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距離2021年也僅剩一周的時間了,回首過往,時間似乎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飄然逝去。這一年我們經歷了許多磨難,卻也收穫了無數的溫暖。事實上,生活中點滴的感動從不罕有。為了能夠將高昂藥品的價格壓下無,讓老百姓能夠切實受到實惠,無數醫藥專家不斷奔走。
被譽為「新時代模範」的張貴梅,在她的幫助下,才使得多少名貧困村莊的少女免於失學的不幸,還有國家在這年裡,為了能提高窮苦山區人們的生活品質,進而推出的一些列的優惠政策讓多少窮苦的人們脫離赤貧的窘迫。但是有這樣一個隱秘的群體卻一直沒有得到關愛,在光明所不及的角落裡,他們隱忍並且默默承受著命運的不公。而這個有些特殊的群體就是僧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和尚。
被忽視的群體
相比過去,多數人都是在無路可走,亦或者對生活喪失希望,才會選擇青燈古佛,了卻殘生,只不過,如今時代變了,現如今的和尚可不是相當就能當的。此前網傳當和尚至少也得是985、211名校的本科生才收,規格高一點的,門檻也更高,甚至非博士不錄。也因此引得無數網友自嘲:當真是時代變了,這年頭當個和尚也得考證。長此以往,就給人們一種和尚都帶著面具,跟公務員也沒什麼兩樣;準點上班,準點下班,下班後的高僧就會脫下面具。
但事實上,多數和尚跟網絡上的傳言天差地別,說到底僧人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信仰才會選擇去當和尚的。至於網傳的各種敗壞僧人名聲的酒肉和尚,我們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若是所有的僧人都如同這些個例一樣,還怎麼可能會出現遼寧和尚沿街祈禱、巴翁大師重病卻沒錢看病的慘劇?
筆者很喜歡的一部影片中有位高尚的法師在彌留之際對自己的徒弟說過這樣一句話:小病從醫,大病從死。
最扎心的是,影片中法師的臨終之言竟然真的成了現實。影片中,法師讓徒弟把給自己看病買藥的錢全部捐給窮苦的百姓,因為在他看來,自己已經病入膏肓,而且積蓄也不足以支撐自己把病養好,倒不如將金錢送給更需要的人,也算成全了自己的道。赫赫有名的高僧尚且沒有辦法保障自己患病後能有充足的金錢看病買藥,那些地位遠不及大師的普通和尚,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再過去,稍具規模的寺廟都會自備田產,甚至投資各種行業依次維繫此間所有僧人的花銷。甚至在當時和尚病了,還有專門用於醫治和尚的醫院——如意寮。如此喪失自主能力的和尚們也會得到同伴們的幫助。
若是不幸得了絕症,寺廟就會安排患病的和尚去往生寮。在這裡昔日的同伴們會挨個為他誦經祈福,希望他來世能託生富貴,不再受苦。過去和尚們尚且能夠得到不錯的待遇,反觀如今,多數普通的僧人無兒無女,也沒有存款,晚景悽涼。即便有醫保,卻也只能報銷一部分,若是不幸得了絕症,怕是也只能苦等生命的終結了。
世人的不解
「昔人謂誤解《本草》,為生人之禍,今《葬》術豈輕於《本草》?」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如今能夠安靜下研究佛法的人已經十不存一,也因此,媒體才能爆出越來越多的酒肉和尚花天酒地,生活奢靡。是這些人敗壞了僧人的清譽,也讓世人對僧人這個職業帶上了有色眼鏡,甚至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認為既然和尚都這麼揮金如土,又怎麼可能看不起病。
但據15年人民大學發布的《宗教調查》披露:僧人的均收入僅為397元。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寺廟根本沒有為僧人繳納養老與醫療保險。如此一來,等僧人們垂垂老矣疾病纏身的時候,只怕也只能挨著病痛,一天天的硬抗了。
說到底,隨著科學的興起,神學乃至宗教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伴隨著無神論者的不斷增加,宗教也被如今的人們當作封建殘餘的迷信殘渣。但事實上,宗教發展至今,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就好比佛教勸人向善,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生惡念。而這些理念其實都是完全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的。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先入為主,人云亦云,人該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應該盲從。宗教在過去作為一種信仰或是一種正面積極的引導,如今融合了時代而產生了全新的變化,我們就更應該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
衣食住行是所有人都必須要擔心的,如果這些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的話,相比未來僧人們的處境任然艱巨。長此以往,只怕僧人會為了生存選擇改行,直到最後,僧人銷聲匿跡,一些存續至今的古老宗教也都將隨風逝去,成為過往。
據悉,目前國內存有寺廟30000座,已登記的宗教人士約240000人。
而這些人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垂垂老矣,甚至因為無力負擔醫藥費,而飽受病痛折磨。更可悲的是,這些無辜的僧人還要為幾顆敗壞僧人聲譽的老鼠屎承擔來自全社會的罵名,何其無辜。
結語
所幸世人還是理性的,有了媒體的報導,澄清,加上信徒與來自社會各界人士們的慷慨援助,這些僧人們的處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不過這些善意仍不足以滿足整個宗教群體,數千年前,聖人就曾經說過:想要國泰民安,社會井然有序,老有所養,每個人都應該修身修德,尊老愛幼,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其實聖人的話,即便是放在當下也一樣適用。若是人人都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呈現出一片更美的藍天。
引用文獻
《葬書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