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立功、立德,黃炎培的「三立」 讓人敬仰

2021-01-17 政協往事

圖片來自微信公號「團結報團結網」

黃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蘇川沙(今上海市)人。1945年發起組織民建,歷任民建理事、常務理事,民建全國會務推進委員會委員、常委,民建總會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建第一、二屆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民盟盟員。

黃炎培先生一生抱一而式,成就「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成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教育家、革命家和國家領導人,垂範後世。

立言

立職業教育之言。1913年,黃炎培針對當時中國舊教育空洞和遠離現實生活的弊端,在《教育雜誌》上發表文章《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提出學校教育採用與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緊密聯繫的「實用主義」,為倡導和實踐中國現代職業教育打下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1916年1月,繼「實用主義」之後,黃炎培在我國提出「職業教育」,相繼提出了一系列職業教育理論。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理論以「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最終達到「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為最終目標;以「手腦並用、做學合一」,「工學結合、注重實訓」,「尊重個性,因材施教」等為教學原則;以「敬業樂群」為職業教育道德理念,建立了完整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1925年底,在辦職業教育9年時間以後,黃炎培從辦職業教育的實踐中不斷反思,提出:「只從職業學校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職業教育界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農、工、商職業界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的「大職業教育主義」。「大職業教育主義」的思想主張突破了早期職業教育運動的狹隘思路,適時調整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把興辦職業教育納入了國民教育整體結構框架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運行機制中,使職業教育成為一種開放的、全方位的、對整個社會具有強大輻射力的教育,使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得以完善。

立參政之言。黃炎培的參政之言也大多以改良勸諫為主,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著名而影響深遠的參政名言。1913年,辛亥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卸脫政權,請黃炎培幫助撰寫《孫文學說》。《孫文學說》是黃炎培第一次在政治上參與的重要立言,吸取了西方機械唯物主義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進化論的自然發展觀,同時,提出並系統論證了「知難行易」的認識論學說,把中國唯物主義的知行觀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奠定了三民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進化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認識論。1945年7月,為了推動國共談判,黃炎培等6位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訪問延安。其間,黃炎培與毛澤東多次促膝長談。黃炎培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段「周期率」談話,成為參政之千古名談。

立著述之言。黃炎培終其一生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他把每日所作之要事及心得,乃至教育考察及教學成果等付諸筆端,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筆墨。主要著作有:《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新大陸之教育》《東南洋之新教育》《中國關稅史料》等等。

立功

參與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辛亥革命失敗後,黃炎培立志「教育救國」,提出「教育救國乃是唯一的途徑」。黃炎培深入研究了西方近代的各種教育學說,在多次考察反覆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於1913年提出實用主義教育,引發了人們教育觀念的轉化。1916年,黃炎培提出了一種融教育與職業為一體的新教育形式,即「職業教育」。1917年5月6日,黃炎培聯合馬相伯、蔡元培等48名教育界、實業界人士在上海正式發起並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署名發表《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及章程,成立了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以研究、提倡、實驗、推廣職業教育為職志的全國性機構。7月,成立了議事部,黃炎培被推為辦事部主任。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後,吸引了文教界、工商界的眾多知名人士和上層代表人士,當年就發展普通社員545人,特別社員204人,永久特別社員37人。1918年,黃炎培等多方辛苦奔走,建立了中華職業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實踐場所。與此同時,還創辦了職業教育的理論刊物《教育與職業》月刊。

發起創建中國民主建國會。1945年,抗日戰爭剛結束,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和平、民主、統一,建設新中國的願望空前強烈,黃炎培全力以赴投入到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籌建活動中。1945年12月16日,黃炎培與胡厥文、楊衛玉等民主人士在重慶西南實業大廈舉行「民主建國會」成立大會,通過了政綱、組織原則、章程和成立宣言。

參與創建新中國。1949年2月,黃炎培在地下黨的幫助下,從上海經香港轉赴解放區到達北平。到達北平的當天下午,就和沈鈞儒等民主人士一起赴西郊機場迎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隨後,毛澤東幾次邀集黃炎培等民主建國會的領導人,商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民建的前途和革命分工問題,希望黃炎培多在民族工商界中做工作,為解放上海出力。1949年6月2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正式開幕,黃炎培被推選為第四組的副組長,負責草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案。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正式開幕,黃炎培被選為主席團成員,並在大會上發言。會上,黃炎培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後被任命為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

立德

黃炎培一生高度重視個人品德修養,終其一生崇尚簡樸。他回家鄉辦川沙小學堂,因為學堂經費極其困難,他不取分文薪水。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後,為了使中華職教社按照計劃開展工作,他多方奔走,籌集經費。他自己過著簡樸的生活,長期住在上海南市一所小樓的廂房裡,後來他雖然用籌募來的經費為中華職業教育社建造了公用大樓,自己仍然住在那所小樓裡。他從不添置家產,臥室就是會客室。

抗戰開始後,中華職業教育社遷到重慶。國難當頭,黃炎培要求職教社同志勤儉節約,一度電一滴水都不能浪費,甚至對用過的信封也要翻過來再用。抗戰勝利後,他和職教社總社遷回上海。

黃炎培常說,「做人最小限度,必須讓我做一世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黃炎培堅持「為公不為私」的倫理原則,不但自己堅持,而且教育子女,並且在包括所謂「資產階級」在內的社會各階層,宣傳為公不為私,為國家社會服務的原則。

(原題為《立言、立功、立德,黃炎培的「三立」 讓人敬仰》)

相關焦點

  •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
    立德致良知。王陽明說,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人若復得他完完全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人若果能完滿地致良知,完全復歸本心,那就能獲得天地間最大的樂,這種快樂周遍通達,暢於四肢。人胸中各有個聖人,良知,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 立德立功立言,《左傳》中的「三不朽」是指哪三種人生?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古往今來,人以品為重,官以德立身。人常說:「以德服人」。現代,人更講究寬厚誠實,仁義慈祥,言行舉止穩重大方有涵養,做人有道德修養。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礎,明代學者高攀龍曰:「吾立於天地間,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義。」
  • 本周日安徽人文講壇 請聽姚瑩聊如何「完三立人」
    就人生價值而言,中國傳統文化崇尚並追求「完人」。本期安徽人文講壇,主講嘉賓將和大家說一說「完人」姚瑩的故事。如果您感興趣,可於本周日下午3點前往省圖書館東二樓學術報告廳聽講。什麼是「完人」?具體來說,就是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人物。
  • 長治首座借古人至高境界的「三立公園」在沁縣建成
    依託深厚的耕讀傳家文化和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至高境界,打造「三立公園」,從而凝聚精神力量,彰顯文化自信。6月5日,在「我們的節日端午」沁縣第十一屆民俗文化節盛大開幕之際,藉助文化節活動的平臺,沁縣舉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三立公園揭幕儀式。
  • 王立山:努力奮鬥不斷譜寫人生「三立」壯麗篇章
    王立山強調,人生於世,貴在「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作為新時代青年紀檢監察幹部要有「三立」的高遠志向和實際行動。立德就是要立共產黨人的人間大德,立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絕對忠誠之德,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德,立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先公後私、公私分明之德,立清正廉潔、勇於擔當之德,立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之德。
  • 「千古第一等人」王陽明,一生有三立,學會受益匪淺
    很多人說,中華浩蕩文明史五千年,只有「兩個半」人能稱得上是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聖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再加半個曾國藩,可見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直追孔孟。這「三立」,體現在王陽明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立功、立德、立言之不朽傳奇——王守仁,儒門「四大天王」之一
    在下認為王守仁實際上「修為」遠超儒家另外三大聖人,孔孟也不過是立德、立言,朱熹僅僅是立言而已,而王守仁實則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此一點,其他「三大天王」就不是王陽明這個後起之秀的對手。不朽傳奇之立功篇作為贛南巡撫的王守仁到了自己地盤後,發現在自己的地盤上有眾多土匪,這些匪人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打起仗來也是不要命的猛男群體。官府幾次出兵剿匪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是中了土匪的埋伏。王守仁斷定這些「黑社會」在政府裡有眼線甚至是保護傘,於是打定主意,先清除革命隊伍裡的蛀蟲。
  • 王陽明有多牛:一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卻鮮有人知
    01引言如果說歷史上的完人,繞不開的就是明代的思想家王陽明,聖人有兩個半,王陽明就在其中佔一個,立德、立功、立言他一個人全都辦到了。好在妻子是通情達理之人,王陽明也是重情之人,雖然妻子無法生育,但始終沒有納妾,可見其知行合一。當然,奇葩的事情還有很多,當時朱熹的程朱理學在當時的影響非常大,為了研究朱熹所說的「格物致知」,王陽明親自去了一片竹林,在這片竹林中坐了七天七夜,一口飯一滴水也沒喝。
  • 君子三立、四不、三戒、九思、三樂、五恥、三德
    君子有三立   古人云君子三立:立德、立功(行)、立言。立德,如果是一棵樹,那他就是主幹。立功,如果是一棵樹,他就是花和果實。立言,如果是一棵樹那他就是種子,傳下去。   立德(做人),就是有比較高的道德修養,比較強的人格意識。這是人生立命的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樹,那麼「立德」,就好像是一棵樹的主幹。「立德」貫穿於人生的全過程。堅持學養和修養的遞進,才能完成「立德」。
  • 君子三立、三德、三樂、三戒、三畏、四不、五恥
    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人總是不多,因而一較普遍的、較易至的、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別值得注意與追求。 君子有三立古人云君子三立:立德、立功(行)、立言。立德,如果是一棵樹,那他就是主幹。
  • 君子三立、三戒、三樂、三德、三畏、四不、五恥、九思
    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人總是不多,因而一較普遍的、較易至的、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別值得注意與追求。  君子有三立  古人云君子三立:立德、立功(行)、立言。立德,如果是一棵樹,那他就是主幹。
  • 《論語》|人活一世名,總要留下一點讓人稱道的東西
    利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很多人都特別看重,「人有財死,鳥為食亡」,破利不容易。但是,破名就更難了,我們許多人可能不為利所惑,但很多人難以做到不要名。人的一生如過客,匆匆而過於世,最終化為灰燼,一切物質的東西也會灰飛煙滅,不留存多久,只有自己的名聲可以傳世,名聲在而猶如人在。
  • 「懷三氣、行三立、重三守」 年輕幹部需在基層實踐中淬鍊成長
    作為在基層工作的年輕幹部,要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能力素養。「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幹事創業的首要前提,年輕幹部要以立德為本,重德修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樹立好初心觀、使命觀、奮鬥觀的新三觀,守住信念、穩住心神、管住行為。
  • 集美學校三立樓見證共青團廈門支部誕生 最早由7人組成
    三立樓,是集美小學的教學樓,白色聯排的設計特色,讓人一進校門就會注意到它。在這裡工作久了,聽得多了,老萬對三立樓的往事如數家珍。看到記者前來,他指著樓前一塊石碑說:「你們一定要拍它,它非常重要。」  記者看到,這塊1999年豎立的石碑上,鐫刻著「廈門地區第一個共青團支部誕生地」。而它也被普遍認為是閩西南第一個共青團支部所在地。
  • 雙峰縣三立學校:創新「127」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新湖南客戶端6月29日訊(通訊員 王星)近日,在湖南日報小記者校園示範基地、雙峰縣三立學校,不斷完善與發展的「127」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屢受好評,教師、學生都沉浸在課改課堂的魅力之中。「三立127」課堂模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學科課堂建設為目標,以核心素養培育為關鍵,整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兩種學習形式,構建了新型課堂模式。
  • 【e觀滄海】人有「三立」,事業才會不朽
    文丨唐劍鋒《左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行,再次有立言」。古人將這「三立」,作為激勵人生的「三不朽」。立德的意思是:正其心,誠其意,修其身;立行的意思是:積極行為,言傳身教,知行合一;立言的意思是:在實踐之後再次反思,再發表觀點言論。「立德」是指做人,「立行」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