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未死3:黑暗之光》來一點信仰?還是,為信仰而活?

2021-03-01 崇文門堂西羅亞青年團契



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沒有了教會的存在,哪裡還會傳講真理呢?而基督徒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被上帝所揀選,豈不就是要成為黑暗之光?如何向這個憎惡基督教信仰的疲憊時代展示愛?唯一的答案就是:我們。

《上帝未死3》電影中文預告片  

電影官網:https://godsnotdead.pureflix.com

英文正版《上帝未死3》資源請關注電影官網

以基督教信仰為題材的電影中,深受大家喜歡的《上帝未死》系列,從2014年到今天已經上映3部。

 

那麼《上帝未死》這3部影片之間有什麼關聯性?

 

那就是:為信仰而戰!

 

為信仰而戰,就是將自己完全的向上帝擺上,無論是你的情感,你的家庭,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的一切等等。若信仰不能完全引導你的生活。面臨爭戰時,信仰將會不斷地妥協,終將會在你的生命中被抹去。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信仰侵蝕,在你我的基督徒歷程中是否也在經歷?

回顧現今,我們被這個世界層出不窮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衝擊著,大環境下塗抹的似乎找不到信仰的影子,從第一部《上帝未死》中學校老師所教導的就可以明白。


全世界都在告訴你:要做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上帝已死!你就是上帝!

 

然而,你是否想過?「我」為什麼要聽外面的話語,勝過聖經的教導呢?


在汙穢的池塘裡久了,竟然在腐爛的味道中找到了一絲絲的香氣,也在硌腳的環境中發現扭曲的姿勢還有點舒適,甚至在不斷傷害中,也找到了短暫的快感。

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到底在幹什麼!!!每每嘗到主恩的滋味後,為什麼常常回想淤泥中的味道,還有那汙泥中灑脫的姿勢?

 

要警醒了!我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信仰不是你的另一種形式的業餘生活,信仰是你的全部,哦~不,信仰是你的生命,信仰是活出上帝創造的「我」的見證。

 

一天的24個小時是出於上帝的創造並祂的看顧,然而我們太忙碌了,我們常常太在乎自己的時間,卻忽視了那創造時間的主。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在活著的時間裡,我們與上帝,我們與世界,我們到底站在怎樣的位置?

今天,我們透過一部電影來看基督徒的生存法則。

 

  1、影片的口碑  

在2014年3月21日,《上帝未死》上映贏得了良好口碑並創下了6200萬美元的票房,而其製片成本僅為區區120萬美元。

在2016年4月1日,《上帝未死2》上映,依然口碑不俗。兩年一部的節奏沒有打破,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是2018年3月30日上映的《上帝未死》系列第三部:

《 上帝未死3 》

God's Not Dead: A Light in Darkness

 2、演員的見證 

 

前兩部電影講述了基督徒見證基督的存在脫穎而出,但這部電影是關於為基督而活,成為黑暗中的光。 

在《上帝未死3》的芭芭拉沙利文的扮演者塔特姆奧尼爾,分享了她的個人見證,從電影中感受到了愛的主題:寬恕,醫治和盼望。

 

奧尼爾是最年輕的奧斯卡獎得主奧尼爾與她的父親RyanO'Neal的關係也是非常的糟糕,但她直視鏡頭,向她的父親表達了饒恕和祝福。

奧尼爾說:「我想對父親說,'如果你看到了這個視頻,我愛你。我一直愛著你,原諒是最好的方式。「

 

與此同時,奧尼爾將電影中的愛延伸到她的父親,成為全國的頭條新聞。

這是神通過《上帝未死》這部影片與和演員的見證分享愛與真理。

 

此後的採訪中,奧尼爾也分享了信仰如何幫助她渡過難關。「90年代時,我在紐約,那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候,孤身一人,一直在苦苦掙扎,」她說,我跪下,祈禱著,'上帝,請幫我。我就要死了。'」

 

第二天,奧尼爾進入康乃狄克州的一個治療中心。「現在,你沒有問題,」凱利在奧尼爾微笑著說道。「上帝保佑塔特姆,上帝未死。」

 

 

 3、影片內容與評論:

 

在一些大學生抗議聖雅各教堂後,學院開始了關閉教堂的進程,這讓戴夫牧師和他的夥伴裘德感到沮喪。

當戴夫和裘德得知關閉教會並代之以擴建學校的大樓的決定後,他們起訴學院,開始了拯救聖雅各教堂的過程。

事情變得更糟的是,一個名叫亞當·理查森的大學生,一個苦苦掙扎的基督徒,為了抗議,向教堂扔了一塊磚頭,點燃了一堆大火,給裘德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戴夫牧師被迫去面對失去他親愛的朋友的痛苦。亞當被他自己的行為嚇壞了,考慮是否認罪,使他重新仰望對上帝的信靠中。

 

在訴訟過程中,戴夫尋求與他關係疏遠的兄弟律師皮爾斯·希爾的幫助。希爾試圖向戴夫解釋說,這不是一件值得爭取的案子。夫拒絕聽從他兄弟的勸告,繼續把這個案子告上法庭。

在未能與學院達成和解後,訴訟的審判日期被定下來。同時,亞當給戴夫牧師發了一封匿名信,為教堂的火災悔改,而戴夫在面對他的時候,憤怒的攻擊了他。這嚴重影響了他的訴訟案件,並導致亞當被逮捕,遭重罪起訴。

 

在通過禱告尋求神的幫助後,戴夫牧師最終意識到,這種形式下去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聖雅各教會各方面都不適合成為主和祂的子民使用的地方。

他放棄了訴訟,與學院達成庭外和解。另外與悔過自新的亞當交談,並與裘德的家人協商後,最終要求撤銷對亞當的刑事指控。

 

然後,他向學院的抗議者宣布,聖雅各教堂將被拆除,但他將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為基督徒們建立一座新的教堂。

 

這部影片中,對於人的真實處境有很細緻的情感描繪,每個基督徒都會找到自己在生活中面對屬靈爭戰時的影子。

面對這個黑暗的世界對基督徒的抵擋,我們是弱小的,我們是軟弱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渴望得到上帝話語的安慰。

 

電影當中的牧師所尋求的上帝直接話語的啟示,其實上帝不需要「向我們說話」或向我們展示異象。在聖經中他賜給我們的話語足以應對這個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每一種情況。


【羅馬書15: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當我們讀聖經時,我們應該禱告祈求聖靈將已存在了幾個世紀的上帝的話語光照我們內心。靠主得力,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力量的泉源。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基督的見證。


【馬太福音太5:14-16】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當這個黑暗的世界若沒有教會的時候,哪裡還會傳講真理呢?而基督徒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被上帝所揀選,豈不就是要成為黑暗之光?如何向這個憎惡基督教信仰的疲憊文化展示出愛?唯一的答案就是:我們。

 

暴力的最終弱點是一個螺旋式下降的過程,

不斷地生發被它摧毀的東西,

但罪惡沒有減少,反而成倍的增加。

黑暗不能驅除黑暗:

只有光能做到這一點。

恨不能驅除恨:

只有愛才能做到。

——馬丁·路德·金

 天父花園影評專欄編輯原創:Daniel

英文正版《上帝未死3》資源請關注電影官網

《上帝未死》資源:連結:https://pan.baidu.com/s/1AfsIzpo8N2X1MEmEBE7k5g 密碼:16d1《上帝未死2》資源:連結:https://pan.baidu.com/s/1Jq6RT_t_S4G6N5WuOUUhXA 密碼:4NH9

相關焦點

  • 天堂影院丨《上帝未死2》為信仰而戰!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6-04-01(美國)片長: 121分鐘《上帝未死2》簡介 本片講述的是一位女高中教師在課堂上回答了一個學生關於耶穌的提問美國時間4月1日上映的電影《上帝未死2》(God Is Not Dead 2),延續第一集「為真理而戰」的信念,主角從學生變成老師,主要場景也從大學教室轉移到美國聯邦法院。當信仰受到挑戰時,你願不願意站出來捍衛它?
  • 生命之光|李文斯頓的信仰
    這裡是全球見證福音電臺,<生命之光>欄目,我是子規。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李文斯頓的信仰,作者:莫非。在我心目中,宣教士一向是我的屬靈模範,他們的離鄉背景,進入不同文化語言環境,愛一群和自己種族迥然不同,還可能排斥拒絕他的人,需在身份,文化歸屬感與多方面都要舍己.每讀他們的傳記,都讓我有無限嚮往。
  • 《上帝未死》製片人夫婦談信仰 娛樂圈光鮮卻難掩空虛
    提起電影《上帝未死》,基督徒一定不會陌生。該電影不但感動了億萬觀眾,還創下了2014年獨立基督教電影票房最高紀錄,高達600多萬美元。你也許不知道,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是懷特夫婦——大衛·A·R·懷特(David A.R.
  • 電影《上帝未死》&《上帝未死》觀後感
  • 信仰的光與影
    千萬年來演變的人類文明對於光明總有著自己理解與偏好,一個重要的特徵便是,光明在建築中運用的方式。人們在運用光明的時候,也在被光明利用,頗有一點不死隊與深淵的意味。這也令我想起了黑暗之魂三中踏過的徵途,從地下墓地到古龍頂,從不死聚落到罪業之都。不經意的光影變化,不同的場景氛圍與人物故事,交織成波瀾壯闊的宏偉史詩。由此想來簡略說一說自己對於魂三中建築光影的理解。
  • 《猶在鏡中》:以「窗」的意象解讀人與上帝的關係,揭示信仰困境
    封閉短暫的時空之中,「窗」本身沒有宗教隱喻,但伯格曼為窗增加了含義。「窗」成為信仰概念的矛盾體,是人和上帝溝通的窗口,同時也是隔斷連接的屏障。&34;作為不可或缺的意象符號,在畫面構圖的鏡頭語言敘事和主題揭示中都承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意義。
  • 《索爾之子》:不可經驗的經驗,不可信仰的信仰
    觀眾所見證的不再是上帝視角之下,一個秩序井然的屠猶工廠,而是一種從渺小個體出發的血腥記憶。事實上,早在傑萊斯為貝拉·塔爾做助理時,他就已經開始醞釀這樣一種他所謂的從恐怖「內部」觀察恐怖的美學。一本奧斯維辛集中營囚犯分遣(Sonderkommando)親歷者的回憶《灰燼中的聲音》激發了他重新反思人們「觀看」大屠殺的方式。
  • True Worship|書寫|上帝未死
    前段時間在吃飯時和室友一起看電影《上帝未死》:大一新生惠頓(Wheaton)選修了一門哲學課,教授在開學第1節課時,讓學生在紙上寫「God is dead」(上帝已死),為了避免與基督徒爭論他所認為的低級迷信,並捍衛他個人在課堂上的權威性。然而作為基督徒的大一新生堅信上帝未死,無法在口裡、在筆下、在心裡作出這樣的妥協。
  • 為了心愛的人,他背棄信仰,投身黑暗化身不死吸血鬼
    這是一部男子為了心愛的妻子背棄信仰,投身黑暗化身吸血鬼的故事這是一部陰森詭異的吸血鬼傳說,也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故事要從公元1462年說起 ,土耳其人入侵君士但丁堡並威脅到了整個基督教最終德古拉背棄了自己的信仰,投身黑暗,以吸食鮮血延續自己的生命成為了一隻不死的吸血殭屍
  • 《冬日之光》:伯格曼內心獨白的背後,是愛與信仰的本質
    在《冬日之光》中,導演通過架構細緻入微的人物關係使影片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層次。如果說「信仰三部曲」的《猶在鏡中》卡琳在和上帝對話,那麼在《冬日之光》中託馬斯則在和沉默的上帝對話。縱觀電影史以對話戲著名的不管是《十二怒漢》還是《羅生門》都不及《冬至之光》在剪輯手法上處理的細膩,伯格曼導演就像是一架精準的測量儀,在《冬日之光》中所有的畫面與對話的節奏,都被伯格曼精準的把控,可見導演精湛的導演功底。
  • 閃耀在鋼鋸嶺上的信仰之光
    太平洋戰爭以1941年12月3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為標誌,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國動員總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最後一戰爆發地點,就是在琉球群島中的第一大島---衝繩島,影片中鋼鋸嶺的所在地。         衝繩島戰役歷時96天,日軍在衝繩島上的守軍約十萬,除9000餘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殲。
  • 中國人愛拜神佛像,上帝借教徒之手愛迪生創造光,聽白巖松談信仰
    所以大部分過度自信的西方人已經被上帝遺棄,未覺醒的部分東方人也在接受聖經智慧的啟發,引入到上帝指引的道路去走,便能獲得永恆。白巖松說過:「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後就不那麼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
  • 《上帝未死》
  • 上帝未死系列評點
    《上帝未死》系列是極其弱智的電影系列。《上帝未死1》,很多人已經做過完整的影評了。學生在和老師爭論上帝有沒有死亡,其中有幾段看上去相當的耐人尋味。一開始,無神論的教授表示,上帝死啦,不需要在課堂上爭論了。
  • 信仰上帝的「紅衣主教」
    大家好,這裡是酒巷小故事第21個故事1在森林的最深處,生活著一隻類人的狐狸——它信仰上帝。作為唯一一隻擁有思想的動物(至少它自己是這麼想的),狐狸一直以「森林唯一的紅衣主教」自居,以開化這些野蠻生物為此生夙願。
  • 當遇上爭戰,如何勇敢地活出真實的信仰?——觀影《隱秘的生活》
    去年年底,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引發熱議,剛一上映就被冠名為「2019年最好的信仰電影」。它就是大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的《隱秘的生活》。影片深入地探討了處在逼迫下的信仰抉擇,令人極其觸動。時代在變,苦難和逼迫的形式也在改變,但如何在我們這個膚淺安逸的時代活出真實的信仰,是每個基督徒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而這部電影,除了真實的感動,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 當遇上爭戰,如何勇敢地活出真實的信仰?觀影《隱秘的生活》
    擅長信仰題材的馬力克歷時三年,於2019年完成了這部電影,它被稱為2019年最好的信仰電影。《隱秘的生活》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奧地利農民弗蘭茨·賈格斯塔特(Franz Jgersttter)在1943年拒絕為納粹打仗,甘願赴死的故事。
  • 13《約伯記之旅13》信仰與苦難(三)
    你棄掉上帝,死了吧!」  10約伯卻對她說:「你說話象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      伯2:11約伯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聽說有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12他們遠遠的舉目觀看,認不出他來,就放聲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來,落在自己的頭上。
  • 基督徒,當點燃我們裡面信仰的燈
    信仰就是這盞明燈,當它在我們的生命中照亮我心靈的四壁時,我們的身體就沒有黑暗了,我們的眼睛就必然透出光來。但這信仰的燈不能點在外面,而必須點在心裏面。如果這燈在外面點燃,那麼照亮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只有在內心裡點燃,才能照亮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新生命。
  • 信仰別人,信仰上帝,信仰自己?不如信仰一下愛吧
    難以相信,達拉邦特在《肖申克救贖》中為我們留住了最後一點人性的光輝,卻在十幾年後的《迷霧》中將之敲打粉碎。不相信他的黑人鄰居義無反顧的出去為彰顯男主的偉大做了犧牲品。他對信教大嬸對群眾的煽動性也有著深刻的論述:「但是把他們扔在黑暗裡,然後把他們嚇得尿褲子了,就不再有所謂的準則了,你會看到他們變得多麼不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