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視角:「毛烏素綠洲」的生態奇蹟

2020-12-27 人民網

毛烏素沙漠變成了「毛烏素綠洲」!不久前,陝西省林業局統計顯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經過幾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毛烏素沙漠將在陝西被「趕走」。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榆林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轉速率,不斷縮小毛烏素沙漠面積;林木覆蓋率由0.9%提高到34.8%,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裡。

如果以千年的時間單位觀察,毛烏素沙漠的變遷,折射出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裡還是水草肥美的沃土。然而,由於不加節制的開墾,毛烏素在唐朝時期就出現了一塊小沙地,開始逐步侵蝕草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毛烏素已經發展成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的大沙漠,被人形容為:「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

從「千年沙漠」到「今日綠野」,創造毛烏素的生態奇蹟,靠的是鍥而不捨,憑的是久久為功。在當地的治沙史上,這樣的故事被人傳頌: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女民兵,扛著「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紅旗,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營造防風固沙林帶30多條;一位名叫石光銀的農民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聯合農戶治沙」的農民治沙公司,一生只做治沙這一件事;全國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萬畝,把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造綠洲」……世代堅守在一線的治沙人,踐行「愚公移山」精神,默默執著「一件事」,造就了今日的「毛烏素綠洲」。

毛烏素「舊貌換新顏」,給我們以啟示。守護生態環境是千年之計、萬年之謀。修復生態環境,是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現實中,一些地方和個別人貪圖一時之快、一己之利,透支生態,破壞環境。在陝西,秦嶺北麓違建上千棟別墅就是鮮明一例。對此,陝西痛定思痛,專門修訂了《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啟動秦嶺生態狀況遙感監測與評價及秦嶺北麓面源汙染遙感監測;整治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採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問題;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這個「五一」假期,不少遊客走進「綠色秦嶺」,草木蔥蘢,溪水潺潺,山川競綠,翠意欲滴,爽氣宜人。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生態文明建設與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息息相關,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關。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要抓監管,健全生態法治,為生態觀念落後、法律意識淡薄的黨員幹部敲響警鐘,為生態文明建設築牢綠色發展的堤壩;也要抓考核,把「綠色GDP」納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對各級領導幹部的考核評價機制,發揮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揮棒」作用。

生態興則文明興。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人人都是綠水青山的受益者,人人都應是生態環境衛士。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作者為本報陝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4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毛烏素綠洲」的生態奇蹟
    毛烏素沙漠變成了「毛烏素綠洲」!不久前,陝西省林業局統計顯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經過幾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毛烏素沙漠將在陝西被「趕走」。
  • 毛烏素沙漠,歷代治沙人將沙地變綠洲,全世界向中國致敬
    中國有四大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但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改成三大沙地,因為毛烏素沙漠馬上就被消滅了,中國人再次創造了綠色奇蹟。
  • 有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塔克拉瑪幹沙漠能變成綠洲嗎?
    比如毛烏素沙漠就是一個因人為原因形成荒漠化的典型例子,毛烏素沙漠位於年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附近,屬於半乾旱地區,在秦漢時期水草肥美,但後來因過度放牧及連年徵戰等原因導致此地地表植被逐漸減少,慢慢形成了流沙,到了明清時期這裡已經變成了一片沙漠。
  • 中國一沙漠8成變綠洲,老外直呼奇蹟,但有誰注意到動物的變化
    但是在老外眼中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創造奇蹟,比如說中國有一座沙漠叫做毛烏素沙漠,居然已經被中國人治理的8成都變成綠洲了。 面對這種成就,老外直呼奇蹟,其實我們自己也覺得非常自豪,但是在歡呼這種沙漠變化的同時,有誰注意到當地動物的變化了嗎?
  • 毛烏素 茫茫沙海變綠洲(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③)
    陝西省榆林市榆溪河生態長廊。新華社記者 陶 明攝榆林人曾經飽受風沙侵襲之苦,談沙色變。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近半在陝西榆林,分布在明長城沿線以北。毛烏素沙細,春天西北風一刮就起塵。黃沙蔽日,沙子侵道,人們在這沙暴裡迷了方向,只能等風停再趕路;農戶被這風沙驅趕,幾經南遷。
  • 臺鈴代言人鄧超《回鄉之路》致敬毛烏素,沙漠變綠洲震撼人心
    其中,鄧超導演並主演的《我和我的家鄉》之《回鄉之路》是發生在陝北毛烏素沙漠的故事,也是14億中國人回鄉行路難的真實的寫照,令人感同身受。「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毛烏素沙漠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修建、維護公路的成本都比較高,造成交通困難,出行極不方便,步行成為當地最常見的出行方式。
  • 榆林毛烏素沙漠在《我和我的家鄉》中真實的再現
    影片由五個單元組成,其中《回鄉之路》在獨特的陝北風光、親切的陝西方言、流暢反轉的劇情、大膽突破的人物造型的加持下,講述了陝西治沙人喬樹林,默默的堅守家鄉,踐行退沙還林,用沙地蘋果項目帶領鄉親們先治沙再致富,把家鄉變成一片綠洲的感人故事。
  • 毛烏素:「沙漠」沒有消失,只是被人類縛住
    老人的希望是:子子孫孫植樹造林,直到沙漠都變成綠洲;右圖:2020年5月22日,99歲的郭成旺老人(左)與孫兒郭建軍抱著當年栽下的第一棵楊樹,向參觀者介紹當年植樹的情景。本報記者陶明攝前不久,「毛烏素沙漠在榆林消失」的消息,讓許多人震驚、質疑、好奇、嚮往。
  • 即將被「憋屈」死的毛烏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圖片來源:陝西省林業局曾經水草肥美 後來卻一片荒涼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海拔多為1100至1300米,處於幾個自然地帶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過渡性特點。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位於陝西和內蒙古兩省交界處、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其中一半面積在陝西省榆林市境內,因此榆林市也被稱為駝城,意為沙漠之城。
  • 如果奇蹟有顏色 那一定是中國「綠」
    圖|VJshi網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既然無法走出家門去植樹那就跟著佳格一起去看看這些年中國人創造的「綠色奇蹟」圖|VJshi網為修復被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1962年,林業部組建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開展人工造林活動50多年來塞罕壩人在這片荒丘上默默奉獻建起112萬畝人工林場
  • 在中國,首先是荒漠,面積大於海南島,現在荒漠成了綠洲
    然而,這種奇蹟在世界上還是很少見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我國第一個消失沙漠,你知道它在哪裡嗎?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數十年來,為了不讓沙漠繼續擴大,我國一直堅持植樹造林,從未改變,也正是由於這些治沙者的辛勞,才有了今天的綠洲。我們西北地區就有這麼大的一塊土地。這是毛烏素沙漠,被稱為「沙漠之城」,比海南島大得多,沒有黃沙曼舞,也沒有鳥叫。荒涼不堪。
  • 劉強東的「毛烏素」之鬥
    猶如石光銀面對的那860萬畝流沙一樣,扶貧就是橫亙在劉強東內心的「毛烏素沙漠」,幫助一個孩子就是種下一顆樹,扶植一片產業就會減少一片流沙,在理想主義者的堅守中,沙漠終究會變成綠洲。扶貧,也是劉強東的「毛烏素」之鬥。
  • 最沒面子的沙漠:面積超過臺灣島,如今80%的片區成為「綠洲」
    沙漠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毛烏素沙漠80%的片區成為「綠洲」在中國森林覆蓋率穩定增長的進程中,對於沙漠的治理可以說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而中國的勞動人民與沙漠的鬥爭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很多地方原本生機盎然,但是因為亂砍亂伐早已被淹沒在黃沙之中,不過如今在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對於沙漠的治理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很多沙漠的前進步伐已經完全被阻擋
  • 【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毛烏素沙漠深處放著一張草原「彈簧床」
    【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毛烏素沙漠深處放著一張草原「彈簧床」 今天 我們來到被譽為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 毛烏素沙漠 這裡給了沙漠不一樣的定義
  • 中國在沙漠的植樹面積,相當於「8個韓國」,一片沙漠轉化成綠洲
    因此中國在沙漠的植樹面積,相當於「8個韓國」,一片沙漠轉化成綠洲。目前即將被治理完成的沙漠,就是大名鼎鼎的——毛烏素沙漠。這片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最初這片沙漠的大小差不多達到了4.22萬平方公裡,不過國人在1959年就開始在這片沙漠上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到2000年的時候,這片沙漠已經被治理了600多萬畝。
  • 右玉: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塞上綠洲」
    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塞上綠洲」法治引領保障右玉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巡禮□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超 王志堂林木綠化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不足0.3%提高到如今的
  • 【重磅報導】濰坊濱海:鹽鹼灘崛起生態綠洲
    多年來,濰坊濱海區堅持綠色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曾經寸草難生、廣袤無垠的鹽鹼灘書寫著「綠色奇蹟」,昔日鹽鹼灘蝶變美麗生態現代海洋城,成為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 濰坊濱海區:鹽鹼荒灘崛起生態綠洲
    ▲千畝玫瑰園內農戶正在採摘芳青玫瑰▲鳥瞰沿海防護林◥沿河綠化景觀道路▲白浪河生態示範帶駁岸塞罕壩,一草一木,凝結成綠色奇蹟,昔日林木稀疏、風沙肆虐的荒原,在三代人執著的努力下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塞罕壩人在治沙止漠的艱苦歷程中凝練出塞罕壩精神
  • 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西部綠洲公司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抗疫...
    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西部綠洲公司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抗疫小記本報記者 高麗媛 通訊員 李娟 白楊 文 本報首席記者 閔勇 圖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疆西部綠洲生態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在市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加強防疫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研究部署,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各項措施,帶領公司各級工會、女工組織將黨組織的關心關愛送到生產一線,送達企業的
  • 2020安徽三支一扶時政生態熱點:黑河水 潤綠洲
    千百年來,黑河水滋養著張掖這片綠洲,孕育了農業發達、物產豐饒的「金張掖」。可以說,沒有黑河,就沒有張掖綠洲。為了將有限的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本世紀初,張掖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第一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近年來,我們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限制納汙『三條紅線』。」張掖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張建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