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旗袍和民國旗袍的區別

2021-01-15 渭南桃花源漱石清舍

 現代旗袍

現代旗袍是傳統旗袍的發展和延伸。西方立體裁剪的審美觀和法國時尚元素的融入,突破了中國服裝忽視女性曲線的審美觀念,開始進入立體造型時代,此時的旗袍衣片上出現了省的利用,來更加準確的描述女性的曲線;使用了裝袖,一改原來袖身一體的樣式;裙長,袖長也有變化,腰身越為合體。
另外,採用刺繡,手繪、鑲邊、滾邊等手工藝,是其成為中國民族服的標誌。

近十幾年來,我國的服裝設計師大膽創新,使中西服飾的元素融為一體。在保留了傳統元素的基礎上突破服裝用料,使其獨樹一幟。旗袍頻頻亮相於國際時裝舞臺上,是其被作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服飾出現在國際社交禮儀場合,是旗袍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民國時期旗袍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
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

二十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蕩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覆。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相關焦點

  • 【獨家】一句話教你分辨民國旗袍和現代旗袍.
    ▲民國老照片這張照片是一批太太去歐洲旅遊。臉不夠美,但是看看衣服和包!是不是猛然感覺時尚又走回來了?▲民國海報旗袍的搭配其實很簡單,該穿大衣穿大衣,該穿毛衣穿毛衣。該穿西裝穿西裝,平常心對待即可。▲洋妞穿旗袍看看外國街拍達人穿旗袍的照片,搭配國際大牌的包包和鞋子,那氣場和感覺十足到位,就像品牌發布會走秀。
  • 旗袍歷史——民國旗袍的發展歷程
    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
  • 現代旗袍的製作工藝與旗袍特色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 穿越回民國•旗袍名媛會 —— 立春旗袍朗誦沙龍
    在幽暗的燈光場景下,張曼玉不斷更換著旗袍的顏色和款式,塑造出一個東方美人的經典形象。旗袍不僅僅是懷舊,更表達了主人公微妙的心情。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 看了董潔的現代旗袍後,還是穿民國時期的吧,那時的最美!
    看了董潔的現代旗袍後,還是穿民國時期的吧,那時的最美!說到我們中國的傳統服裝,大家應該也想到了很多吧,這漢服和旗袍都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特色,尤其還是旗袍,它是我們民國時期流行的服裝,它能夠很好的把我們的身材體現出來,穿上它的時候,會讓我們顯得溫婉大氣,有不同的風格,如果小編的身材好的話,也想穿一回旗袍,但可惜的時候,就我的這個身材,這輩子是穿不上旗袍了。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旗袍原是寬身窄袖低領直筒式,兩側或四面開衩,便於馬上活動。最初的旗袍袍長一般不過腳,但是姑娘出嫁時穿的旗袍衣長過腳,貴族女子和宮廷裡的嬪妃因穿高底鞋需要遮掩,因此袍長也過腳。後來隨著山海關門戶洞開,清兵長驅直入,奪取了明朝天下,入主中原,旗袍也被一併帶入。
  • 夢回民國 —— 立春旗袍朗誦沙龍
    這場室內主題文化沙龍,主持人沈文老師帶大家進入多彩繽紛的旗袍視界。本次現場活動邀請了專業人士講解民國髮型的後現代演變、旗袍文化的「前世今生」、葫蘆絲合奏、旗袍走秀、旗袍詩歌朗誦演示旗袍文化禮儀方面的知識。
  • 為什麼現代旗袍總有服務員即視感?
    自從我製作手工30年代旗袍,便總是有人問30年代旗袍和現在我們常見的那些批量生產的旗袍的區別。接下來就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 不知道傳統旗袍與現代旗袍的區別,還敢說你愛旗袍嗎?
    hi~大家好~上次南南帶大家了解了一下旗袍,今天呢南南再帶大家更深的了解下旗袍。哈哈沒錯,我們來一起了解下旗袍的回去和現在的模樣吧,看看過去的它們和現在的它們都有哪些區別。旗袍展現在人們眼裡永遠都是曼妙婀娜多姿的,旗袍總能凸顯女性身材的曲線美和凸顯女性獨有的魅力,其實當今呈現在我們眼前滿目琳琅的旗袍雖都能恰到好處的展現女子的曼妙身姿和曲線,但最初的傳統旗袍實質上可不是長這般模樣哦~在中國舉辦的某時尚晚會上,鞏俐身穿一身紫色旗袍,盡顯傲人身材,豔壓全場,鞏俐是外國人眼裡最具東方特色的女子,標準的東方面孔,總帶著說不出的魅力。
  • 科普|為什麼現代旗袍總有服務員即視感?
    自認為文章特別清晰地闡述了當代旗袍和古法旗袍的區別,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為什麼現代旗袍穿起來像服務員而風韻全無?這個問題我也常常問自己,恰逢近期在看一本講資本主義如何發跡的歷史書,也在思考女裝到底能不能被標準化,量產化....因為大家的身材太多微妙的不同了。想要挑到最適合自己身材又時髦的東西實在是比大多數人想的難多了。
  • 旗袍的前世今生,海派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民國的「國服」?
    這裡有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歷史故事、秘密故事、深入分析等文章。歡迎關注《熊健評論文史經濟》。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是中國的國粹,也是大中華區文化融合的象徵。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以及現任總理李顯龍和他的兒子的妻子們都穿著旗袍來顯示他們的中國血統。
  • 旗袍襯裙 對現代旗袍的隨想
    撇開那些電視劇良莠不齊的藝術水平不說,劇中人物那多姿多彩的旗袍裝束,也足以使未親身經歷那些年代的年輕人看得眼花繚亂。  不過筆者總覺得,在華麗或素雅的旗袍裡面,似乎缺了什麼,那就是旗袍襯裙。過去的綢布店,都有賣襯裙面料,那是一種極薄的白色真絲,價格比較便宜。買一塊送到裁縫店配旗袍尺寸做就行。淺色旗袍,無論什麼顏色、花樣或面料,配白襯裙均可。
  • 中國旗袍的發展演變之中西合璧、花樣不斷翻新的現代旗袍
    民國期間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女裝,無疑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現代旗袍。現代旗袍是由清代滿族婦女穿的直身長袍式的旗袍演變而來的,產生於1914年,1915年間,先流行於上海,後影響全國,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旗袍吸收西方服裝的特點,花樣不斷翻新,成為普通市民和女學生的主流服裝,高檔旗袍則是上層社會婦女的晚禮服。
  • 旗袍拾遺 | 民國,那個校服最美的年代
    民國時期的校服,除了文明新裝,還有一種類型,便是改良的旗袍。圖為1941年,布告欄和郵件局前的女大學生1941年,燕京大學女學生走出宿舍樓民國的旗袍非常風靡,也是當時女生的日常服裝,所以當時很多學校出現了旗袍校服。
  • 從旗袍美探,看民國名媛的驚豔造型
    馬伊琍、高偉光領銜主演的《旗袍美探》正在熱播,法租界巡捕房探員蘇雯麗和探長羅秋恆在破解懸案的過程中喜獲良緣,是一部笑料頻出的懸疑探案劇,劇中那美倫奐的民國名媛照型讓人驚豔不已。劇首歡快的音樂背景下,迅速變化著由口紅、雨傘、高跟鞋、老爺車等組成的各種畫面,奠定了全片輕喜劇時尚風的基調。
  • 《旗袍美探》:真正的民國時裝劇,光女主就30多套旗袍和洋裝
    對於《旗袍美探》,草莓的心情十分複雜,一邊捨不得它結束,一邊又恨不得它快點結束。原因就是這部劇裡馬伊琍的民國造型真的太太太美了,將近30件旗袍和洋裝換來換去,光是第一集就換了三件風格完全不同的裙子。但是說到劇中的高開叉旗袍,草莓更喜歡下面這套綠色絲絨鏤空旗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裙身有兩層,內層布料以蕾絲在表層作為裝飾,肩部和後背採用挖空設計,疊加外層的墨綠色絲絨和黑色蕾絲,優雅又貴氣。
  • 穿上旗袍立馬變風情萬種,那麼旗袍和古裝的區別,你知道嗎?
    在漢服飛速發展的如今,旗袍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其實,這兩種服飾都是極其具有特色的傳統服飾,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去發揚。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旗袍和旗裝,其實並不是對等的哦!既然旗袍和漢服有很大的區別,那麼大家知道,旗裝和漢服的區別有哪些嗎?
  • 《旗袍美探》馬伊琍化身民國名媛,精緻真絲旗袍換不停
    由馬伊琍、高偉光領銜主演的年代探案劇《旗袍美探》雖然在前段時間已經大結局了,但是仍然讓人回味無窮。該劇主要講述了法租界警務局中央巡捕房探長羅秋恆和探員蘇雯麗小姐一同破解懸案的故事。這也是馬伊琍難得的民國劇,在劇中她飾演的蘇雯麗是遊學歐洲多年的上海名媛,同時也是愛思小姐偵探社創辦人和首席偵探,身著旗袍的她將窈窕的東方美展現得恰到好處,她優雅獨立,有著不輸男人的果敢智慧,同時也擁有新時代女性的精神氣質。
  • 旗袍是自由的!當代旗袍或可分為「旗袍禮服」和「旗袍」
    我想,很多中國人和我一樣,對旗袍這件遙遠而又親近的衣服有種說不出的情愫和掙扎,我想將這種「折磨」以直言不諱地方式慢慢倒出來,既然是「折磨」,就暫且不包括旗袍美好的事情。旗袍的美好,留著大家慢慢享用吧。可能會有人不贊同我的觀點,但在此聲明,這僅是個人觀點,望笑納!在跟旗袍打交道的過程中,總能聽到關於旗袍的爭議話題和唇槍舌戰。
  • 《傾城之戀》最真實呈現民國旗袍的電視劇
    大部分人認識旗袍始於電影或電視劇,而很多電影,電視劇的服裝工作人員不懂民國時期的服裝,故事講的是民國時期,裡面角色穿的旗袍完全不符合她的身份和年代,現代的人不懂,跟著電影電視劇學,就形成了目前大家看到的旗袍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