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妃為何都戴尖尖的手指套?其實不光為愛美,更是方便皇帝

2020-12-27 大大大紅袍子

講起指甲,很多人會想到《紅樓夢》裡的晴雯,她的手有「二指,足有三寸長」,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喜歡蓄指甲的習俗。

唐代女子十分愛美,除了對體形、容貌有要求外,還會注意手飾,如《詠手》一詩中所說的「白玉筍芽、銀針露尖斜」,不過她們基本上都是修身養性,不會弄一個指套。而且到了清代以後,蓄長指甲、套上指頭的習俗儼然成了一種習俗。

指套主要還是為了保護手指甲,所以又有護指套,護甲套這個別名。但是大家會比較疑惑,這麼尖銳的指甲套難道不會傷到自己嗎?帶著這些不方便的東西來追求美麗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清代妃嬪的指頭套習慣,主要是因為她們喜歡盛裝打扮,就像電視劇裡,她們戴著發冠,還梳著髻。而且它們的髮髻也有很明顯的變化,早期是軟翅頭,後來向美觀轉變,梳成兩個頭的樣式。要想戴更多的珠寶,就得有一個架子。在清末,《還珠格格》中有一幅很受歡迎的旗子,

對於他們來說,天生就是全副武裝的,手指不能鬆開。而且要花半年的時間把一寸長的指甲藏起來,如果不小心,精心保護的東西就會破裂,這樣他們就加上了手指套。

當然,其實她們弄指甲不僅僅是愛美,最重要的是能顯露自己的身份,還能方便皇帝辨認。宮中的嬪妃除非不受皇帝寵愛,一般都會有丫鬟伺候,因此過著安分守己的生活,這也是區分她們與普通女子的關鍵,而這一思想自然形成了,宮中的嬪妃們也更喜歡戴指套,畢竟進宮的女子又有誰甘心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呢!

到了清代,嬪妃被封為八品,最高一品為皇后,最低一品為允諾,相信看過宮廷劇的人都會熟讀。手指頭套為宮廷專用,雖然沒有明確的等級之分,但答應到貴人這一級的人都無權戴。而且指甲套的材質有多種,如金、銀、玳瑁等,等級越高越值錢,在她們看來,越奢華越好看,也是另一種追求,這也符合古代的審美觀念。

此外,人的手指甲是有關節的,而且大多數人的手指都不會呈現出垂直的狀態,所以手指套也有助於塑形,防止手指長歪。

雖然指甲套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但是也有不成文的規定,比如大拇指一般不帶指甲套,以無名指和小拇指為主要對象,當然,要打扮得富麗堂皇一點,也可以四指全帶,不過這東西不能成雙成對。

至於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那就小看了嬪妃們的調教,而且這個東西主要是拿出去裝門面的,在自己的宮中嬪妃們還是沒有那麼誇張。何況,萬一有人起了惡念,還可以用這個指甲扳回一城,比如甄嬛把明礬藏在指甲裡,也可以替她清理宿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清朝妃嬪習慣戴手指套?不會弄傷自己嗎?其實不光為了愛美
    不過我們看多了清宮劇,就很容易總結出清朝妃嬪們穿著打扮的一些特點,比如都梳著經典的旗頭,踩著花盆底,脖子上掛著白布條等等。不同的劇裡,妃嬪們的打扮風格往往也不一樣,比如更早一些的《還珠格格》裡,妃嬪腦袋上就都頂著大花頭。其實這個髮型叫「大拉翅頭」,是清末才流行的,出現在乾隆年間並不符合歷史。
  • 清朝皇妃,為啥都要穿走不穩的「花盆底」鞋,原來是為了方便皇帝
    那麼,馬蹄鞋底如此難穿,為何清朝皇妃們,都要穿這走不穩的馬蹄底鞋呢?馬蹄底鞋一般被稱為花盆底鞋,這是清代滿族婦女穿的鞋子,上半部分是一隻正常的鞋,鞋底下街上一塊木質的增高底,與現如今的增高鞋不同的是,這塊木底不是位於腳後跟,而是位於正中央。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方便皇帝
    近幾年清宮劇的熱播,也很多觀眾了解到清朝的禮儀與習俗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朝後宮嬪妃的髮型服飾乃至鞋子都非常特別,尤其是後宮娘娘們都穿著花盆底鞋,顯得身材高挑,走路的時候必須有人攙扶,看起來尊貴又嫵媚,其實她們穿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方便皇帝。
  • 清朝老照片中的皇妃大多醜陋不堪?專家:原因出在皇帝身上
    現在的人看到這些照片以後難免心生疑惑:都說皇帝後宮有三千佳麗,而且帝妃們都是千挑萬選才選出來的,但為啥清朝老照片中,皇妃大多醜陋不堪?專家表示,原因還是出在皇帝身上。事實上,皇帝的嬪妃們其實並不需要美貌,容貌普通者比比皆是。可能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在選妃時,皇帝不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美人呢?雖然每個朝代的審美觀不一樣,但是基本的五官優劣標準應該還是差不多的。
  • 清朝嬪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為美觀,更為了方便皇帝!
    大家應該都看過清宮電視劇吧,裡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後宮嬪妃的服飾了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討論為什麼清朝的嬪妃要穿「花盆底」鞋 清朝的禮儀服裝很有特色。除了嬪妃頭上的旗頭外,宮鬥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腳上的「花盆底鞋」。
  • 清朝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有什麼作用呢?
    導語:清朝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有什麼作用呢?近些年來,清宮劇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讓觀眾對於歷史上清朝皇帝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細心的小夥伴,可能會注意到,生活在皇宮裡的太后或者嬪妃們,平時總會將長指甲套戴在手指上,這又是何種緣故呢?在封建等級森嚴的清朝皇宮,長指甲套是女人身份的一種象徵。所戴的指甲套越長,也就意味著身份越尊貴。我們在翻看慈禧太后老照片的時候,總是會看見她手指上戴著長長的指甲套,這便是一種高貴的象徵。
  • 為什麼清朝妃嬪要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上,其實還有這用處
    導語:為什麼清朝妃嬪要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上,其實還有這用處。而且這些宮裡的妃嬪們,她們戴著的長指甲套長度和款式都有些不一樣。 其實這個並不是電視劇的效果,因為在清朝的時候還真的是存在這樣的現象。清朝的妃子們都戴著這樣的長指甲套,甚至是遇到皇帝臨幸也不摘。
  • 清朝妃嬪為何要帶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帝,其實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對於清宮劇情有獨鐘的小夥伴們都甚是了解,清朝後宮當中的眾多嬪妃們,每天都會手戴長指甲套,只會在丟失勢力的時候才不會戴著,就如同《甄嬛傳》當,甄嬛被發配到了廟中帶髮修行時
  • 清朝嬪妃為何都戴長「指甲套」?明顯很「礙事」,卻依舊備受青睞
    清朝嬪妃為何都戴長「指甲套」?明顯很「礙事」,卻依舊備受青睞 看過清宮劇的小夥伴對細細長長的指甲套並不陌生,之前熱播的《如懿傳》中,很多人對「長指甲」有了更大的認知,身為後宮嬪妃,長長的指甲套「逼死」了多少強迫症的觀眾,指甲套看似麻煩繁瑣、華而不實,其實蘊藏著階級觀念下的現實背景。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相信大家在看清宮劇的時候都會發現,清朝時期的後宮嬪妃穿衣打扮都和歷朝歷代有所不同,尤其是她們所穿的花盆底鞋看起來非常特別,和現在的高跟鞋不同,清朝的花盆底鞋的鞋跟在中間,一般有五到十公分的高度,可能大家都奇怪為何清朝的娘娘們要穿著花盆底鞋
  • 花盆底鞋穿上走路不穩,清朝妃嬪為何卻趨之若鶩?好看還方便皇帝
    然而即使如此,清朝上層依舊推崇「花盆底」,這又是為什麼呢?「花盆底」鞋,全稱為「清代花盆底鞋」,又稱「旗鞋」,是清朝時期滿族婦女穿的一種鞋子。這種鞋通常以木料為底,鞋底高5至10釐米,最高可達25釐米,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因其落地踩下印痕特別像馬蹄,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馬蹄鞋」。
  • 古代皇帝叫的都是廟號諡號,為何唯獨清朝康熙等皇帝以年號相稱?
    不過唯獨有一個朝代發生了意外,這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如今的我們嘴裡面常說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實際上,是以君主統治時期所在年份的稱呼,為何只有清朝特別,要以年號相稱呢?其實大家只要了解稱號變化的原因,就能夠詳細知道了。
  • 揭秘:古代嬪妃為何手上都要戴著指套呢?其中有什麼講究?
    大家熟識護指套大都處於清朝後宮電視劇裡,其實護甲套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已出現過,這一點被很多人忽視。只是到了清朝,後宮娘娘們用的就非常普遍了,樣式也繁密了許多。滿族女子喜歡留長指甲,女性手指的纖細柔長,除與生俱來的天賦條件外,還可以藉助裝飾的手段,那就是將指甲蓄長。蓄甲之風,源遠流長,據《韓非子》一書記載:戰國時韓國國君韓昭侯周圍的侍臣,即全都蓄著長甲。
  • 清朝皇妃的真實容貌:珍妃長得確實漂亮,魏瓔珞原型堪稱絕世美人
    清宮劇可謂是古裝劇中非常熱門的一個題材了,而清宮劇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追捧,正是因為其皇帝後宮的妃子們,在劇中她們不僅個個長得花容月貌,而且冰雪聰明有手腕和心機,把皇帝的心牢牢的抓在手中。但電視劇和現實是有差距的,很多看過清末后妃照片的人都紛紛感嘆,這差距也太大了吧?不過總還是有些漂亮的,比如今天說的這幾位。
  • 為何清朝妃嬪手上要戴手指套?不會不方便嗎?事實有點「慌」!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人們對此多少知道一二,看過不少清宮劇裡妃子們的打扮,衣著華麗腳穿花盆鞋,梳著造型各異的華麗旗頭,手上戴著長長的指甲套,再戴上各式項鍊耳環,走起路來似是風擺柳的好看!可為何妃子們的手上要戴著指甲套,又長又笨重做起事來不方便,她們不嫌棄嗎?別小看了這指甲套,這小玩意有大作用的第一點來說是迎合皇上的喜好,不然那三寸金蓮是如何出現的?這女子的手也是又白又嫩,再加上有指甲套的修飾更顯修長,皇上寵幸那麼多妃子自然是挑花眼的!
  • 清朝妃嬪手上戴手指套,除了保護指甲,還有一個重要的用處!
    這些年來清宮戲的大火讓大家對清朝的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在電視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說「一耳三鉗」,比如說髮髻那些像多肉一樣的花,還有手指上戴著的指甲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些穿戴背後,都有什麼講究吧!清朝妃嬪手上戴手指套,除了保護指甲,還有一個重要的用處!
  • 清朝官員的服飾為何都是青色?這和流行有關嗎?
    在中國古代社會,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五行屬性。春秋戰國時期,鄒衍把中國的土地劃分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的原理解釋朝代更替的規律,正式把五行放在政治領域的首位。按照鄒子的理論,夏屬母德,商屬金德,周屬火德,秦屬水德,五行相等。漢朝也屬於霍德,所以有一句話叫「天意不絕於傷害漢朝,昭烈皇帝承襲西川大制」。
  • 清朝妃嬪脖子上,為何要佩戴白布條?講究太多,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我們都知道,後宮女人們的戰場也是非常殘酷的,一點也不亞於真正的戰場,各宮娘娘們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卻耍盡陰謀,有的為了自己的兒子爭皇位,有的為了登上皇后的寶座,為了名利地位大家都開始變得不再單純。這些年有不少清宮劇火遍大江南北,備受觀眾的歡迎,長時間下來,人們對清朝的服飾及妝容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 為何古代妃嬪的手上要戴手指套?看看她們的手就能明白
    為何古代妃嬪的手上要戴手指套?看看她們的手就能明白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是會被他們那些精緻的首飾頭飾耳飾所吸引。不同的首飾也裝代表了不同性格的人。比如電視劇中那些比較清純可愛的小女生,就適合用一些清新淡雅的首飾。
  • 康熙作為清朝皇帝,為何要去給明太祖掃墓,甚至三跪九叩
    不僅僅是題字這麼簡單,康熙在位時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親自前往明孝陵,為朱元璋掃墓,每一次都十分重視,甚至行三跪九叩之禮。那麼康熙作為清朝皇帝,為何要去給明太祖朱元璋掃墓,還三跪九叩這麼隆重?    題字原因  康熙作為清朝的皇帝,要說祭拜祖先的時候如此重視,還能夠理解,但朱元璋怎麼說都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康熙會如此尊重他呢?主要有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