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5年,金陵石頭城被宋軍攻破,南唐後主李煜離開了自己的故土,踏上了去往宋朝首都開封的不歸之船。
長江,是李煜心中的天塹,它本應把北宋阻隔在北岸,卻不曾想,它卻割裂了自己的一生。
在他踏上這條船,跨過這條江之前,他曾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嫡孫,南唐二代目李璟的第六子,南唐最後的一任君王。
李煜出生的日子是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傳統節七夕,這個節日也有人認為是漢武帝劉徹的生辰,不過尚在襁褓中的李煜此時還不知道,他和七夕的緣分,要比漢武帝劉徹更深。
已經有了五個兒子的李璟,得知自己又有了一個兒子以後,先是很開心,待他看到李煜的長相後,又變得很糾結。他糾結的原因,不是因為李煜長得醜,而是李煜長得太好了,尤其是李煜的眼睛,目有雙瞳。這種虹膜黏連的病理異常,在古代被看作是帝王之徵,而當時李昪還並未正式登基,並且李煜也不是自己的嫡長子……
不過此時的還不知道,若干年後,他會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而冊封自己的弟弟李景遂為皇太弟,並決定皇位傳弟不傳子。早年的李煜並沒感受到父親的糾結,直到自己的長兄李弘冀,在和叔叔爭奪儲位中勝出,而自己的哥哥們又先後「意外身亡」……從此以後李煜開始了自己的「演員」生涯。
在他早年的七律《秋鶯》中,我們看到了他的「退讓」,在他早年的各種的稱號上,我們看到了他的「隱忍」,對於皇室之中的皇子而言,如果不能當那個「唯一」,最好就去選擇「隱逸」,暴飲暴食、醉生夢死、荒誕不羈、沉迷酒色……這些都是常規選項,而當一個沒有野心的「閒王」則是更高端的操作,近千年之後的大清朝,有一個被稱作「四爺」的皇子,曾經也出演過相同的角色。
命運無常。志得意滿的李弘冀,並沒有如願坐上皇位,有的記載說他是被李璟廢掉,因為李璟厭惡他的毒辣;也有的記載說,他是被他害死的叔伯兄弟的鬼魂給嚇死的。皇宮的高牆之位,住著地位最尊貴的一群人,他們也產出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公元961年李璟遷都去了還叫洪州的南昌,而立李煜為太子繼續鎮守南京。李璟遷都的原因,不是因為風水,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喜好,而是因為在前一年,後周一個叫趙匡胤的將領,被部下「黃袍加身」,推翻後周建立了北宋。而李璟對於這個新皇帝並不陌生,因為正是他,才讓南唐的地盤大面積的縮水,李璟沒有親眼見過趙匡胤,但是他隔著長江都可以感受到後者的鋒芒,因此他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知道是李璟水土不服,還是他感覺自己拿兒子頂缸的做法有傷陰德,或是李煜......總之不久之後,他就死在了床榻之上。隨後,李煜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南唐的話事人。初登皇位的李煜,在最初的一瞬間,想撕掉臉上的假面,做一回真自我,於是他流出「覬覦中土」之意。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想法都會變成夢想,而那種只能藏在心裡的夢想,可能夢裡都未必會實現。李煜得知宋軍的陳兵長江的兵力後,果斷選擇繼續當(tao)好gaung)演(yang)員(hui)。李煜一面向北宋俯首稱臣,表現得恨不能剖腹剜心,一面開始繼續演自己的老本行,不問朝中政事,只吟深閨趣聞,浮誇的讓趙匡胤都不好意思直接上手。不過在暗地裡,他依然「繕甲募兵」,以為備戰。
從此以後,李煜日日以歌舞自娛,周周以詩歌言志,月月以豪禮相贈,歲歲以晚輩相稱。他的表演讓趙匡胤恍了恍神,以至於在南唐遇到災年時,北宋還會支援南唐米糧,而李煜也積極協助趙匡胤收復其餘各地,南漢的覆亡,就有南唐的一丟丟功勞。
北宋攻破南唐是975年,而趙匡胤去世是在976年,趙匡胤容忍了李煜十五年,最後在自己去世的前一年把南唐給滅了,是巧合?還是他只想完成自己的遺願清單?李煜跨過長江之後,又活了三年,他死在了趙匡胤的後面,他死的那天也是七月初七,也是七夕。這時趙光義的惡趣味?還是一個巧合?
古代的皇帝能在位子上待一年的,可能是因為運氣好;如果能待上三年五載的,反而可能是因為運氣不好;如果能在皇位上超過十年的,那麼在運氣之外,還需要能力,而李煜在皇位上待了十五年……什麼樣的大臣,可以容忍一個昏君十五年?什麼樣的國家,可以讓一個庸君管理十五年?李煜這十五年,只靠目中雙瞳?只靠風花雪月的詩詞?只靠大小周后的緋聞?
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終將還要去問歷史。大江東去,又帶走了多少未解之謎。看前面,黑洞洞,莫不是李煜還在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