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3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癌症基金會及北京腫瘤學會共同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承辦的第八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暨全國癌症中心主任會議在北京召開。
當前,癌症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為緩解數千萬受癌症困擾家庭的難題和痛點,我國正積極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
據悉,本次會議採取線下會議+線上會議相結合的模式。除政策解讀和學術報告外,會議還對2020年度全國癌症防治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表彰。
||| 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9%上升到目前的40.5%。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報告,男性癌症發病前十位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瘤、腦瘤;女性癌症發病前十位為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子宮頸癌、肝癌、子宮體癌、食管癌、腦瘤。
其中,在我國常見癌症種類中,肺癌、肝癌、胃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的總體死亡率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都呈上升趨勢。
食管癌、胃癌、喉癌、骨癌、宮頸癌、子宮癌、膀胱癌和甲狀腺癌等8種癌症的5年生存率有了實質性改善,但是不同癌症類型的5年相對生存率差異很大。
2012~2015年,被稱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7.2%,而甲狀腺癌卻達到84.3%。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團隊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的《中國癌症登記及其在癌症預防和控制中的作用》指出,老齡化,肥胖、運動不足、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改善以及吸菸和空氣汙染高發等,都可能導致中國癌症負擔的變化。
||| 我國腫瘤登記體系已覆蓋5.98億人口
我國已建立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腫瘤登記體系,2020年腫瘤登記工作區縣達到1152個,覆蓋5.98億人口,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4億覆蓋人口。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紹,我國已建立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腫瘤登記體系,2020年腫瘤登記工作區縣達到1152個,覆蓋5.98億人口,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4億覆蓋人口。
「我國高度重視癌症防治工作,並對癌症等四類重大慢性病發起了攻堅戰。目前癌症防控國家級中心平臺已基本建成,並構建起全國癌症防控網絡,建立了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制度。2020年我國腫瘤登記工作區縣達到1152個,各級參與腫瘤登記的機構達到49102家,實現了各省腫瘤登記工作的全覆蓋,覆蓋人口達5.98億人。這意味著,我國腫瘤防控政策制定有了更高質量、更精確的數據參考」,赫捷表示。
圖源於網絡 / 國家癌症中心主任 赫捷
|||近十年間我國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領域取得長足發展
「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國家癌症中心將繼續高質量地推進腫瘤登記工作,加強腫瘤單病種質控工作,積極提升基層癌症早診早治服務的可及性,統籌實現全國癌症防控質量和效率「雙提升」。
以加入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為起點,近十年間我國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並出臺了一系列與國際接軌的藥品審評、審批及監管制度。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石遠凱介紹,國家腫瘤臨床實驗中心已開展各種臨床研究2500餘項,牽頭註冊臨床試驗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有126種抗腫瘤新藥在中國成功上市,廣泛惠及中國及全球腫瘤患者。
本文綜合新華社客戶端、北晚新視覺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