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字讀guai,第四聲,音怪。下乾上兌,象徵「決斷「。解卦之前,先講講這個卦的意象:最上面一爻是陰,暗喻為小人,但身居高位,其餘六爻為陽,暗喻君子。所以,這個卦一看就猶如一場好戲、大戲、清宮戲,君子如何循序漸進、成功剷除小人的故事,甚為精彩。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君子要剷除小人,應將小人的罪狀宣揚於大庭廣眾,讓大眾和輿論取得一致的看法,並且告訴大家要提高警惕,提防各種危險,因為小人是不會輕易就範的。這個時候,告誡大家警惕小人就可以了,要以德服人,如果隨隨便便發動戰爭,討伐小人,那是不利的。狗急尚且跳牆,何況小人呢?但是君子積極行動則是有利的。畢竟,如果不積極行動,小人也不會自己倒臺。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就是決斷的意思,君子果斷行動制裁小人。君子的行動果斷而令人悅服,行動堅決卻可以維持局面和諧的狀態,這是君子行動的最佳指南。小人身居高位,壓制君子的方方面面,即一陰壓制五陽,所以要把他的罪行傳播出來。但是君子心中要心存警惕,這樣才能順利地發揚正道,懲惡揚善。但如果君子處理這個過程只知道使用武力,硬著來,不知謀略,那就要吃虧了,因為違反了處世和諧的大原則。最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君子一定可以剷除小人,這是大勢所趨。這裡有一個細節的解釋,君子對付的是小人的惡行,而非小人本身,搞肉體消滅啥啥啥的。故此,先禮後兵,如果小人感受到了道德的召喚,改邪歸正,那就是「決而和「的最高境界的結局。如果執迷不悟,就要被歷史的巨輪碾壓了。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這個是繼續解釋夬卦的意象,而且採取了另外一種解釋方法,也頗為有趣。它說的是澤水升騰,到了天上化作雨水,再決然斷然地降落下來。比喻為君子應該果斷地把恩惠廣泛地施於下面的民眾,不可以自以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沾沾自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位置越高,責任越大,這個責任就是把恩澤返還大地,這樣才符合天道。哪怕你是站立在道德的制高點,做的是剷除小人這種好事,也會因為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持而失敗,這是最忌諱的。
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
初九,前腳趾很強壯,就想立即行動,這樣是有危險的。說明君子剛開始的時候,實力較弱,根本不是小人的對手,這個時候輕舉妄動,必然帶來禍害。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不能獲勝而前往,會帶來災害。這個思想其實是很樸實的兵家思想,先勝而動,不是先動而求勝。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九二,警惕各種信號,隨時做好戒備,這樣的話,即使半夜有戰事,也不需要憂慮。
《象》曰:「莫夜有戎」,得中道也。
深夜有戰事也不怕,為啥呢?因為君子行為得體,早有準備。
九三:壯於頄[qiú],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九三,這次強壯的部位不是前腳趾了,是顴骨。哇,老厲害了。但這時候反而是兇兆。君子怒形於色,則必有兇險。生而為人,都不容易,與小人相處,一定要懂得周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個過程,對君子來說最為艱難,不被理解,誤會叢生。君子本來是決然決斷地與小人鬥法,但是卻感覺自己如雨中獨行,還會淋溼身子。與小人周旋,會被誤以為與小人同流合汙,引得路人側目。這樣的情形,還找不到人傾訴,對君子也是極大的考驗,有種無間道的感覺。但最終因為小人被剷除或消滅,結局是好的,不用擔心。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君子剛毅果斷,最終能制裁小人,因而無過失禍害。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九四,君子與小人鬥法,這個時候已經進入白熱化。屁股的皮膚都磨得沒有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但是君子這個時候的位置還不夠崇高,所以很可能很多事情想做而做不成。怎麼辦呢?找人幫忙啊。「羊「在這裡是暗喻「九五」的力量,也就是說,這時候君子應該找強有力的助手幫忙,這樣就不會有悔恨。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君子最容易剛愎自用,聽不見逆耳忠言。現實也往往是這麼諷刺。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君子的行動為啥這麼彆扭、不順暢呢?因為他的位置還沒順當,地位不夠高。這個時候,好比40集的清宮戲,播到了大概第35集。男主往往「聞言不信」,聽不見周圍的人的勸諭,真的是不夠聰明的表現啊。
九五:莧[xiàn]陸夬夬,中行無咎。
九五,像剷除馬齒莧一樣剷除小人,因為行為中正而無過失。這裡強調的是堅決性。君子在最有利的位置,採取行動,本沒什麼好說的,但是現實往往是,君子與小人也有很多交集,如果不能劃清界限,行為不夠堅決,行動也會失敗。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身為九五之尊的君子,需要親自剷除身邊的小人,雖然沒有什麼過錯,但是只能獲得「無咎」的評價,因為中正之道還說不上是發揚過大。畢竟身邊有小人,難免受其影響,君子也不容易做好自己。
上六:無號,終有兇。
上六,這句是描述小人的境遇的。小人就別嚎啕大哭了,到頭來終有報應,結局兇險,且追悔莫及。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小人身居高位壓制君子,不行好事,只問前程,這樣的日子終極是會到頭的,遲早的事。
最後小結一下,中國古人的哲思,喜歡把人按兩分法進行歸來,分為君子和小人。方法雖然簡便,但是明顯有點過於粗糙。現實生活中,100%君子和100%小人都很難找到。雖然我們也希望「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但是往往很難如願以償。只願我們每個人的「含君率」高一點,「含小率「低一點,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