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我不是詞帝而是影帝,你們欠我一個奧斯卡

2021-01-17 騰訊網

公元975年,金陵石頭城被宋軍攻破,南唐後主李煜離開了自己的故土,踏上了去往宋朝首都開封的不歸之船。

長江,是李煜心中的天塹,它本應把北宋阻隔在北岸,卻不曾想,它卻割裂了自己的一生。

在他踏上這條船,跨過這條江之前,他曾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嫡孫,南唐二代目李璟的第六子,南唐最後的一任君王。

李煜出生的日子是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傳統節七夕,這個節日也有人認為是漢武帝劉徹的生辰,不過尚在襁褓中的李煜此時還不知道,他和七夕的緣分,要比漢武帝劉徹更深。

已經有了五個兒子的李璟,得知自己又有了一個兒子以後,先是很開心,待他看到李煜的長相後,又變得很糾結。他糾結的原因,不是因為李煜長得醜,而是李煜長得太好了,尤其是李煜的眼睛,目有雙瞳。這種虹膜黏連的病理異常,在古代被看作是帝王之徵,而當時李昪還並未正式登基,並且李煜也不是自己的嫡長子……

不過此時的還不知道,若干年後,他會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而冊封自己的弟弟李景遂為皇太弟,並決定皇位傳弟不傳子。早年的李煜並沒感受到父親的糾結,直到自己的長兄李弘冀,在和叔叔爭奪儲位中勝出,而自己的哥哥們又先後「意外身亡」……從此以後李煜開始了自己的「演員」生涯。

在他早年的七律《秋鶯》中,我們看到了他的「退讓」,在他早年的各種的稱號上,我們看到了他的「隱忍」,對於皇室之中的皇子而言,如果不能當那個「唯一」,最好就去選擇「隱逸」,暴飲暴食、醉生夢死、荒誕不羈、沉迷酒色……這些都是常規選項,而當一個沒有野心的「閒王」則是更高端的操作,近千年之後的大清朝,有一個被稱作「四爺」的皇子,曾經也出演過相同的角色。

命運無常。志得意滿的李弘冀,並沒有如願坐上皇位,有的記載說他是被李璟廢掉,因為李璟厭惡他的毒辣;也有的記載說,他是被他害死的叔伯兄弟的鬼魂給嚇死的。皇宮的高牆之位,住著地位最尊貴的一群人,他們也產出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公元961年李璟遷都去了還叫洪州的南昌,而立李煜為太子繼續鎮守南京。李璟遷都的原因,不是因為風水,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喜好,而是因為在前一年,後周一個叫趙匡胤的將領,被部下「黃袍加身」,推翻後周建立了北宋。而李璟對於這個新皇帝並不陌生,因為正是他,才讓南唐的地盤大面積的縮水,李璟沒有親眼見過趙匡胤,但是他隔著長江都可以感受到後者的鋒芒,因此他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知道是李璟水土不服,還是他感覺自己拿兒子頂缸的做法有傷陰德,或是李煜......總之不久之後,他就死在了床榻之上。隨後,李煜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南唐的話事人。初登皇位的李煜,在最初的一瞬間,想撕掉臉上的假面,做一回真自我,於是他流出「覬覦中土」之意。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想法都會變成夢想,而那種只能藏在心裡的夢想,可能夢裡都未必會實現。李煜得知宋軍的陳兵長江的兵力後,果斷選擇繼續當(tao)好gaung)演(yang)員(hui)。李煜一面向北宋俯首稱臣,表現得恨不能剖腹剜心,一面開始繼續演自己的老本行,不問朝中政事,只吟深閨趣聞,浮誇的讓趙匡胤都不好意思直接上手。不過在暗地裡,他依然「繕甲募兵」,以為備戰。

從此以後,李煜日日以歌舞自娛,周周以詩歌言志,月月以豪禮相贈,歲歲以晚輩相稱。他的表演讓趙匡胤恍了恍神,以至於在南唐遇到災年時,北宋還會支援南唐米糧,而李煜也積極協助趙匡胤收復其餘各地,南漢的覆亡,就有南唐的一丟丟功勞。

北宋攻破南唐是975年,而趙匡胤去世是在976年,趙匡胤容忍了李煜十五年,最後在自己去世的前一年把南唐給滅了,是巧合?還是他只想完成自己的遺願清單?李煜跨過長江之後,又活了三年,他死在了趙匡胤的後面,他死的那天也是七月初七,也是七夕。這時趙光義的惡趣味?還是一個巧合?

古代的皇帝能在位子上待一年的,可能是因為運氣好;如果能待上三年五載的,反而可能是因為運氣不好;如果能在皇位上超過十年的,那麼在運氣之外,還需要能力,而李煜在皇位上待了十五年……什麼樣的大臣,可以容忍一個昏君十五年?什麼樣的國家,可以讓一個庸君管理十五年?李煜這十五年,只靠目中雙瞳?只靠風花雪月的詩詞?只靠大小周后的緋聞?

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終將還要去問歷史。大江東去,又帶走了多少未解之謎。看前面,黑洞洞,莫不是李煜還在演戲。

相關焦點

  • 南唐後主李煜,抒寫哀怨詞作,《長相思》一首,不愧為千古詞帝
    如同李清照與李煜。尤其是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人生經歷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夠體驗與理解的。出生優渥,生活無憂,促成了他成為一位「文人」。而骨子裡的文弱書生之氣,要化成頂天立地、撐起一整個國家重新興盛而起,恰是無能為力。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在經歷著人生中最為痛苦的階段時,也正是他文學藝術上迸發出最強大之力的階段。一首《長相思》,足以證明李煜的文學造詣。
  • 南唐後主李煜寫下了千古絕唱,也因此誤了卿卿性命
    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南唐政權,南唐的最後一個君主叫李煜,史稱南唐後主。他是個典型的風流才子,文章詩詞樣樣精通,還工書善畫,通曉音律,可以說是個相當全面的大藝術家。也許正因為他的興趣都在吟詩作畫上,所以李煜對政事也就懶得過間,對國家大事更是一竅不通。
  •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千古詞帝
    但是這個人被稱為「千古詞帝」,不是因為他的文治武功,而是因為他的詩詞才華。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大家多對李煜有所偏見,認為他是個酒囊飯袋,只知道沉迷享樂不思進取的亡國之君。其實不然。在當時的歷史形勢下,南唐不亡是不可能的。在李煜之前南唐因為連年徵戰,已經是國勢衰微,國庫空虛了。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李煜仍能守國十餘年,足見其並非大家口中的亡國昏君。
  • 南唐後主李煜,丟了江山後還留下一個惡習,禍害女人上千年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闕哀怨的《虞美人》,讓我們知道了歷史上一位多才而又可憐的君王——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時年24歲的李煜就此登基,成了南唐最後一位君王,當時是大爭之世,李璟還有點雄才大略,所以他在世的時候,南唐一度發展到疆域最大,雖然晚期有點混帳,但實力還是很雄厚的。
  • 南唐後主李煜:沉迷詩詞歌賦本無皇帝命,雖娶娥皇也無法成明君
    關於李煜,葉嘉瑩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李後主的詞是他對生活的敏銳而真切的體驗,無論是享樂的歡愉,還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間。」的確如此,李煜這位一代詞帝,他拼盡全力度過自己的一生。而終其一生,都沒有走出他的情和國。
  • 一代詞帝李煜雖是亡國之君,但電視劇中仍然有他一席之地,僅一席
    80後的小夥伴們不知道還記不記得這部電視劇情劍山河。這部劇播的時候,我完全沒有看懂是啥意思,太小了,就是跟著大人看個熱鬧,後來長大後才知道,那是講的南唐後主李煜和他的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一直寫到了他們亡國被趙匡胤俘虜,一段比較屈辱的歷史。
  • 《國風美少年》劉宇完美演繹南唐後主李煜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賽制上的壓力,貳嬸以同樣的心態坦然待之,他表示:「來參加《國風美少年》是對的,首先我留下了很多好的作品,也給大家聽到了古風圈很多優秀的作品,我也看到很多觀眾由此喜歡上了古風圈和古風歌曲,我覺得我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劉宇上演南唐後主李煜的撕裂人生 展現不俗唱功同樣通過作品表達內心所想,以舞蹈擔當著稱的劉宇傳遞的卻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內心世界。
  • 千古詞帝李煜,是亡國之君,卻絕非昏庸之輩
    但,拋卻文學不談,李煜作為一國之君,他對於祖宗宗廟、江山社稷真的毫無作為嗎?他真的只是醉心於詩書畫卷,對於強宋只知道一味妥協嗎?我想並不是,他絕非是庸碌無為之輩。李煜出生於官宦之家,祖父李昇是南吳權臣,李煜出生三個月後,祖父的祖父李昇發動政變,推翻南吳政權,廢黜南吳睿帝楊溥自立為帝,國號唐,史稱南唐。
  •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悲慟,從一首詞看詞帝李煜的亡國感傷
    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繼承了晚唐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的詞作題材廣闊,含義深沉。堪稱「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深遠。 大家所熟知的名句有很多,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廣為流傳。李煜國滅當了俘虜後,被解往京師洛陽,故國已在千裡之外,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 李煜的「封神之作」,4句話無一不是千古名篇,開頭6個字流傳千年
    清朝大詩人郭磨就有一首詩來憑弔李煜: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南唐盛元元年七月初七,跟所有哭泣著來到這個世界的嬰兒一樣,哭著開始了他「千古詞帝」的一生。公元975年,李煜的南唐滅亡,宋朝建立,李煜國破被俘,被無情的囚禁在了汴京等候成功的人發落。
  • 一幅畫《熙陵幸小周后圖》;一首詩「問君能有幾多愁」;一個詞帝李煜
    最著名的人物有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後主陳叔寶,五代的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是中國一代詞帝,他的皇后一開始是周娥皇,卻跟周娥皇的妹妹偷情,氣死了皇后周娥皇,又封了周娥皇妹妹周文英為皇后。  李煜的皇后原本是女英的姐姐周娥皇。  李煜與周娥皇,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對,他們有相當多的共同語言,感情很好。
  • 李煜: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1042年前的今天,978年8月13日(農曆978年7月7日),南唐後主李煜逝世。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 「詞帝」李煜唯一傳世書法,解開千古筆法秘訣!
    清人繪李煜畫像 南唐後主李煜在政治上是失敗的 ,但在文藝領域卻享有盛譽, 尤善填詞 ,被譽為 「詞中之帝 」。>江南後主善書 ,嘗與近臣語書 ,有言顏魯公端勁有法者 , 後主鄙之曰:「真卿之書有法而無佳處 ,正如扠手並腳田舍漢耳 。」
  • 最美古詩詞系列:李煜,一個文藝青年的錯位人生!
    一位生於七夕,卒於七夕的千古詞帝,也許用「錯位」才能說明他愛恨交織的一生。他的出現也成就了詞在歷史文壇不可動搖的地位。說來也諷刺,一位南唐的後主,卻成為了宋代詞壇的開山祖。李煜,一位從無數次鬼門關成功折回的悠悠才子,卻在最後死於對故鄉的依依思念。一位對地位本無任何興趣的文藝青年,卻鬼使神差地充當了一會亡國之君。他的一生敢愛敢恨,與大周后的愛情、與小周后的幽會,斷然成為了姐妹兩人不可縫合的傷痛,但為中國詞壇留下了無可挑剔、無人望其項背的千古神作。
  • 李煜七巧節暴斃,小周后也一同離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二人之死?
    她不僅容貌俏麗,而且也十分的有才情,所以很受李煜的寵愛,後因為北宋攻破金陵,李煜投降,後被宋太祖奉為違命侯,小周后被奉為鄭國夫人。李煜之死歷史資料中記載,太平興化三年,一向身體很好的南唐後主李煜突然暴斃,死前毫無徵兆,巧合的是小周后也一起去世!
  • 南唐滅亡後,帝王的無奈,往事的心酸,都被李煜寫在這首詞裡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一個亡國之君,一個悲情的君王。很多人都覺得李煜是一個無能之輩,但是假如他真的無能無識,又怎麼會守護國家十年之餘,他並非我們所想像般毫無治理國家治理政治的才能,反而他以慈悲為懷,不願意給人民施加過重的徭役。他像是一個不幸落入君王世家的,骨子裡流淌著文人血液的人,不得不勉力撐起家國重擔,他亡國做客,卻憂思故國。
  • 李煜被囚禁之後,寫下一首詞,感嘆國破家亡,訴說命運的無奈
    一提到南唐後主李煜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他被公認為是帝王中最具才華的一個。不得不說李煜是個不可多得的詩詞大家,他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佳作。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知道是他的幸還是不幸。作為一國之主,他沒有治國安邦的才幹,國家也沒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可以說他一身的才華全用在了詩詞上,作為一個詞人他能算得上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 《人間詞話》第十六則:邂逅李煜赤子之心,遇見李煜詩詞之美
    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在堂屋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懷裡,身體仍止不住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啊,你要好好憐惜。群芳嬌羞,星月點點,風裡滿是甜蜜的味道。仿佛有那種初戀的感覺,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殿內管樂齊鳴、香氣瀰漫,令君王李煜暢心快意、神馳心醉。宴罷踏月而歸,多麼詩意!好景不長,在他還沉浸在詩意生活的時候,南唐被滅,李煜也成為了階下囚。詞作也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感懷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而李煜的這首《破陣子》雖不如辛棄疾的悲壯,卻也是直抒胸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詞人在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後沉痛的心情,字字血淚,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令人不忍卒讀。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回憶南唐昔日的繁華景象。開頭兩句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角度落筆,總寫南唐的江山之盛。南唐最初是由李煜的祖父李昪(曾用名徐知誥)所建立,後來傳位中主李璟,李璟傳李煜,至滅亡歷經了三十八年,詞人這裡是取整數,故而為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