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榮記》專訪 | 燈光之下,舞臺背後

2021-02-07 玉師文傳苑

那雙筷子還在老家筷筒

那碗米粉還在老家碗中

那扇木門還在夢裡打開

那個味道還在老家等我重逢

——《花橋榮記》話劇主題歌詞

5月12日晚,廣西師範大學話劇《花橋榮記》玉林師範學院專場演出在我校東區演示廳圓滿落幕!一間小小米粉店,見證了多少傷感的人事變遷,話劇通過老闆娘春夢婆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關於鄉愁,關於回家的故事。故事情節感動了很多人,演出結束後,不少觀眾還在津津有味地討論著劇情。苑苑有幸採訪到幾位《花橋榮記》裡的導演和角色扮演者,來跟苑苑一起探尋舞臺背後的故事吧。

學生導演:白靖芝

Q:作為導演,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看到話劇社氛圍好、能力強、效率高,你是怎麼做好這三者之間的平衡的?

A:作為導演來說的話,當然不能只是一個命令的發布者,在平時的交流中,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共同學習的狀態。導演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一部話劇的呈現不僅有導演領導,還有演員的努力以及各個幕後部門的通力合作,少了誰都不行,所以作為一個領導者,要知道如何能夠和大家成為朋友。雖然說我在排練現場可能有時候會很嚴厲,但其實生活中我和大家都是朋友。我對他們的要求是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分開,工作上要達到高效,不然工作被耽誤的話就非常頭疼。我們話劇社的氛圍從師兄師姐那裡傳下來一直都很好,有一種代代相傳的感覺吧,很感謝師兄師姐給我們的影響,讓我們擁有這種良好的氛圍,大家之間相處起來也非常的愉快。

說到能力,當你想要呈現一臺好的話劇時,就一定要在工作的時候做到非常的完美,那要求就會非常嚴格。不僅是我,老師也會給我們提出要求,我們會盡力地去完成老師的要求。當我們去到不同地方演出的時候,就會發現對比,遇到比我們優秀的同學時,我們就知道——原來我們也是有所不足的,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讓話劇社更好地發展。有關效率,我們在演出之前都進行很多次聯排,在演出當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在聯排的時候把它解決,這樣在臨場的時候就不會有遺留的問題。因為舟車勞頓到達演出地時,演員也非常累了,我們在臨場的時候就會儘量節省時間,減少在彩排現場會發生一些問題,減少時間的拖延。

Q:這部作品中你最欣賞/印象最深/覺得有生活中的影子的角色或人物經歷是?

A:這部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秀華,因為我演過她,所以我對她的了解會更多更深。我和她的接觸長達一年多,不僅是我自己演,我還教師妹如何去演繹這一角色,所以她對我的影響非常非常深。她是一個非常痴情的角色,命運也很悲慘,她和她的嬸娘(春夢婆)有非常相似的命運——都是軍官的妻子,並且她們的丈夫都留在了大陸沒能和她們一起到臺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能見到面。

秀華在十八年的等待當中,她有過絕望,但靠著自己對丈夫的愛一直堅持著,所以我很欣賞她,也很同情她,如果換到我身上,十八年沒有盡頭的等待,我自己估計沒辦法堅持下來,但秀華做到了,所以我也很佩服她。雖然最後她向命運屈服,但也無可厚非,因為女人終究要找到一個依靠,她已經苦了那麼久了,也是為了生活才去尋找新的依靠,我覺得我很佩服她。

A:現在來說,我們可能都算不上一個好的話劇演員,但是在演話劇這件事情上,我覺得首先要有的就是熱愛,因為有了熱愛,你才會去做好一件事情。那麼當你有了一件熱愛的事情之後,作為話劇演員來說,就是要認真地去鑽研、揣摩角色,因為演話劇,其實你演的不是自己,演的是別人,那麼你如何去演繹這一個人呢?就要經過很多的思考,像我們在平時的話劇排練當中給就會寫人物小傳,人物小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角色,所以說,如果你沒有認真去鑽研過角色的話是很難把人物的性格演繹出來。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話劇表演的臺詞,演員的臺詞功底,一定要通過練習去慢慢的加強,不管你生活中怎麼說話,但是你在臺上的臺詞表達一定要清晰明了。

A:《花橋榮記》讓我的生活變得非常豐富多彩。因為我除了上課,課餘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跟《花橋榮記》有關。它不僅讓我更多地接觸到話劇,還讓我演繹了另外一種人生。我原來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在《花橋榮記》當中飾演秀華這個角色,她帶給我非常多的思考,她的痴情、她命運悲慘都讓我感受另外一種生活。到大三之後,我做了《花橋榮記》的學生導演,從演員到幕後我全部都體驗過了,所以我更加深刻地愛上了話劇。話劇給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非常多的改變,可能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我很少會去關注話劇這種文學形式。我們通過排演話劇去活化了文學的經典,同時能幫助更多的人了解這種看起來非常高雅的藝術,其實能夠被更多的群眾去接受,同時呢,因為我們演的是特定時間段發生的故事,也能夠提醒更多的人不要忘記那樣一段歷史。最後就是跟著劇組,我們也去了非常多的地方演出,其實每次在不同的地方演出,我們不僅是把它當做一種工作,也是一種旅行,也是《花橋榮記》給了我這些機會去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接觸到不同地方的觀眾,給我帶來更多的思考。

李思沅 飾 春夢婆

A: 其實我以前一直是跳舞蹈的,大一時候有一個迎新晚會,我們班排了一出話劇,我跳了一個舞蹈,可能因為我跳了舞,然後又演了我們班的話劇,所以才被話劇社的師姐們找到我跟我說,要不你來我們話劇社面試一下有沒有合適的角色。這個時候我才進入了《花橋榮記》的劇組。也就是說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除了舞蹈之外的藝術形式,就因為這次偶然的機會,覺得自己也挺幸運的。

A:春夢婆其實是一個人物性格非常飽滿,非常立體的一個人。春夢婆為什麼叫春夢婆呢,就這個春夢來說,其實就是她一直去回想桂林一直在夢境中去思念她的丈夫,去回想在桂林時候在花橋榮記的往事。其實這個春夢也有另外一種含義,以前在沒來臺灣之前,在桂林的那一段幸福的時光,在現在看來都像是一場夢,都消失不在了的那種。她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一個街坊,李老頭沒有錢了,但她還是願意給他白吃一個多月。另外,春夢婆作為一個生意人,賺錢其實對她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與鄉親們與街坊鄰居與廣西老鄉們這種情誼她是看得比錢更加重的。

A: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念臺詞,一個是肢體。因為我以前也沒有太接觸過朗誦,所以在發音的時候常常是用喉嚨來發音,這樣就會造成嗓子很累,而且說出來的臺詞音調不大聲。後來就請教了師兄師姐包括音樂學院的師兄,他們教我怎樣去用丹田氣發聲,怎樣正確的把音量給放出來,後面就慢慢克服了。還有另外的問題就是情感,因為每個演員一開始進來讀臺詞,其實對臺詞的情感把握還是不夠的,那個時候我就基本每天晚上下了晚自習之後在我們的理科樓教學樓那裡一塊空地上,抽出一到兩個小時去練、背臺詞。所以剛剛接觸角色的那段時間是真的是非常辛苦,不僅要背臺詞,而且川普臺詞特別多,還要不斷的去揣摩人物的感情和一些細節。

第二個困難就是肢體方面,我常常在舞臺上一開始的問題就是走著走著,就像跳舞一樣了,肢體就會比較舞蹈化,不太符合話劇要貼近生活的這個人物角色的設定,所以這個我也是改了挺久的。

A:我感觸最深的是,每一次上臺,每一個舞臺,其實會讓我動容的點都不一樣,像這次在你們學校演出,我感覺到我自己最感動,最難過的一點就是在我回想起我先生那一段,那一段對話完了之後的獨白,我是真的感覺特別難過,所以這個情緒就出來了,這算是我這一次在玉林演出令我感觸最深的點。所以我非常感謝你們學校給我們這個舞臺,讓我們每一次都能體驗到不一樣的點,不一樣的感覺。

宋子健 飾 盧先生

Q:你在飾演盧先生這個角色的過程中,有碰到過什麼困難嗎?

A:困難太多了,我雖然從小就有上舞臺的經驗,但是我本身是很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講話的,所以一開始為了在舞臺上表演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去排練的教室練習,那個時候還是做了很多努力的。

A:盧先生的內涵的話,我只能說盡力去表現,我誠然跟第一位盧先生的飾演者有很大的差距,我還不能把盧先生完全展現成一個可愛又可悲的角色,很害怕大家最後覺得很討厭這個角色,但是每一次都沒有機會問過觀眾,我只能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並且是很值得去深思的。

A:首先是讓我收穫了很多很重要的人吧,而且有機會跟大家出遠門一起工作是很開心的事情。演《花橋榮記》最大的收穫大概是,我們平常交流都有時候莫名其妙要用劇裡的臺詞了,就像是只有我們懂的梗一樣。更深刻的感受角色,同時跟很多師弟師妹第一次磨合吧,今後他們會繼續留在劇社裡,看他們一點點的成長,我自己也總結到很多新的感悟。

劉鑄邦 飾 盧爺爺

A:最開始是,在我之前就已經加入話劇社的一個同班同學介紹我去《中山路》這部劇試角,因為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話劇,也挺感興趣的,就去試了試,這算是第一次接觸話劇和望道話劇社。後來《花橋榮記》作為新西南劇展的作品先啟動了,我就去試了營長這個角色,最後作為營長B角加入《花橋榮記》劇組。

Q:作為這次《花橋榮記》盧爺爺的出演者,你怎麼看待你飾演的這個角色?

A:雖然盧爺爺在整個戲中的戲份並不是很多,但是通過盧爺爺這個角色,講述桂林米粉並不僅僅是在平民百姓的生活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對於大戶的富貴人家也是一樣,有特殊的情感寄託,桂林人到了哪,也忘不了桂林米粉的味道,也是對盧先生從小就開始迷戀桂林米粉的味道的一個年代傳遞。

Q:盧爺爺不是要化特效妝嘛,有沒有關於這方面有趣小故事分享一下呢?

A:有的,因為每一次外出演出,化妝師都是不同的,所以畫出了好幾種不一樣的盧爺爺,有的年輕一點有的更老一點,每一次我都和黃奶奶一起化妝,都一起要求化妝師可不可以化年輕一點,不要太黑之類的,但是每次化完還是很老很老,一般我和黃奶奶化完妝都不會去主動照鏡子。

他們從山青水秀的桂林來到嶺南美玉的玉林,第一次踏入玉師的大門,會有什麼感受呢?來看看他們對玉師的初之印象吧。

白靖芝:我原來對玉林這個城市並沒有什麼初步的印象,但這次到玉師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座非常熱情的城市,從老師到同學都對我們非常的好,非常的熱情,照顧得十分周到,所以我覺得這次演出交流很愉快,觀眾給我們的反應也很熱烈,這也是對我們演員的一種認可。還有玉師食堂的飯真的非常好吃,以至於我回來兩天了,還是非常想念玉師的食堂。

李思沅:我們一整個劇組對玉師的印象特別好,同學們和工作人員都特別熱情,而且為我們想得很周到。一開始我們進去,就看到那個歡迎我們《花橋榮記》的牌子就擺在門口兒,當時就覺得很感動,進去之後還有工作人員幫我們弄行李什麼的,老師對我們也非常好,反正就特別感謝他們。然後就是感覺你們學校綠化特別好,特別有活力,就是那種一進去,就感覺每個人都很積極向上,很有校園感,有一種特別陽光的氣息。

宋子健:我是第一次來玉林!我覺得玉師很好啊,你們的食堂很漂亮。然後老師同學們都特別熱情,很敬業,這是我很佩服的地方。學校好像很大,我都沒有機會逛完。還有學校對面有小吃一條街太好了!去玉師待的那幾天晚上都很開心,總之印象很好!

劉鑄邦:我是第一次到玉林,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玉師的老師和同學真的很熱情,感覺受到重視,很激動很感謝。還有,食堂真的很好,謝謝老師們和同學們的付出,真的感謝,辛苦了! 

每個故事,都有動人之處

每一個人,終有重聚之時

燈光滅了,還有一顆熱愛的心

舞臺結束了,但還有一個始於舞臺的夢

相關焦點

  • 黃偉林|動人心弦的話劇詩——話劇《花橋榮記》解讀
    1942年出版的《桂林市指南》,有一篇專門文章《桂林的花橋》,作者如此寫道:是四年前的時候,我為了追逐一個希望,到了南寧,有一天的黃昏裡,偶然在一個外省朋友的書桌上發現了一張風景片,一灣溪水,當中橫著一座亦秀亦莊的石橋,橋的背後,環護著一列青翠的峰巒,在溪水的盡頭,兩畔栽著數株楊柳……這張照片,照的正是花橋。由此可見,在當年桂林的影像中,花橋是多麼司空見慣。
  • 話劇《花橋榮記》,一碗桂林米粉串起兩岸故鄉情
    為祝賀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兩岸人文對話會議首次在廣西桂林隆重舉行,根據臺灣著名桂籍作家白先勇先生小說原著改編的話劇《花橋榮記》,於2016年10月26日在桂林大劇院為海峽兩岸出席會議的貴賓奉獻了首演。
  • 《花橋榮記》首演圓滿落幕——精彩瞬間搶先看!
    「那雙筷子還在老家筷筒那碗米粉還在老家碗中那扇木門還在夢裡打開那個味道還在老家等我重逢——《花橋榮記
  • 花橋榮記
    當晚,根據臺灣著名桂籍作家白先勇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花橋榮記》,在桂林大劇院為海峽兩岸出席會議的貴賓奉獻了首場演出。話劇版《花橋榮記》通過臺北這家桂林米粉老字號的沉浮和人物坎坷的命運,通過他們對故鄉一次次的回憶,著力表現了臺北這些廣西人永藏心底的鄉音、鄉情、鄉戀,用一根米粉串起了海峽隔不斷的兩岸文化血脈,讓人看到身在臺北的廣西人的鄉愁之源。
  • 廣西師大攜經典話劇《花橋榮記》為廣西大學90周年校慶獻禮
    中青在線訊(實習生江暢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洋) 10月19日晚,為慶祝廣西大學成立90周年,廣西師範大學攜經典話劇《花橋榮記》至廣西大學大禮堂演出,這是「為校慶獻禮」——2018年廣西大學校園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
  • 《花橋榮記》:等15年,被騙10根金條,桂林痴情男人未獲命運眷顧
    短篇小說《花橋榮記》,就是他對桂林念念不忘的迴響。《花橋榮記》收錄在短篇小說集《臺北人》中,通過一個桂林米粉店老闆娘「我」的視角,講述「我」的經歷和 「我」見到的一個個「臺北人」的悲劇故事,其中重點書寫了盧先生的愛情悲劇。
  • 深耕話劇舞臺8年後轉戰影視,何志龍才是那個真正的演技派
    1990年出生的何志龍,是廣西話劇團演員出身,熟知開心麻花的觀眾應該都知道,話劇演員不僅要求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而且要有精湛的演技和表演功底,已經在話劇舞臺深耕8年的何志龍,在演技上不輸任何一位小鮮肉。
  • 瘋狂摘星:徐翔愛吃的米其林新榮記,背後大佬是「食神」也是「股神」
    一家來自浙江臨海的台州菜,將「米其林三星」收入囊中,新榮記無疑是舞臺上最大的「贏家」。臺下「臥槽」聲起,臺上熱淚盈眶。新榮記創辦人張勇在朋友圈百感交集:「受之若驚,受之有愧。烏雞一直夢想成為鳳凰,但當有一天它突然被披上鳳凰的羽毛,又變得不知所措了。雖然烏雞永遠是烏雞,但鳳凰夢永遠不能少。」
  • 舞檯燈光使用技巧|舞檯燈光|燈光設備
    舞檯燈光設計舞檯燈光是綜合藝術,有導演的編排,演員的表演,有美術、音樂、燈光、音響等各部門的藝術創作,每個項目必須互相配合,舞臺布景、人物造型、燈光氣氛等。在很大程度上要配合燈光加以展現,人物的內在思想感情也要藉助燈光加以延伸。燈光是觀眾的視覺所在也是舞臺的靈魂,觀眾藉助燈光欣賞各種藝術節目,在舞臺演出中由於充分運用燈光的顏色。從而從舞臺中更能顯示出舞臺上精彩的表演、展開了情節、刻畫了人物、烘託了氣氛。
  • 首發|德堅設計:上海新榮記餐廳,視覺與味覺之旅
    基於對新榮記品牌理念的認同和理解,設計師在上海新榮記(濱江店)餐廳的設計中,試圖在飲食與中國人生活的關係中尋找設計切入的路徑,在項目設計和實施的整個過程中,設計師陳德堅與業主的探討始終圍繞著
  • 他們的理想世界 | 專訪《樂夏》燈光、VJ、舞臺創意團隊
    在半決賽「理想世界」主題賽中,樂隊們演繹著他們心中的熱愛和理想田園,正如Mandarin在舞臺上感謝的那樣,五分鐘的舞臺背後,是整個幕後團隊聲光熱電力的極盡配合。富有巧思的舞臺設計、與樂隊風格相契合的視覺呈現、帶有表演感的燈光變幻,都為音樂的感染力增添助力。
  • 關於舞檯燈光廠家和舞檯燈光的設計原則
    舞檯燈光舞檯燈光系統的設計來按照設計和表演舞臺,法規獨特的應用程式依次進行。我們的目標取決於照明效果處理再展現各種藝術表演的過程中需要技術和設備。該節目涉及到舞檯燈光設備系統與造型藝術準確,才能展現出完整的舞檯燈光演出服務項目。
  • 舞檯燈光設計常識淺析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中國音響網」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精彩內容  每當看到舞臺上一個個演員的出色表演都是那麼的驚豔,其實他們成功的表演背後也有舞檯燈光設計的一部分功勞。現如今有很多機關、院校、社團、企業等都建有自己的會堂、禮堂、多功用廳等綜藝場所,需求裝備一些相應的專業燈光設備,由於缺乏對舞檯燈光的理解,不知如何正確選擇專業燈光器材,而很多專業燈光器材銷售商們,對專業舞檯燈光設備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給予正確的指導以招致資金的浪費。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浪費出現,對舞檯燈光的基本常識給大家做一些簡單的了解。
  • 舞臺與燈光丨LED顯示屏和舞檯燈光的配合
    它們以精心製作的各種全息圖片和動態視頻畫面為基礎,從舞臺的各個方向無縫拼接,形成一個接近完美舞臺空間,輔以數以百計的機械升降舞臺,在視覺上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衝擊和享受。但是,LED大屏幕的大規模應用對於舞檯燈光的藝術創作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我們總結了這些不利影響,並提出了如何合理運用LED大屏幕,使燈光與LED大屏幕良好配合、相得益彰的方法。
  • 舞檯燈光設計原則,舞檯燈光的工藝要求—首選聲際電聲
    舞檯燈光設計1.舞檯燈光設計原則舞檯燈光的設計符合階段藝術表演的規則和特殊要求。根據系統工程設計和配置各種表演藝術的再現過程所需的燈光設備,以使舞檯燈光更為精確,地面為藝術展提供服務:①創建一個完整的舞檯燈光空間,以適應所有燈光的技術要求。②為了使系統能夠繼續運行,適當地增加儲備並展開空間。③系統的抗幹擾能力和安全性能作為重要的設計部分。
  • 劇院燈光設計與舞檯燈光安裝效果
    劇院燈光多功能廳(小劇場)的舞臺設備主要是滿足大型會議、宴會型、話劇戲曲劇幕、時裝表演和產品發布等演出要求。觀眾廳臺下配置了6塊座椅升降臺,可以與固定臺面和舞臺區升降臺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布局,如:平面宴會大廳、「T」型臺、島式舞臺、伸出式舞臺、近端式舞臺等多種舞臺形式,從而能滿足多種演出和展示的功能需求。此外,臺上設置了臺口外單點吊機、大幕、移動假臺口架、定速吊杆、燈光吊杆、卷幕、側燈光吊架、天幕吊杆、移動單點吊機和二道幕機等舞臺演出專用設備。
  • 舞檯燈光技術——舞臺色彩光
    燈光設計使用色光配合演出,營造舞臺氣氛,這是複雜的藝術創作過程。這個過程體現著設計者的藝術修養和技術經驗,不同內容、形式的表演有著不同的燈光設計,幾乎沒有固定的方法與技巧。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舞檯燈光技術中使用舞臺色彩光的幾種方法和技巧。
  • 曹林:舞檯燈光的「世界語境」與「視界語彙」
    2019年年底,我們又幹了一件大事——成功召開了「世界燈光設計師大會」。為召開這次大會,我們籌備了三年之久,經歷並克服了許多困難。小的就不提了,大的有這麼幾項:首先是在學術層面如何界定,當今全世界的舞臺演藝領域都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中國的相關專業已經全面進入「大舞美」時代,燈光藝術從單純服務於戲劇舞臺,開始走向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 舞檯燈光的常用光位
    1、燈光:燈光從觀眾頂部面向舞臺,主要為人物正面燈光和整體基本燈光鋪墊。2、巴掌:位於臺口兩側,斜向舞臺光線,分為上下兩層,主要輔助表面光線,加強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體感。4、頂燈:從舞臺頂部進入舞檯燈光,從前到後分成一排頂燈,兩排頂燈,三排頂燈...等等,主要用於舞臺一般燈光,增強舞臺照度,並且有很多景物,道具定點照射,主要依靠頂燈來解決。5、逆光:從舞臺的反向投射的光(如頂光、橋光等。 ),可以畫出人物的輪廓,場景名稱,增強立體感和通透感,也可以作為特定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