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給大家的整體印象就是治不好,甚至被認為是「不死的癌症」。許多患者一旦確診之後,還沒開始治療就已經失去了治療的信心。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一種進行性慢性炎性脊柱關節病,屬於風溼免疫性疾病的一種類型。好發於16-40歲男性,男女比例為(5-10):1。主要累及中軸關節、骶骼關節、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等,臨床表現為腰骶部疼痛、晨僵、脊柱活動受限。該病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致使誤診漏診率高,若不及時正規治療,病變可發展至頸椎,晚期出現眼球斜視,俯仰困難,脊柱呈「竹節樣」改變,嚴重者關節功能喪失而致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
目前尚無根治強直性脊柱炎的可靠療法和藥物,無論中醫還是西醫,臨床治療目的主要為改善臨床症狀、延緩病情進展。西醫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病情改善類抗風溼藥、糖皮質激素以及生物製劑等。前三類藥物長期應用易誘發嚴重不良反應,而生物製劑因價格高昂致其普及率較低,患者依從性低,均無法滿足臨床需要。中醫傳統療法近年來被廣泛用於輔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並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強直性脊柱炎屬於中醫學「痺證」、「腰痛」、「脊痺」等範圍,發病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虛弱,風寒溼邪或風溼熱邪乘虛侵入,致筋脈失調、瘀血阻滯、骨質受損、關節筋骨閉滯所致。
依據強直性脊柱炎的免疫發病機理和中西醫扶正祛邪的理論,我院風溼科採用中藥湯劑和針灸相結合的治療方法。中藥湯劑能夠控制病情,遏止強直性脊柱炎免疫病理損害,針灸療法以其安全性及抗炎消腫、止痛、改善關節功能的有效性,得到了更多患者的青睞。在治療上,著重從溫陽散寒,通調督脈的角度,綜合運用毫針、艾灸、火針、皮內針、拔罐、放血等多種方法,緩解腰背痛、脊柱僵直、活動受限、晨僵、後背發涼等相關症狀。
在中醫內治、外治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倡動靜結合,以動為主的康復鍛鍊,不斷增強體質和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功能。此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還要注意生活、飲食和情志對疾病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應注意腰背部保暖,維持正確的行走、坐立姿勢,睡硬板床,低枕睡眠,避免脊柱負重;宜進高熱量、高蛋白、富含鈣質及維生素的易消化飲食;保持平和的心態。
因此,強直性脊柱炎並非「不死的癌症」,從現在開始正確認識疾病、規範治療疾病、養成良好的運動和生活習慣,多數患者是可以獲得臨床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