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聽這首歌,是在重溫電影《色戒》時。
在日本人開的居酒屋裡,易先生約王佳芝見面。王佳芝穿越重重封鎖,來到那兒。見到易先生前,還被一個日本軍官誤以為是藝妓,喊著讓她陪酒唱曲。
就是在這個居酒屋,王佳芝唱了那首《天涯歌女》。
這一段,是整部電影中為數不多的溫情時刻,可以說是非常感人了。
唱歌這一場戲,發生在第三場床戲後,暗殺行動之前。
先來簡單說明一下此時的背景:
整個社會的大背景是,美國人已經捲入戰爭,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呈現頹廢潰敗之勢。
各方勢力都在算計,想為自己謀求一點利益。對易先生來說,他也要為自己考慮,將來日本人兵敗走了,他要如何保全自己。
所以,電影中隱晦地交代了易先生的這個變化——
丟失的一批軍火。
大家都在尋找它的下落,而且老吳那邊遲遲不行動,也是因為高層的動向變了。雖不至於化敵為友,但至少不會刀刃相見了。
再來說易先生和王佳芝兩人的小背景,經過第二場床戲後,王佳芝在易先生的高壓折磨下,整個人開始分心,變得恍惚了起來,她陷入到了這段感情中。
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能提高有價值的情報信息,在老吳那邊接近崩潰。
甚至於說,在第三場床戲的時候,鏡頭特意拍到了易先生的槍。王佳芝可能在那個瞬間,萌生了殺了易先生的念頭。
但是經過的培訓讓她保持了理智,放棄了這個選擇。
這時候的易先生和王佳芝,是相愛相殺的狀態。而且王佳芝有一個性格特點,是她很軟弱,一直是被推著走的,孤苦無依的她,對易先生有著很複雜的感情。
這時候,再來看看這場戲的開場白:
「鬼子殺人如麻,其實心裡比誰都怕。「
「粉墨登場的一幫人,還在荒腔走板地唱戲」
是不是覺得很有諷刺意味?
看似說得是隔壁的日本人,其實是在感嘆自己的命運。
易先生作為汪偽的特務頭子,他殺了多少人,心裡難道就不怕嗎?
他和王佳芝難道不是荒腔走板地唱著戲,在這個亂世裡漂泊無依,悽悽惶惶?
「我帶你到這裡來,比你懂得怎麼做娼妓。「
這句話,道盡了他對自己命運的身不由己,給所有的一切打上了悲涼的底色。更關鍵的是,這場戲裡的真情流露,讓他的形象豐滿了起來。
在這場戲之前,他是個殺人如麻的惡魔,沒有感情的機器。
在這場戲之後,看到他身上還存在著的七情六慾,還是個活生生的人。
王佳芝扭著細腰唱歌的時候,易先生點燃了一支煙。
看到王佳芝青澀轉身的樣子,他忍不住笑了。這是易先生為數不多,能夠卸下心防的時刻。
在前面寫麻將戲的時候,我就說過,易先生會被王佳芝吸引,很大一部分程度,源自於王佳芝身上的單純和天真。
王佳芝看似成熟,充滿誘惑,實際上她整個人的底色裡,是帶著這種純和真的。這種特質,對於活在爾虞我詐危機四伏世界裡的易先生來說,是他渴望卻不可得的。
當她唱到「郎呀咱倆是一條心」的時候,易先生整個人都是放鬆又舒展的狀態。
確實,他們倆是一條心,在這個全是日本人的居酒屋裡,就他們倆是中國人,說著中國話,唱著中國歌,能不是一條心嗎?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拋開政見立場這些因素,單就他們倆的個人來說,都是無家可歸身不由己的天涯淪落人,一樣的孤獨,一樣的迷茫。
易先生的表情從笑轉哭,拿著煙的手指微微顫抖,是從歌曲的第二段開始的。
「家山啊北望淚呀淚沾襟「,王佳芝眉眼含情,易先生眼中有淚,對於他們而言,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讓他們失去了家,失去了安穩生活。
歌中所唱,就是現在所處的山河破碎,怎麼能不感傷呢。難道易先生,就真的一點也不想念自己的家,不想念自己的朋友嗎?
很顯然,不是這樣的。他曾經也是追隨孫中山步伐的人呀。
鏡頭給的很近,在易先生的肢體語言中,能看到複雜的情緒,心酸、無奈、擔憂、壓抑、恐懼……
等王佳芝走近他的身旁,握住他的手唱到第三段時,易先生的眼神裡卻有明顯的迴避和閃躲。
這裡,他在閃躲什麼呢?
我的看法是,易先生一向強勢,不小心在王佳芝面前流露出了柔軟的一面,尤其是這個時刻還有點敏感,所以他不願意讓王佳芝往深層次探究,萬一挖出一些不該暴露的秘密,不好。
另外一點是,第三段有句惜青春的歌詞。哪怕是易先生這樣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下來就變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他曾經也是有理想之人,怎麼人生路走著走著,就偏離了軌道那麼遠呢?
恐怕,他內心也是百感交集,感嘆命運無常造化弄人吧。
很短的一場戲,卻把整部影片的感情氛圍渲染到了最高處。
王佳芝和易先生,從小心翼翼地試探,到相同處境的理解,最終成為情感合一的知己,不只是兒女情長,還有家國情懷。
管他外面是什麼烽火亂世,至少這一刻,彼此交付了全部的真心。
也正是有了這場戲的鋪墊,王佳芝才會在暗殺行動時,喊他快走。
王佳芝會放過易先生,不僅僅是因為那顆漂亮的粉色戒指,更因為倆人一起經歷的種種,讓她篤信自己是被愛著的。
可惜啊,她的愛是那麼多,而他的愛則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