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看《長安十二時辰》了嗎?
這真的是夏天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國產劇!!!
雖然這部劇前期沒做什麼宣傳,但因為製作精良收穫了一波好評,我已經上頭了!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在9102年夏天又火了一把。
一部能成為全民話題的爆款劇,背後必然有著過人之處,如果說精良畫面、燒腦情節需要觀眾0.5倍速觀看,那麼暗含其中的厚黑學和職場箴言,足以值得回看N+1次。
林九郎——職場「老白兔」
人當面說的話,九成都沒什麼意義!
身為唐朝右相,林九郎權傾朝野,手下聚攏諸多能人異士,朝堂沉浮多年,依舊屹立不倒,進可攻、退可守。舉手投足皆謀算,連眉毛皺紋都是戲,頗有職場「老白兔」的意味。
與下屬對話劇情,句句戳心,表面上罵得是吉溫,實則讓當代職場年輕人醍醐灌頂。
吉溫匯報靖安司大捷時,提到 「太子已請郭利仕上奏聖人捉狼功成,並擔憂太子在晚上列舉不利於右相官聲之事。
林九郎不屑吐槽——年輕人總是不懂得一個道理,話不是說出來就有用,要看聽話的人願不願意聽!
又一則吉溫匯報張小敬殺死暗樁,林相只說了三句話,而這段對話簡直是當代「職場教科書」般的存在。
1.挑有用的說——匯報工作說重點。
2.有證據嗎——匯報前,先對事件進行調研,避免一問三不知。
3.沒有想好解決的辦法,也敢來報?——聰明人都會給領導做選擇題。
這位略帶江湖氣質的老大哥,堪稱唐朝「金句boy」,看君一席話,勝於在職場摩擦一年。
年輕人總以為老規矩迂腐,他們總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實際他們不懂,老規矩才是最不容易出錯的規矩。
細微之處,方顯功夫。
難怪林九郎有底氣說出:我二十八歲還在街頭當小混混,如今身居相位,全靠四個字:揣!度!人!心!
張小敬——職場「實幹型」
為了拯救長安之危,張小敬使出渾身解數,屬於實打實的職場實幹型。
張小敬的前半生中,有兩個人對他來說極其重要,一個是聞染的父親,聞無忌。
這位張小敬的前領導與其是忘年交,身上有著不少閃光之處,在張小敬的職場生涯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充分說明——跟對人很重要。
所謂「跟對人」並不是盲目站到強勢的一方,而是向比你能力強的人學習,聞無忌作為隊長,隻身一人犯險為戰友出去打狼,險些送命,足以體現出其領導的責任感。
在明知援軍不會到達之時,張小敬等人頗有微詞,聞無忌只是淡淡地說,我們做好自己,這句話在日後也對張小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另一位重要之人則是靖安司的高端程式設計師「徐賓」,他是張小敬從死囚變身英雄的重要人物。
這位貴人稱用「大案牘術」也就是唐朝的大數據,找出張小敬是可以拯救大唐的人,實則是一場謊言。為了助摯友張小敬脫離牢獄之刑,徐賓不惜願意拿著自己一生心血推演的大案牘術來欺騙李必。
如果沒有他,張小敬的人生恐怕就在「十年隴右兵,九年不良帥」結尾了,積累人脈,必要時為我所用也是張小敬給觀眾上的重要一課。
(現在回看兩人「初見」鏡頭,兩個熟悉的陌生人眼神裡儘是故事)
李必——職場「掃地僧」
熟悉《十二時辰》的觀眾都對李必一出場的「彩虹屁」自我介紹念念不忘。
明明二十出頭,卻身著道袍,手拿拂塵、頭戴玉簪,修道近十年。
事實上,修道是李必收斂鋒芒的一種政治手段,放在當今職場上——
當你還不夠強大時,不要讓對手知道你的底牌。
李必多年來一直在為太子暗中籠絡能人,頗有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意味。
此外,研習道法不排除也是李必自薦的職場手段。劇中曾介紹,唐玄宗經常召他辨法。一個道法既能明哲保身,又能成為天子近臣,何樂而不為呢?
李必的少年意氣,還仰賴於他的——知人善用,知道對方要什麼。
作為年輕的領導,李必大膽啟用張小敬,在救張小敬之初,李必就表示:你們熟知長安,最重要的是勝心重,有牽掛、想活。可見已經對張小敬的過去了如指掌。
此外,他身邊圍還繞著忠心耿耿的檀棋和「唐代大數據第一人」徐賓等人。
李必當然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當宰相!
這類型職場人類似於寺院的「掃地僧」,平時不惹眼,必要時卻給人致命一擊。
郭利仕——職場「老油條」
伴君如伴虎,郭利仕在聖人身邊服侍數十年,在詭譎莫測的朝堂之上佔有一席之地,不容小覷。
向李必傳遞聖人話時,一段「職場黑話」教學,讓李必聽得目瞪口呆。
聖人口諭:李必忠心辦事,一心護大唐子民,今日受了委屈,我知道了。
見小朋友還不理解,郭利仕為其做起閱讀理解:
這位「老油條」的話,無形中又展現出一條職場哲學——在領導面前忠心比能力重要。
遊刃於朝堂堂,郭利仕自然也有自己的處事之道——「我十歲在宮裡傳信,活到現在全靠六個字,不瞎猜,不亂說。」
元載——職場「鳳凰男」
張小敬靠實力、李必靠用人、郭利仕靠察言觀色。
這其中也不免有人獨闢蹊徑:元載,唐朝鳳凰男,滿臉寫著欲望,一心攀龍附鳳,企圖用婚姻改變命運。
封大倫原本想劫持聞染,巧合之下劫錯了人。
元載見到「聞染」之後從她的穿戴和脂粉發現了她的真實身份,元載讓王韞秀不要說出真實身份,將原本簡單的問題計劃成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傳說。
故事的最後王韞秀在元載設計的一系列「危機」下,對元載生出情愫,元載完美「飛上枝頭」。
鳳凰男的招數不提倡嘗試,不過,回想元載第一次出場的場景,永王李璘和封大倫因張小敬離開死牢,找他幫忙。
封大倫多次強調扣押張小敬是區區小事,元載卻從他的言語中看出這絕不是一件小事,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攀附上永王。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後位極人臣,又教會我們——職場上,不要小瞧身邊任何一個人。
回到「金句boy」林九郎的名言——「老規矩才是最不容易出錯的規矩。」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漫長的時間軌跡中,這些亙古不變的「老規矩」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