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了南京攻城,病死於河南戰場,也是日本歷史上最有才華的電影導演

2021-02-08 老周望野眼

抗日戰爭十四年離亂,中國人民付出極大犧牲才贏得勝利,此前國民政府十年生聚在這場戰爭中毀於一旦,中國經濟文化的倒退何止十四年。日本為了動員這場戰爭,也把自己的國力用到極致,無數日本青年受軍國主義驅使走上戰場。其中不乏各行各業中的優秀人物,成為戰爭的炮灰。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山中貞雄(1909-1938)完全可以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其藝術成就不會低於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或者溝口健二。但山中貞雄被軍國主義者當作一名普通的士兵「徵用」,在中國戰場失去了生命,年僅29歲。山中貞雄留下的影像被認為是日本電影史上的巔峰之作,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只有三部電影和一些其他拷貝存世,供後人研究、思索。

山中貞雄(1909-1938),日本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年輕導演

山中貞雄1909年出生於京都,22歲投身電影行業,立志於對歷史劇進行革新。他不滿足於傳統歷史劇的英雄主題,把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放在當代社會的環境中進行審視,他鏡頭下的歷史人物說人話、辦人事,思想和行為都能讓當代人理解,被人稱為「戴頂髻的歷史劇」。1935年,26歲的山中貞雄和另一位大導演伊丹萬作(日本著名導演伊丹十三的父親)同時拍攝了一部反映江湖英雄國定中次的電影,伊丹萬作側重社會批判,山中貞雄則注重人物的內心刻畫,兩部電影同時稱為經典。山中貞雄的電影絕不流俗,片中歷史人物的臺詞沒有拿腔拿調的古文,而是一口現代日語,一個個都像是人們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小人物。

山中貞雄在片場

山中貞雄電影的角色塑造有特色,攝影也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影像風格和小津安二郎極為相似,攝影機放得很低。這個仰視的機位,山中貞雄自稱「狗眼的角度」,和當時日本影壇流行的蘇聯導演倡導的蒙太奇剪輯至上模式迥然不同,形成獨特的東方藝術魅力。

山中貞雄的《人情紙風船》,通過潦倒武士不堪生活的描述,反映世態炎涼

短短五六年的導演生涯,山中貞雄一共導演了23部電影,但最終只有三部電影留了下來,分別是1935年的《丹下左膳餘話·百萬兩之壺》、1936年的《河內山宗後》,和1937年的《人情紙風船》。其他二十部電影,因為日本戰爭機器開動以後,國內物資匱乏,被拿去拍攝「國策電影」(反映日本軍國主義的影片)了。

在《河內山宗後》中出演的「昭和影后」原節子

山中貞雄和小津安二郎是最好的朋友,他的五官還算可以,就是下巴非常長,小津安二郎稱他為「ago君」,ago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下巴」。山中貞雄留下僅有的三部電影中,有一部的女主局是原節子,原節子也是小津安二郎一生的合作夥伴。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山中貞雄和小津安二郎一同應徵入伍,參加了侵略中國的罪惡戰爭,不同的是小津安二郎活到了戰後,成為日本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導演,而山中貞雄死在了中國。

山中貞雄(左)和小津安二郎(右)

入伍那年山中貞雄28歲,當天他最優秀的電影《人情紙風船》正在舉行首映式,導演卻收到了徵兵狀。來到中國以後,山中貞雄參加了南京攻城戰,有沒有參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一時無考。小津安二郎在中國服役時效力的是毒氣部隊,談到中國軍隊時他寫過這樣一段話:「看到這種中國兵,一點不會想到那是人,就像什麼地方都能看到的蟲子。從他們身上無法承認人的價值,只不過是狂妄地反抗的敵人,不,看上去就像是個什麼東西,再怎麼掃射,也心平氣和……」(《小津安二郎戰場談》,《大陸》雜誌1939年9月號,轉引自田中真澄,《小津安二郎與戰爭》,2005)。

小津安二郎(左)和山中貞雄(右)於1937年底在南京合影

關於小津安二郎和原節子在二戰時期的事情,我曾寫過一篇半個世紀的寂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藍色字體閱讀。山中貞雄和小津安二郎不一樣,他加入的是野戰部隊,隨部隊從南京、徐州打到隴海線,進逼鄭州。1938年6月9日,蔣介石為阻止日軍西進,扒開位於鄭州市郊黃河南岸的花園口,造成人為黃河決堤,日軍兵鋒為之一挫。受困於河南的山中貞雄染上了瘧疾,9月17日死於開封,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炮灰。

山中貞雄1938年9月17日死於開封

山中貞雄在中國沒有留下太多記錄,但他那本應該拿著導筒的雙手,卻拿起了武器,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他對於戰爭的觀點,我們無從知曉,但至少他並不拒絕,甚至對自己在軍隊中的前途,還有一定的期望。山中貞雄留下一份遺囑,是這麼寫的:

《丹下左善餘話·百萬兩之壺》劇照

山中貞雄的藝術觀影響了黑澤明等導演的創作,他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導演。如果沒有那場戰爭,他會怎樣?可惜人的命運在歷史大潮下,並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一名優秀的導演,一名在電影中總是用「狗眼的角度」觀察人的藝術家,成了殺人魔鬼,成了戰爭機器中的一個環節,付出了他年輕的生命。

最近我還寫了

1948年上海灘的芸芸眾生

郡望,寄廬,四川北路及其他

淮海中路尚賢坊吃穿住用雜憶

和尚賢坊有關的一些八卦

機器貓和東方紅

《文匯報》報頭趣談

會稽路的天空宇宙之夢

蔣經國獨愛吃魚頭

小落回和小樂惠

留下,只想留下——寫給殘存的舊時上海

1945年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艱難度日?


IOS系統打賞專用:

歡迎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老周望野眼」

相關焦點

  • 1937年底的南京,從一張日軍合影說起……
    但合影的這兩位,身份卻有點特殊,這是兩名日本電影歷史上著名的導演,左邊的,是小津安二郎,右邊的,是山中貞雄。戰爭爆發前,他們都已經成名,拍攝了不少名垂史冊的優秀電影。但戰爭改變了一切,他們本該手執導筒的雙手,拿起了武器。在南京,他們向中國人民欠下了血債。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兩位日本電影史上重要的導演,以及他們的人生歧路。先從年輕的山中貞雄說起。
  • 《南京!南京!》登上日本NICONICO
    南京!》18日晚在日本Niconico網站公開播放。15日,該網站還在新上線的紀錄片頻道播放紀錄片《靖國神社》。據悉,該網站還將從24日開始播放5集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分析認為,這次能在日本最大視頻網站放映一系列日本侵略戰爭題材的影片,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全民都可以參加的史詩級攻城守城戰役,即將全面打響!
    江湖將第一次迎來氣勢恢宏的史詩級攻城守城戰役, 僅一個伺服器中,就有超過1000人將投身同一場戰役! 而且,這場戰役有可能左右歷史的發展,我們都有機會改寫歷史。梁山可否不走上招安老路?朝廷是否可以提前鎮壓梁山?這一次,篆刻歷史碑文的刻刀,掌握在各位手裡。
  • 一葉障目,讓《南京!南京!》只能成為陸川導演的意淫
    的拍攝難度在於導演在表現南京大屠殺時需要拿捏好分量,處理好歷史上中日雙方的敵對情緒。電影從三條線索揭示南京大屠殺,包括抗敵入侵的巷戰、安全區救助難民和日軍屠殺行動。這部電影最具爭議的地方在於它以日本士兵角川的視角來敘述和呈現「南京大屠殺」,使得這位日本兵與傳統電影中的「日本鬼子」的既定形象形成巨大反差。陸川本一再聲稱他選擇角川視角只是一個「敘事策略」,是在尋求某種藝術突破。他說:「讓日本人從人的角度觀察南京大屠殺,觀察他自己人性在大屠殺裡的變化直到崩潰,這並不意味著我愛他們,而是一個敘事策略」。《南京!南京!》
  • 日本女導演歷時20年拍攝南京大屠殺紀錄片 清明首映
    」,「槍響就像炒豆子一樣,幾乎聽不見哭聲」;「強姦那是肯定的,抓到先強姦再說」,「不管母親怎麼哀求,還是強姦了,我也被強姦了,真的很痛苦,很難說出口」……這是對日本老兵的採訪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口述,相對應的片段被剪輯在一起。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下南京街頭防疫日常 呼籲日本向中國學「抗疫」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日本雅虎首頁上播出了『南京抗疫現場』的短紀錄片……這是為了讓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抗疫對策而製作的,因為好多日本人到現在還沒有危機感。」竹內亮導演出生在日本,定居於中國,竹內亮不僅是一位紀錄片導演,也是一名「中國女婿」,常常奔波於兩國之間。在2月初中國疫情爆發之時,竹內亮剛從日本返回居住地南京,彼時日本疫情尚不嚴重,他仍在小區的要求下隔離了14天。誰能想到,一個月之後,日本的疫情也開始變得嚴重。
  • 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火了,鈦媒體和他聊了聊背後故事
    一位名叫竹內亮的、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最近火了。「初衷是因為著急!因為我也每天看日本的新聞報導,看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是日本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百姓也沒有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還去明星的演唱會……」竹內亮導演這樣感慨拍片的動因。
  • 導演尹力:河南悠久歷史為電影創作提供許多優秀素材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導演尹力在接受映象網採訪時表示,河南悠久的文化歷史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許多優秀的素材。「河南歷史文化的深厚讓我十分震撼!」尹力說,他今天到鄭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觀河南省博物院,「雖然去過世界上很多的博物館,但在看到咱們河南博物院裡這麼多的青銅器、陶瓷及漢磚等文物藏品後。所帶來的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像。
  • 部落衝突:聖誕樹能上戰場?SC聖誕宣傳片流出,新增一臺攻城器械
    前言:談起"優秀的遊戲公司",塞爾達之父任天堂、GTA之父Take-Two、刺客信條之父育碧都當之無愧;但如果把要求換成"最愛拍電影的優秀遊戲公司",暴雪宣傳片、拳頭CG享譽已久,國內玩家也由此戲稱"我欠暴雪一張電影票"。
  • 十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片 ——為銘記歷史而轉發!
    1、《屠城血證》(1987) 導演:羅冠群 主演:瞿乃社 沈丹萍 陳道明 1987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部正面表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故事片《屠城血證》在南京首映。影片圍繞一批記錄日軍暴行的現場照片的保藏,表現出了中華兒女面對屠刀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揭示了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有計劃、有預謀的大規模血腥暴行。 這部影片也是70後共同的年少記憶。
  • 日本著名導演崔洋一先生南京大學特別講演「從導演的角度看日本電影的過去、現在、將來」要旨
    《日本電影百年》解說詞前半部分: 就在即將迎來電影誕生100周年的1992年,人們發現了被認為早已失傳了的電影《忠次旅日記》的部分拷貝。該片導演伊藤大輔82歲去世,他在有生之年不知道他自己最得意之作保存下來了。
  • 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疫情記錄依舊在路上
    來源:鈦媒體一位名叫竹內亮的、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最近火了。「初衷是因為著急!因為我也每天看日本的新聞報導,看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是日本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百姓也沒有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還去明星的演唱會……」竹內亮導演這樣感慨拍片的動因。
  • 優秀國產電影大盤點之《南京!南京!》
    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範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
  • 他並非黃埔出身,為何卻能久坐國軍憲兵司令的位置,原因就在這裡
    後來因為作戰需要,蔣介石將憲兵部隊擴充為戰鬥單位,其職責也逐漸被後來的軍統所替代,就這樣,這支裝備精良的憲兵部隊正式開赴戰場。在南京保衛戰時,憲兵第二團、第十團、以及教導團一併被編入南京衛戍軍的戰鬥序列,並與攻城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大大殺傷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但自己也損失慘重。
  • 解密電影《傀儡之城》,還原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忍城之戰
    本期《冷研看電影》為大家帶來的是上一期推薦的,日本Asmik Ace製作,東寶映畫出品的日本戰爭題材電影——《傀儡之城》。這部電影雖然是由同名小說改編,但是在其故事上,對於當時的歷史較為尊重,因此算得上是真正的「歷史為骨,藝術為輔」,那麼就讓我們通過這部《傀儡之城》,來講講歷史上真實的忍城之戰。
  • 這個住在南京7年的日本導演終於火出圈了!
    上圖的微博就是紀錄片的日本導演,叫做竹內亮,久居南京,和中國妻子早已結婚生子,還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隨著紀錄片在全球範圍內的走紅,日本電視臺還採訪了《南京抗疫現場》的導演竹內亮。也是因為這個採訪,我才真正注意到這位有個性的日本導演。
  • 他應該是華語電影史上最重口味的導演了
    從片名就能看出,這是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惡行的作品,把日本的「紅太陽」國旗說成「黑太陽」,嘲諷的非常直接。牟敦芾拍這個題材是有生活的,畢竟他在抗戰期間一直生活在山東,雖然是童年,但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影講述二戰前夕,日本扶植滿洲國,在哈爾濱建立從事細菌武器研究的731部隊如何利用活人進行試驗的故事。
  • 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
    「希望日本也採取有力的措施。」……一個月前的3月2日。一部由常駐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被多家電視臺報導。引發網友熱評不斷。這一次,出於對日本本國的擔憂,以及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身在南京對中國發生的一切的體會。竹內亮決定用影像將南京人民抗疫記錄下來。這部短片,也終於讓國外的人看到了疫情下真實的中國人的生活狀況。
  • 古代攻城戰時,為什麼攻城一方很少去炸城門
    像河南安陽後屯的龍山文化遺址周圍,就有一圈土圍牆,這也是早期城堡的雛形。而同屬龍山文化的包頭阿善遺址,已經出現了石圍牆。到了商周時期,城池已經日趨完善。特別是在周朝時期,為了防止已經發展起來的狄、戎等部落的進攻,西周及其諸侯們修建了大量的城池,以保衛自身。因此到春秋戰國時期,攻城戰已經非常普及。
  • 李淼:(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他在書中所羅列出的,對多名參加過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的採訪,甚至是日記、錄音等等第一手材料,不僅正面回擊了那些日本右翼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謬論,同時也給作為中國人的我,展現了一個我從未深入了解過的側面:日本軍人親身經歷的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