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偵探李開元

2021-02-19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原載《北京青年報·青閱讀》(2015年5月5日B02版)


歷史偵探李開元


5月1日,在三聯韜奮書店地下一層,「楚漢戰爭」如火如荼。霸王項羽渾身浴血,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看到劉邦追兵中的一個將領,大呼:「這不是我的老朋友呂馬童嗎?」項羽那是何等威風,呂馬童不敢看他,側過身去,告訴自己的同伴王翳:「這是項王!」……當然,這一幕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烏江之畔,李開元教授的講座召喚著遙遠時光中的英靈,項羽自刎前的種種細節,追殺者的真實身份,《史記》中的名篇暗藏的秘密,一一現形。這是三聯書店主辦的「楚漢之爭的歷史細節」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說到動情處,李開元離開座位,邊講邊演,手舞足蹈,一派天真。

李開元教授的《秦崩》、《楚亡》剛剛由三聯書店出版,迅速登上了韜奮書店的銷售榜首。他在秦漢史方面的研究和寫作,既不同於學院派,也有別於一般的通俗歷史。科班出身、多年研究的紮實功底,思慮周詳、另闢蹊徑的寫作策略,為他贏得了眾多讀者,也為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從製藥廠到北大歷史系

李開元是四川成都人,目前任教於日本就實大學,主攻秦漢史。曾經有一代人的命運因為恢復高考而改變,他也是其中之一。「我72年就參加工作了,開始是做製藥廠的工人,三班倒,摧殘人生,後來就轉做採購。」李開元告訴青閱讀記者。那時他四處跑,去山裡收購中草藥,也有機會看看三峽白帝城之類的歷史名勝,猶如今天他所酷愛的、行走於古蹟之中實地勘察的一個起點。

77年恢復高考,他的數學一向很好,原本準備考理科,可臨考前被單位派到瀋陽出差,天寒地凍,大病一場,沒能上考場。半年後就是78級的考試,一番權衡,轉考文科。他精心備戰作文,父親出題,他寫,可是等打開卷子一看,傻眼了,沒有作文題……「我地理成績最好,96分,數學、歷史都是80多分,最差的是語文,我懷疑沒及格,這簡直是個笑話,我沒敢報中文系……」好在總成績出來,選擇餘地還是非常大。那個年代,最熱門的專業是文史哲,李開元最終考入北大歷史系。

兩位影響最大的恩師

那時,坐鎮歷史系的是鄧廣銘、周一良兩位老先生。李開元參與社團活動,是活躍的學生,和老師們多有交往。「周先生是洋派,去之前要先打電話,幾點到,什麼事,說完走人。鄧先生則很喜歡和學生聊天,畢業後,也是他分配我去給田餘慶先生當助教。」

去年年底,田餘慶先生逝世,他在魏晉南北朝史、秦漢史方面的貢獻有口皆碑,其治學方式及《說張楚》等名篇更是對李開元的學術道路有直接影響。他說:「我在博士論文《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的開頭提到了田先生的課,他從《漢書》記載的『高帝五年詔』,看出了漢初社會的重大變化,以前誰都沒注意到。田先生的眼光非常好,他提醒我,可以從軍功受益階層的角度去做仔細的研究。」

1986年,李開元得到了豐厚的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赴日留學。他與西嶋定生教授淵源深厚。當時西嶋教授已經從東京大學退休,去就實大學任教,委託弟子尾形勇指導李開元。後來,西嶋從就實大學退休,李開元接任了他的教職。「我在北大時就看過西嶋先生的書。」李開元說,「他以二十等爵制來分析秦漢帝國的構造,體系宏大,在方法論上對我很有啟發。原先我也是想把西漢做出一個模式,然後用這個模式、這個規律來解釋秦以來的歷史。而具體的研究我是從軍功受益階層入手,這是一個可以貫通中國兩千年的概念。」

從「歷史科學」叛逃

80年代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崇尚科學也是人文學科的風尚。「歷史是一門科學」,要尋求規律。李開元也深受影響。他從考證起步,第一篇文章是《司馬遷受刑年代考》。他說自己「打開局面」靠的是歷史理論,他打著當時時髦的控制論和系統論的旗號,提出了史學的層次模式論。他的博士論文《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瀰漫著考證與統計,是計量史學的做法。但是論文做完,他對「歷史科學」產生了疑問。

「就計量而言,古代數據是不全的,而且按照科學的要求,結論需要檢驗,而歷史不可檢驗。漢帝國的軍功受益階層,我只做了西漢六十年,但即使做完,也就是一個有價值的認識工具,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各個朝代,但不能說它是真理,是規律。而且用同樣的方式反覆做下去,是不是好?是不是應該換一種方式?」

李開元思考的結果是從「科學」叛逃,「歷史學是有科學基礎的人文學科,而歷史規律是一個非常需要謹慎的東西。」這一逃就回到了源頭,他要「師法司馬遷,打通文史哲」,他回到了《史記》所代表的敘事史學,其集中體現,就是《秦崩》和《楚亡》。

探求新的歷史寫作方式

《秦崩》是在從前中華書局版的《復活的歷史》一書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增補了新內容、注釋和歷史地圖,而《楚亡》是首次推出大陸版,可以看到用文學填補歷史空白的嘗試。這是兩本在當前中國的歷史寫作中很難被歸類的書。秦帝國崩潰、群雄並起、楚漢相爭的複雜歷史,得到了清晰的梳理。作品以歷史人物為中心,融入了山川地理、戰爭實況、時代風貌等方方面面的描述和分析,史籍中某些一筆帶過之處得到了詳盡闡發,流暢的文字背後,是對文獻、考古、歷史地理、實地考察乃至合理推測、個人感悟等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最終,秦漢大轉折時代——或者如李開元所說是「後戰國時代」,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出來。

在李開元為這兩本書列出的參考書目裡,除了中國史籍和相關研究著作,還包括伏爾泰的《路易十四時代》、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等外國作品,它們在作品的「敘事」和「文學性」上提供了幫助。多方參考,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敘述歷史的方式,計劃中的《漢興》也能依樣寫下去。「2007年《復活的歷史》出版,雖然在讀者中有反響,但對學界沒有什麼震動,這次的兩本書出來,我感覺有一些變化,起碼大家覺得這是一種新的解釋方向。讓別人接受,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時間。」

其實,如果除去民間的通俗歷史寫作,在我國史學界很難看到所謂「敘事史」,它似乎不合於當前的學術規範和學科制度。李開元期待同行者,但對此並不樂觀。「現在的學術規範,有利於你在既定道路上深入地走下去,但絕對妨礙你的學術創新。統一的學術評估標準,限制了敘事型作品的存在。」

考證的基本思路,和偵探小說一致

李開元有一個說法——「3+N的歷史世界」。史實是第一歷史,是存在過的往事;史料是第二歷史,是古人留下的訊息;史書是第三歷史,是基於史料的論述。在這三個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歷史作品,則屬於「N」。

「《秦崩》《楚亡》,我認為我和司馬遷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是史書。」李開元笑道。而《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則被他歸入「N的歷史世界」,因為在這本書裡,他化身「歷史偵探」,採用的手法是推理。

秦始皇真如傳說所言是呂不韋之子嗎?秦始皇的皇后是誰?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陳勝吳廣起兵時為什麼要打著秦公子扶蘇的名號?……李開元嘗試依據史料進行合理推測,最終是勾勒出秦帝國外戚集團的基本面貌。「我喜歡偵探小說。考證就是基於形式邏輯的推理,和偵探小說一致。我們用存留的一些材料,恢復當初的歷史,不就像偵探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來復原案件嗎?」

他曾經和恩師田餘慶先生探討歷史推理問題。「田先生的論文和別人不一樣,夾敘夾議,有的就是在推理,但他非常謹慎。我和他談過這個。田先生說,開元,我是在推啊,但我是從這到這,你是從這到這……你膽子大。」李開元一邊說,一邊在桌沿上比劃出兩條不同長度的線段,呵呵笑了起來。「我們地位比較低,膽子就大。田先生會告訴你,我有這個材料,這個我是推的。我也是這樣,我告訴你這是推的,對不對,你自己判斷。而且,我並不是要給你一個正確結論,我給你一個在現今情況下可能的、合理的解釋。如果有新的材料,你可以說我是錯的。」

李開元想過索性把《秦謎》寫成推理小說,黃易的《尋秦記》、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等與歷史有關的文學作品,他都讀過。但他又覺得寫成小說會削減書的可信度,於是放棄。在要不要寫小說這件事上,看得出他有好奇心有興趣,但也不乏顧慮和猶疑。「3+N的歷史世界,N意味著離原初越來越遠,但也越來越有趣。如果有一天真的寫小說,就要徹底打開來寫。」

成一家之言

李開元的偶像是司馬遷。在魯迅的定評「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外,他又加上一句,「諸子之別家」。在他看來,司馬遷是「後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之一,用《史記》記錄的歷史事件和故事「成一家之言」。

或許,李開元的寫作也是當今史學界的「一家之言」。歷史學家在時間中漫遊,也將自己交給時間去審查。李開元在三聯的講座中說過:「立言者有三種境界,第一是流星,轉瞬即逝;第二是行星,要藉助其他星體的光芒;我們最希望的是第三種——恆星,自身發光,但長時間才能抵達。也就是說,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

相關閱讀


復活往事的歷史敘述連接古今的紀實文學

---

《秦崩:從始皇到劉邦》 《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李開元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新刊

豆瓣連結: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68070/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68072/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和友人交流,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復聽課獲取李開元教授講座實錄

想讀《秦崩》《楚亡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開元中國史作品·秦崩+楚亡 | 薦書
    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歷史大戲,在短短八年間密集上演。經歷了秦崩、楚亡、漢興一系列重大轉折,五百餘年來的混戰徵伐歸於安定,中國歷史迎來西漢的全盛時代。歷史學家李開元將史書的記載與文物簡牘、實地考察相結合,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謎,全面刷新了人們對秦帝國及楚漢之爭的認識。▼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kindle版李開元文學比史學更真實?
  • 歷史上的羋月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李開元教授的《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正是這樣一部歷史著作。他在廣為人知的秦始皇形象之外,以深刻的歷史見解,精妙的考證推理,為我們打開了一個重新理解秦始皇歷史的後門。《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書影秦統一前夜的帝國政壇重大隱情我們一般認為,大秦帝國的創建,始於秦孝公變法,奠基於秦昭王,最後由秦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而畢其功。
  • 《北京的隱秘角落》:歷史偵探陸女士
    與牛津的摩斯探長似而不同的是,北京的陸波女士並沒有真的跨界成為一名警察,她的新書《北京的隱秘角落》也並非一部偵探小說,而是一部關於北京歷史文化文明演變的散文集,注目著北京城每一處屋簷下或溪流邊發生的點滴故事——無論那是微緲的人間煙火,抑或恢弘的歷史巨變。在購書平臺的曬單評價中,她被讀者戲稱為「斜槓作家」。
  • 「神神」歷史中趙高真的像電視劇《神話》那樣被逼宮刑的嗎?
    歷史中的趙高真的受到過宮刑嗎?趙高於公元前258年也就是嬴政1歲的時候出生的,秦昭襄王47年9月時趙高父親和兄弟死於長平之戰。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的爺爺。趙高和他的幾個兄弟都在隱宮出生。李開元則認為宦籍是內侍出入宮中的門籍,與趙高是否宦官沒有必然的聯繫。前242年秦王政5年趙高17歲傅,入學室為史學童。
  • 「偵探學園」新手村指南
    歷史專著精讀:歷史的形式為專著精讀,文章大多是綜述與書評,既適合沒空讀書的偵探簡單了解書籍大意,也能給有空讀書的偵探提供良好的導讀。 政治時事縱覽:從我國政府的權威網站精選適合高考命題的內容,整理給偵探們進行閱讀拓展,了解時事風向。
  • 紙上偵探
    這一次我覺得自己真正走上了「紙上偵探」之路。何為「紙上偵探」?這是我自己創造的一個名字,可以用來形容這樣的一批人:他們喜歡偵探小說和推理故事,喜歡開動腦筋用邏輯來查找答案,在真實的世界裡他們沒什麼機會接觸兇案,更沒法查案,只能在書裡,在網絡上,在歷史懸案裡當偵探,抓住一切機會去推理。
  • 《偵探的偵探》偵探的道義
    就如偵探社社長在第二部所說的,偵探這個工作,幾乎所做的一切都是違法的,但我們保證一定會盡心盡力地為委託人服務。這部劇從多個視角來探討了偵探這份工作的意義,首先對於警察來說,他們對於偵探的態度應該是愛恨交織的。由於偵探工作也是收錢辦事,因此就可以保證偵探對於客戶的高度忠誠,服務的效率也能得到保證,從而更容易得到人們的信賴,因此偵探的存在是對警察執法權威性的一個極大的挑戰。
  • 世界十大著名的偵探
    NO.1 夏洛克·福爾摩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也就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顧問偵探。私家諮詢偵探(很多偵探和警長常常會去請教他,偵探的最高裁決機關)。福爾摩斯的相貌和外表,乍見之下就足以引人注意。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歇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堪稱偵探懸疑小說的鼻祖。
  • 《名偵探柯南:偵探們的鎮魂歌》
    本次的劇場版可厲害了哦(⊙o⊙) 幾個偵探齊聚一堂O(∩_∩)O怪盜基德、服部平次、白馬探、當然還有老熟人柯南和毛利小五郎啦~是什麼讓他們齊聚一堂呢?本次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名偵探柯南:偵探們的鎮魂歌》。
  • 最負盛名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夏洛克·福爾摩斯,一個才華橫溢的虛構偵探,他的創作者阿瑟·柯南·道爾亦是如此。阿瑟·柯南·道爾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因塑造了夏洛克·福爾摩斯這個精彩的角色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也是本格推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實除了推理小說,他的作品還有很多,其類型涉及了科幻、歷史、愛情、戲劇、詩歌等。
  • 名偵探柯南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一集 無數人的童年噩夢
    說到名偵探柯南的收視率,從上世紀90年代到千禧年前後是收視高峰,之後因為網絡媒體和數位電視的普及,人們不再每天守著電視等待動畫開播。
  • [二七講堂]偵探們的鎮魂歌——偵探作家與他們構築的推理世界
    柯南·道爾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夏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柯南道爾對偵探小說的貢獻是巨大的,其小說的故事結構、推理手法和奇巧的構思都給該類題材的小說樹立了範本,他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師,他將偵探小說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可謂是開闢了偵探小說歷史「黃金時代」的不朽經典,它最大的貢獻,毫無疑問可以集中於「人物」二字之上。
  • 《名偵探柯南》是怎麼給角色取名的
    眾所周知,篇幅超長的《名偵探柯南》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偵探、兇手、黑衣組織成員,以及僅僅登場一會兒的龍套。
  • 偵探們的大展覽
    布拉納的帶著灰白大鬍子的帥臉讓我無比想念大菠蘿的雞蛋型腦袋,這個又矮又胖又自戀的小鬍子偵探簡直讓人為之瘋狂。 事實上,歷史上的偵探小說遍布各個時代和地區,每個小說作家都會創作出一個全知全能的偵探來提供給大家真相、正義和崇拜的對象。其中很多形象已經經典到無人不知,他們在文字裡誕生,生活而後死去,卻在讀者的心中永恆。
  • 大偵探福爾摩斯
    文|Yuyu餘悅前幾天晚上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找了很久的電影,最終刷了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大偵探福爾摩斯1》,09年底的片。中國古代類似神探的藝術形象大多都是先確有其人,再配上一些藝術加工,比如包公、狄仁傑等。但福爾摩斯這個世界第一鼎鼎大名的神探,其實和韋小寶、張無忌一樣,是虛構的文學形象。福爾摩斯系列故事的作者是19世紀末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他是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