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說,環臺灣騎行既不神秘也不難,只要有那麼一點體力、有那麼一點毅力,一般人都能完成。最重要的是堅持,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不是人命關天的事,堅持不懈地騎下去就好了。當然,你肯定要付出大把的汗水,要忍受日曬雨淋,要經歷體能透支到極限,要體會偶爾內心的絕望甚至放棄的念頭,要面對各種意外情況的出現……可是與你的收穫相比,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騎臺灣的念頭產生於2013年年初,當時正在環騎海南,就計劃11月份去環祖國第一大島,主要考慮11月臺灣天氣不熱颱風也比較少了。7月份在廣州自行車網上看到有人約伴9月份環臺,考慮到跟團隊一起的話,吃住行各方面會更方便;我自己不會修車,萬一車出現什麼狀況一個人就麻煩了,因此果斷地調整了自己的計劃,加入了9月份的隊伍。
這支隊伍也最終確定下來是5個人:發起人陶然,明哥,槍手,波仔和我;出發日期定在9月20日。關於騎行路線,一開始有人提議按逆時針方向走,我在網上看到的功略大都是逆時針,也傾向於此。後來陶然說服大家還是按順時針方向走,因為9月份臺灣開始刮東北季風,順時針的話在難度大的東海岸就是順風騎,這樣更省體力。後來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順時針騎是個正確的選擇。
陶然為此次騎行做了很多準備工作,還訂做了專門的騎行服,印上本次騎行的路線圖,蠻有紀念意義的。因為是網上約伴,隊員互相之間都不認識,平時討論交流都是通過網絡。我只是去拿騎行服的時候才見過陶然,其他人都是到臺灣後才認識的。
9月20日,廣州—臺北
臺灣島孤懸於西太平洋,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受颱風襲擊最多的地區。隨著出發日期日益臨近,我們也越來越關注有關颱風的消息。遺憾的是,那幾天西太平洋面形成了一個颱風「天兔」,而且根據天氣預報,「天兔」將正面襲擊臺灣,不早不晚正好是20號。我勒了個去!颱風真要來的話,航班都有可能取消,人是勝不了天的。我內心已經做好了航班推遲甚至改期的打算。
雖然有預案,一切還得按正常計劃來,老天爺愛怎麼樣怎麼樣,咱們該咋做照樣做。到車店打包自行車、收拾行李、準備證件盤纏……瑣碎的事情有條不紊地辦好了。20號上午,打電話到白雲機場查詢,答覆說飛臺北的航班一切正常,沒有取消也沒有晚點。人品好得不得了啊!當時的想法就是只要飛機降落到了臺北一切都好辦。
坐機場大巴到了機場,找到海航櫃檯辦好登記機牌,挑了個過道座位。單車打包的紙皮箱尺寸比較大,要到專門的超大行李櫃檯交運。行李櫃檯的幾位以為我是在廣州買車帶回臺灣用,待我告訴他們是去環臺灣騎行,立刻對我肅然起敬,哈哈,我承認當時內心是有點小驕傲。
過安檢時,我藏在行李小角落裡的一把很小很不起眼的卡片刀被查出沒收。說是卡片刀,其實是一件多功能合一的簡單工具,長不過5釐米,薄薄的,只在一面有一道很短的刃口。我實在想像不出它能有多大的攻擊性。白雲機場的安檢就是這麼狗血,草木皆兵。8月份我去雲南時登山包上掛了根登山杖,也是在白雲機場,安檢說是最新規定死活不讓隨身攜帶,硬是要我辦了託運。可是回程在昆明機場,那裡的安檢根本就沒提這茬。
HU7981航班正點是16:00時,照例是晚了半小時才起飛。好在飛行時間不長,到臺北時也就18:00時左右,先到的隊員不至於等太久。機艙裡有些空座位,臨近臺灣時我轉到前幾排靠窗口坐下。單反收進包裡了,偷偷打開手機,第一眼看見臺灣島那一刻馬上拍了一張。機上廣播說臺北在下雨。正式黃昏時分,飛機開始降落,從高空進入較低的雲層,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這些雲層散發著漂亮的光芒和色彩,也許這就是人在地面看到的晚霞吧。晚霞之間有一條長長的彩虹,從上到下貫穿了雲層,又漂亮又壯觀。我忍不住又打開已關上的手機,可惜開機時間過長,錯過了彩虹最美的那一刻。
手機拍攝的,效果很一般:
後來看電視才知道,颱風「天兔」主要在臺灣南部登陸,所以飛臺北的航班未受影響。飛機降落,先要辦入境手續,持大陸通行證的旅客是在「外籍人士」櫃檯辦理。出關後提行李,由於我的是超大件,最後才出來,這時候人也走得差不多了。等行李時我打電話跟明哥聯繫,知道其他隊員已經到臺北市內了。明哥是個很細心也很負責的人,詳細告訴我怎麼坐大巴,到臺北火車站下,他會在那裡等我,並多次叮囑不要坐錯。
拿到行李後第一件事就是換臺幣,沒錢可是寸步難行。機場內就有銀行的網點,我換了2000人民幣,每筆交易要收30元臺幣手續費。後來聽人說國內的銀聯銀行卡可以在臺灣任何一臺ATM上取現,每筆收100臺幣手續費,如果是華夏銀行的卡則免收。
出大廳轉了幾個彎,找到了機場巴士的乘車點,是國光客運公司的,到終點站臺北火車站票價是125臺幣,我的自行車紙箱尺寸較大,必須買行李票,加起來總共190臺幣。颱風雖然在南部登陸,臺北也受影響在下雨,不過是一陣一陣的,停個三五分鐘又來陣驟雨。鄰座是三位廣州女孩,也是來自由行,就是想趕在國慶之前避開人流高峰期。一路上跟她們聊著,不知不覺就到了終點站。隔著車窗玻璃老遠我就看見有兩人戴著騎行頭盔,雖然沒見過面,直覺告訴我這就是明哥,下車後便直奔他們。果然,年紀大的那位正是明哥,年輕的是槍手,兩人專門在此等我,陶然和波仔已經去尋找住宿點了。這時候明哥的對講機響了,陶然他們已經找到旅館了。我沒有自己裝過車,在明哥和槍手的幫助下也很快就裝好。此時雨又開始下了。好在旅館在距此不遠的南陽街,10來分鐘就騎過去了,5人正式會合。天已很晚,還下著雨,大家都沒吃晚飯,又飢又餓,根本沒想到要來張合影。
住的地方叫做E客棧,它的二樓是網吧,上面幾層是客房。說是房,其實就是一個個格子間,每間寬只有1.5米,長約2米,裡面有臺電腦,一個人躺下後就沒多餘空間了。實際上它適合網吧客人臨時過夜。槍手和波仔說這跟膠囊公寓差不多。不過我們到得實在比較晚,又下著雨,臨時找住宿有困難,這裡也不算貴,將就一晚吧。
房間內的電腦鍵盤,櫃檯服務生說有漢語拼音輸入法,我半天沒找到,後來才知道臺灣人說的漢語拼音就是注音符號,鍵盤右上角那些:
E客棧的入口:
前臺,在臺灣叫做櫃檯:
幸好有地方給我們放單車:
9月21日,臺北—淡水—石門—金山,狂風暴雨,騎行60公裡
早晨6點半就醒了,洗漱完畢就下去吃早餐。E客棧所在的南陽街是條熱鬧的商業街,隔壁幾家都是餐館排檔,很方便,也很快搞掂。收拾好東西,退了房,換上騎行服,把車扛下樓。昨晚聽了一夜的風雨聲,早晨的地面滿是積水,好在雨已經停了,有那麼一剎那太陽還露了下臉,照得對面的玻璃直晃眼。8點我們出發,正式拉開了環臺灣的序幕。
說時遲那時快,剛騎上車還沒走幾米,突然一陣狂風颳來,天也立刻黑了,接著豆大的雨點披頭蓋臉打下來。我勒了個去,餘威猶在的颱風就用這種方式為我們送行,同時也用這種方式在接下來的兩天不斷顯示它的存在。我本來是帶了雨衣的,因為偷懶不想下車,也心存僥倖覺得雨很快就會停,先湊合騎一段再說,所以就沒穿上。哪知道從此以後就一直湊合著,自始至終再沒穿過了。任憑風吹雨打,小雨還是照騎不誤,雨實在大就停下來避一避,頭兩天一直就是這樣。騎行服一會兒被雨淋溼,一會兒又被體溫捂幹,憑著身體的好底子,就這樣抗過來,既沒受涼也沒感冒。
雨大的時候就停下來:
抽空拍幾張街景:
陶然帶了臺GPS,由他領頭沿著承德路一路向北,出了臺北市區後沿著臺2號公路騎,路很好辨認。只是由南往北是逆風,騎起來相當費勁,好在是第一天,大家心氣兒高,都沒有退縮畏難,雨大就停住避一避,小雨仍然照騎。頂風冒雨,走走停停,中午時分來到淡水,這裡最有名的漁人碼頭當然是要逛逛。在漁人碼頭情人橋前面的廣場,我們遇到一位廣州來的車友,他一個人只用了7天半完成了環島,逆時針方向,今天正好是最後一站。此牛人身材不高,瘦瘦的,看不出竟是如此強悍!
陶然與明哥:
槍手與波仔:
本人:
情人橋,可惜沒有情人陪伴,所以我們匆匆而過:
從漁人碼頭出來返回臺2號線,已經是中午1點了,肚子也餓了,就近在公路邊找了家餐館,裡面人多,我們就圍坐在門口旁邊的餐桌。剛坐下,瓢潑大雨驟來,打得頭頂的鐵皮屋頂砰砰作響。飯後繼續上路,雨竟然停了,而且整個下午再也沒下過了。只是風依然強勁,天陰沉沉的,因為是沿著海邊,空氣溼度大,瀰漫著水汽霧汽,騎著很難受。沿著臺2號線,經過觀音山、白沙灣、石門,傍晚5點多到達金山鎮,這時天快要黑了,大家決定不再前行,就在此尋找住宿。這一天只騎行了60公裡,考慮到惡劣的天氣,這個結果還可以接受。
晚上吃住都在金山鎮的水田園農莊,5人大通鋪的房間只要2800臺幣,農莊院子裡有露天溫泉,對住客一律免費,所以也有很多當地人來住,他們在房間打麻將累了就出去泡一會兒。這一天我們的騎行服不知浸了多少雨水和汗水,洗過後要儘快烘乾,老闆娘很熱情,把衣服都掛在他們的機房,那裡溫度高,幹的快一些。
臺灣很多旅館有這樣的通鋪,有點象日本的蹋蹋米:
其實在房間浴室就可以可以泡溫泉了:
工作之餘需要休息,騎行之餘需要耍酷:
這裡要補充提一下,從年齡上來分5名隊員中有3人是60後,陶然50歲,明哥48歲,本人45歲;另外2人,槍手和波仔是80後,都不到30歲。一開始我以為年青人體力強,擔心自己會跟不上他們。可是從第一天情況來看,反而是年紀越大騎行能力越強,「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這個是裝不出來的,騎那麼一段就能感覺到。兩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老是落在後面,而且騎起來很吃力,尤其是爬坡時更明顯。老實說,我自認為騎行能力不算很好,比陶然和明哥要差。可是跟這兩個80後一比,頓時充滿信心。
年輕人意志力方面還是弱一些,這第一天又是強風又是雨的,用槍手後來自己的話說「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當然是句玩笑話,也說明對他們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臨睡前波仔向領隊陶然提出因為衣服都溼了,明天是否休息一天。陶然考慮了會兒,回答說如果下雨就不走,天晴就走。
9月22日,金山—萬裡—基隆—瑞芳—鼻頭—貢寮—大裡,騎行70公裡
早晨6點半陶然把大家叫醒,說外面雨停了颱風警報也解除了,催促大家起床早點出發。陶然每天起得很早,而且用他自己話說就是「生物鐘很準時」。長途騎行確實應該這樣,早晨儘早出發晚上儘早投宿。波仔的作息規律明顯是夜貓子式的,早晨睡到自然醒,否則就整天沒精神。這兩種習慣不可避免會有衝突,這一天波仔有意無意地迴避陶然、不跟他說話,似乎對陶然有意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水田園農莊不提供早餐,早晨8點我們空著肚子出發,沿著臺2號公路向東騎行,過了野柳之後就是萬裡,在這兒找了家豆漿店,搞掂了早餐。繼續上路,陶然的計劃是繼續沿海岸線走臺2號線,波仔和槍手卻想走另一條近路,陶然說可以先分開走晚上約好地方再匯合。兩小夥子沒堅持,最終還是大夥一快走臺2號線。
過野柳而不入:
國民黨萬裡鄉黨部兼立法委員李慶華服務處:
歡迎蒞臨基隆:
這天氣跟小孩臉一樣說變就變,沒多久又開始下雨,淅淅瀝瀝地,好在不大,只是溼了下地皮,對騎行沒什麼影響。進入基隆界後,澳底之前有個坡,很長也有些陡,是此行第一個有難度的坡,頗具考驗性。陶然在前面一溜煙跑得不見蹤影,後面是槍手跟波仔,我夾在中間,明哥斷後,不時用對講與陶然溝通幾句。
好不容易爬到坡頂,正想歇會兒喘口氣,卻突然下起了大雨,於是繼續前行。現在是下坡路,直線距離短下降高度大,因此很多轉彎,機動車還不少,比上坡更加提心弔膽,我是一直捏著剎車不敢鬆手,下到坡底時隱約能聞到剎車皮發出一股焦味兒,與高速運轉的車輪磨擦產生的高溫估計可以點著香菸了。
之後,沿著基隆西岸濱海自行車道騎行,雨仍然時斷時續,沒多久進入基隆市區,市區給人印象比較舊,街道也窄小。幾個人在裡邊兜兜轉轉,又問了幾次路人,終於找到出城方向,上了臺2線,繼續前行。
對岸也有教師節,好象也是在9月份:
基隆市政府,還不如大陸一個鄉鎮政府有氣派:
基隆憲兵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路邊餐館的海鮮:
一路都沿著海邊騎行:
看見那隻白鷺了嗎?地下還有螃蟹在爬行你看不見:
垂釣的人不少:
12點左右,來到了瑞濱,這時候烏雲壓黑了天空,很快豆大的雨點就傾盆而下。我們趕緊停住,找了處屋簷避雨。哪知雨越下越來勁,絲毫沒有停的意思。正好到了飯點,我們避雨的屋子後面是瑞濱國小,它的對面有一家小餐館,幾個人推著車一擁而進,把餐館擠得滿了。飯很快就吃完,大雨一直在下,沒法走,我們就在餐館等著。老闆、夥計還有當地食客對我們有些好奇,不時跟我們攀談閒聊。說附近有個地方叫九份,很有名的,下這麼大雨,建議我們今天就去九份住宿。老闆還送了我們一個喜餅,每人分一份,吃後感覺就是豆沙餡餅。我在門口時,正好有個當地年青人來買快餐打包帶回家,等候時就聊起來了。他說老家是廣東茂名,他喜歡茂名的黃皮。不知怎麼話題就轉到了政治,看得出他是挺馬英九的,說了不少馬的好話。談到當下的馬王之爭,他認為那是國民黨的苦肉計,目的是讓王參選下任「總統」鋪路,等等。
一直到下午兩點,雨仍然沒停,不過已經小了很多,跟毛毛雨差不多了。不能再等了,今天騎行距離實在太少。陶然一馬當先冒雨騎出去了,大部隊也隨後跟上。雨仍然是時斷時續,風卻是仍然強勁。騎著騎著5人就分成了三段:陶然和明哥在前面不見蹤影,槍手和波仔拖在後面,我在中間,整個下午就是這樣騎過來的。
傍晚5點左右,來到了大裡,這裡屬於宜蘭縣境內。先到的陶然和明哥已經找好了住宿:吾居吾墅民宿,三樓的大套間,兩張大雙人床加一個地鋪,3200臺幣還包一頓晚餐,最主要是有洗衣機,可以甩幹,這樣明天早上就能穿上乾衣服了。陶然在找住宿方面還是有一套辦法的。
一天騎下來,能洗上熱水澡、吃上熱飯菜是多麼的幸福!
在臺灣,凡是合法的民宿必然會有這兩樣東東:
遺憾的是,這也是5人在一起的最後一晚。連續兩天冒雨騎行,身體上心理上都有些疲憊,整個人溼漉漉的,駝包裡的東西也大都溼了,感覺人和物都需要好好整理翻曬一下;最主要的,此處距最難最險的蘇花公路只有幾十公裡了,如果明天還是這樣糟糕天氣,那就要冒著塌方落石的危險騎蘇花,出門在外安全第一,畢竟我們只是來環島不是來玩命的。基於這些考慮,晚飯後我跟領隊陶然提出明天能否休整一天,看天氣情況再決定下一步。陶然與明哥態度很堅決:他們來就是為了完成環島,明天就是下刀子也要走,而且是大清早就出發。波仔和槍手則不想那麼趕,打算明天睡到自然醒,看天氣情況再決定。兩種意見都不願妥協,就這樣,現實迫使我們不得不分成了兩撥:陶然與明哥仍然按原計劃出發;槍手,波仔和我則是另一撥。其實,在騎行中尤其是長途騎行中,人員的分分合合很正常,每個人的騎行能力強弱不同,在一起的時候,騎在前頭的強者經常要等落後的弱者,這確實不公平;而落後者因為拖累了別人心裡也不安。現在兩個體力強的在一撥,另一撥三人體力較弱,不知道這樣分是否巧合,反正從那時開始一直到騎行結束便再沒有變過了。
9月23日,大裡—頭城—蘇澳—東澳—南澳,騎行65公裡
這天早晨,天還沒亮陶然與明哥起床,收拾好東西馬上就出發,輕手輕腳地沒有吵醒我們。後來聽說是5點半就起來了,我們仨睡到7點多就自然醒了。到陽臺上看看,雨停了,還出了會兒太陽。昨晚洗的衣服鞋襪等也都幹了,天氣不錯,大家決定今天不休息,繼續騎行。
民宿背面的山:
正面就是大海,可惜相機曝光不準沒拍出來:
收拾妥當後,8點半我們上路,沿著臺2線往南騎行。早晨的太陽很具迷惑性,海邊的天氣說變就變,沒多久就下起瓢潑大雨,只好停下來躲雨,雨停了又繼續騎。騎了一會兒我有了個發現:雨都隨著雲走,衝出烏雲覆蓋的範圍就沒雨了。就這樣一會兒晴一會兒雨地,我們先後經過外澳、烏石、頭城、大福、清水等地,中午12點來到蘇澳鎮,著名的蘇花公路的起點。
凡是去臺灣環島的沒有不知道蘇花公路的,不需要我多做介紹了。騎了一上午肚子餓了,趕上飯點,就地找餐館吃飯,挑戰蘇花公路之前必須補充足夠的體力能量。
餐館就在剛進蘇澳鎮的路邊,正對著蘇澳港。老闆很是熱情,也很健談,拉著我們聊這聊那,飯後還帶我們到休息室,讓我們小睡了一會兒。
熱心腸的老闆:
事後才知道這個是老闆娘:
餐館對面就是蘇澳港:
飯後在麻將室休息了一會兒:
吃飽喝足休息好了,我們走出餐館準備出發。雨已經停了,太陽也出來了,可以看見藍天,天氣不錯,整個下午也都是這樣。這一天,準確地說這一天的中午是好壞天氣的分水嶺,颱風的影響已完全結束,從此刻開始一直到返回臺北,一路都是陽光明媚的天氣。告別老闆我們重新上路,路不難找,順著大道拐兩個彎就到了蘇花公路起點牌坊處,當然要下車拍照留念,照片顯示此時的時間是13點37分。
從蘇澳到花蓮全長100公裡,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南澳,距離約26公裡,距離不算長,卻是整條線路中最陡峭、最難爬的一段。共有兩個大坡,第一個坡頂將近海拔400米,第二個坡頂海拔將近300米。夾在兩個坡之間的是東澳鎮,它靠海邊幾乎是零海拔。
拍完照我們上車騎行,來往的車不少,蘇花公路沿山而建,雙向只有兩條車道,好多轉彎,好在我們時間足夠,一圈一圈地踩著,慢慢地爬升,倒也不會有什麼問題。波仔今天狀態不佳,騎不到幾十米就下車,開始推車走。槍手和我倒是能堅持,卻也很費勁,每騎完一段小坡就停下來休息,時欣賞下太平洋的風光,算是對自己的獎賞,哈哈。就這樣走走停停,發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大約10公裡的上坡路終於被徵服,三點鐘左右我們到達坡頂。路上曾經碰到對面方向過來一位廣州騎友,聊了幾句,他說看到過2個我們的隊友,很厲害騎得很快。
10公裡的上坡路用了一個半小時,從海拔近400米的坡頂下降到幾乎零海拔的東澳只用了20分鐘,那種感覺不是一般的爽:人車一體破開空氣往前衝,耳邊只有呼呼的氣流聲,世界被拋諸腦後,感覺自己在飛翔!不過,自己是爽了,剎車皮卻發出焦味兒了,而且,下一個坡在等著我們呢,它比上個坡矮不了多少。
來幾張沿途的風光:
國人喜歡拍照,這幾位不知道是否大陸遊客:
在東澳休整了一會,槍手和波仔到一家汽車修理行討了點潤滑油加在鏈條上,3點半又上路了。前一個坡消耗了太多的體能,也消耗了不少的衝勁,人很多時候就是靠這股衝勁堅持下來的。我的衝勁這時候也沒剩多少了,想到明天一整天仍然要騎這樣的上下坡路,最後那口氣也洩了,心裡盤算著留點體力給明天,否則拼的太過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環臺灣的行程。很慚愧的承認,這第二個坡我也是推上去的,只有槍手一人斷斷續續騎完了。而實際騎行證明第二天的路程遠比今天要輕鬆,完全沒必要保留體力。推車的這段路,成了我這次環臺中唯一的遺憾。
整個騎行過程中,不管是在繁華都市還是偏僻鄉村,都有便利店,不是7-11就是這個FamilyMart,可以免費加熱水,非常方便:
東澳的海灘:
沿途風光:
傍晚5點抵達南澳鎮,就在街邊找了家民宿住下,帶浴室的大房收費1800臺幣,雙人大床和單人床各一張,我們把它們拼在一起睡三個人正合適。民宿一樓是餐館,收拾好後我們下樓去吃飯。老闆已經50多歲,看得出我們幾個大陸騎行客引起了他的談興,不斷訴說當年的威水史,說自己讀初中時曾經騎單車從南澳到花蓮一天一個來回,要知道那時候的路都是很糟糕的石子路,也沒有山地車。根據老闆的介紹,明天的路程不會太辛苦,陡坡也不多,就是出南澳後那個坡比較長些,之後就會很輕鬆了。他的話讓我們吃了顆定心丸,看來明天到花蓮的計劃可以順利完成,波仔和槍手已經憧憬著明晚去逛花蓮夜市了。
9月24日,南澳—漢本—和平—崇德—太魯閣—七星潭—花蓮,騎行60公裡
南澳是原住民泰雅人的故鄉:
早晨6點多就醒了,住在另一處的老闆一大早趕過來,叮囑我們路上要注意的地方,老闆說進花蓮之前有個七星潭,風景優美一定要去看看。在路邊一家豆漿店吃過早餐,7點半我們正式上路,沿臺9號線向南進發。
出了南澳鄉就開始爬坡,果然就是個長長的大坡,雖然沒昨天那兩個陡,卻也是夠折磨人。可能是因為早晨沒活動開,人不在狀態,爬這個坡竟然花了我們近1個小時。8點20分來到坡頂,停下來休息片刻,就要開始下降,又能享受飛翔的感覺了!前方幾十米有個拐彎,騎過去就能看見一望無際的大海。大家心裡充滿期待,太平洋的風正朝我們吹來。
第一眼看到的太平洋:
自此開始,我們一直都在享受,雖然還有些起伏,但總趨勢是在下降,騎起來很輕鬆。天是那麼藍、陽光是如此和煦、山裡的空氣是多麼清新!更重要的是,沿著太平洋海岸騎行,一路上的美景無數,我們頻頻下車欣賞拍照。昨天的景色已經美不勝收了,今天看到的簡直就是驚豔:廣袤的海洋、險峻的山崖、蜿蜒盤旋的公路、行進其間的車輛人員,構成一幅活生生的圖畫。什麼是幸福?這就是幸福!如果央視記者在旁邊,她根本不需要多問了。
沿途風光:
沿途風光:
沿途風光:
半山腰的路旁有一塊大石頭,好象被畫成一尊佛,上面修了個水泥蓋頂,不知是什麼來頭:
漢本路邊小店的阿媽桑在加工檳榔:
9點鐘,到達漢本,在一路邊小店補水後繼續前進,很快進入花蓮縣境內。我們的計劃是中午到太魯閣吃午飯。11點半,來到崇德,渴得難受下車買飲料,不想卻驚動了旁邊一家叫「江太太剝皮辣椒」的老闆,老闆是個中年婦女,江太太的女兒,平時住在花蓮市內,來崇德就是為了看這個檔口,家傳的生意。她兒子娶了個北京媳婦,所以很習慣聽我們的「撿舌音」。她說因為颱風暴雨,太魯閣道路被衝斷,建議我們不要進去了,在外面看看就好。花蓮附近的七星潭倒是值得一去。
20分鐘後我們來到了太魯閣村,這裡位於一條峽谷的入口,是橫跨臺灣東西海岸的中橫公路的起點,太魯閣最著名的景點燕子口離此處尚遠,我們本來就沒有計劃進去遊覽,只在峽谷口拍了幾張照片,然後找了家餐館吃午飯。餐館老闆再次跟我們提到七星潭,告訴我們過了懷忠橋後往左拐,沿著海邊一直騎下去就能到。
餐館的菜價牌:
槍手說這個沙士蠻有名,所以我也來了一罐嘗嘗:
吃飽喝足,1點半繼續出發上路。路很好走也很好找,按照餐館老闆的提示的路線,約半小時後來到了七星潭。這是一處尚未被商業化、或者說是人工修飾痕跡比較少的海灘,與大陸那些人滿為患的海灘相比,這裡的遊人還不算多。說實話,我並不覺得這個海灘有多麼漂亮,不過站在海邊,看著浪花一次次湧上來,聽著海潮的譁譁聲,涼爽的海風吹拂著臉龐,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煩惱皆無。海灘上沒什麼沙子,倒是布滿了小石子,經過海水常年累月的衝刷,呈現各種各樣的形狀,很漂亮。我第一眼就被它們吸引了,撿了兩塊留做紀念。回來後看攻略才發現七星潭的石子還蠻有名的,並且這裡是禁止遊客帶走石子的。
臨近七星潭時,先經過了一片墓地,佔地很廣,墓碑也是各式各樣,有中式有西式。躺在這麼漂亮的海邊,死者也該瞑目了吧:
海灘旁邊是個軍用機場,圍牆上布滿鐵絲網。我們到時正好有幾架軍機起飛,我抓拍了幾張。跟民用飛機就是不一樣,軍機的引擎聲非常大非常震撼,似乎要撕裂空氣進而撕裂人的內臟:
下午3點,我們終於騎進了花蓮市區。槍手有個朋友幾天前自由行到過花蓮,推薦了一家旅社,地址在建國路二段。沿著建國路騎了好久都沒到,停下來問了幾次行人,都說還在前面,眼看著要騎出城區了,果斷決定不去那家,返回剛路過的一家青年民宿「Formosa Backpackers Hostel」,還好有間三人房,1500臺幣。這裡離夜市不遠,算是市中心了。剛才找旅館時發現附近有家捷安特車店,住下後槍手陪波仔去了趟車店,調了下車,花200臺幣裝了一對副把。民宿頂樓有洗衣機,晚上我們把一大堆衣服拿上去洗,我發現這裡是個大露臺,可以俯瞰街景,於是一個人在那兒發了會兒呆。
晚上,跟著兩位帥哥去逛了夜市。花蓮的夜市在自強路,所以叫自強夜市,據說在網上挺有名,幾乎所有臺灣遊攻略都會提到。到了現場一看,全都是小吃,規模也不是很大,三縱三橫,一家挨一家的攤檔,其實就是小吃一條街。而且,客人基本上都是大陸來的,不時聽到有人說廣東話:「系唔系哩度啊?」似乎是看了什麼介紹按圖索驥來找某種小吃。沒多久我跟他們倆走散了,自己吃了個羊肉飯,喝了杯現榨的果汁,都是號稱有幾十年歷史的老招牌,我對吃沒什麼研究,感覺不出有什麼特別,哈哈。
9月25日,花蓮—吉安—壽豐—鳳林—萬榮—光復—瑞穗—玉裡—池上—關山,騎行135公裡
幾天來的騎行,大家也習慣早起了。洗漱完畢,把晾在頂樓的衣服收好,出門時正好是7點,找了家餐館吃過早餐就出發了。用波仔的話說,今天開始進入趕路模式,我們把目的地定為臺東,差不多有200公裡。前幾天騎行速度慢,騎行距離比較短,從現在開始要儘量多趕回來。
花蓮到臺東有兩條路:沿海邊的臺11號線和更靠近內側的臺9號線,從地圖上看,兩條線的路程都差不多。我們本來計劃走臺11號線,昨天聽捷安特車店的人說11號線坡比較多,建議我們走臺9號線,除了花蓮之後有個坡,基本都是平路。聽人勸,不吃虧,我們已經走過最美麗的海岸線蘇花路,沒必要再沿海邊騎了,趕路是現在的首要任務,還是走9號線吧。
因為已經騎完了最困難的蘇花段,大家心情都很好,天氣也好,加上是順風,騎起來就很輕鬆了。臺9號公裡叢花蓮到臺東沿線被稱做花東縱谷風景區,是夾在兩條山脈之間的谷地,地勢平坦,風景秀麗,一路上也是風光無限,令人賞心悅目。可惜因為趕路的原因,我沒拍多少照片。
臨近中午時來到了瑞穗,進瑞穗前有個長緩坡,雖然很費體力還是一口氣踩上去了。坡頂有個北回歸線標誌塔,這可是有紀念意義的,下車過去拍照留念。路邊停著幾輛旅遊大巴,好多遊客,一問竟然是上海來的大陸同胞,匆忙聊了幾句就告別了。
開始下坡了,路邊店的老闆說下完坡就有飲食店。這個坡好長,還沒下到一半,前面的波仔忽然往右一拐,進了一家舞鶴觀光茶園,說是想買點臺灣產的茶葉回去送人。可是看了一會兒,沒有相中的,於是繼續上路。
鳳林警察局,進去加水時裡面的警員主動打招呼問好,笑容滿面非常熱情:
騎下坡路當然很爽,可是我的車出狀況了。剛才從馱包拿東西時把綁帶的金屬鉤子鬆開,卻忘記重新扣上,結果下坡時沒騎多遠鉤子就被卷進後輪的齒輪盤裡,夾得死緊死緊,完全無法轉動。槍手跟波仔早就溜到前面不見蹤影。我只帶了套簡易修車工具,把車推到路邊,卸下後輪,多次嘗試把鉤子取出,毫無辦法。折騰了半小時後,只好給槍手打電話,他們已經在飲食店吃完飯。問了下,說附近沒有單車店,倒是有家汽車修理店,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波仔攔了輛車上來我這裡,試了試也沒搞掂。我們又在路邊攔了輛小貨車,司機很好人,都已經開過去了,看見我們招手便停下又倒回來,二話沒說讓我們上車。波仔說剛才在下面攔車也是這樣,車主開過去有10米了仍然倒回來載他。
自行車的大問題,到了汽車修理店裡就是小問題,老闆看了下,拿起一把大鉗子三下五除二,幾秒鐘就把鉤子弄出來。把後輪裝上去一試,運轉如常。問要收多少錢,他手一揮說不要錢。今天不幸壞了一次車,卻有幸見到了幾位活雷鋒,值!
來到池上鄉,也就進入臺東縣境內了:
這麼一折騰,加上吃飯休息,下午2點才出發。我老想著要補回耽誤的時間,花東縱谷內的臺9號線路況好車很少,又是順風騎行,一咬牙把兩個變速都撥到最高檔,速度一下就上去了,很長一段路時速都保持在40公裡上下,最高時飆到了48公裡。下午4點13分進入池上鄉地界,標誌著我們正式進入臺東縣境內。池上最有名的是它的鐵路便當,真想今晚就住這兒了。可是為了多趕路,我們還是繼續騎行到了關山鎮。關山的市區也不小,我們騎著車轉來轉去,找到一家叫「居佳小棧」的民宿,兩張床加一個地鋪,1400臺幣。
晚上出去覓食,在火車站旁邊找到一家40年老店「源昌關山便當」,錯過了池上便當,嘗嘗關山便當也好啊。吃完飯出來閒逛,拐角處有家刨冰店,又進去每人要了個水果刨冰。拿出手機上WIFI看新聞,當天的一場亞冠比賽中廣州恆大4:1戰勝了柏太陽神,我們仨都是球迷,又是一真欣喜,今天真是讓人高興的一天,要不是中午我卡了車,那就太完美了。
關山鎮公所:
9月26日,關山—鹿野—臺東—知本—太麻裡—大武—達仁—壽卡—楓港,騎行150公裡
這一晚睡得特別香特別沉,起床收拾妥當下到客廳,老闆拿個卡片相機在正等著,她讓我們穿好行頭推著車來了張合影,說要放到自己的FACEBOOK帳號上,給更多人看看。告別老闆,在街上吃完早餐,我們出發時正好是8點。
老闆FB帳號截屏:
仍然是順風,仍然是陽光明媚的好天氣,仍然是沿著臺9號線,一路向南騎行。過臺東市區後走了一段臺11號線,到知本後又切回臺9號線。今天的目的地是達仁,這裡是翻越中央山脈的南迴公路的起點,我們計劃在達仁住一晚,明天再翻山到西海岸。後來證明這個計劃有些保守,我們當天就翻過山到了西岸,這是後話了。昨晚跟民宿老闆討論路程時,她認為我們最多只能騎到金侖。
東海岸盛產水果,果農就在路邊擺攤開店,自產自銷。看見這家阿娟釋迦,我下車過去想買一個嘗嘗味道,老闆從冰箱拿出一個說送給我嘗,吃了後感覺是又甜又爽:
一路無話,中午到達太麻裡鄉,找了家「小燕廚房」吃午飯。顧客還不少,有三個穿軍裝的一言不發吃完就走了,後來者很快擠滿了幾張餐桌,其中一對夫妻對我們很關注,他們是開車剛從南邊過來的。跟他們聊了一會兒,得知一直到達仁路況都很好。
在這裡喝了個芒果冰水,40臺幣。問店裡的小妹鄉召會是個什麼機構,她竟然不知道:
在達仁鄉圖書館前遇到這位寧波騎友:
午飯後繼續上路,這時天空變得陰沉,布滿烏雲,好在一直沒下雨,這種天氣反而更有利騎行。2點半我們到達大武,3點整到達達仁,提前完成任務。前面就是中央山脈,從這裡開始就是南迴公路,近40公裡全部是山路。時間還早,如果按原計劃在此休息,那有點可惜。槍手提出繼續前行翻山到楓港住宿,大家又覺得沒有十足的把握。正猶豫著,後面又來了一位騎友,攔住一問,他說翻山是「小意思」。他的話鼓舞了我們,大家二話不說上了車。這哥們從一個人寧波來的,跟我們每個人都聊個不停,估計一路上悶壞了。不過他實在太強,我們沒人能跟上,騎了一段後他揮手跟我們作別,先走了。
人的潛能很多時候是逼出來的,按理說我們已經騎了100多公裡,消耗了不少體力,在這長長的陡坡前似乎是強弩之末了,可是一旦上了路,又感覺渾身是勁。當然,已經不可能一口氣上去了,仍然是走走停停,咬著牙一圈一圈地踩腳踏板,一公裡一公裡地算著裡程。終於,我們來到了壽卡鐵馬驛站,這標誌著爬升結束,後面都是下坡路了。看看表,正好是下午4點半。驛站前站著一男一女兩個當地騎友,他們看了我們的服裝,說我們的兩名隊友一小時前剛離開。應該是陶然和明哥,看來我們也沒落後這兩個強人多少啊。
壽卡驛站的塗鴉牆:
接下來的下坡路就用一個字形容:爽!狠狠地享受了一把飛翔的感覺。當然,不可避免地又聞到了剎車皮的焦味兒。5點半,我們來到楓港村,找了家天龍民宿住下,4人間的大房,2000臺幣。今天可以說是完美的一天,騎行150公裡,創下此次環臺日騎行最高紀錄,沒有一個人掉鏈子,都是實打實一腳一腳踩出來的,更關鍵的是最後還翻山到達了西海岸,比計劃節省了一天時間,為以後的安排爭取了更大的餘地。可喜可賀!晚飯我們找了家餐館,點了幾個菜,每人一瓶啤酒,犒勞獎勵下自己。大家一致決定明天休整一天,去逛逛墾丁。
臺灣啤酒,看出區別了嗎:
9月27日,休整,鵝鑾鼻,恆春,墾丁
睡到自然醒,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後懶洋洋地出門搭車。走不遠就是巴士停靠站,去墾丁的車很多,10幾分鐘後車來了。我們第一站先到鵝鑾鼻,買票進鵝鑾鼻公園,哪知臺灣最南端並不在公園內,工作人員說離此還蠻遠,開摩託車去需要10多分鐘,而且那個最南端處沒有什麼標誌,即使站在那兒也沒人知道,靠著海岸也危險。他的話打消了我們去的念頭,只在公園裡草草逛了一圈。到處都是大陸遊客,沒勁,想起了那句話 「上車睡覺,下車撒尿」,不禁興致全無。從公園出來後本來計劃去墾丁,那裡有個漂亮的白沙灣海灘,槍手還帶了泳褲來的。我已經不想去了,跟他們分開,自己一個人坐車到恆春古城轉了轉,古城不大,可是除了那個城門,看不出有什麼古色。在那兒吃了午飯後就直接坐大巴回楓港了。兩位去墾丁的帥哥也回來得早,問好玩嗎回答說也就那樣,說在那兒吃了個午飯,還特別貴,覺得沒意思就走了。
楓港村靠海,傍晚槍手招呼我出去走,反正閒著無聊,我拿起單反,準備去「搞搞創作」。走了幾十米來到海邊,岸邊堆著很多混凝土塊件,估計是防海浪的。我挑了塊最高的爬到頂部坐下,一邊發著呆,一邊看著夕陽在海平面漸漸落下消失。
在海邊發呆的收穫:
9月28日,楓港—枋寮—東港—高雄—左營—梓官—湖內—臺南市,騎行130公裡
休整了一天,早晨起來感覺精神飽滿體力充足,7點半我們上路,現在開始是回程,沿臺1號線向北騎行。因為有前天日騎150公裡加翻山的壯舉,我們信心爆棚,波仔甚至喊出「兩天騎到臺北」,事實證明這不過是句玩笑話。
一路無話,過了枋寮後到達水底寮村,這裡有條分叉路口,我們計劃由此切到臺17號線,這樣可以直接去高雄而毋須繞經屏東。騎近一個路口時交通燈變成紅色,只好停下來,交通燈又變回綠色,上車正準備啟動,只聽砰的一聲巨響,斜刺裡飛出一人摔到在地。原來是一位摩託車騎手,想趁黃燈閃爍那幾秒搶先橫過路口,結果撞上一輛已啟動的轎車,倒在地上人事不省。轎車司機掏出手機打電話,路邊幾家店鋪出來不少人圍觀,身邊的一個人嘰裡瓜拉用臺語跟我說著,我一句也沒聽懂。
切入臺17號線繼續騎行,10點半上了一座很長的橋,正式進入高雄地界。這次一路騎過來,發現臺灣很多市線是以河流作為分界線的,而界河上的橋是連接兩地的紐帶,橋的中點就是分界線。高雄是個工業城市,一路騎過去,見到很多工廠企業,環境也很一般,不少地方灰塵大,地面也不是那麼乾淨。
這棟房子如此單薄,我去過這麼多地方,還真是第一次看見:
12點左右,進入高雄市區。我原來換的臺幣已基本花完,正好看到路邊有一家香港滙豐銀行,趕緊下車過去,結果是沒開門。當天正好是周六,大樓保安說周六日所有銀行都不營業的。錢沒換成,飯總該吃,正好到飯點了,銀行旁邊巷子裡有家小餐館,就在這裡解決了。大半年來很熱門的大黃鴨來高雄了,槍手想湊個熱鬧去看看,跟老闆問了下路線,吃完飯就上路了。沒走多久,遠遠地聽到一陣鑼鼓聲,還有啪啪的鞭炮在炸響。騎近了一看,是一支遊行隊伍,有舉旗的、有舞獅的、有推木偶車的,浩浩蕩蕩,橫過十字路口時兩邊的車流都停下來,似乎警察也不管。從旗子上看,好象是在紀念某位神仙的誕辰日。
七拐八拐地,終於來到了大黃鴨處,拍了幾張照片邊匆匆離去,沿著臺1號線向北前進。今天的目的地是臺南市。臺1號線位於人口稠密地區,沿線很多居民點,所以一路上的紅綠燈非常多,往往騎了沒多遠,速度上來剛想提檔了,突然來一個紅燈,搞的人很沮喪不說,騎行的速度上不去。加上看大黃鴨耽誤了時間,所以傍晚6點才抵達臺南市郊,天完全黑了。我們沒有提前訂旅店,槍手和波仔臨時上網找攻略,打了好幾家民宿的電話,都是客滿,最後迫不得已在鐵道大飯店住下,一間雙人大房加地鋪要2800臺幣,該飯店竟然還號稱平價大飯店。已經快晚上9點了,我們騎來騎去找住宿已經耗費了體力,實在沒辦法貴也得住。這裡想提醒下大家:儘量不要在大城市臨時找住宿,或者提前訂好,或者在小一點的鄉鎮住,否則真有可能會很麻煩。
號稱平價,其實很貴:
來幾張高雄的街景。槍手說到高雄才體會到有點大城市味兒,我倒覺得臺灣的城市建設不如大陸。不過這兒的人也許是見多識廣,我們如此張揚的打扮,從來沒人多瞧我們,更不會有圍觀的:
9月29日,臺南—七股—將軍—北門—布袋—樸子—北港—侖背—竹塘—二林,騎行140公裡
早晨起來,吃過早餐,8點正式出發。昨晚我們已經商量好了,今天走近海邊的臺17號公路,以避開車流和數不勝數的紅綠燈。一開始就不順利,在市區內轉來轉區,花了近一個小時才找到臺17號線。這條公路機動車較少,也沒那麼多紅綠燈,還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正是周末,很多本地的車友也來騎。可是由於靠海邊,風很大,很不幸地,我們騎行方向是逆風,非常費勁。既耗體力更消磨人的意志,整個上午騎得相當慢,12點鐘到布袋鎮,4個小時只騎了40多公裡。找了家路邊店吃飯,飯後不想走,老闆娘很熱情,也願意跟我們聊,還送了我們一份麻果,是她媽媽親手做的。
途中經過南鯤鯓代天府,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邊過去看熱鬧,也沒看出什麼名堂來:
午飯是每人一碗魯肉飯一個刨冰,知道我們體力消耗大,魯肉飯老闆娘加的是雙份。這頓飯三個人總共才200臺幣:
正說話間,外面響起了鞭炮聲和音樂聲,又是一支遊行隊伍,熱熱鬧鬧的,有步行的,有抬轎的,有開拖拉機的,有敲鑼打鼓的,有吹喇叭的,有舉旗的,有撐傘的,有跳舞的,更新奇的是竟然有跳鋼管舞的,與時俱進啊,哈哈。老闆說是今天什麼神的生日,還說過幾天胡瓜也會來這裡參加。我這個年紀的知道胡瓜是臺灣一位知名藝人,兩位80後卻是一臉茫然。
下午,我們一致決定轉走臺19號線,這條公路離海邊遠,風裡沒那麼大。從布袋轉入161省道騎至樸子鎮,再切入臺19號線,果然風小了許多。一路往前,傍晚5點半到達濁水溪上的自強大橋,過了橋就屬於彰化縣了。6點到竹塘鎮,此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趕緊找住宿,一家花店的老闆告訴我們竹塘沒有旅店,10公裡外的二林鎮比較多,建議我們去那裡找。二話不說,問清了方向路程,我們趕緊上路,這是此行第一次夜騎,前燈後燈都打開了。還好路上車不多,半小時後我們安全來到二林,就近找了家汽車旅店住下。洗涮,吃飯,休息,且按下不表。
就是這家華倫精品汽車旅館,房間夠大,兩張床加一個地鋪,也不貴,1800臺幣:
9月30日,二林—鹿港—伸港—梧棲—苑裡—通宵,騎行90公裡
可能是昨晚夜騎了一段,今天起床有點晚,早晨8點才出發,沿143省道向北騎行。由於靠海近,風仍然很大,速度快不起來。我還一度走錯路,進入148省道往東而去。槍手和波仔在後面追不上我,叫了一位當地人騎摩託車把我截住,無奈我又騎回去。這一來一回最少白騎了10公裡。
10點一刻我們到達鹿港鎮,我的臺幣已用完,這兩天吃飯住宿都是他們兩位幫我墊付的錢,所以趕緊找了家銀行換錢。我手頭有兩百多美元,是年初從哈薩克斯坦回國時剩餘的,本來是想下次去境外旅行時用,可是美元一直在貶值,還是儘快出手吧。就這樣有換了將近7000臺幣,這筆前足夠支撐到臺北了。
鹿港因為羅大佑的那首歌而出名,雖然有名,我們卻未停留,這次的首要任務是騎車環島,風景名勝還是等以後再來欣賞吧。換完錢後繼續上路,穿街過巷,出了鹿港鎮後沿著臺17號線前行。
當天銀行的兌換牌價:
鹿港的街道:
風實在大,騎起來相當費勁,不僅耗體力,用波仔的話來說「還嚴重打擊人的意志力」。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大家都不在狀態,興奮不起來,感覺在夢遊似的。可想而知,速度也快不起來,慢悠悠地騎過梧棲,苑裡,下午4點多到了苗慄縣的通宵鎮。大家都不願走了,決定就在此住宿。找來找去,找到一家遠東大旅社,在那兒又碰到一位北京的騎友,一起拼了個大房間,五張床,2000臺幣。房間是夠大,設施卻簡陋,空調,洗衣機,電視等都很陳舊,起碼用了10年以上,關鍵是能正常使用,這就足夠了。
後來又來了兩個長沙的騎友,都是來環島的,便一起下去吃晚飯,就在旅社隔壁的牛肉麵館。這三人剛到臺灣,今早從臺北出發的,走的是逆時針方向。都是內地來的,聚在一起自然很親切,來環島的都屬於自我感覺不錯的,大家興奮異常,豪情幹雲,越聊聲音越大,小鎮的晚上很寂靜,估計整條街都能聽見我們的聲音。
回旅社後,大家商議決定明天沿臺1號線直接騎到臺北市,考慮到臺北住宿緊張,搶手當場打電話去預訂好了明晚的住宿,是北京騎友推薦的品格子旅店。通宵鎮到臺北距離近150公裡,必須儘早出發。大家同意明早5點起床,最晚6點必須出發。習慣晚起的波仔也表了決心要按時起床。
10月1日,通宵—西湖—後龍—造橋—頭份—新竹—竹北—湖口—楊梅—中壢—龜山—新莊—三重——臺北,騎行147公裡
通宵鎮的早晨,學生準備上學,職員準備上班:
緊說慢說,還是拖到6點起,下樓退房出來,已經6點半了,這是槍手的碟剎又出了點問題,。我不願乾等就騎去7-11店,把水壺加滿熱水,順便吃了早餐,回到原處時,已不見他倆。我不想耽誤時間,考慮到今天的路線很明確,不會迷路,就獨自出發上路了。哪知從此這一走,整個白天就沒見過他們,完全和他們失去了聯繫,這是後話。
出通宵鎮拐上臺1號公路時已經7點了,比原計劃晚了一小時,為了趕時間,一口氣起騎到造橋鄉才停下來,進路邊的7-11店買了兩支寶礦力,補充水份和電解質。12點鐘來到湖口,在一家便當店搞掂了午餐。吃飯時給槍手和波仔打電話,竟然都不通,有一個提示音甚至說是欠費停機。繼續上路,下午1點半進入桃園境,2點經過楊梅鎮,看見路邊一家冷飲店,下車來了個刨冰。從這裡開始一直到臺北,一路都是密集的居民點,基本見不到空曠的田野了。路況也變得複雜,很多岔路,尤其進入市鎮後,轉來轉去象迷宮一樣。難怪昨晚北京那哥們建議別走臺1號線,確實很容易迷路。
在這個路口沒敢闖紅燈,老老實實地停下了——阿sir在呢:
午飯吃的雞腿便當:
終於,進入中壢鎮後,我徹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臺1號線了,問了好幾個人,竟然他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那我就問其他人,嘴勤快點沒壞處,終於又看到了臺1號公路的標誌牌,心裡這才輕鬆下來。此後,絲毫也不敢大意了,一路小心翼翼,緊盯路牌標誌,遇到沒有把握的岔路口就停下問人,再也沒有走錯過。
我要去的正是桃園,在這裡我徹底糊塗了。幸虧有張嘴,問了路人,答曰踩腳踏車應該往右拐:
早就聽說了臺灣的檳榔西施,一路上檳榔店是不少,可是著裝這麼清涼的還是這最後一天才見到:
進入三重前,回望來路,有幾許感慨:
在天色將黑的時候,進入三重,快速穿過三重城區後,出現一座橋,抬眼一望,標誌牌上寫著「臺北橋」,把變速換到低檔,穩穩噹噹地踩了上去,到橋中央停下來,欣賞夕陽下的河水,及岸邊的燈火。這個臺北橋就是臺北市和新北市的分界橋,橋下就是有名的淡水河,兩市之間的界河。臺北,我又回來了!看看手錶,時間是傍晚17點30分,我的臺灣環島騎行,歷時11天,騎行1100公裡,至此已順利完成。
從臺北橋下來時,天已經全黑,趕緊騎去市區找住宿。我不記得前晚預訂旅店的地址,只知道在捷運臺北車站M3出口處。沿承德路騎到臺北車站,轉來轉去竟然找不到。臨時問的幾家旅店都沒空房了。無奈之下,想起剛到那天住的「膠囊」,實在不行就住那裡吧。重新騎上車正準備去那兒,突然聽到有人叫我,回頭一看,竟然是槍手跟波仔,多虧我身上的騎行服比較打眼,波仔遠遠地就看到我了。三人重逢,一起去訂好的酒店住下。臺北,我們終於又在一起了!
在臺北橋上欣賞岸邊的燈火:
10月2日,3日,臺北遊覽
總統府,任何人憑身份證明即可進內參觀,完全免費。參觀時有人帶領講解,僅限於一樓。
從正面看:
總統府後門:
每位參觀者可獲贈一份紀念品:
來參觀的多數是大陸遊客:
後院停的車,不知道哪一輛是總統專車:
後院的圍牆,沒有高牆深院,沒有壁壘森嚴,甚至連牆都算不上,一位老人正坐著乘涼。我不多說什麼了,你懂的:
10月4日,臺北—廣州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0月4日是返程的日期。回到臺北的第二天即10月2日我們就找車店把車打包好了,這樣才能放心地遊玩。我的機票來時最晚到,走的時候卻是最早:中午13:10。我們住的華美酒店在重慶南路最北段,馬路對面就是國光巴士站,去機場非常方便。吃過早餐後,8點半我先出發了。告別槍手和波仔,坐電梯下樓,拖著紙箱橫過馬路到巴士站,買票,排隊,上車。9點整巴士開動,10點到達桃園機場T2航站樓。接下來是按部就班的辦手續,過關,候機,登機。。。。。。終於,15:30左右回到了廣州。
到機場了,取出打好包的車,對著自己來一張留做紀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