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鐵及過量有哪些症狀?鐵如何影響作物的生長?
缺鐵症狀:鐵是植物體內最不容易轉移的元素之一,由於葉綠體的某些葉綠素—蛋白複合體合成需要鐵,所以缺鐵時會出現葉片葉脈間缺綠。缺鐵先表現為嫩葉缺綠,而老葉正常。缺綠葉片開始葉肉變黃,葉脈仍綠,繼而葉片變白,葉脈變黃,葉片兩側中部或葉尖出現焦褐斑壞死組織,久之葉片乾裂易脆,壞死組織繼續擴大,致使葉片脫落。與缺鎂症狀相反,缺鐵發生於嫩葉,因鐵不易從老葉轉移出來,缺鐵過甚或過久時,葉脈也缺綠,全葉白化,華北果樹的「黃葉病」就是植株缺鐵所致。
鐵中毒症狀:鐵在植物體內積累過量時會表現出明顯的毒害特徵,使植物體內代謝紊亂、生物量減少、根系生長受抑制,造成根部有鐵斑以及葉片有褐色斑點,嚴重時會導致植物死亡。據報導,由於鐵毒性導致的水稻產量損失在12%-100%,損失差異主要取決於脅迫強度和栽培品種。
鐵元素在許多植物器官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鐵在植物體內的生理生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參與葉綠素合成 鐵雖然不是葉綠素的組成部分,但在葉綠素前體合成過程中不可缺少。
(2)參與光合作用 植物體內許多含鐵化合物都參與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一些反應,如細胞色素氧化酶複合體、鐵氧還蛋白、血紅素、豆血紅素等。植物缺鐵時,這些物質含量及含鐵酶活性均顯著降低,無疑會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
(3)參與呼吸作用 一些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中均含有鐵,如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等,鐵常處於這些酶結構中的活性部位,植物缺鐵時,這些酶活性會受到影響,並進一步使植物體內一系列氧化還原作用減弱。
(4)生物固氮作用 固氮酶由鐵鋁蛋白和鐵蛋白組成.這兩種蛋白單獨存在時都不呈現固氮酶活性,只有兩者聚合構成複合體時才有催化氮還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