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一次演活了中國式小人物

2021-02-23 壹條電影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有朋友上周末閒聊時跟我抱怨,說疫情之後這兩個月的影院,雖然常去,但總覺得寡淡。

他的原話是:

「說娛樂也不娛樂,說走心,好像也不走心」。

我回他:

「娛樂和走心想兼得太難了,而且疫情後大家看起來都需要娛樂解壓,但實際上更需要的,或許是走心」。

而在本周,有機會提前看了一部新片後,這個「求走心」的感慨,變得更強烈了。

不賣關子,這新片明天上:

《通往春天的列車》

看片名,有溫馨和希望的味道。

不過,電影講的,是希望之前。

那些來自生活的意外,以及由此而來的憤怒、憋屈與迷茫。

因為都是任素汐主演,也都是關於小人物的悲喜,倒是很難不讓人想起18年那部大火的《無名之輩》。

比如就會想起下面這段對話:

「你說,為啥子會有橋?」

「因為路,走到頭了。」

《無名之輩》

而《通往春天的列車》講的,正是人生這一段,「路到頭了,但橋還沒修好」的灰色階段。

單是這一點,就足夠吸引我了。

畢竟,我們的人生,一個接一個的灰色階段,或許才是常態啊。

1.

這半年的心路

我想先從這半年,我自己的心態變化聊起。

看完電影後,第一個聯想到的,也正是自己在疫情以來的狀態。

怎麼說呢,作為一個以寫電影為生的人,過去這大半年,心理上的確是經歷了一段過山車式的起伏。

一開始,是震驚

1月20號影院關門,準備了許久的春節檔就此腰斬,所有計劃都要推倒重來,但短暫的震驚之後,根本來不及去想未來,只想著,先把當下度過去。

再後來,是憤怒

影院遲遲不開門,你會覺得,是電影行業被特別針對了,憑什麼呢?電影招誰惹誰了?

而多數人,包括這些寫字的,除了發聲,只能壓著火氣乾等。

再後來,是迷茫下的改變

每天都有新的傳聞,你能做的,唯有力所能及的改變,努力適應那個沒有院線電影的日子。

雖說一直在嘗試,但迷茫也是實打實的。

最終,則是一切歸於平靜

當電影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一段灰色的日子過去,其實沒有多少興奮,更多的,反而是對過往生活的審視與總結。

那感覺就像是,經歷過糟糕後才明白:

這世界有太多你完全無法掌控的東西,你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無名之輩》

這大概,就是大時代下,一個小人物的日常寫照吧。

而這也是這部《通往春天的列車》,讓我深有感觸的原因。

電影講述的,同樣是幾個月的時間裡,一個普通人應對生活變化的心理波動;同樣是關於小人物在生活壓力之下的苦辣悲喜。

這些變化也好,壓力也罷,多數時候,其實都難說有多嚴重,以旁觀者視角看,甚至可能會覺得,不算什麼,太常見了。

是啊,電影裡發生在東北小城這對年輕夫婦身上的事兒,其實真的不算什麼,但電影好就好在:

它漸漸地讓你從一個圍觀的旁觀者,成了那個感同身受的親歷者。

這或許,就是電影高於新聞的那部分魅力。

2.

我們都是小人物

說說電影的故事吧。

黑龍江齊齊哈爾,一個典型的東北小城,經濟下行,死氣沉沉。

30出頭的大川是機械廠的工人,一天被領導通知,自己即將被買斷工齡,合計有四萬塊錢的補償款。

誰知意外比下崗來得更快,一天晚上,大川被保安誤當做小偷抓獲,結果下崗變成了開除,四萬塊也打了水漂。

老實巴交的大川,一夜之間,慘上加慘。

我們都是小人物,誰的生活裡,不會遇到點糟心事兒。

而定義小人物的,從不是他的生活裡發生了什麼,而是發生之後,他做了什麼。

電影講的,就是意外發生後,大川小兩口的反應與變化。

應該說,我從大川身上,看到了中國式小人物的很多典型特質。

首先,是小人物的妥協。

沒錯,我們都喜歡看小人物逆襲、或者小人物抗爭的勵志故事。為什麼喜歡?因為,現實中這樣的故事,太少了啊。

或許,妥協,才是小人物最真實的底色之一。

大川被冤枉,有氣沒處撒。還要妻子帶著他來找廠長求情,人情世故的那些,大川全然不會,一切都需要妻子來幫他打點。

可妻子就算能說會道,也只能看人臉色。

廠長發話了,我也不相信是大川幹的,但現在沒有證據。

於是,廠長給支了個招兒:大川你就去廠裡守著吧,你要自己能抓到小偷,補償金還能補給你。

即便這建議看起來毫無人情味,大川和妻子,也只有唯唯諾諾地接受。

生活中,我們這些小人物面對的,往往不是殘酷,而是冷漠。

沒有誰存心就要坑你,但也的確沒有誰試圖把你放在心上。

這就是小人物要面對的現實:

除了妥協,只有靠自己。

其次,是小人物的狡黠。

說是狡黠,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生存智慧。這方面,我們中國人或許最有發言權。

而更重要的是:

電影選擇了讓大川這樣一個笨拙又單純的小人物去呈現生存智慧,於是,他的每一次失敗,更加放大了那種小人物的無奈與辛酸。

說白了,多數大川這樣的小人物,顯然沒有什麼大智慧,有的,無非就是討碗飯吃的小聰明。

比如,大川假扮成殘疾人,去開三輪摩的。結果沒開兩天,就被人舉報。

電影的很多時候,你會覺得大川這個人物好窩囊,甚至還有點軟弱。

但越往後看,越看到更多小人物的共性。

他的窩囊,來自於他的不自信。而他的不自信,則多來自於他的出身。

這些,大家一定都感同身受。

接著,是小人物的堅持。

妥協和辛酸,或許是小人物的底色,但小人物,也有屬於自己的光彩。

比如某種堅持。

這堅持或許在外人看來,是不划算的,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愚蠢的。但堅持這個動作本身,就定義了小人物。

以我們多數人的想法,被冤枉而損失了四萬塊錢,也不至於傷筋動骨,認個倒黴,重新開始就是了。

但大川沒有,他堅持,也堅信,自己一定會抓到小偷。

有句很雞湯的話是:

生活,你總得有點堅持。

大人物的堅持,往往最後成為某個傳奇或佳話;而小人物的堅持,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尊嚴和信念。

於是我們會看到,妥協與堅持,看似矛盾地存在於這個小人物身上。

違和嗎?一點也不。

因為,這就是生活。

最後,是小人物的善良。

在我看來,這才是小人物最重要的那個特質。

在這個戾氣十足的時代,我們每天都看到太多來自網絡世界無底線、無差別的暴力。

善良,早已成為時代的稀缺品。

尤其,很多惡的邏輯是,不能我一個人慘,大家要和我一起慘。

所以,電影最後,大川善良一面展現的那個瞬間,才是最打動我的時刻。

這裡,就不多劇透了,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預期,自己去看。

總之,我們這些小人物啊,每天都在為了生存而奔波著。

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大川,我們都在試圖活下去,我們都在試圖過得更好。

3.

一切,會好起來嗎?

講述小人物的悲喜,向來是國產電影的一大重頭。

只是,疫情之後,還沒出現這樣的作品——恰恰,這個時候,我們或許也最需要這樣的作品。

《通往春天的列車》,選取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偶然事件作為引子,事無巨細地展現了當下小人物的日常。

這四萬塊錢,或許多年之後回想起來,也不過是一個一笑而過的回憶,但借這個事件,我看到了鮮活的中國小人物眾生相。

除了大川,電影也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一眾小人物群像。

即將臨盆的妻子,因為生活的困窘,常常給丈夫臉色看,但在父母和外人面前,她又是最挺大川的那一個。

兩口子,有什麼問題關起門來解決。出了門,就要一致對外。

義氣滿滿的髮小,不管你現在混得如何,只要一句話,永遠站在你背後支持到底。

生活中,誰又沒有幾個這樣的好兄弟、鐵哥們兒。

保守挑剔的嶽父,和不靠譜的妻弟,代表了中國式家庭的煩惱與羈絆。

假仁假義的廠長秘書,賊喊捉賊的保安,不乏人性的小偷,包括一言不合就開打的路人,則最大程度呈現了小人物的複雜。

這些小人物組合在一起:

既是經濟下行的現實東北,更是某個角度的當下中國。

每一個為生存奔波的小人物,當然都心存希望。

就像這片名,誰都希望自己坐上的,是一輛通往春天的列車。

電影最後留下的,有期冀,也有苦笑。

我想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有苦有甜,有悲有喜,以及,有點念想,有個盼頭。

結語

明天,電影正式公映。

也是在明晚,【壹條觀影團】也會和上海的朋友一起觀看這部新片。

除了小人物的悲喜,我得說,又一次看到任素汐,也是吸引我看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這幾年,她出演了一個又一個小人物。

有命苦的(《驢得水》),有性格不那麼討喜的(《銀河補習班》),有渺小又偉大的(《我和我的祖國》),有透著滿滿人生智慧的(《無名之輩》),有閃著女性光輝的(《半個喜劇》)。

這一次,還是小人物。

舉手投足,都是生活。

回到開頭。

娛樂和走心,你會選哪個?

既然娛樂的不盡如人意,不妨,就來走心一次吧。


如何星標我們: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相關焦點

  • 任素汐這新片,說盡了中國式小人物的悲喜百態
    應該說,我從大川身上,看到了中國式小人物的很多典型特質。這四萬塊錢,或許多年之後回想起來,也不過是一個一笑而過的回憶,但借這個事件,我看到了鮮活的中國小人物眾生相保守挑剔的嶽父,和不靠譜的妻弟,代表了中國式家庭的煩惱與羈絆。
  • 中國式家長令人窒息的控制欲,被她演活了
    控制欲強的中國式父母與面臨巨大壓力要闖過獨木橋的孩子們,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比高考還要複雜難解的問題啊。——我是歡喜別離的分割線——《小歡喜》的主線是三組家庭:方家是最常見的家庭模式——媽媽語速快脾氣急,常常被兒子方一凡氣得上蹦下跳;爸爸方圓人如其名,隨和圓融,永遠樂呵呵打圓場。
  • 雷恪生:演了一輩子小人物,我也當了一輩子小人物
    他是《大宅門》裡的「王總管」王喜光、他是《秋菊打官司》裡面那個村長;他是小品《考驗》中,被黃宏彈了四個腦瓜鏰兒的準嶽父「老譚」、《喬家大院》中的「天下第一扣」陸大可...他演壞人演得令人咬牙切齒,演好人讓人看得潸然淚下,這麼一個演技濃縮到骨子裡的藝術家,對自己的評價卻是「我是一個小人物」。今天咱們就看看這個小人物怎麼一步步變成藝術家。
  • 沒有明星只有演員的《八佰》,徹底將小人物演活了
    在《八佰》這部影片裡,咖位並非最大的杜淳所飾演的角色,是八佰壯士的團附謝晉元,相反身為影帝的王千源、姜武、張譯等人,飾演卻是一位位身在底層、艱難求存的小人物。如姚晨所飾演的何香凝,雖然鏡頭寥寥,但她在戰士們排隊與敵人同歸於盡時,擲地有聲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話語
  • 嶽雲鵬以演員身份回老家 「我想演一次脫離喜劇的小人物」
    在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平面獨家專訪中,嶽雲鵬也吐露了自己在電影上的野心,他的夢想演一次脫離喜劇的,真正活在現實中的小人物。關於相聲和電影的權衡問題,嶽雲鵬的回答是,「相聲是愛好,也是主業,而電影是我喜歡,並希望為之奮鬥的藝術形式」。
  • 《愛的追蹤》張國立堅守小人物 閆妮請纓演總裁
    而一向走嫵媚風情路線的閆妮突破自我,不但主動請纓演反派,還剪寸頭穿男裝。閆妮坦言:「文皓在原劇中是男性。我說服張國立把這個角色變成女性,讓我來演。因為兄妹鬥法比兄弟鬥法更虐心更糾結。」張國立◎談新劇兩易劇名堅守小人物本劇改編自金盾文學獎作品《贖罪無門》,是國內少有的以經濟犯罪偵查為題材的電視劇。
  • 倪妮把玉墨這個角色演活了,她的美無可複製!
    ——玉墨 倪妮把這個角色演活了玉墨的氣質,風情,堅韌,善良都被倪妮詮釋的很好倪妮是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張藝謀曾這樣說她:她是一個新時代的新類型,她的前途不可限量,當然還需要機遇。倪妮的玉墨帶入感太強了,看金陵十三釵腦海中自動配bgm辭九門回憶眼淚就沒有斷過,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越是這種小人物的故事越能打動人心
  • 中國式家長:我最終還是活成了最初討厭的樣子,再重來一次吧!
    中國式家長:我最終還是活成了最初討厭的樣子,再重來一次吧!在生活裡有很多人一開始很討厭的一些人和事,最後自己也是活成了那樣,而今天我們來講一下一款家庭養成的遊戲吧,這款遊戲叫《中國式家長》,這款遊戲可以讓你的回憶再次喚醒,讓你重新體驗一下少年時候,而且這個遊戲在幾個平臺中上線不久之後就在B站微博等平臺中火起來了,這款遊戲可以讓還沒有成家,過一把家長癮。
  • 《活法》青島熱拍 演員於濱演活「小人物」
    曾出演過皇帝、軍人、警察等「大人物」的於濱,此次加盟該劇,飾演計程車司機李震,於濱接地氣的表演讓這個「小人物」生動而真實。  在電視劇《活法》中,於濱飾演的李震是一個夢想大過天的年輕人,雖然每天遊走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但李震仍舊堅持創業的理念,也因此與老父親李國強矛盾頻生。素以演技細膩而著稱的於濱這回在劇中嘗試了新身份——計程車司機。
  • 王迅:我想用小人物的心態去演大人物
    「無所謂小人物大人物,你把這個人物演活了,他就是真人物。」01.莫名其妙地闖入影視圈今年已經44歲的王迅,對待年齡的問題也十分坦然:「你現在演小夥子,年齡大一點演父親,再大一點演爺爺,總之你有事幹,然後你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呈現也挺好的。」他眼中演員最大的幸福就在於,在不同的階段可以體驗不同的角色和經歷。
  • 《裝臺》演繹小人物煙火人生
    心情劇情相結合,拍出地道「陝味」《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同名小說,對準的是裝臺,即舞臺拆卸行業,講述的是裝臺小人物刁順子,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改變命運的故事。很多觀眾表示,張嘉益演活了「刁順子」。在談到創作過程時,張嘉益也表示:「因為劇中都是『小人物』的戲,有許多真實生活的細節,更需要細緻再細緻地塑造和打磨,前後共拍攝了5個多月。」
  • 範偉:謝天謝地謝趙本山,為啥卻轉身演起了小人物電影成影帝?
    這麼多年,無論是從最開始的說相聲,到演小品,還是後來的演電視、電影,範偉一直在塑造的,就是一個個「平凡卻生動」的小人物就像他說的,「我自己就是個小人物,對這塊最熟悉。」每接一個角色,他都會咂摸周圍的人:他爸、他外甥女、他遠方親戚……甚至為了演好一個河南農民,他專程跑到當地去跟小販交流,學他們的口音……以至於,他演的小人物身上,有著千千萬萬個平凡人的影子,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很多時候,其實,那就是我們自己。
  • 任素汐再次挑戰小人物,這次能前往春天嗎?
    去年,他還在《中國機長》裡有不俗表現。女主角任素汐,則是近年來給了我頗多驚喜的一名女演員。對她第一次有印象,是通過《驢得水》。在這齣黑色幽默荒誕喜劇裡,她演活了那個風情萬種的女教師張一曼。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大銀幕上成功塑造張一曼之前,任素汐在話劇舞臺上已經演了5年「張一曼」,累積下來也有200多場。這或許就是現實生活版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 任素汐再次挑戰小人物,這次能前往春天嗎?
    去年,他還在《中國機長》裡有不俗表現。女主角任素汐,則是近年來給了我頗多驚喜的一名女演員。對她第一次有印象,是通過《驢得水》。在這齣黑色幽默荒誕喜劇裡,她演活了那個風情萬種的女教師張一曼。銀河補習班》裡,她是性格火爆而內心堅忍的中國式媽媽;《半個喜劇》中,她又變身成為那個嚮往愛情卻又不願意屈服於現實的大齡女青年莫默。
  • 「視界」《裝臺》:小人物的煙火人生
    【視界】《裝臺》:小人物的煙火人生張帆由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日前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同名小說,對準的是裝臺,即舞臺拆卸行業,講述的是裝臺小人物刁順子,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改變命運的故事。很多觀眾表示,張嘉益演活了「刁順子」。在談到創作過程時,張嘉益也表示:「因為劇中都是『小人物』的戲,有許多真實生活的細節,更需要細緻再細緻地塑造和打磨,前後共拍攝了5個多月。」
  • 任達華:演好小人物不斷充實自己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任達華特意去澳門學習如何做杏仁餅,「因為不學做餅,我就感受不到這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知道做餅那種辛苦,才能把它放在戲裡面。」從影44年,任達華獲獎無數,被問到培養演技的訣竅,任達華坦言,就是多觀察生活,多體驗生活。「我是個有好奇心的人。」
  • 任達華:演好小人物不斷充實自己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任達華特意去澳門學習如何做杏仁餅,「因為不學做餅,我就感受不到這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知道做餅那種辛苦,才能把它放在戲裡面。」從影44年,任達華獲獎無數,被問到培養演技的訣竅,任達華坦言,就是多觀察生活,多體驗生活。  「我是個有好奇心的人。」
  • 嚴順開:演了一輩子小人物,成為觀眾眼中的「寶」
    「候場的時候何賽飛跑過來叫了我一聲『嚴先生』,我一下子沒認出她!她和趙志剛不是一起唱越劇《追魚·觀燈》嘛,她化完妝,眼睛旁邊再貼上『魚鱗』(現在高級了,用的都是水鑽),真是漂亮得不認得了!」說到這兒,嚴老臉上總算露出了笑容,「如今我們上海演員上春晚的越來越多,我總算有點欣慰!」這幾年,嚴順開十分關注老齡化問題,自編自導了好幾部反映老年人生活狀態的戲。
  • 劉濤演活了安迪,姚晨演活了蘇明玉,唯獨她把總裁演成了賣保險的
    劉濤演活了安迪,姚晨演活了蘇明玉,唯獨她把總裁演成了賣保險的想要在娛樂圈走紅,顏值是必要條件,但也不是僅有的條件,在娛樂圈裡最不錯的就是顏值高的明星,現在的娛樂圈更新換代太快了,幾乎每天都有新人進入娛樂圈,也有不少舊人被淘汰,隨著觀眾對明星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只是憑藉長得漂亮想在娛樂圈混下去,顯然是行不通的
  • 演活一個「小燕子」,對演員來說,已很牛,她卻偏偏演活5個角色
    優越的成績擺在眼前,她把「小燕子」演活了。被觀眾喜愛了20年有餘,年年暑假重播,樂此不彼。但是,這樣的小燕子,卻不是趙薇的唯一標籤! 一起看看,她演活的這5個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