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不可以知天命

2020-12-19 美冉君

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人死後是要喝「孟婆湯」的,以便在投生前把自己前世的記憶全部忘卻。

但是,投生到現世,多少人還是想多多少少知道點自己的「過去」,人嘛,擁有好奇之心,這也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但是,限於自己能力有限,大多數人對於自己的「前世」不甚了了,於是只好祈盼今生能翻牌的儘量翻牌,能更好的儘量會更好。於是,看相、算卦便應運而生。

但是,即使看相、算卦再準的人,也不敢輕易為你點透此生難得的人身際遇,而且大多數算卦的大師也只是能給你算算「過去」而無法算得準你的「未來」。

因為你的「未來」,永遠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我們常說命運由自己「掌握」,男左女右,伸開你的雙手,看看你的掌紋,是不是「掌由你握」,知道了這個,就不要輕易地去算卦,只要好好靈修自己,你才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下面我就針對不建議大家沒事算命佔卦,說說自己的道理。

首先,我們為人一世,其實修的也不過是這一顆凡心,只要耐著性子好好修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你就差不到哪去!

急於知道結局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設我們的人生就是一部劇本。

社會是舞臺,而我們每個人都在盡心盡力地本色出演,沒有彩排,但卻每天現場直播。

而且這部劇難還難在我們不知道是提前寫好了不能更改還是可以在前期的不斷直播中改變預演。

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們每個人除了盡心盡力本色出演盡力演好自己所扮演的每個角色之外,別無他法。

但是,在這裡,卻也總想有人「未卜先知」,俗語也就是「劇透」,方法就是「算命」。

但是,這個人卻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巧」,「算來算去算自己」,一旦知道了這結局,卻又往往很難接受。

首先是好的結局,假如說你的算命大師為你算出來此生的結果非常之好,而且無論你的出身貧窮與富有,那麼當你知道這個好的結局後,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一種是我們出身不好,但是卻日益努力,祈盼以後能夠風生水起。

但是這個時候當我們預知道未來較好的時候,是不是便更加地日益努力以求更好了還是終於鬆了口氣,「聽天由命」」??

當你反觀以前,是會選擇繼續碌碌奮鬥還是會即刻產生一種「優越感」:反正我命帶福祿,即使不奮鬥也不會差到哪去。這種對於「命定」感造成的依賴感便由此而生,由此而來的便也是自然而然地放棄了更進一步的提高與發展。

這就讓人有點惋惜了,其實本來他是可以好可以更好的。

另外就是一種正向的,那就是知道好,他還努力,那這種人就不可估量。我們不做過多贅述。

下面我們就說下不好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都有著蓋世情懷,但是隨著歲月的打磨,大多數人的夢想和理想也差不多化作了一地雞毛。

想想你在劇本之初為自己預設角色是拯救世界的蓋世大英雄,但是當你有一天終於算出來你實際上命定裡預設的角色只不過是一碌碌無為的庸碌俗人,而且命定之事豈可改變?

當你知道了這個結局,你會怎麼想?試問……

怎麼做?

還會每天打了雞血一樣去努力奮鬥嗎?還會為了改變現狀每天勞苦其身嗎?

想到至死也不過是一蠅營狗苟之輩,你還會這樣日益營營而毫無怨言嗎?

結局要麼就是醒時獨飲醉時臥,日杆高起酣眠正…破罐子破摔,要麼就是自我麻醉,反正這輩子就這樣了,還努力奮鬥幹嘛?有意義嗎?君不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幹嘛荒唐反認他鄉是故鄉,到頭來為他人作嫁衣裳!

於是,自然而然地,「努力」、「奮鬥」這些個字眼,是不是就要生生地從你人生字典裡被摳掉?其實你這輩子只要努力,是有翻牌的機會的,「天助自助者嘛」,你是有這個機會的!

但是你知道了這個所謂的「早晚結局」,你還會選擇「無視」嗎?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就是怎麼酣暢怎麼來了,反正就這樣了,怕什麼?最多也不過如此,既然如此,何必折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短幾十年的光景何必為難自己?

其實,你已然忘了,你是有機會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和奮鬥改變命運的。但是,你的「未卜先知」讓你提前知道而且相信了這個所謂的「命」,你屈服了,放棄了,你的人生,也就真的完了!

而你破罐子破摔,看似也摔出了道理。

這是知道不好結局的一種表現。

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信命不服輸,知道自己以後的「預設」卻坦然地一笑了之,依然在奮鬥中堅守,這種人,你要小心了,你要看好他,可能以後他會是個大角。

如果說到這裡大家還不懂的話,我就再舉個例子,大家去認真想想,在我們的平時的日常追劇中,你喜歡被劇透嗎?

就像你要興趣盎然地探險走一段未知的旅程,你興奮著路途中可能會遇到什麼,發生什麼樣的新鮮事,走過幾個轉彎道,可是在你出發前,卻坐著直升飛機從高處直接掃視了整個彎道,你還有探究下去的欲望嗎?

再或者是你在操場上,準備跑那些個跑道,可是你對眼前的跑道一眼望到底,對所有的彎道坡度瞭然於心,甚至哪個地方有個石子都一清二楚,你還有走下去的欲望和興趣嗎?

一眼望到底看到頭一清二楚的感覺,未必好!

所以,這也是大多數人,無法也不能算出自己「天命」的原因。

因為人,總是對未知才感興趣。而對於已知,卻往往選擇性失明。

劇透的劇本沒有追下去的意義,同理,被劇透的人生,再走下去的意義又何在?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理,大多數人都無法徹底知道自己一生命運究竟是怎樣的,只有到了人生終點,你的劇本才算落幕,姜尚八十才遇文王建功立業,你急什麼?

而且此生功名未必同現。就像東晉的陶潛其實是直到實際上唐朝,在田園詩上,自己的名氣還是遠遠輸於謝靈運的,而直到杜甫出現也才是陶謝並舉,一直到了宋朝,陶淵明才贏得他現在真正崇高的文學地位。

你看,大師也還這樣,所以,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這一生最大樂趣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俗稱摸著石頭過河嗎?

靠著世俗的念想一路走下去,雖然有時真的未免會有探究的欲望,但是也委實還是不要未卜先知的為好!

通過自己的努力日臻佳境,最終達到自己心中滿意的境界,豈不是更好?

相關焦點

  • 做一個知天命的人
    每日一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五十知天命,何為知天命?
    人的一生,大多會經歷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到中年,已過半百,有了相當豐富的人生經歷,對人生也有了相對透徹的了解。
  • 為什麼要等到五十才知天命?你現在就可以知道!
    很多人都認為一定要活到50歲才能知道自己的天命,但事實是,有些人到了60歲還是不知天命,或者也有人20多歲就在做天命的事情。之前我一直對天命沒有太大關注,直到在聽了李欣頻老師的榮耀版天命課後,非常認同她的觀點:「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天命,那你現在在瞎忙什麼?你在做別人也能做的事,是在浪費時間!」
  • 五十知天命
    孔子說自己已經知天命了,這意味著他老人家似乎把人世間的名堂都掰扯明白,也把玄學神鬼,天地的大事小情弄清楚了,否則不會放出這種狠話。按說孔聖人是個天才,懂得的事,肯定出乎俗人想像之外,沒事不會閒著吹大牛。但一定讓人們相信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天上地下通吃,還是有些勉強。當一個作為導師的人,比其他人強出很多,就有資格天馬行空,可以演繹些超出自己認知之外的暢想。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孔子的這一觀點,與其說知天命倒不如說認天命。「君子不與命爭」,這應該是孔子最終要表達的人生觀。為了讓人容易接受這種人生價值觀,孔子巧妙地把天命論與五十捆綁在一起。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大多不會認同這種天命觀點。
  • 五十知天命,什麼是天命?
    五十知天命,那些使你欲罷不能的事就是你的天命。是老天安排你這輩子要幹的事,也知道這輩子的局限了。 一 五十歲做事就需要濃縮了。見了很多人,見了很多事,回頭想想,不過是過眼煙雲,沉澱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最真實的還是親人、家人。 五十歲可以好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了。為下半生的生活打下一些好的基礎也是有必要的。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增智慧了!
    人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事先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個人的人生閱歷也會逐步增加,當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 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應領略時代的使命
    原標題: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應領略時代的使命  「天命」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用得最多的語彙之一。孔子說 「五十知天命」。對於天命一詞,多數人認為是上天賦予人的使命。但孔子的天命觀蘊含著更豐富的內涵。   《詩經》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即歌頌天命深遠不息,文王也勤於天命不息。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老話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是在多少歲知天命?
    老話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韋彩是在她四十八歲時,因為命運弄人,她提前知天命的。韋彩曾在她三十歲時,被她的科長說過一句話:「韋彩,我們廣東人有一句話,意思是,如果小樹長得太直,就不可能長成大樹,你活得太直、太真、太用力了!」
  • 「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繼續努力,在五十歲就達到了「知天命」。知天命就是開悟了,所以孔子是在五十歲開悟的。但是開悟之後還要繼續修啊,所以到六十歲就「耳順」了,無論你說他好還是壞,他都不在意,他安住在自己內在無比愉悅寧靜的心靈世界裡,不受外界的幹擾和影響。所以孔聖人也是修了幾十年,道業才穩定的。造化給了你健康的身體、聰明的頭腦,你就應該用它來為眾生服務。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而入世治世要和人打交道,所以要練達人情,要知生入死。所以需要窺得天命。而對於儒家來說,天命主要體現在社會學的價值取向上。一、知天命需要時間上的悟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磨練經歷,不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是參悟不透的,孔子以人生經驗定在了50,也只是個虛數而已,古語有「老者如僧」,也是這個道理。
  • 五十知天命,到底什麼是天命?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而人到了50歲後也是進入知天命的年紀。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運,也決定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是也有人說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順應上天的安排。那麼,這個知天命指的是什麼?
  • 焉知「天命」:《論語》中的夫子自道與末章再現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因此,在孔子那裡,「天命」,是可以「知」的。這種「知」,又是一種自己自動的知。因為,這是孔子在回憶人生脈絡時的自道,所謂,「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五十知天命,知的「天命」究竟是什麼?這點你也應該知道
    五十歲,已年過半百,這個歲數,在民間有種說法叫知天命。知的是自己的人生軌跡,早已不怨天不尤人。五十歲,也是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子女要照顧的關鍵年齡,不敢有絲毫鬆懈。五十歲,還未退休,該盡的社會責任還要堅持下去,甚至更加的有建樹。
  • 五十知天命,都知道了些啥?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也過半了,真正開始下半場了。「吃一塹,長一智」,酸甜苦辣都嘗過,就漸漸看透了人生,也看淡了人生。1、忙來忙去,忙啥?人生一輩子,幾十年,從跨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天開始,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生孩子,後來,忙著房貸車貸,供養孩子讀書。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劉成庚解讀:孔子說: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就要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撐握的知識與經歷可以做到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歲明白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去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著心裡的想法去隨意去做事,不會不合理。
  • 50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懂了,你就不再糾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提到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是什麼?如果能懂,我們就會更加豁達明白。第一要直面自己的年齡,真的不再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