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孝陵的主體建築中,豎立了5座高大的石碑,中間最高大的那塊碑上,寫著「治隆唐宋」四個字,意思是稱讚朱元璋的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
雖然只有簡單的四個字,但這樣的評價,無疑超過很多長篇大論的頌揚,想必題字的人,一定對朱元璋十分敬佩,那麼這個真正題字的人是誰呢?
答案就是清聖祖康熙。
不僅僅是題字這麼簡單,康熙在位時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親自前往明孝陵,為朱元璋掃墓,每一次都十分重視,甚至行三跪九叩之禮。那麼康熙作為清朝皇帝,為何要去給明太祖朱元璋掃墓,還三跪九叩這麼隆重?
祭奠經歷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也是在第一次前往明孝陵。史書記載
「上由甬道旁行,諭扈從諸臣皆於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出,復由甬道旁行。賞賚守陵內監及陵戶人等有差。諭禁樵採,令督撫地方官嚴加巡察。」
就是說康熙率領群臣,從山門磕頭一直到陵墓下,態度無比虔誠和崇敬。而且這時候的明孝陵仍然有人看守,康熙更是下令要嚴加巡察。
康熙三十八年,他第三次南巡到明孝陵,這次康熙便在這裡題了「治隆唐宋」四個字,而立這塊碑的人,正是曹雪芹的祖父、當時的「江寧織造」郎中曹寅。
題字原因
康熙作為清朝的皇帝,要說祭拜祖先的時候如此重視,還能夠理解,但朱元璋怎麼說都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康熙會如此尊重他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出於個人欣賞,也就是所謂的英雄惜英雄。朱元璋白手起家建立明朝,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兩代的政治格局。
清朝時期的科舉制度,是完全照搬明朝的。清朝很多法律制度,都是參考了明朝的《大明律》,還有清朝運用的天文曆法,都是明朝人制訂的,可見朱元璋的貢獻有多大。
而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在位時期的作為不用多說,因此他欣賞朱元璋,才會不吝惜自己的墨寶,親自題下「治隆唐宋」這種極度褒獎的評語。在清朝時期,很多民間傳說都會故意醜化明朝皇帝,而康熙作為皇帝,能夠做到公正去評價前朝皇帝,也可見其胸襟廣闊。
二、出於穩固清朝政權的需要,說白了就是籠絡漢人。雖然清朝頂替了明朝,但是百姓大多數都是漢人,如果想國家穩定,就必須讓漢人信服清朝皇帝的統治。
其實早在康熙之前,清朝歷代皇帝就對明孝陵進行了保護。順治元年,攝政王多爾袞就派大臣去祭奠過明太祖,史書記載多爾袞
「遣大學士馮銓,祭故明太祖及諸帝」
順治二年,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在平定了江南以後,也曾
「謁明陵,命靈谷寺僧修理」
,之後又
「遣內官正副二員,陵戶四十名,守明陵」
,可見清朝對於這件事是很重視的。
清朝的做法,確實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康熙五次親臨明孝陵,每次都行三跪九叩之禮,讓很多百姓都意想不到,
「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
。後來乾隆效仿康熙南巡,也親自前往明孝宗祭奠,所進行的禮法,都與祖父康熙一致。
總結:清朝皇帝祭奠明太祖,更多還是出於政治需要,但不愛題字的康熙,能夠不惜筆墨在明孝陵題字,已經足見他對明太祖的肯定。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眼界、心胸都比旁人開闊,才讓他取得比其他皇帝更高的成就。
(參考文獻《清史稿》《明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