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是中國一項傳統美食,電視劇裡常常會看到雞湯出現在各個場景裡,而給產婦燉雞湯也是許多家庭的選擇。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雞肉在以前是難得的好食材,基本是產婦餐的標配,幾乎每個婆婆都會給兒媳婦燉雞湯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在食材的選擇上,我們有了更大的範圍,月子裡給產婦吃公雞好還是吃母雞好?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產婦應該吃公雞還是母雞?婆婆乾脆各買一隻
菁菁的婆婆對菁菁真是沒得說,這邊產房傳喜訊生了個小公主,婆婆立馬張羅著給菁菁做營養餐補身子。
她自己拿不動,就讓菁菁老公去購買食材,列了一串長長的單子,都知道雞湯大補,首當其衝就是要買兩隻農村土雞。
婆婆正在忙著照顧菁菁,自己兒子在菜市場打電話過來,問是要公雞還是母雞。一句話讓老太太犯了難,這個問題她還從來沒想過。
想一想公雞和母雞好像差不多,但仔細想想又肯定不一樣,婆婆也不知如何選擇,只好讓兒子各買一隻。
分析:產後吃雞有科學道理嗎?
平時我們經常闢謠一些產後習俗,但產後喝雞湯卻是有科學道理的。
中醫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可用於產後引起的乏力、浮腫、乳少、虛弱的調補。
每100克雞肉含蛋白質19.3克,佔總比24%,且富含鐵質,雞肉的營養價值中西醫都十分認同,是一種十分適合虛弱產婦食用的食材。
產婦產後一周,適合吃公雞
產後一周是產婦開奶的關鍵時刻,也是產婦十分虛弱的時候,此時進補雞湯最為合適。
1.公雞肉適合新產婦
產後脾胃功能虛弱,不適宜突然食用大補之物,母雞脂肪較多,不易消化,相比之下公雞肉更適合虛弱的母體,多吃也不會導致體重猛增。
2. 公雞肉催奶
產後7天內是產婦身體激素水平急速變化的時期,泌乳素快速分泌,開始分泌大量乳汁。
母雞肉在中醫角度屬於發物,且富含雌激素,一旦被人體大量攝入會影響正常水平,幹擾身體正常工作,造成回奶現象。
而公雞肉恰恰相反,屬於催奶佳品,非常適合產婦食用。
3. 公雞肉適合新生兒
孕婦食用大量富含脂肪的食物後,乳汁中脂肪含量也會上升,公雞肉沒有這個缺點,吃公雞肉的產婦分泌的乳汁,更適合新生兒嬌弱腸胃。
因此在產後7天內吃公雞肉較好,7天後產婦身體恢復一些,可適當再吃母雞肉補身體。
為產婦烹調雞肉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1. 不放熱性調料
「熱性」調料在中醫上講就是容易使人上火的調料,主要指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八角、辣椒、五香粉、麻椒粒等。
產婦腸胃虛弱,腸道活動能力差,本身就極易上火,此時再吃熱性調料不利於身體恢復,寶寶吃了奶水也容易出現身體不適。
2. 雞湯雞肉都要吃
我們常說營養都在湯裡是不正確的,湯中溶解了大量脂肪,只喝湯不吃肉吸收的營養物質較少,且容易長胖。
3. 有些部位不能吃
在烹煮雞湯時,雞屁股,雞皮最好丟棄,這兩個部位存有大量脂肪,有害物質也較多,相反營養物質卻沒有很多,為了健康最好不要吃。
糖果媽媽叮囑:
雞湯雖好,卻也要適量,在喝雞湯的時候也要補充蔬菜水果,做到營養均衡,大量進補對母乳餵養無益,還會造成產婦體重失控。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