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起源與演變

2021-02-07 龍的傳人 漢化世界2


現在的人解字,基本靠猜,和跳大神是類似的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代人把許慎的《說文解字》奉為最高經典和最高權威。但是沒有人想過,如果許慎也不識字,許慎也在跳大神怎麼辦呢?事實上,許慎的確不識字,他的《說文解字》這本書,也是一本典型的淺人亂書。


但凡看到市面上以《說文解字》為最高權威來教人說文解字的人,基本上都是虛妄而淺薄的學問,根本上都不識字。



第一派是中規中矩的許慎派,以把許慎琢磨透為最高追求,從來不去想許慎對不對,也不去想比許慎更高的學問。這一派人數是最多的,這一派人,普遍比較笨,缺乏天賦,尤為擅長穿鑿附會。


第二派是江湖野雞派。這一派的人,連許慎派都不如。他們解字,就和王弼解道德經一樣,是以意解字,全程靠腦補,想到哪裡是哪裡。哪怕是下雨天蚯蚓在地上拖出來的紋路,他們經過一番學術研究,都能解讀出來一部波瀾壯闊的古代史。


這種人不是在解字,他們只是精神病人思路廣。但是更好笑的事,這種精神病人,居然也能簇擁者眾多,那些更麻木更無知的看客,則是一派腦殘兒童歡樂多的景象。這一派的人,無論是講的還是聽的,都妖氣太重,精神病所導致的狂病和癔症長期發作,不能當正常人看待。他們所謂的解字,也全都是垃圾智力活動。


第三派是西化學院派。這一派也有精神病,他們竟然認為,中國文明,是根本不存在的杜撰出來的西方文明孵化出來的,進而認為中國文字是西方文字演化過來的。並且用西方的一套偽學術偽歷史體系,來硬套中國的文字,解釋中國的文字。這一派的所謂學術成果,也都是垃圾智力活動。


還有一些人,病的更嚴重,同時身患兩種精神病。這就是目前市面上的解字亂象的大致情況。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識字有什麼難呢?這篇文章的每一個字我都認識,這難道不是識字嗎?為什麼要說許慎不識字呢?只能認字,但是不能理解這些字是怎麼來的,背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實際上並不能算是識字。在《說文解字》中,許慎能解對的字,不會超過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從這點看,許慎當然不識字。


文字並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這麼簡單,它的起源和演化,都是極其複雜的事。不要說連許慎都不識字,連孔子這樣更高智力的人,也都不識字,這一點我們後面會說到。這要從文字的起源說起。要說起文字的起源,還要從結繩記事開始說起。


這裡講許慎不識字,孔子也不識字,並不是不尊重他們,而是平靜的陳述一個事情。這也不光是他們的錯,而是因為文化的持續退化所造成的。他們在他們的那個時代,做出來那樣的補救工作,雖然未能使文化復原,事雖不濟,但也算是精神可嘉吧。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候鳥遷徙的時候,它們不看曆書,也不看鐘表,就能那麼精確的感知到季節和氣候變化的呢?它們又是怎麼能做到,在那樣的準確時間開始遷徙呢?植物不看曆書也不看鐘表,它們是怎麼精確感知到季節和氣候變化的呢?它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在那樣準確的時間節點,開始發芽開花的呢?


再比如,雞不看鐘表,不看曆書,他們是怎麼做到天黑就睡覺,天亮就能自動醒來打鳴的呢?以及,動物們的發情期,為什麼也控制的那麼精準?


如果我們放眼望去,整個大自然到處都是這樣,一切都是如此準確,象鐘錶般的準確。動植物們,不看日曆,不看鐘表,他們能夠完美地感知到氣的變化,並準確的做出相應的行為。


只有人,離開了曆法和鐘錶,就無法準確感知到氣候的變化。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最開始的人類,和其他的萬物一樣,都是和天地之氣相通的,萬物一體,人本能的就能感受到氣的變化。就像身上疼,會馬上感覺到一樣。


後來,人和天地萬物分開,不能再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喪失了這種能力之後,不得已,人類才只好制定出來了曆法。曆法是什麼呢?曆法就是周期放大的鐘表。在這個鐘錶中,天地陰陽二氣,隨時間周流變化。


我們之前說過,宇宙是個大鐘表。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生命,他們根本連看都不用看這個鐘錶,就能準確的感知到時間和氣候的變化。人以前也具備這種能力,在失去這種能力之後,他們無法靠本能來直接感知,只能依靠工具來間接感知。這個工具,就是結繩記事。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結繩記事,就是記錄生活中的日常瑣事。比如我今天早上起床了,起床後刷牙了,然後吃了早飯,吃完飯去上班了。上了一天的班,下班後去圖書館看書了。或者我昨天去打獵了,捕獲了五隻野豬和八隻羊。


結繩記事,根本不是記這些無聊瑣碎的流水帳。結繩記事,記錄的是天文曆法的變化。


結繩,也不是打個結,把繩子弄個疙瘩來記錄一件事。而是我們遠古的先人,他們用繩子和木棍為為材料,製作出來了最原初的宇宙全模擬全信息鐘錶。


這個最初的鐘表,是後來所有曆法和計時工具的總源頭。雖然結繩記事作為一種計時記事的工具,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但是,結繩記事到現在,依然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只是大家日用而不知。


古人用繩子做了個全信息鐘錶,把整個宇宙都百分百模擬了出來,這太神奇了。它具體是怎麼實現的呢?我們來看一個字,中國的中字,在這個字上面,我們能揭秘出來結繩記事的核心奧義。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國家叫中國,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這個民族叫做中華民族。中這個字,源自結繩記事。本義是指鐘錶。


為什麼鐘錶的鐘字,是金字旁一個中呢,因為所謂的鐘,其實就是金屬製作的中而已。遠古的人用繩子製作的中,稱之為中。後來的人用金屬製作的中,則稱之為鍾。



對於中這個字,許慎的解讀是,四方的中央,就是中。中的字形為什麼是這樣的,許慎完全不知道。


後世解字的人,對中這個字,也是完全無法下手,根本不知道,這個字為什麼要造成這樣的形狀。有的說是這個,有的說是那個。後來大家商議了一下,接受大多數的猜法,認為中的一豎是個木桿,中間的圈是個圓,上下兩端的飄帶一樣的形狀,是旌旗。這不是解字,就是在猜字。


我們的文字工作者,從建國後忙到現在,連個中國的中,都解不出來。


中國的中,正確的解法是,中間的一豎是中表的中心軸。中間的圓,是中表的錶盤,也就是宇宙周天圖,錶盤的中心是北極星,錶盤的刻度是五行八卦天幹地支四象二十八星宿等。上下兩端的飄帶一樣的東西,實際上並不是旌旗,而是中表的指針。上面的指針,用來紀日,下面的指針,用來紀月。


中表製造好了之後,因為它極其精密和複雜,需要專業的官員才能使用和操作。這個專業負責操作中表的人,就是史官。史的古體字,就是史官用手在操作中表。可見,只有能通透天道的史官,才可以談史。


老子之後的史官,根本不能稱之為史官。比如孔子作春秋,司馬遷作史記,他們並不是專業的史官,只能算是業餘客串。司馬遷實際上完全不懂史,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更可怕的是,司馬遷之後的史學,更加每況愈下,後來的歷史工作者,越來越不懂史。


現在的人,把歷史弄成了故事會,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上來談經論史,這是非常滑稽的事。


帝這個字,許慎是這麼解的:「帝,王天下之號也。」這顯然沒有理解帝這個字的本義。把帝解成是王天下之號,跟把父解成一個人的男性上代祖先,又有什麼區別呢?更有甚者,很多古代和當代學者,把帝解釋成是花蒂。


帝的本意就是帝星北極星。這個字為什麼造成這樣呢,因為一橫一豎是東西南北春夏秋冬四時。四個對角線,則是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方位。加起來,就是八極。上帝居住在紫微宮,揮斥八極,統治天上。


許慎不光是對中,對帝,這兩個字亂解,對其他的字,他大多數也都是亂解字。由此可知,許慎根本不識字。



我們現在的鐘表,是錶盤平面與地面垂直,豎著掛在牆上的。這顯然和真實的宇宙運轉不相符。因為天球是平著運行的。


為了百分百模擬宇宙這個大鐘表,結繩記事時期的中表,它的錶盤也是平著運行的,所以它的表軸,則要豎著垂直安裝在地平面上。


安裝中表,需要專業的天文臺。這個天文臺,古人稱之為墳,有時候也稱之為墟。而且,安裝的地方也要百分百模擬天上。天上的鐘表的軸心是安裝在紫微宮的北極星,天下的中表,也要安裝在地球的中心。


這個中心,不是在北極點和南極點,而是關中盆地,也就是現在的西安。為什麼關中盆地是地球的中心呢?因為,首先只有西安所處的這個緯度,才能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北鬥星,才能辨別四季,才能從事農業生產。也就是現在人所謂的北緯30°現象。在這個維度之外的地區,無法辨別四季,無法進行農業生產,更無法產生文明。可見,所謂的很多世界古文明,都是杜撰出來的。他們連季節都辨別不了,怎麼可能產生文明。他們所謂的出土文字肯定也都是杜撰出來的。


緯度定下來了,接著再定經度,古人經過觀測,發現關中盆地所處的經線和天球的經線,在周期性的節點上是重疊的。這樣一來,經線也定下來了。


緯線和經線都定了下來,兩者相交的點,就處在關中平原,所以古人認為關中盆地對應的就是天上的紫微宮。天上的上帝居住在紫微宮,天下的天子就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之地。所以說,人類的文明就是起源於關中盆地。這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必然的事件,天下對應天上,文明只能起源於這個地方。


地方選好了,中國的天子在這裡建造了一個天文臺,用來安裝中表,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崑崙墟。崑崙墟並不在現在的崑崙山,而是在關中盆地。伏羲定都關中之後,歷任的三皇,伏羲女媧和神農,都是把王都定在關中。關於中表的製作和使用的道術,就是三墳。三墳的墳,既用來指天文臺,也用來指三皇所傳的道術。


什麼是中國呢?能掌握天道,模擬出天道,製作並使用中表的國家,代表上帝統治天下的國家,就是中國。


三皇之後是五帝。五帝時期,模擬宇宙全信息的中表製作和使用,可能是交接環節上出了問題,導致部分道術失傳了。所以五帝時期,不得已,只好發明了新的記事體系,綜述這些方法的典籍,被稱之為五典。


八索,我們前面解帝字,上帝居住在紫微宮,揮斥八極,把天球按照不同的方位,分出來了八個區域。以八個極值點為基礎,夏商周時期,研究出來了新的鐘表,就是八卦歷。夏的八卦歷鐘錶,叫連山。商的八卦歷鐘錶叫歸藏。周的八卦歷鐘錶叫周易。


我們現在說到八卦,就想到算命。這是對曆法的誤解,也是對算命的誤解。曆法算的是天命,而不是人命。史官算一下,天什麼時候,對應什麼樣的氣,這個氣對人是吉還是兇,古人是這麼算命的。脫離了天道,怎麼算命呢?可見,現在的人根本不懂什麼是算命。算是精確計算天文,得出精確的結果,根本不是胡謅和瞎猜。


這裡要弄清楚,伏羲畫卦,製作的中表是平著運行的,和後來夏商周的豎著掛起來的八卦歷根本不是一回事。


天上的紫微宮和八極,加起來就構成了天上的九宮。同理,天下要對應的要分出九州。天上有九宮,天下有九州。


夏商周的八卦歷,在九州的九個地方行政中心,各設置一個天文中心,用來指導天下的農業生產。這就是九丘。



從三墳到五典,中間發生了一件極其重大的歷史事件,這就是文字的誕生。


我們來想像一下,想知道現在幾點了,抬頭看下掛鍾,或者手上帶的手錶就可以一望便知。假設所有的鐘表,都一夜之間消失了。怎麼才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點鐘這件事呢?可以說,非常非常的難。


在三皇時期,哪天是什麼日子,對應什麼氣候,應該進行什麼勞作,史官操作中表,向天下播報就行了。


在五帝時期,中表不會造了,也不會用了,怎麼才能繼續向百姓播報今天的天氣變化呢?黃帝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史官倉頡來解決。倉頡的解決方案是,用文字建立一套體系,來模擬宇宙信息。


無論是天上的天文現象,還是天下的萬物變化,如果都一一對應起來,建立起來一套形象信息庫。這樣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描述,來告訴大家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下午的某個時候是幾點鐘。


我們抬頭一看鐘表,發現現在是下午三點。簡單吧,一個動作就行了。如果沒有鐘錶,得去問別人,現在是幾點鐘。他和你說,現在是下午三點鐘。兩個人之間,要互相理解「現在是下午三點鐘」這幾個字,首先就得把這八個字造出來,才能進行溝通,和進一步的信息傳播。


在三皇時期,史官把中表上顯示的氣候和日期,畫下來傳給百姓看。這是當時的播報方式。但是史官並不會用文字用來建立天文曆法系統。也就是說,在倉頡之前,也存在圖畫,但是這種圖畫是給百姓看的,而不是史官用來把握天道的的最高道術,結繩記事才是最高的道術。


因為結繩記事和中表的失傳,文墨記事這才成為了建立天文曆法體系的主流方案。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文字的起源。文字和數學一樣,都是起源於天文曆法,也同樣都是起源於聖人和史官之手。


結繩記事是對宇宙全信息全模擬的中表,以整體模擬整體。而文墨記事則是以信息的碎片,組織成一個整體,再間接的模擬整個宇宙,這樣就無法做到全模擬和全信息。


從結繩記事到文墨記事的演變,老子在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不無遺憾。他認為還是應該,使民復結繩而用之。在談到中的時候,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通過人的描述,來百分百模擬宇宙,是非常難的事,很容易過和不及。最優的方案,還是應該使用中表來解決,這樣才能做到對宇宙全信息的百分百模擬。


古人說倉頡是重瞳,現在人說到倉頡的時候,則認為他長了四隻眼。重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人真的能長四隻眼睛嗎?顯然不是這樣。這就是文墨記事的弊端,非常容易造成信息丟失和信息失真。


倉頡重瞳,古人記錄這件事,本意是說他上知天上,下知天下,並根據天上的天文創立了文字。並不是說他真的長了四隻眼鏡。而後來的人不明就裡,錯誤的理解為,倉頡長著四隻眼睛。像孔子這樣的人看來,人長四隻眼睛太荒誕不經了,我就把這段刪掉好了。


還有《山海經》這本書,很多人也認為荒誕。后羿射日,張衡也認為荒誕。並不是后羿射日荒誕,而是張衡根本不理解,后羿射日的本意,是陰陽合曆中的改歷操作。所以他才很容易會誤解為,后羿真的是拿弓箭射太陽。



孔子筆削六經,刪掉了很多他認為很荒誕的內容。實際上,那些內容本身並不是荒誕,而是遠古時期的人,記事就是那樣記事的。只能說是孔子不理解他們的表達習慣和表達方式,也理解不了他們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孔安國說孔子,約史紀而修春秋,贊易道而黜八索。從這點看,孔子並不理解天文的本質,而是刪掉了基礎理論,只留下了實際應用,並把易經導向了純粹的人文。這也導致後世的人,以孔子為天花板,根本連周易都理解不了。而周易,只是古天文中的簡單應用。


因為文化的衰落,到了西漢初年,很多人都已經不識字了。只知道這個字讀什麼,但是不理解這個字的本真含義是什麼。這就是不識字。古代識字是小學,讀經是大學。如果小學都學不會,解經的大學更弄不明白。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許慎才寫了《說文解字》這本書。然而,許慎那時期的人,他們遠比孔子那時期的人,更加不懂天文,全然的脫離天道在說文解字。


文者,天文也;字者,記事也。脫離了天文解字,人就被拋入了純粹的符號遊戲中,被從真實的自然中抽離出來,拋入了純粹的文字世界中,拋入了純粹的人文世界中。


以質勝文則天文興,人文衰;以文勝質則人文興,天文衰。從倉頡造字到孔子,再到後來的許慎,文字越繁複,天道越衰微。這個時期,在各個領域中,都出現了脫離天文談人文的現象。比如孔子,許慎,司馬遷,張仲景,都是如此。孔子贊人文而不知天文,許慎不知字,司馬遷不知史,張仲景不知醫。



最開始的文字,是儘量的百分百的模擬天象和物象,這時期的字,看起來就是畫。很多考古人員說,夏朝之前沒挖出來和後來的一樣的文字,這是錯誤的想法。


因為越早的時期,文字對自然的還原度越高,我們考古中看到的畫,其實就是那時期的文字。


後來因為文墨記事信息過載,文字的簡化是必由之路,沒有那麼多的專業史官畫那麼多的畫給大家播報天氣。於是,文字就被逐步的簡化,從遠古的圖畫文字,簡化成甲骨文金文。簡化的過程,伴隨著抽象的過程,到了大篆和小篆時期,文字的書寫,已經出現了很強烈的一致性規範特徵。


再到後來的曆書,楷書,文字越來越呈現出規範化的符號書寫。這是文字在中國境內的演變。


那些被驅趕出中國的罪人奴隸們,也就是夷狄們,他們由於遠離了文明地區,沒有專業的史官,來給他們建立天文曆法體系,他們顯然不可能出現文明,也無法建立起來和天象相符合的真正的專業文字。


所謂的古埃及文字,古巴比倫文字,歷史上,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們是近代被西方人偽造和杜撰出來的。


我們前面說,從結繩記事到文墨記事,從中表到文字,是信息的一次碎裂過程,是對天文的碎裂。這些遠離文明的蠻夷,他們的文字,則是以中國的文字為最高的母本,走向了進一步的碎裂,和持續的信息丟失。這裡說一下,當我們說文明的時候,文明和中國,這兩個字是同義詞。在中國之外沒有其他的文明。


以中國為圓心,我們發現,離中國最近的蠻夷,他們的文字,和漢字的相似性越高,比如契丹文,西夏文等。離中國越遠的蠻夷,他們的文字信息丟失的越嚴重,形沒了,義沒了,只剩下了音。


文字的形,源於天象和物象。文字的義,源自於一氣周流造化萬物的狀態,音來自於音律。氣不僅有味,有性,還有音。一個字發什麼音,這都是必然的確定性的學問,是由天定的。而不是哪些人拍腦門來定的,更不是由人的口腔肌肉來定的。


歐洲人作為離中國最遠的蠻夷,他們的拼音文字,相比離中國更近一些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藏文,突厥文,劣化得更加嚴重,信息丟失的更加嚴重,並一步步走向了純粹的形式邏輯。



沒有聖人開天立道,就不會有天文曆法。沒有天文,就沒有史官。沒有史官,就沒有文字,沒有文字,就沒有文明。由此來看,那些連古天文都沒有的地方,文字都沒有的地方,說他們古代存在文明,這都是無稽之談。


當我們說文明的時候,它起源於文字。文字又起源於天文。中國孵化出來了整個人類文明。然而這個文明越來越偏離和遠離它的本初目的。


為什麼說西方的哲學,本質上都是語言學現象呢?因為丟了天文,只談人的話,文明的邊界就是人。如果人文也丟了,只剩下了表音文字,變成純粹的文字,連人都沒有了,那麼他們思想的邊界,就是語言本身。


所以,看西方人的書,能很直觀的感受到他們的精神分裂。而這種精神分裂的源頭,還是來自於文字上的嚴重劣化嚴重失真所造成的。精神分裂的人,來領導的世界文明,必然也是病態而痛苦的文明。


老子希望,中國人有一天,能夠重新天人相合,這是對文明的修復,讓信息能夠無限逼近真實自然,這樣的文明,才是可持續的美好的文明。是謂修之於身,其德乃真。而西方人領導的現代文明,則是信息的無限持續丟失,沒有窮盡,沒有盡頭。


從天退到人,從人退到語言世界,再從語言世界,退到純粹的符號與邏輯世界。這樣的文明,只會越來越和人無關,直至人的消失,和文明的徹底消亡。


要治癒現在的文明,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消滅劣化的,讓人精神分裂文字,並向全世界推行漢語。如果有一天,漢語消亡了,人類和人類的文明一定會消亡。如果有一天,劣化的蠻族語言全部消亡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說漢語,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的文明,興許還有希望。


作者丨白雲先生

來源丨至道學宮





 右上點「···」分享朋友圈


                         右下點「在看」變好看🔆


相關焦點

  • 從不識字的孔子、許慎,看真正的文字起源和演變
    望子成龍,為何成了「蟲」 (34集) 文字的起源,與文字的演變解字亂象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生。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中說:「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 然而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較普通、較廣泛的語言之後才有可能。譬如,只有在這時,有人畫了一隻虎,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虎」;畫了一頭象,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象」。
  • 中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你知道嗎?
    一、文字起源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採用了各種和各樣的記事方法,最原始得計亊方法是: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1、結繩記事甲骨文就是用寫或刻的方式留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來佔卜,也有的是用來記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為這個時候的文字多是從圖畫文字中演變過來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較高,因為是刻在獸骨上,所以筆畫比較細,直筆比較多。
  • 起源、演變與發展,淺談AVG冒險遊戲的進化史
    起源、演變與發展,淺談AVG冒險遊戲的進化史 什麼是AVG?
  • 探尋人類最早的記憶工具,文字起源說
    01文字的起源文字是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是在人類長期的繁衍生息和與自然界的鬥爭求生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字起源於勞動。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逐步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了生存的條件。如利用集體的力量,火器和石器的發明使用等等,都進一步促進了人類的進化。
  • 「言語」「文字」的起源進化
    「言語」、「文字」的起源進化以皮亞傑 「具體運演」「形式運演」的學說角度觀察隴菲
  • 文字的起源
    伏羲造字,女媧造人,伏羲才是造字的起源,而後來的那個倉頡是用來取笑那些文盲的一個笑話。倉頡造字,有鬼夜哭。——就是那些不懂裝懂的傻子哭,因為他們認不得字啊,認不得字。覿氅、餮屾、饗乪、磲蕤、顬鰨、鶘鰷、鯔耱、貘匚、鍪糴、耋瓞、耵鶇、鮞烴、吃屎,以上的詞你們會幾個?是不是發現自己除了「吃屎」就什麼也不會了?這些就是倉頡造的字。
  • 朝鮮文字的起源:訓民正音
    他們曾使用漢字,還曾創製名為吏讀的文字。在這過程中摸索出了能夠完整地記述自己語言的文字。這樣創製出來的文字就是訓民正音。1444年1月制定並發表的訓民正音正是廣大群眾易學易用的標記正音的文字。訓民正音是有關部門學者集體地長期深入進行了研究取得的成就。
  • 古埃及文字起源的傳說
  • 七夕節的節日起源與演變:最早起源於漢代
    提起七夕節,現代人都會想到這是中國的情人節,或者就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但是其他關於七夕節的內容,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所以帶領大家來看看關於七夕節的一些歷史的演變與發展變遷。
  • 漢字的演變
    一、文字起源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採用了各種和各樣的記事方法,最原始得計亊方法是: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1、結繩記事甲骨文就是用寫或刻的方式留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來佔卜,也有的是用來記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為這個時候的文字多是從圖畫文字中演變過來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較高,因為是刻在獸骨上,所以筆畫比較細,直筆比較多。
  • 戲曲人生縮影,戲服時裝演變——中國戲曲服裝的起源發展和演變
    中國戲曲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俳優歌舞的活動就已經初具雛型,在戲曲角色的創造過程中,一方面依賴演員的語言、唱腔和肢體動作來表現,一方面則靠演員的服飾和化妝來襯託;故而戲曲演員的穿著和道具的使用,可以說在歷經數百年不斷的演變和豐富後,形成了一種通用的舞臺服飾藝術傳統。
  • 圖說漢字的演變
    一、文字起源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採用了各種和各樣的記事方法,最原始得計亊方法是: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1、結繩記事甲骨文就是用寫或刻的方式留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來佔卜,也有的是用來記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為這個時候的文字多是從圖畫文字中演變過來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較高,因為是刻在獸骨上,所以筆畫比較細,直筆比較多。
  • 丁字褲的起源與演變
    丁字褲起源很有意思,它其實早期是男人穿的。在我國西漢出土的青銅器中就有穿著丁字褲遮羞的偶人。直到1980年,美國內衣品牌開始賣比基尼內衣,丁字褲才以時尚元素進入女性內衣圈。
  •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中國文字演變過程你了解多少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 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中國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根據歷史記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系統較為完整的文字。而由於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因此它又被稱為「殷墟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到了商周時代,這個以青銅器為主要材料生產對象的時代將一開始的甲骨文過渡到了金文,金文是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尤其在周代盛行,並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 古代女子「萬福禮」的起源和演變淺探
    古代女子萬福禮的起源和演變淺探文:枯木現代人流行握手禮,這個禮節源自歐洲,辛亥革命時期傳入國內,據說是孫中山先生引進的,早在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規定入盟「同志相見之握手暗號古代關於女子的言行規範和習俗較多,就以見面禮節來說,女子的見面禮也經過不同時期的發展演變,最早是肅拜,後來演變成萬福禮,間雜蹲安禮,再到如今的握手禮,其演變過程是怎樣的呢?在了解女子禮節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古代拜禮。
  • 中日韓漢字表發布 揭秘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核心提示: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的創製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盤點狼人傳說演變經歷10個階段
    盤點狼人傳說演變經歷10個階段時間:2015-12-14 12:39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狼人傳說演變經歷10個階段 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存在著各種動物變成人的傳說。比如亞洲有虎人和狐狸人。非洲有河馬人、鱷魚人和鬣狗人。南美洲有美洲豹人。
  • 【讀者來稿】陳長青:中國文字起源辨析 陶文天書亦可讀
    人類文化的起源,是一處篝火向四周蔓延還是星星點點形成勾連得以燎原,從最近的考古發現來分析,人類文化的起源,最初形如星星點點的說法更具實際和說服力。中國文字起源,在古代沒有外來影響,由於實際勞動生活的需要而自發地產生出來。以致於以漢字為依託,形成五千多年以來一直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如此說來,中國古文字的出現,起碼要早於五六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róng注音:ㄖㄨㄥˊ繁體字:榮舊繁體字/異體字: 栄漢字結構:上下結構三、姓氏起源起源一,據《姓氏考略》和《呂氏春秋》載,遠古黃帝時代,有個音樂家叫榮援,受黃帝命,與伶倫共鑄造了12個銅鐘,以和五音。榮援就是榮姓的始祖。此支榮姓的望族出於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