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峰
話說,張家口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有著千年的始祖遺址。四五千年以前,曾經發生在張家口市涿鹿縣的黃帝、蚩尤之戰,黃帝、炎帝之戰,更是讓張家口名揚四海。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大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經與與張家口發生了一段動人的佳話。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只要我們回眸歷史,就可以發現,在大清朝剛剛立國不久,百廢待興之際,當時的清朝皇帝康熙便經過我們張家口的大境門,向北親徵噶爾丹叛亂,一度與張家口這片古老的土地相結緣。此後,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六年的一天,當清軍在噶爾丹叛亂取得了大獲全勝之後,康熙皇帝則又由張家口的大境門方向回程北京。
然而,當時,由於康熙皇帝的大軍回至大境門的時候正是一個午夜時分,所以,康熙皇帝為了不打擾老百姓,就特別傳旨全軍所有人均在大境門外夜宿。直到第二天天明的時候,地方官才知道康熙皇帝早已到了張家口。故而官員和老百姓一時間都非常感動,「吾皇萬歲萬萬歲」的呼喊聲震天動地。此後,為了感念康熙皇帝之德,地方官便在康熙皇帝離開張家口之後,他曾經夜宿的地方特意修建了一座「臥龍亭」。
當然,康熙皇帝親徵噶爾丹叛亂為什麼會選擇走張家口呢?原來,當年的張家口是一個始建於元朝、發展於明清的重要驛站,也是歷史上京城與西北地區及蒙古和俄羅斯等地交通往來的咽喉要道。由北京出發一路向北不出400裡就能到達張家口。為此,就連當年的元朝皇帝也曾經一度將其「中都」放到了張家口地區。而等到康熙年間,朝廷設定在張家口的蒙漢貿易場,每年從蒙古輸入至關內的馬匹、牛羊至少也有百餘萬隻。
為此,後來,兵戈之餘,和平安定的環境使張家口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大都市,張庫大道也隨之興旺。而大境門則是張家口市的重要標誌性建築,與山海關、嘉峪關、居庸關並稱為「長城四大雄關」。在這四座雄關中,唯有大境門以「門」相稱,歷來都為兵家必爭之地,故也有「京北第一門」之稱。
也正因如此,康熙皇帝非常偏愛張家口。此後,康熙皇帝也曾專門抵達張家口進行過一次遊玩。比如,位於張家口市區堡子里的一家旅店就曾叫康熙旅店。為什麼呢?傳說有一次,康熙皇帝到張家口微服私訪時就住在這裡。如今,這座旅店的外牆雖然已經有些褪色,但摸上去仍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總之,康熙皇帝與張家口為何會發生一段動人的佳話?儘管中國很大,但他偏愛張家口。(呂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