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銀行樣票集錦,那些不為世人所知的票劵

2020-12-28 騰訊網

民國時期,美國鈔票公司、英國華德路印鈔公司、英國德納羅公司等,都曾受中國中、中、交、農四大行,各省銀行、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委託,設計並承印他們準備發行的紙幣。尤其是美國鈔票公司,所接受的委託案最多。由於各種原因,這些紙幣的一部分並未能夠正式發行,僅停留在試印樣票階段。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鈔公司停業清理資產,1990至1991年間,陸續出售了其為外國銀行所印製的所有紙幣檔案,其中就包括一批為中國各銀行印製的紙幣檔案,含各式各樣的成套試色、試模樣票以及加蓋「SPECIMEN」的正式雙面樣票。這些樣票圖案設計美觀,印刷精美,體現了當時世界雕版印刷的最高工藝水平。特別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未正式發行,此前並不為世人所知。

今春《紙幣專場》中,為數不少由美鈔公司等印製的成套或單枚樣票濟濟一堂,部分為未發行樣票,品種之多樣,超過歷次。細觀其狀,每一枚雕刻精美的紙幣畫面,都記錄著時代的風雲變幻,今天與我們既是有緣的相遇,更是長情的相知。

民國二年黃帝像中國銀行兌換券樣票五枚全套

民國肇始,中國銀行發行了一種印有黃帝軒轅氏肖像的兌換券,稱之為「黃帝像券」,由美國鈔票公司承印,這也是中國銀行在美鈔公司第一次訂印的紙幣。該券有壹圓、伍圓、拾圓三種面額,加蓋北京、上海、天津、漢口、河南、廣東、東三省等二十餘省地名,於各地陸續發行。次年,再次由美鈔公司印製了壹圓、伍圓、貳拾圓、伍拾圓、壹百圓五種面額的黃帝像券,但地名減少至廣東、山東、福建等少數省市。這是中國銀行唯一設有貳拾圓面值的一套紙幣,在中國近代紙幣發行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辛亥革命前,各省官錢局和官銀號都有貨幣發行權。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地方銀行濫發紙幣之勢更甚於清末,堪稱中國貨幣史上最混亂的時期。1914年3月,北洋政府開始著手整理各省紙幣,籌備發行全國統一貨幣,黃帝像券遂被停兌。這套兌換券中的貳拾圓、伍拾圓、壹百圓三枚高面額票並未正式流通,存世只有少數樣票,品相保存完好之五枚全套,極為少見。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中國銀行美鈔版國幣券樣票五枚全套(PMG 50-65EPQ)

1914年3月,北洋政府財政部在未通知中國銀行的情況下,向美國鈔票公司訂印國幣壹圓券一億枚。此批新鈔幣面為袁世凱像,上印「中國銀行」字樣,地名及日期均留白,以便日後加注。該券花紋式樣與該行以往發行的其它紙鈔不一致,且印製數量巨大,嚴重供過於求,因此,中國銀行在得知此事後,以事前未經商議、印費過巨為由,極力反對。後經磋商,決定將一億枚壹圓券,除五千萬枚照印外,其餘五千萬枚改印伍圓、拾圓、伍拾圓、壹百圓四種面值,總值共計六億元。

首批新鈔印製完成後,於次年4月,從美國運回中國途中,裝有3500萬元紙幣的貨輪,在日本函館海域沉沒,雖撈獲大部分,但還是有相當數量杳無下落。為避免散出的鈔券流入市場,矇混行用,當局決定此鈔不正式發行。印的5.56億元鈔券即刻形同廢紙,被分存在中國銀行及財政部倉庫。1917年10月,中國銀行呈請財政部批准,將封存的鈔券全部銷毀。時至今日,袁世凱像國幣券樣票,也已成為了中國銀行票券的珍罕品種,五枚全套尤其難得。

民國二十八年廖仲愷像中國銀行美鈔版法幣券樣票三枚全套

此套紙幣系中國銀行委託美國鈔票公司設計試印而未發行之樣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美鈔公司停業清理資產時流出,此前幾乎不為外界所知。抗戰勝利前,國內各主要銀行所印發的紙幣,以人像為主圖案者,幾乎均採用孫中山先生肖像,其他政治人物極為少見。廖仲愷雖屬國民政府開創之重臣,但中國銀行為何將其肖像作為預備發行之國幣圖案,又為何僅停留於樣票階段,並未印行,由於歷史文獻的遺失,其背景尚待考證。此樣票三枚全套亦十分少見。

民國九年交通銀行美鈔版國幣券哈爾濱地名樣票五枚全套

自1909年至1942年,交通銀行共發行紙鈔三十四載,是我國近代史上發鈔史最長的銀行。該行早期發行的票券,經過歷次更換版別後,都被陸續回收銷毀,存世較少。此種民國九年哈爾濱地名國幣券,全套五枚,由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存世樣票所見多為正、反單面樣票,或貼於美鈔公司檔案卡紙的試模樣票,雙面印刷樣票極其少見,成套者屈指可數。

民國十二年古代先賢像浙江興業銀行兌換券樣票三枚全套

清末,為抵制英商侵奪浙江的鐵路開發權,浙江商民集股自辦全浙鐵路,並於上海成立浙江全省鐵路公司。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因鐵路籌款及管理資金的需要,浙江全省鐵路公司決定附設浙江鐵路興業銀行,後定名為「浙江興業銀行」,總行設於杭州,次年在上海、漢口設立分行。

浙江興業銀行是最早取得貨幣發行權的商業銀行之一,所發行的紙幣信用卓著。此種古代先賢像新版壹圓、伍圓、拾圓國幣券,由美國鈔票公司承印,流通區域遍及上海、南京、湖北、天津等地。

浙江民風尊長敬賢,浙江興業銀行在其所發行紙幣上,採用古代先賢像作為主圖案,自有弘揚先賢美德之用意。但關於幣上所印人像的身份,泉界歷來說法不一,有管仲、王陽明、齊太公、越王勾踐、黃宗羲、嚴光等多種說法,迄今尚無定論。歷經近百年滄桑,如今這套古樸美觀又頗具人文氣息的樣幣,帶給我們的,更多是追憶與啟迪。

民國十年中南銀行國幣券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壹百圓樣票五枚全套

印尼僑商黃奕住,聯合國內僑商及業界同人,於1921年集資創辦中南銀行,總行設在上海,主營存放款業務。取名「中南」,意為中國與南洋合作,鼓勵僑胞歸國經營實業。該行雖為私營股份制商業銀行,但財政部念及這是歸國華僑所設立的第一家銀行,且是以僑資為主,特別給予優惠政策,不但允許該行發行鈔票,而且核定500萬元的發行額度,超過當時的中國實業銀行、農商銀行一倍以上。

為了防止濫發紙鈔而引起擠兌風潮,中南銀行聯合鹽業、金城及大陸銀行,成立四行聯合營業事務所,併合辦四行準備庫,制定了「十足準備」的發鈔原則,聯合發行中南銀行紙幣,這在中國商業銀行史上是一個創舉。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中南銀行鈔票,絕大部分為四行聯合發行。此套1921年版日晷圖券,是中南銀行首次發行的第一版國幣券,也是該行獨立發行的唯一一版紙幣,高面額券極為罕見,即使是樣票,全套集藏亦屬難得。

民國十一年中華國寶銀行通用銀元券上海壹圓、伍圓樣票各一枚

中華國寶銀行於1920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家由海外華僑與國內商人集資合辦的僑資商業銀行,總資本100萬英鎊,主要經營國內外匯兌、存放款及貼現,兼營各種儲蓄等。次年5月,中華國寶銀行上海分行開業,計劃發行紙幣,預先向美國鈔票公司訂印面值為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壹百圓銀元券五種,共計200萬元。但該行在1923年初即宣布停業,所以訂印的紙鈔未正式發行,迄今僅有極少量上海地名的樣票被發現,每種面額都十分珍貴。

民國十二年工商銀行有限公司銀元券上海壹圓、伍圓、拾圓、伍拾圓樣票各一枚

工商銀行有限公司成立於1917年,總資本500萬元,總行設於香港,1921年分別在上海和漢口設立分行。工商銀行除經營商業及儲蓄業務外,也有發行紙幣的權利。該行於民國時期印發的紙幣,目前所見只有1921年、1923年二版,幣面圖案均以工友圖為主題。其中,1923年版紙幣,迄今所見,僅有漢口地名流通票,上海地名券則僅見樣票,高面值票尤為稀少,壹百圓更是僅有文字記載,未見實物。此四枚樣票,配色高雅,印製精美,屬商業銀行紙幣少見之佳品。

註:文章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SBP3月紙鈔:三版幣王進喜 臺灣銀行單面樣票
    多枚光緒年間紙鈔同樣引人關注,光緒三十年中國通商銀行伍拾圓樣票,含正反單面樣票各一枚,均PMG評級,色顏鮮豔,含註銷孔,估價2-2.5萬美元;PCGS Currency 30光緒二十四年山海關內外鐵路局伍圓上海地名,鈔面較大,僅微黃,估價2000-3000美元;PCGS50光緒二十四年山海關內外鐵路局拾圓,設計精巧,圖案細節清晰,估價1-1.5萬美元。
  • 民國時期報紙上的銀行廣告
    《申報》、《大公報》作為民國時期出版時間比較長的商業性大報,毫無疑問是那個時期影響力比較大的報紙。筆者搜集了這兩份報紙上刊登的大量銀行廣告,通過整理分類,從中一窺民國時期銀行發展的一些時代特點和印跡。
  • 山東錢莊業的進展——民國時期
    〔民國二十二年,市面通行貨幣,〕除中、交鈔票銀幣外,以私家所發行之錢帖及角票為最流行,有一角、二角、一吊、兩吊之分。發行額數,尚不甚多。銀圓每元折合銅元八千四百文,每千合銅元五十枚,大銅元最多。(同上,《昌樂縣》第7—8頁)
  • 民國時期太原的當鋪
    民國時期,太原街面上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有當有贖上等人,有當無贖中等人,無當無贖下等人。」,這句話也成為民國時期的真實寫照。居家過日子,總有一時錢緊的時候,拿自己的東西到當鋪抵押換錢,解一時之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總比舔著臉開口向親朋好友借錢要好。這只是救急,但更多的人是為了救命。
  • 民國時期為何土匪橫行?
    一種是指以山寨為根據地的土匪,這類土匪民國時期很常見,如河南嵩山的白朗,廣東香山新會的虎鬥山、古兜山等等。 馬賊是活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土匪,之所以叫馬賊,因他們搶劫時總騎著馬,如民間所說「一人一馬一桿槍,好吃懶做入大幫」。
  • 你所不知道的民國金融往事之「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
    當我親自接過銀行櫃員遞給我的業務憑據,看見,上面,那麼清晰的印著,『中華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的公章的時候,我想到,100年前這家銀行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今天,我們首先來聊一聊,民國金融史上,並不被大眾所知的,一家有著傳奇般發家史的,一塊錢開戶的銀行,今天你在大陸是找不到這家銀行的,因為它1949年後就去了臺灣。也一直保留了這個名稱。直到現在,它還在對岸存在。
  • 民國郵票收藏愈加火熱,面值2元的錯版郵票拍出103.5萬!
    對於郵票收藏,最受集郵者追捧的就是發行時間早、存世數量少、價格又尚未大幅上漲的文物老精稀郵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國郵票。那你知道民國郵票的價值為什麼這麼高嗎?民國郵票就是指在1912年至1949年期間發行的郵票。其中包括將清朝時期的郵票加蓋其他文字的郵票和後來由中華郵政發行的中華民國郵票。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這還不包括「臨時加徵」壓榨走的錢財。老百姓的生活「日得三餐,不得飢餓,便以為人生大幸」。「吃頓飽飯」都成了日常的奢求。農業如此,那工商業呢?今天好些「海外學者」,還大書特書北洋時代「民族工業的春天」。那這「春天」究竟是啥樣?比如民國初期曾無比繁榮的天津麵粉業,由於不堪軍閥盤剝,到1928年「皆相繼停業」,1916年,上海菸酒聯合會也哀嘆「捐稅之繁苛,實為中外古今所僅見」。
  • 《琅琊榜》琅琊山琅琊閣,現實取景地,仙氣十足卻不為世人所知
    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其實,雁蕩山也是如此,相較於黃山的奇駿,它更顯靈動,每來一次,它都會給你全新的體驗,而這一切,盡要歸功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琅琊榜》琅琊山琅琊閣,現實取景地,仙氣十足卻不為世人所知。依稀記得,琅琊榜上有賢名的麒麟才子;恍惚夢徊,琅琊閣的萬千密藏價值連城。
  • 民國的一件情殺案, 破壞了一對傾城絕戀! 世人深感惋惜
    起因是一個名叫李志剛的人愛慕孟小冬,聽說被梅蘭芳取走之後,心中憤恨不平,當時的主婚人是馮耿光,人稱馮六爺,李志剛知道自己的財力和物力都趕不上馮六爺和梅蘭芳,況且已經是木已成舟,但是他還是想報復一下。一次梅蘭芳去馮耿光家做客,李志剛趁著這個機會去拜訪,聲稱自己的父親是梅蘭芳的老友,因為去世無錢入殮,想尋一個幫助,包括梅蘭芳在場的所有人都慷慨解囊,並安排人送李志剛回去。
  • 清代和民國時期 太極拳論著概述及其評價
    為了深入挖掘太極拳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的理論成果,古為今用,本文對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太極拳論著進行收集、整理,並對它們的主要內容與成就、基本特點與社會歷史成因進行剖析,以期為太極拳理論和技術研究提供參考,為太極拳挖掘整理工作填補空白。一、清代和民國時期太極拳論著概述清代的太極拳論著基本上都被稱作為太極拳譜。
  •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割據一方,可偏偏為何沒人敢於選擇獨立?
    中央控制一旦崩盤,地方軍閥便會趁機割據一方,而先前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軍閥,更是會紛紛扯起大旗,自立為王。因此,大分裂時期,每當中央王朝權力失控之時,在華夏版圖之上,群雄各自稱王稱帝,各姓王朝、林林總總的現象十分常見。然而,當我們面對民國時期的那段軍閥割據之時,卻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這個時候的軍閥,甭管怎麼鬧,沒人往獨立方向跑,建國稱帝更是沒有的事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南京津浦錢莊2月18日(大年初七)第137期:民國紙幣
    Lot17:中央銀行無年份花塔壹角,宋子文籤名,前後字軌,珍稀品種,系北伐所發軍票,原票,品9.5備註:此票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北伐戰爭時期發行的軍票民國16年(1928年)4月22日,南京國民政府隨軍在南京、徐州兩地發行的小洋輔幣券350萬元,計壹角、貳角二種面額,規定每十二角兌換大洋一元,由財政部通令各地使用。但因發行數額巨大,到6月份南京兌換所發生擠兌風潮,8月南京總商會要求財政部設法收回,以維持幣制。至1931年4月1日幣制統一時改為十進位兌換。宋子文籤名前後字軌極為少見,多數未發行,值得重視的北伐軍票品種。
  • 民國時期各種各樣的職業裝
    郵遞員  民國的「公服」是立法機關依照國家「服制」法案所規定的各有關部門的著裝式樣,要求有關部門必須「依法著裝」,這是一種制度,所以「公服」又稱「制服」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從這些膾炙人口的古代詩詞中,現代人了解到古代官員的衣著顏色所體現的官員服制特點——朱、紫為高級官員,青色為低級官員。
  • 駱伯年:一位民國業餘攝影師的影像實驗
    民國時期的很多攝影師拍攝的貌似人體的攝影作品,其實都是用雕塑作為拍攝對象,如民國時期的盧施福。但駱伯年採用的是一種萬花筒式的拼貼方式,用一張底片的正面與背面各印放出四張照片,在照片中選取關鍵的視覺核心,裁切成八個等邊三角形,再把這八個等邊三角形兩兩相對,拼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最終畫面中呈現的,是一個光怪陸離的萬花筒,一切具象的拍攝對象都消解成抽象而難以辨識的光影片段。其實這些拼貼作品所使用的圖像元素,也是生活中大多被忽視的物件,如植物的葉脈、陽光下的鐵柵和投影。
  • 民國時期,真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
    朱元璋立國之後,封劉伯溫為「誠意伯」(相當於伯爵)。劉伯溫從小就是神童,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來到杭州,看到一位賣水果的人,於是他便想起了在家鄉時就聽到過的一位買柑橘的商人,說是此人善於研究如何保存和種植水果,不論是冬天或者夏天,他賣的柑橘看上去都非常的不錯,光鮮亮麗,因此他的生意非常興隆,馳名各地。
  • 民國時期不一樣的「雙十一」,雙十節、聖誕節成促銷香餑餑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民國時期,精明的商家就已抓住顧客愛佔便宜的心理,各種打折促銷的手段,比起今日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了那個時候肯定是沒有「618」、「雙十一」、「雙十二」之類的節日,那個時期的商家們主要打折促銷都集中在「雙十節」與「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