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國正逐漸強盛?你,會怎麼回答?
紐約時代廣場播放的國家宣傳片?
好萊塢電影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不難看出,文化輸出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之一。
正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越南有奧黛,印度有紗麗...服裝,更是一個民族的第二層皮膚。
當範爺連續三年用龍袍、仙鶴、瓷娃娃裝驚豔坎城,誰還能說咱中國的衣服不好看?
但五千年的中國服飾文化,你不能只知道旗袍和龍袍。
本期海上暢談,文物學家、考古學家孫機就會聊聊中國服裝進化史。你來看看,哪件適合當國服?
① 起源:上衣下裳、束髮右衽
不同民族,最早的服裝形式都是不同的。華夏民族早期是「上衣下裳、束髮右衽」。通俗一點就是,上穿衣、下穿裳(即裙);頭上梳髮髻,前襟向右掩。
② 變革:從「上衣下裳」到「穿褲深衣」
「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到東周才改變,而催生第一次服裝變革的是戰爭。
生活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發明了褲子和長靴。穿著這種「胡服」作戰騎在馬上,動作靈活方便。
有了褲子以後,便可以將上衣和下裳連在一起,叫深衣。深衣的下擺叫「曲裾」,可以掩到身後,上面由腰帶固定住。這種服飾到魏晉南北朝時已經十分流行。
秦漢時期/魏晉時期/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的服飾出現了「雙軌制」現象:普通民眾的穿著屬於胡服系統,如「袍」,圓領、系扣,便捷、緊湊;而寬袍大袖的傳統漢服則在高級正式場合時出現。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隋朝時期
隋唐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空前燦爛。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隋及初唐,婦女短襦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在腰部以上,甚至系在腋下。中唐的襦裙比初唐寬闊,女裝趨於男性化,流行胡服新裝。
初唐時期/中唐時期/中晚唐時期
宋朝服飾,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宋代的女裝上身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褙子領口和前襟繡花邊,比唐朝保守多了。
宋朝時期/元朝時期/明朝時期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明代女性習慣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雲肩。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平民妻女只能穿紫、綠、桃紅等色,免與官服正色相混,勞動大眾只許用褐色。
明朝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
④更新:明清易代,滿服當道
明清易代之際,清朝統治者要求一律穿滿族服裝,男人必須剃髮。起初要求婦女不得纏腳,後來有所讓步。
⑤接軌:衣著西洋化
民國以後,長袍馬褂、中山裝風靡一時。女子穿上衣下裙,衣擺寬大。後來越來越簡化,男子受到西方影響穿西裝和中山裝,女子開始穿滿人女性傳統服裝改良版——旗袍。
解放後到現在,我們的服飾逐漸與世界接軌,中外差異不大了。
民國三四十年代/民國四十到六十年代/現代
服裝是社會變遷的地圖,是穿在身上的國家史。無論霓裳,還是襤褸,國民冷暖,時代明暗,生活沉浮,都會在衣服上密密縫補,飄飄顯現。
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服飾文化博大精深。本期節目,聽孫機說說中國服飾。
播出時間
9 月 12 日 FM93.4 晚上八點
9 月 13 日 FM90.9 中午十二點
本期合作方 | 上海圖書館
海 上 暢 談
博 採 眾 長 開 聽 有 益
FM 93.4 上海新聞廣播 Mon. ~ Fri. 20:00
FM 90.9 東廣新聞臺 Mon. ~ Fri. 12:00
FM 105.7 上海交通廣播 Sun. 12:00
📻
阿基米德 海上暢談社區 隨時回聽
▼ ▼ ▼
聽講座 聽世界
海上暢談
▲
阿基米德|海上暢談 喜馬拉雅|秦暢Radio
網易號 企鵝號 | 海上暢談
微信|海上暢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