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鉤沉:康熙皇帝與張家口為何會發生一段動人的佳話?

2020-12-22 呂海峰專欄

呂海峰

話說,張家口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有著千年的始祖遺址。四五千年以前,曾經發生在張家口市涿鹿縣的黃帝、蚩尤之戰,黃帝、炎帝之戰,更是讓張家口名揚四海。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大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經與與張家口發生了一段動人的佳話。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只要我們回眸歷史,就可以發現,在大清朝剛剛立國不久,百廢待興之際,當時的清朝皇帝康熙便經過我們張家口的大境門,向北親徵噶爾丹叛亂,一度與張家口這片古老的土地相結緣。此後,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六年的一天,當清軍在噶爾丹叛亂取得了大獲全勝之後,康熙皇帝則又由張家口的大境門方向回程北京。

然而,當時,由於康熙皇帝的大軍回至大境門的時候正是一個午夜時分,所以,康熙皇帝為了不打擾老百姓,就特別傳旨全軍所有人均在大境門外夜宿。直到第二天天明的時候,地方官才知道康熙皇帝早已到了張家口。故而官員和老百姓一時間都非常感動,「吾皇萬歲萬萬歲」的呼喊聲震天動地。此後,為了感念康熙皇帝之德,地方官便在康熙皇帝離開張家口之後,他曾經夜宿的地方特意修建了一座「臥龍亭」。

當然,康熙皇帝親徵噶爾丹叛亂為什麼會選擇走張家口呢?原來,當年的張家口是一個始建於元朝、發展於明清的重要驛站,也是歷史上京城與西北地區及蒙古和俄羅斯等地交通往來的咽喉要道。由北京出發一路向北不出400裡就能到達張家口。為此,就連當年的元朝皇帝也曾經一度將其「中都」放到了張家口地區。而等到康熙年間,朝廷設定在張家口的蒙漢貿易場,每年從蒙古輸入至關內的馬匹、牛羊至少也有百餘萬隻。

為此,後來,兵戈之餘,和平安定的環境使張家口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大都市,張庫大道也隨之興旺。而大境門則是張家口市的重要標誌性建築,與山海關、嘉峪關、居庸關並稱為「長城四大雄關」。在這四座雄關中,唯有大境門以「門」相稱,歷來都為兵家必爭之地,故也有「京北第一門」之稱。

也正因如此,康熙皇帝非常偏愛張家口。此後,康熙皇帝也曾專門抵達張家口進行過一次遊玩。比如,位於張家口市區堡子里的一家旅店就曾叫康熙旅店。為什麼呢?傳說有一次,康熙皇帝到張家口微服私訪時就住在這裡。如今,這座旅店的外牆雖然已經有些褪色,但摸上去仍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總之,康熙皇帝與張家口為何會發生一段動人的佳話?儘管中國很大,但他偏愛張家口。(呂海峰)

相關焦點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基本上貫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終。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
  • 古代皇帝叫的都是廟號諡號,為何唯獨清朝康熙等皇帝以年號相稱?
    不過唯獨有一個朝代發生了意外,這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如今的我們嘴裡面常說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實際上,是以君主統治時期所在年份的稱呼,為何只有清朝特別,要以年號相稱呢?其實大家只要了解稱號變化的原因,就能夠詳細知道了。
  • 康熙皇帝兒子中,潛心學問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圈禁?
    需要和題主探討一下:康熙家三皇子(即是胤祉,後為避諱雍正,改名允祉)不關心政治的問題。說允祉完全不關心皇位,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只是說他沒有雍正那麼有謀略,不那麼熱心謀求皇位。那麼,允祉為何囚禁致死?胤礽母親赫舍裡氏與康熙感情甚篤,但生胤礽之時難產離世。從《康熙起居註冊》記載來看:勤政的康熙,會在赫舍裡氏忌日當天,破例不處理政務,親自前往祭奠。胤礽子憑母貴,年僅兩歲便冊封為太子,以致於康熙過於溺愛。引起了康熙大皇子允褆心理的嚴重不平衡,時時尋找機會扳倒太子,自己取而代之。利令智昏,允褆竟然對太子使用魘鎮之術。
  •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歷史上皇帝的稱號為何各不相同?
    這裡提到了中國歷史上四位成就很高的帝王,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再加上清朝的康熙乾隆,這些都是對古代帝王約定俗成的稱號,那麼它們有何不同之處?我們一一來看一下。這麼一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就很好區分了:漢武是諡號,唐宗宋祖是廟號,康熙乾隆是年號,不過秦皇有點特別,原因就在於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後認為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就把諡號順帶連廟號也一起廢除了,而且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自稱皇帝,直到漢朝建立後才恢復了廟號和諡號制度。
  • 歷史上,康熙皇帝一共娶了多少對親姐妹?
    沒想到的是,因八旗內部的歷史遺留問題,使得輔政大臣開始分化。為此,孝莊太后選擇讓康熙與索尼孫女赫舍裡成婚,與索尼形成政治聯盟;為了讓這個聯盟更為堅固一點,赫舍裡成婚之際,即被冊封為皇后。看上去原本是一樁政治的婚姻,卻因為兩人成婚時年紀尚小,兩小無猜,逐漸培養出深厚的感情。遺憾的是,1674年,赫舍裡在生下胤礽時,因難產而離世,享年22歲。
  • 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為何會被雍正皇帝厭惡?
    但是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在雍正皇帝這裡就不好使了,當康熙皇帝去世後,雍正皇帝不僅對這位稱作「母妃」的長輩不尊敬,而且還在公開的場合羞辱過宜妃。此事還要從受寵的宜妃說起。在康熙的妃嬪中,宜妃可謂是風光無限,因為康熙皇帝對她相當寵溺。
  • 為何康熙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弟弟,如此信任?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為何康熙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弟弟,如此信任?這才是事實的真相在我國封建王朝時期能夠登上皇位的人,一般說來城府都是比較深的人。他們在登上皇位之後就會想方設法加強自己的統治和權力,不斷削弱身邊人的權利,防止身邊的人權力過大而危及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 康熙皇帝生命中的守護者蘇麻喇姑
    蘇茉兒是康熙皇帝生命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守護者,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九旬高齡在清宮作古。歷史上的蘇茉兒的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大草原一個貧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約在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前後。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為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 歷史鉤沉:雍正是篡位還是合法繼位
    從繼承大統到猝然離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謎,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隨形的「汙點」,在江湖野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來得不明不白,他矇騙康熙欺凌弟輩,貪暴嗜殺酷愛抄家,最後被仇家取了項上首級一命歸天……這是歷史中真實的雍正形象,還是別有用心的謊言呢?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為何到死也沒有放出十三阿哥胤祥的真正原因
    康熙皇帝的十三阿哥胤祥不是政治家,但是康熙皇帝說過十三阿哥胤祥很講孝義,不落井下石,能在關鍵時刻講兄弟情誼,即使是朕有那麼一天,
  • 歷經五朝的蘇麻喇姑,為何不嫁康熙?她曾愛過康熙嗎?
    文/厲陽 歷經五朝的蘇麻喇姑,為何不嫁康熙?她曾愛過康熙嗎? 康熙開創了屬於清朝的盛世,康熙的一生也是極盡傳奇,十五歲便膽識過人,親手剷除鰲拜,在位之時更是和很多民族國家相處和睦,將根基穩固,在歷史上康熙不僅有後宮三千佳麗,身邊還有一位身經了五個朝代的女人,她就是蘇麻喇姑。
  • 康熙皇帝的景陵為何會埋葬48個妃子?只因他情深義重,打破常規
    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在位61年,是我國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死後葬於今天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清東陵是清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共建有皇陵五座,有順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鹹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他的景陵,從空中俯瞰,整體呈半圓形,地位高者靠前居中,地位低下者居後。
  • 周培公助康熙平定三藩,為何不得善終?真實歷史又是如何呢
    由於很多跟歷史人物有關的電視劇都是根據相關歷史情節改編而來,所以很多人在觀看了這些電視劇後,便很容易將劇中的情節跟現實中實際發生過的歷史混為一談,甚至因此還產生了諸多疑問。比如,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後,就會對劇中的一個人物的結局感到非常不滿和不解。此人物相信大家也不會感到陌生,他就是大清朝的忠臣和重臣周培公。而之所以大家會對他的結局感到非常不滿和不解,則是因為明明他給大清做出了突出貢獻,還反遭康熙貶謫,最後甚至病死他鄉。那麼,康熙平定三藩的時候,周培公出了大力,為何其下場卻很悽慘?
  • 《康熙王朝》阿密達要為父報仇,康熙皇帝為何還給他一把寶劍?
    康熙皇帝一生,三次親徵準噶爾,康熙三十五年,噶爾丹的大軍全線潰敗,第二年噶爾丹兵敗而亡。《康熙王朝》中,在噶爾丹的屍體面前,噶爾丹的兒子阿密達對康熙喊道,以後一定要為父報仇,砍掉康熙皇帝的頭。康熙皇帝轉身遞給他一把寶劍,並對阿密達說了兩點,你是我孫子,我不希望以後再兵戎相見,如果要報仇你就來吧,我的子孫後代也會奉陪到底,這正是一種恩威並施的手段。
  • 康熙大帝愛美食,佳話一則
    *封面為康熙年間生產的食具廣富林「驚動」康熙帝大清第二代皇帝康熙喜歡南巡,前後六次下江南,而其中的第五次(康熙四十四年)、第六次(康熙四十六年)均駕臨松江,出現了萬民迎拜、瞻仰「聖顏」的轟動場面。康熙皇帝很穩得住,對身邊張雲翼說:「且去看看。」張雲翼「喳」一聲便站上船頭,但見沈涇塘兩岸一片黑壓壓的人頭,岸的兩旁擺滿了小桌,桌上是些什麼,看不清楚。便把情況報告皇帝。康熙聽了說:「待朕親自一看。」沈涇塘兩岸聚集的不僅是廣富林人,三泖九峰的農家來了不少。見御舟上站著個身穿黃衣的人,就認定是康熙皇帝了,沒有人指揮,卻異口同聲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 雍正王朝:對於江湖術士——張德明,康熙為何如此寬容?帝王心術
    只是,正如鄔思道所言:「但是這一次,皇上為何對那個姓張的術士就如此寬容呢?」其實,康熙皇帝在當時就已經給出了解釋。皇八子胤禩將張德明交給康熙皇帝以後,康熙皇帝有一段態度表述:「江湖術士在發生天災,或者是政局動蕩的時候,往往危言聳聽!這種事,歷朝歷代屢見不鮮,你也是看得重,他越是上勁兒;你不理他,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崇尚「祖制舊法」,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嘉慶是歷史上以勤政著稱的皇帝,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勤勤勉勉絲毫不敢有任何懶惰怠政的行為,他給自己規定每年只休息兩天,一天是母親孝儀純皇后的生日,一天是自己的生日。除此以外,嘉慶都要埋頭於各種繁瑣的朝政奏章。
  • 康熙作為清朝皇帝,為何要去給明太祖掃墓,甚至三跪九叩
    答案就是清聖祖康熙。  不僅僅是題字這麼簡單,康熙在位時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親自前往明孝陵,為朱元璋掃墓,每一次都十分重視,甚至行三跪九叩之禮。那麼康熙作為清朝皇帝,為何要去給明太祖朱元璋掃墓,還三跪九叩這麼隆重?
  • 上書房大臣的權力非常大,為何能輔助康熙皇帝的工作?
    在電視劇中,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都是上書房大臣,平時幫助康熙皇帝處理一些日常的事務。一個問題出現了,上書房大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其實,在清朝康熙時期,根本沒有什麼上書房大臣,而是南書房大臣。不得不說,南書房大臣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權力確實很大。
  • 蔡琳主演《康熙秘史》重返歷史,別具一格
    這部劇的故事發生在康熙微服私訪安親王府期間,在此同時,康熙、納蘭性德、青格兒和穗兒之間發生的一段段複雜的感情。不管多少年過去,回頭再看也還是經典。整部劇看下來覺得有點弱化康熙,反而是鍾漢良的納蘭詮釋得很好,胡靜扮演青格爾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