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指甲,很多人會想到《紅樓夢》裡的晴雯,她的手有「二指,足有三寸長」,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喜歡蓄指甲的習俗。
唐代女子十分愛美,除了對體形、容貌有要求外,還會注意手飾,如《詠手》一詩中所說的「白玉筍芽、銀針露尖斜」,不過她們基本上都是修身養性,不會弄一個指套。而且到了清代以後,蓄長指甲、套上指頭的習俗儼然成了一種習俗。
指套主要還是為了保護手指甲,所以又有護指套,護甲套這個別名。但是大家會比較疑惑,這麼尖銳的指甲套難道不會傷到自己嗎?帶著這些不方便的東西來追求美麗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清代妃嬪的指頭套習慣,主要是因為她們喜歡盛裝打扮,就像電視劇裡,她們戴著發冠,還梳著髻。而且它們的髮髻也有很明顯的變化,早期是軟翅頭,後來向美觀轉變,梳成兩個頭的樣式。要想戴更多的珠寶,就得有一個架子。在清末,《還珠格格》中有一幅很受歡迎的旗子,
對於他們來說,天生就是全副武裝的,手指不能鬆開。而且要花半年的時間把一寸長的指甲藏起來,如果不小心,精心保護的東西就會破裂,這樣他們就加上了手指套。
當然,其實她們弄指甲不僅僅是愛美,最重要的是能顯露自己的身份,還能方便皇帝辨認。宮中的嬪妃除非不受皇帝寵愛,一般都會有丫鬟伺候,因此過著安分守己的生活,這也是區分她們與普通女子的關鍵,而這一思想自然形成了,宮中的嬪妃們也更喜歡戴指套,畢竟進宮的女子又有誰甘心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呢!
到了清代,嬪妃被封為八品,最高一品為皇后,最低一品為允諾,相信看過宮廷劇的人都會熟讀。手指頭套為宮廷專用,雖然沒有明確的等級之分,但答應到貴人這一級的人都無權戴。而且指甲套的材質有多種,如金、銀、玳瑁等,等級越高越值錢,在她們看來,越奢華越好看,也是另一種追求,這也符合古代的審美觀念。
此外,人的手指甲是有關節的,而且大多數人的手指都不會呈現出垂直的狀態,所以手指套也有助於塑形,防止手指長歪。
雖然指甲套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但是也有不成文的規定,比如大拇指一般不帶指甲套,以無名指和小拇指為主要對象,當然,要打扮得富麗堂皇一點,也可以四指全帶,不過這東西不能成雙成對。
至於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那就小看了嬪妃們的調教,而且這個東西主要是拿出去裝門面的,在自己的宮中嬪妃們還是沒有那麼誇張。何況,萬一有人起了惡念,還可以用這個指甲扳回一城,比如甄嬛把明礬藏在指甲裡,也可以替她清理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