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溫暖的文字溫柔了歲月」關注
豌豆
文/甘武進
到飯店吃飯。看菜單點菜時,妻指著一幅圖片說:「那不是上湯豆苗嗎?來一份吧。」圖片上豆苗色澤青嫩,瘦肉絲、薑片、平茹、皮蛋、蒜頭等呈塊狀、條狀、片狀、粒狀零碎地鋪在豆苗上,湯顯豆奶色,剛出鍋的熱氣正在緩緩上浮看上去就讓人垂涎欲滴。等到服務員端了桌來,那盤菜的樣子的確跟圖片高度相同,唯一的區別是豆苗的清新味正撲鼻而來。
我從小就對豌豆印象深刻,情有獨鍾。說到印象深刻,因小時候偷食豌豆被人揍過。那年我隨夥伴們放牛,看到鄰村人家的豌豆地裡正結滿了嫩嫩的豌豆莢。我們悄悄摸過去,每人扯起一團豌豆蔓就跑。坐在山坡上,豌豆莢自己吃,豌豆蔓給牛吃。萬萬沒想到,再次去偷的時候,被人家抓了個正著。每人頭上挨了幾巴掌,我回家後還被老爸揍了一頓。
不過,當時吃的感覺特別好。貧瘠的年代,吃著原生態的、最新鮮的豌豆莢,那味道一輩子都難忘。一邊吃一邊又擔心被人家抓到,味覺上的狂歡與內心的害怕交織在一起,那種滋味非同一般,難以描述,最終讓我對豌豆情有獨鍾,一直延續到現在。只要有機會,我會到地裡大把大把地採摘豌豆,或到菜市場裡採購個三五斤,在家或煮、或炒、或悶,變著花樣享受著豌豆的美味。
生吃是最簡單的,且保持著最原始的味道。剛結苞的豌豆莢,裡面還沒有什麼米,可以摘下連皮一起吃。此時的豌豆夾有些菜青味,雖然口感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愛的,但感覺還是很清爽。長大一些的豌豆莢,裡面有了果實,卻又不是太老,這時的豌豆生吃起來非常地美味,特別是籽粒長到七八分滿時,是生吃的最佳時機。豌豆沒有太老的苦味,又沒有太嫩時的菜青味,有的只是甜甜脆脆的清香味。
豌豆燜鹹菜是道簡單易學的農家菜,深受大家喜愛。在老家時這道菜常常被手巧的母親擺到桌上,成為最美的下飯菜。碗豆去殼摘豆米並洗淨,醃製好的碎鹹菜若干,瘦肉切片用生抽薑蓉油醃均。起鍋燒熱放油,放入碗豆加小許鹽翻炒,飛些水炒至豆米蹦跳時加入鹹菜瘦肉炒均。注入清水平菜面蓋鍋蓋中火燜幾分鐘即可。開蓋品嘗,口味香濃,開胃爽口。
香酥炸豌豆是酒客們最喜歡的下酒菜。撿去豌豆中的雜質,用清水浸泡,時間一般為一至兩天才能浸泡透,然後放在水中煮,等豌豆煮熟後出鍋,空掉水分待用。色拉油加熱至隱現煙霧時,準備好的豌豆下鍋後不斷攪拌,等到豌豆上浮,顏色變淡黃色時撈出放涼後即食用。入口咀嚼,香、酥、脆,讓人慾罷不能。也可再加點麻辣調料入味,令人更加回味無窮。
對老人與小孩來說,一碗豌豆稀飯也可成為最愛。籽粒飽滿的豌豆剝好,抓一把上好的香米、削一穗嫩黃的玉米和著青綠的豌豆一起洗淨後入鍋,加入適量的水,蓋上鍋蓋細火慢熬。待粥煮到粘粘稠稠、香香甜甜時盛出。剛煮好的豌豆粥,清香撲鼻,色澤誘人。金黃的玉米,碧綠的豌豆,潔白的香米,相依相偎,清翠鮮麗。大家不把肚皮撐得滾圓,是捨不得放下碗筷的。
《本草綱目》裡記載:豌豆具有「祛除面部黑斑,令面部有光澤」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豌豆的營養很豐富,不僅具有潤澤皮膚的作用,而且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豌豆中富含胡蘿蔔素,食用後可防止人體致癌物質的合成,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症的發病率。同時,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益中氣、止瀉痢、利小便、消癰腫、解乳石毒等功效,多吃點可謂多多益善。
心動不如行動。在這個豌豆飄香的季節裡,我們不妨多多採摘,與家人一起精心地把豌豆一粒粒剝好,或蒸,或炒,或煮,用一雙雙巧手做成豌豆炒肉丁、豌豆炒雞肉、豌豆炒臘腸、豌豆杏鮑菇炒蝦仁、玉米豌豆羹、麻辣脆豌豆、豌豆黃、香菇荷蘭豆炒馬蹄等,來一場與豌豆有關的美食盛宴,盡情享受著普通人家平實而厚重的美味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