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中的精神勝利法

2021-02-08 吃瓜大白

今早我不到7點就醒了,一點睡意也沒有就告訴自己說:這麼美好的周末,不睡懶覺豈不可惜?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被言順開老師演活了,精彩詮釋了他悲慘的一生。

請讀下文

 - 01 - 

阿Q其實不叫阿Q

阿Q原名為阿貴,因為在英文中貴的音譯是Queen所以便被魯迅先生取了Q,才有了這阿Q的這個名字。

說到這裡估計會有人問:阿Q沒有姓嗎?他不能姓阿吧

關於阿Q的姓,魯迅先生為之立傳時曾聲明,他「不知道阿Q究竟姓什麼」。

後在給《戲》周刊編者的信裡,魯迅又坦言:「至於阿Q的姓呢,誰也不十分瞭然。」由此來看,追問阿Q的姓,真是個白費心思、橫生枝節的問題。

但是電影中給出了線索: 阿Q疑似姓趙

故事是這樣的:

在趙太爺的兒子進了秀才的時候,村裡是鑼鼓喧天。

阿Q當時正好喝了兩碗黃酒,便手舞足蹈的神氣的說:秀才姓趙,我也姓趙我與趙太爺原是本家排起輩分來我還比秀才長三輩呢,這讓別人聽他對他是肅然起敬。

不料第二天,就被地保叫到趙太爺家叫去了。

太爺一見,滿臉濺朱,喝道:

「阿Q,你這渾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麼?」


 阿Q不開口。

趙太爺愈看愈生氣了,搶進幾步說:

「你敢胡說!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姓趙麼?」

阿Q不開口,想往後退了;趙太爺跳過去,給了他一個嘴巴。

「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裡配姓趙!」

阿Q在此也沒有辯解自己是否真姓趙(多數是不敢),出門後又被地保一頓訓罵,還坑了他200文酒錢。

此刻感覺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不管真姓還是假姓阿Q從此在也不敢說自己姓什麼了,從此之後別人都叫他阿Q他再也沒有姓。

 - 02 - 

阿Q精神

阿Q精神是使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可以不在意剛剛所受的屈辱,繼續努力生活。

阿Q這個人雖然很窮,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後去欺負小尼姑調戲小尼姑,為自己的屈辱報仇。

他欺軟怕硬,但他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對事情的態度,這也是他受了屈辱能夠一直他能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

對於真正強勢的人則口頭認輸並用「兒子打老子」之類的話來還擊讓自己很有面子;

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

在精神上獨不崇奉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又譏笑未莊人的「不見世面」;

甚至最後怨進大牢,他認為人生中就是要進過幾次牢房的,甚至在大牢中覺得有吃有住這樣還能夠來安慰自己。

精神勝利法我認為對於現代人在有些時候就很受用,我們這代人都過於在乎事情的結果,受事情結果的影響,甚至到了自殺這種不可挽回的地步。

 - 03 - 

阿Q的遺憾

阿Q最後在死於搶劫案遭到槍崩(被人陷害的),僅僅活了30餘歲,便結束了他的一生。我覺得他有這三大遺憾。

娶女人

在調戲小尼姑時小尼姑說:阿Q斷子絕孫,便開始想女人,甚至對吳媽產生了性幻想,之後對吳媽說想睡覺一事還使他傾家蕩產,就再也不敢想女人了。

鬧革命

當時阿Q聽到革命軍進城,便也嚷嚷革命,卻鬧不起來,被假洋鬼子訓斥說:讓他滾蛋。因此他一直認為革命軍沒來找他就是因為假洋鬼子的原因,最終也沒實現在他夢裡的革命場景。

阿Q未死會怎麼樣

阿Q這個人沒有任何文化,在畫押時讓他畫個圈都不會,卻在送往刑場的囚車上喊出了最後半句話:二十年之後又是.  對於他也算是出口成章了,如果阿Q未死還了他清白,不知他是否能夠真正的成為一名好漢呢?

- End -

以上都是大白今天看了阿Q正傳的突發奇想僅供參考。在後臺回復「阿Q,」可得阿Q正傳的免費觀看連結。

近期好文推薦:

一線城市的通病,讓我有了想跳樓的衝動

如果你初到異地,一定要知道這三件事

現代人的社交,全靠口

感恩相遇,長按識別二維碼可關注我們

喜歡文章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哦!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阿Q靠精神勝利法戰勝別人,卻稀裡糊塗丟了性命
    《阿Q正傳》裡的阿Q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由於他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正當職業,在遭到別人欺侮後,就以精神勝利法戰勝他人。他骨子裡卻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他身上的傲骨最終使他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阿Q頗有一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的心態。
  • 《阿Q正傳》賞析
    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徵是「精神勝利法」。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實中無法獲得滿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尋求自我安慰。小說中的《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都是他的這種精神勝利法的表現「行狀」。歸納起來,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特徵有: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阿Q只求在精神上戰勝對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死要面子又欺軟怕硬,麻木健忘而糊塗終生。
  • 你需要點阿Q精神勝利法
    你需要點阿Q精神勝利法魯迅筆下的阿Q是個膽小怕事、自輕自賤、欺弱怕強和麻木健忘的人,是一個像泥土一樣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頭上踩一腳,在未莊,他經常被挨打,被辱罵,而當他面對來自外界的這些侮辱的時候,他的處理方法是用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來獲得精神上的勝利,聊以自慰。
  • 《阿Q正傳》與《百萬英鎊》:愚昧麻木的時代,個體能否反抗命運
    01《阿Q正傳》中阿Q的卑劣行徑與「精神勝利法」,折射的是愚昧社會的縮影魯迅先生筆下的阿啊Q的神態但是一個立體的人物並非僅僅只有一面,阿Q身上也有著許多極為惡劣的品行,例如他的」精神勝利法「就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的典範。
  • 阿Q雖然離去了,可他的精神勝利法依然存在
    面對通篇滿紙「吃人」世界,面對所欲渴求卻不得,若不是用極端的精神勝利法,不是用轉移怨氣的欺軟,恐怕抑鬱症等一幹心理疾病早上身了。星星皺眉低頭握拳:「為神馬?為神馬要逼我-欺負小尼姑呢?」那麼請問體制、人群、人性的關聯關係式怎樣的呢?葡萄背身仰天悵然:大哥~拜託你只是個阿貴,何苦要知道這些?(⊙o⊙)…我.......阿貴?
  • 《阿Q正傳》的國民性!
    在小說《阿Q正傳》裡魯迅先生塑造了一個阿Q來代表中國人,他身上表現出的愚昧、自私、自卑、軟弱無能、畏強凌弱等方面的人格都代表了國民性中的種種弱點,時至今日這些弱點仍然存在於國民中。魯迅先生的這種批判精神可以使我們時刻保持清醒不至於墮落。
  • 漸漸的,我們都活成了魯迅筆下的阿Q
    莫言先生曾說,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這是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中篇諷刺小說,旨在揭露舊社會黑暗、腐敗的社會特徵,批判生活在那個社會的人們愚昧、麻木、懦弱的國民劣根性。阿Q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名自尊自大,自輕自賤,自欺欺人,欺軟怕硬又極其卑微的貧苦農民,受盡剝削壓迫的反動封建文化、封建精神、醜陋的自我麻醉甘於受奴役的卑賤心態。
  • 對付身邊的小人,除了避而遠之,還需要阿Q精神勝利法
    提心弔膽地過日子,總還會遇著些不著調的,在所難免,對於這些小人及小人在背後暗中使壞的伎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與之同流合汙,避而遠之,有時候,適當來點自嘲,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以寬慰自己受傷的心。有時候,想想阿Q的處世方式,精神勝利法。這雖然是一種自嘲的方法,但起碼可以緩解一下心中的怒氣,小人出牌,都不按章法!
  • 《阿Q正傳》讀後感
    那麼《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的結局,則揭露了那個時代背景下,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境地。孔乙己也好、陳士誠也罷,還有單四嫂子、祥林嫂、以及阿Q,都只不過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她)們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強權面前,只能像先生在《狂人日記》所描繪的那樣被「吃掉」。在《阿Q正傳》序言中,先生開篇即用筆精到,獨具匠心。
  • 看電影合集:名著改編經典劇情片《阿Q正傳》完整版
    好在阿Q有著一套自我安慰的「精神勝利法」,所以肉體上吃虧的他最終能在精神上得到滿足。自從被趙太爺打和調戲吳媽受罰之後,阿Q的日子愈加難過。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進城謀求生路。陰差陽錯的一些事,竟讓阿Q在未莊人眼裡成了手握重權的革命黨,這個憋屈半輩子的小人物總算暫時抖了起來……  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並榮獲瑞士第2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 經典電影《阿Q正傳》中去世的演員?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先後被拍攝了三次,總體來說每一部藝術成就都不低,但是要在這個三個影視作品中選一個,我個人認為還是1981年上影廠這部電影堪稱空前絕後。《阿Q正傳》的故事我不做太多贅述,大部分人想必都看過原著,沒看過的多多少少對「精神勝利法」應該也有過一些了解
  • 電影《阿Q正傳》:阿Q一個罵完之後想誇的人
    圖片來源於百度剛看電影《阿Q正傳》的時候覺得阿Q好可憐,後來看到他又嘴欠又欺軟怕硬又喜歡賭生活中有一些好吃懶做的人,做事情總喜歡耍點小聰明。也有一些人長大了,父母卻依然辛苦,伸手就與父母要,即便自己好手好腳身強力壯,漸漸地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意義。相比這些人,阿Q確實值得一誇。三毛說: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走去,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多少人無形當中與勇者二字漸行漸遠。
  • 魯迅|阿Q正傳全文
    魯迅|阿Q正傳第一章序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
  • 阿Q走了,阿Q精神還在
    現在再看看這段簡單的對話,喜劇的「矛盾法」一下子體現出來,彩色和黑白原本是一對相反的概念,卻因為彩電和黑白電影的關係,辯證統一起來,很妙!那麼說到滑稽戲和電影的結合,必須要感謝黃佐臨先生。在他的引領下,滑稽戲中有很多喜劇的題材都被搬上的銀幕。
  • 《Lovely魯迅Baby為什麼寫阿Q正傳,又或者:我為什麼創作?何樂而不為之阿》
    【劇情】阿Q正傳 1981【獨家中字】_國產電影_電影_bilibili_嗶哩嗶哩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5767456/我看到了從事電影製作以來看過的1347部影視作品裡最牛逼的國產電影
  • 盤點39年前的經典電影《阿Q正傳》中已經去世的演員?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先後被拍攝了三次,總體來說每一部藝術成就都不低,但是要在這個三個影視作品中選一個,我個人認為還是1981年上影廠這部電影堪稱空前絕後。《阿Q正傳》的故事我不做太多贅述,大部分人想必都看過原著,沒看過的多多少少對「精神勝利法」應該也有過一些了解
  • 《狂人日記》:「精神勝利法」讓你重獲新生
    魯迅先生的長篇小說《狂人日記》中,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讀過這篇小說的每一個人都印象深刻,曾幾何時,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是因為我太優秀了,所以他們才容不下我」,「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所做的他們都不行,所以他們才會遠離我」,「他們太笨了,像我這樣獨來獨往的人,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個性」……一個個想法,一個個「精神勝利法」,讓那些學生在面對特殊情況時,從他們的腦袋裡噴湧而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讓自己在學校裡過得去,自己給自己找好臺階,慢慢地那些學生需要不停地依靠「精神勝利法」才能好好學習。
  • 身世大揭密:阿Q其實不完全是中國人?
    就算沒有讀過魯迅《阿 Q 正傳》,也一定聽過阿 Q 的「精神勝利法」。作為魯迅筆下最深植人心的角色,阿 Q 欺善怕惡的懦弱性格,被視為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犀利診斷。著名的精神勝利法,也確實捕捉到「好漢不吃眼前虧」一類俗諺所體現的中國人心理。然而,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真的是中國人獨有的「優良」傳統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精神勝利法?
  • 「抗日神劇」=庸俗武俠+阿Q精神丨光明網評論員
    阿Q的生活裡,一切重壓、剝削和痛苦都可以通過精神勝利法獲得平抑——「孫子才畫得很圓的圓圈呢」「現在不見了!說是算被兒子拿去了罷」「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現在,在「抗日神劇」裡,受辱時只能「大抵改為怒目而視」的阿Q,被嫁接了飛花摘葉殺人的本事,由此呈現出了一種侏儒式的強橫。這種創作未必是故意的,但顯然非常值得省視。
  • 從《孔乙己》到《阿Q正傳》,看孤獨零餘者的生存與毀滅
    魯迅描寫了阿Q國民性弱點的集中表現,通過「精神勝利法」的刻畫,來表現封建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劣根性。魯迅文字多犀利,少年不懂魯迅,懂時已是書中人。而《阿Q自傳》,我一直欣賞他的精神勝利法,好像無論遇到什麼難題,都可以自我安慰。魯迅作品的文筆犀利,哲思深遠,畫人畫鬼,入木三分。成名作小說集《吶喊》,他為什麼要吶喊?他要喊什麼?喊出來的目的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