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十四年離亂,中國人民付出極大犧牲才贏得勝利,此前國民政府十年生聚在這場戰爭中毀於一旦,中國經濟文化的倒退何止十四年。日本為了動員這場戰爭,也把自己的國力用到極致,無數日本青年受軍國主義驅使走上戰場。其中不乏各行各業中的優秀人物,成為戰爭的炮灰。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山中貞雄(1909-1938)完全可以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其藝術成就不會低於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或者溝口健二。但山中貞雄被軍國主義者當作一名普通的士兵「徵用」,在中國戰場失去了生命,年僅29歲。山中貞雄留下的影像被認為是日本電影史上的巔峰之作,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只有三部電影和一些其他拷貝存世,供後人研究、思索。
山中貞雄(1909-1938),日本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年輕導演
山中貞雄1909年出生於京都,22歲投身電影行業,立志於對歷史劇進行革新。他不滿足於傳統歷史劇的英雄主題,把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放在當代社會的環境中進行審視,他鏡頭下的歷史人物說人話、辦人事,思想和行為都能讓當代人理解,被人稱為「戴頂髻的歷史劇」。1935年,26歲的山中貞雄和另一位大導演伊丹萬作(日本著名導演伊丹十三的父親)同時拍攝了一部反映江湖英雄國定中次的電影,伊丹萬作側重社會批判,山中貞雄則注重人物的內心刻畫,兩部電影同時稱為經典。山中貞雄的電影絕不流俗,片中歷史人物的臺詞沒有拿腔拿調的古文,而是一口現代日語,一個個都像是人們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小人物。
山中貞雄在片場
山中貞雄電影的角色塑造有特色,攝影也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影像風格和小津安二郎極為相似,攝影機放得很低。這個仰視的機位,山中貞雄自稱「狗眼的角度」,和當時日本影壇流行的蘇聯導演倡導的蒙太奇剪輯至上模式迥然不同,形成獨特的東方藝術魅力。
山中貞雄的《人情紙風船》,通過潦倒武士不堪生活的描述,反映世態炎涼
短短五六年的導演生涯,山中貞雄一共導演了23部電影,但最終只有三部電影留了下來,分別是1935年的《丹下左膳餘話·百萬兩之壺》、1936年的《河內山宗後》,和1937年的《人情紙風船》。其他二十部電影,因為日本戰爭機器開動以後,國內物資匱乏,被拿去拍攝「國策電影」(反映日本軍國主義的影片)了。
在《河內山宗後》中出演的「昭和影后」原節子
山中貞雄和小津安二郎是最好的朋友,他的五官還算可以,就是下巴非常長,小津安二郎稱他為「ago君」,ago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下巴」。山中貞雄留下僅有的三部電影中,有一部的女主局是原節子,原節子也是小津安二郎一生的合作夥伴。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山中貞雄和小津安二郎一同應徵入伍,參加了侵略中國的罪惡戰爭,不同的是小津安二郎活到了戰後,成為日本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導演,而山中貞雄死在了中國。
山中貞雄(左)和小津安二郎(右)
入伍那年山中貞雄28歲,當天他最優秀的電影《人情紙風船》正在舉行首映式,導演卻收到了徵兵狀。來到中國以後,山中貞雄參加了南京攻城戰,有沒有參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一時無考。小津安二郎在中國服役時效力的是毒氣部隊,談到中國軍隊時他寫過這樣一段話:「看到這種中國兵,一點不會想到那是人,就像什麼地方都能看到的蟲子。從他們身上無法承認人的價值,只不過是狂妄地反抗的敵人,不,看上去就像是個什麼東西,再怎麼掃射,也心平氣和……」(《小津安二郎戰場談》,《大陸》雜誌1939年9月號,轉引自田中真澄,《小津安二郎與戰爭》,2005)。
小津安二郎(左)和山中貞雄(右)於1937年底在南京合影
關於小津安二郎和原節子在二戰時期的事情,我曾寫過一篇半個世紀的寂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藍色字體閱讀。山中貞雄和小津安二郎不一樣,他加入的是野戰部隊,隨部隊從南京、徐州打到隴海線,進逼鄭州。1938年6月9日,蔣介石為阻止日軍西進,扒開位於鄭州市郊黃河南岸的花園口,造成人為黃河決堤,日軍兵鋒為之一挫。受困於河南的山中貞雄染上了瘧疾,9月17日死於開封,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炮灰。
山中貞雄1938年9月17日死於開封
山中貞雄在中國沒有留下太多記錄,但他那本應該拿著導筒的雙手,卻拿起了武器,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他對於戰爭的觀點,我們無從知曉,但至少他並不拒絕,甚至對自己在軍隊中的前途,還有一定的期望。山中貞雄留下一份遺囑,是這麼寫的:
《丹下左善餘話·百萬兩之壺》劇照
山中貞雄的藝術觀影響了黑澤明等導演的創作,他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導演。如果沒有那場戰爭,他會怎樣?可惜人的命運在歷史大潮下,並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一名優秀的導演,一名在電影中總是用「狗眼的角度」觀察人的藝術家,成了殺人魔鬼,成了戰爭機器中的一個環節,付出了他年輕的生命。
最近我還寫了
1948年上海灘的芸芸眾生
郡望,寄廬,四川北路及其他
淮海中路尚賢坊吃穿住用雜憶
和尚賢坊有關的一些八卦
機器貓和東方紅
《文匯報》報頭趣談
會稽路的天空宇宙之夢
蔣經國獨愛吃魚頭
小落回和小樂惠
留下,只想留下——寫給殘存的舊時上海
1945年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艱難度日?
IOS系統打賞專用:
歡迎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