魯斯,我不是特別喜歡阿湯這種類型的帥哥,他除了帥,別的沒什麼好說的。嘿嘿~這部影片非常值得我們一看,是因為從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學到一個非常寶貴的商業經驗。
  • 學生黨寒假必看的頂級紀錄片+播放連結,給你找齊了
    《成為沃倫·巴菲特》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來自內布拉斯加洲的小男孩成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男人之一的成長史,以及引導他的幕後貴人。影片為獨家拍攝,包含沃倫·巴菲特從未曝光過的家庭影像,沃倫•巴菲特將帶領大家思考,當金錢不再有意義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電影|現代舞|芭蕾舞|藝術_網易訂閱
    2020-12-27 06:20:15 來源: 貓狗的事跡 舉報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影片
  • 6部寓教於「萌」的BBC動物紀錄片,親子必看!(附資源)
    有別於其他動物紀錄片的兇殘畫面,這些影片萌點十足、製作精良,臺詞純正地道,非常適合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觀看喔~《荒野間諜》Spy in the Wild Season他們將攝像機藏入遙控企鵝體內,或乾脆將攝像機偽裝成一枚企鵝蛋,以此在超近距離觀察這群憨態可掬的小傢伙,記錄下它們真實的生活畫面。那麼,BBC的「特務」又在哪裡呢?在這裡就先留個懸念,家長們快帶著寶貝去片中尋找答案吧!
  • 高中生寒假必看的頂級英文紀錄片+播放連結,給你找齊了!
    美國娛樂時間電視臺執行副總裁埃斯皮諾薩表示,「我們很高興,科比給了我們這個前所未有的訪問,這將讓我們的觀眾見證一次NBA的最偉大球員之一生命中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成為沃倫·巴菲特》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來自內布拉斯加洲的小男孩成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男人之一的成長史,以及引導他的幕後貴人。影片為獨家拍攝,包含沃倫·巴菲特從未曝光過的家庭影像,沃倫•巴菲特將帶領大家思考,當金錢不再有意義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持攝像機的人》 維爾託夫告訴你高逼格實驗電影應該這麼搞
    本文首發原稿來自Doco紀錄影院 (docochina) 【點擊正文左下「閱讀原文」可看全片】這部出品自1929年的影片電影以一天的生活為藍本,記錄了烏克蘭敖德薩市24小時的世俗百態,影片也因此被譽為展現「蘇聯日常生活的萬花筒」。
  • 10部令人不寒而慄的紀錄片
    紀錄片在電影誕生之初就已出現——《工廠的大門》被很多人視為史上第一部真正的記錄片,同時也作為首批電影作品之一而享有美譽。事實上,紀錄片類型已催生了許多偉大不凡的電影。從麥可·艾普特的《人生七年》系列,到史蒂夫·詹姆斯的《籃球夢》,各種精彩的電影都採用了這種形式。
  • 《光之子》:2020年中國最溫暖的電影之一
    因此筆者的觀影期待大概在於,影片會講一個關於這個學校和校長的故事,突出「孤兒」的狀態,可能有點「慘」。但是影片的展開超出了筆者的觀影期待——女孩的心靈世界,才是導演要關注的內容,這有一點像「詩電影」,這個孩子其實有點「暖」,而導演,作為「持攝像機的人」,出入於電影之間。
  • 2017年程式設計師必看的紀錄片
    Aaron Swartz還是社交新聞網站Reddit的三位創始人之一, 2006年初,Infogami與Reddit合併,並在2006年底被出售給出版公司Condé Nast。Swartz在20周歲生日前出售了他所持有的股份。
  • 2020年,程式設計師必看的10部影視作品!《原始碼》只是其中之一
    電影激勵你成為一個更聰明、更好的人,或者對你而言是一個更好的程式設計師。今天,當世界高度互聯時,電影是看清世界的一個好的方式。 下面這些非常棒的程式設計師必看電影你看過多少呢?
  • 美紀錄片《完全可控》上線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近日,由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亞歷克斯·吉布尼(Alex Gibney)和另外兩名導演共同執導的美國抗疫紀錄片《完全可控》上線。紀錄片系統梳理了美國政府從疫情出現到暴發失控的一系列反應和舉措,並對其疫情應對方式提出了深刻、清晰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