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芝為什麼放走了易先生?

2021-02-09 江昭和

「王佳芝為什麼放走了易先生?

他明明城府極深,老謀深算,也不過是一個老男人覬覦一個年輕女郎的崇拜與肉體。

從始至終他也不過是滿足於一場狼和狐狸互相試探與追逐的遊戲,他不見得會捨得給她一個名分,雖然他不介意給她一顆耀眼奪目的鴿子蛋。

王佳芝看不透這些?未必。

她便是看得太透了,越發領略了所謂政治的空洞,所謂人性的墮落,所謂個體的脆弱,便在某種戲劇性的氣氛和心境裡,實現了由『有限』向『無限』的一種試探。」

「我不這樣看待王佳芝。

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女人,渴望保護她所愛的男人,如此而已。

有了這滿腔熱情,便來不及顧那麼許多。哪怕她背後是一個政黨,一種通行的、安全的、為大眾所歌頌的價值觀念,還是一種所謂更加積極明朗、健康光明的未來。

是易先生,讓王佳芝從一個橫衝直撞、憑著一腔熱情就不管不顧的年輕女孩漸漸蛻變為一個明白欲望為何物、實現欲望為何滋味的女人——成熟女人。」

這種際遇是難得的,人海茫茫,遇見一個推促你實現人生蛻變的男人——

雖然那過程或許會交織苦痛與磨難,但跨越那座山,一個人會明白何為人生,也更能深入自己。

戀愛是伊甸園,也是修羅場,多少人沉醉不知歸路,又有多少人丟盔棄甲,粉身碎骨。

有的人不過享受得一場場肉體的狂歡,有些人不過打發過一段段無聊閒暇的時光,但動蕩深刻甚而苦痛的戀愛,讓一個人如貝蚌生珠。

不是倡導劍走偏鋒,故作深刻的戀愛,而是當一個人深陷其中,欲罷不能,也只好如此這般,順其自然,渴求一個求仁得仁。

如果不能保全彼此,能夠成全對方,也是不辜負此前諸多苦心孤詣。

可以撕破臉皮,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討要公道,追究精神青春損失否?

自然可以,但別人何嘗不也付出諸多時間精力?別人何嘗沒有自己的一番難言之隱?

愛到最後,能夠心存一絲晶瑩剔透的慈悲,或許才是至大解脫。

年輕的時候,看《色戒》看的是皮相,是官場太太們怎樣為著虛榮或者為著男人明裡暗裡勾心鬥角,看的是那顆鴿子蛋的尺碼和光感。

多年以後,再看《色戒》,看的是王佳芝第一次和易先生纏綿時候屈辱又故作鎮定的彆扭,看的是熟能生巧之後兩人顛鸞倒鳳的和諧,和王佳芝緊緊擁住易先生脖頸的那雙手,看的是王佳芝對著易先生唱《天涯歌女》時候嘴角的微笑以及這個深沉男人擠出的一滴眼淚。

我才領悟,王佳芝放走易先生,是一個多麼合情合理的決定。

當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之間,產生了知己般的愛情,見證過彼此最私隱最脆弱的模樣,那麼一切的問題都擁有了答案。

易太太是他的正妻,堂堂正正,儀態萬方,她會為他扮演一個端莊得體的原配的角色,化骨成灰,但她不見得肯為他去死。

王佳芝不過是「另一個女人」,藏在「別館」裡的,沒資格冠冕堂皇地受他的姓冠名的,他們的每一次約會都要經過精確的籌謀和計算,但正因如此,她才敢不計代價地捨身肉搏。

她在他身上看到一個飽滿的、鮮活的、「實現了」的自己。

六七年前會覺得王佳芝蠢,為著一個男人誤了自己卿卿性命,六七年後我依然覺得王佳芝愚蠢,但是這種愚蠢裡面,有極其人性化的天真和可愛。

年輕時候愛一個人,懷著火熱的激情,一心渴望擁有,哪怕手段殘忍果決,哪怕玉石俱焚,不是沒有可能求仁得仁,但是更多的是兩敗俱傷。

安妮寶貝的小說《二三事》,包括改名慶山後的長篇小說《夏摩山谷》當中,都不乏這樣的女子,和已婚男人發展出畸戀,當男人渴望退出,她們展示出性格當中極端暴烈沉淪的一面——

拿著刀瘋砍男人家的門,或者以害得對方身敗名裂且同歸於盡的方式執迷索求一百萬。

對一個男人的失望,對一段感情的失望,衍生出對世界,包括對自己的失望,它會喚醒人心當中極具摧毀性的心念。

藉由這種方式能否獲得解脫與救贖,並不能,仇恨與怨懟像火舌,通過這種形式不斷餵食著自身,直到將一個人吞噬。

如此輾轉反側許多年,終於慢慢學會卸下往事的負擔。

如果王佳芝選擇向易太太挑明自己扮演的角色,她能得償所願取而代之嗎?

不能,她會更快地暴露自己,也更快地消磨掉易先生對她的興趣,成為那些與他有過露水情緣的諸多女子中的一個。

正因為她沒有,所以她是王佳芝,所以她是如此無可取替。

有人說,喜歡一個人並不一定要擁有,完全是鬼話連篇;但是,喜歡一個人就要不折手段地擁有,那也是自討苦吃。

韓寒電影《後會無期》當中,有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喜歡就會放肆,而愛就是克制。」

我十分認同這後半句話,所謂「愛就是克制」,等同於「想伸出卻又縮回的手」,「克制」不是一味怯懦和退縮,而是特定情境下的「不能」與「不忍」。

對於王佳芝而言,就是「不能」背叛自己的心、違逆自己的意志;

就是「不忍」見易先生倒在血泊中,而自己從此一人苟活。

王佳芝的愛,是一種成全,大抵也是懂得了人生三昧,動了真感情的「另外的女人」的一種必然選擇。

寫到這裡的時候,火車行進到石家莊站,三個多小時,玉京想起曾幾何時,那個男人就是星夜坐火車,從這座城市辛苦跋涉到北京,只為一期一會,然後踩著清晨未亮的天色,趕飛機去往另一座城市。

她心裡更加瞭然,自己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不能更正確。

她選擇了放生,是讓那個男人回歸家庭,踏踏實實做他的好丈夫、好父親,也是放生自己,讓她得到擁抱新生的可能。

人世間最好的緣契,是在一個不冷不熱的天氣裡,一棵不高不矮的花樹下,遇見一個不偏不倚的人,是張愛玲「原來你在這裡」的意境。

如果上天給你的人生開了一個玩笑,讓你遇見一個蹉跎備至的人,那麼希望你能夠不那麼傷筋動骨地獲得解脫。

從前玉京看電影,形容自己看的是人間百味,冷暖人生,後來她才知道,沒有過與生命的貼身肉搏,是看不懂電影的。

 

相關焦點

  • 《色.戒》:王佳芝為什麼放走易先生?
    《色.戒》中王佳芝為什麼放走易先生? 很多人引用張愛玲原著的裡的那句「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
  • 《色戒》中王佳芝為什麼會放走易先生?
    很多人說是因為王佳芝愛上了易先生,所以最終放走了他。這個說法有道理,可太大,又太片面了。李安導演的《色戒》本就是一部人性複雜的解剖作品,若是王佳芝簡簡單單因為一個「愛」字就放走了漢奸,那我們看完電影該是何等地欣喜。一個為了愛情可以犧牲自己性命的女子,難道不令人激動嗎?
  • 《色戒》:易先生戒指王佳芝的情,放走易先生造成除奸大悲劇
    《色戒》中的王佳芝,在刺殺易先生的關鍵時刻,動了感情,放走了大漢奸易先生,背叛愛國除奸大義,導致她與參與刺殺的同學們,全部被易先生一網打盡,成了十惡不赦的的罪人。二.在除奸的現場 ,易先生的鑽戒面前,王佳芝動了感情,放走易先生;易先生也感到了王佳芝對他的情,易先生卻不動聲色冷酷地將她與她的同學們一網打盡。兩年後,同學們卻再度向她發出召喚,讓她到上海完成未完成的暗殺除奸大任。
  • 看完《色戒》原著才知道,原來王佳芝放走易先生,並非真的愛上他
    於是我們看到了李安所做的鋪墊,是王佳芝在一場又一場香豔交合以後,她在易先生為她買戒指的那一刻,反悔了。相信很多人都是同樣的感覺,王佳芝放走易先生時,她的眼神是充滿動容的,如果不是愛,她何苦要冒生命的風險去放走對方。
  • 《色,戒》易先生愛過王佳芝麼?
    李安給了王佳芝武器,破處第一個鏡頭,王佳芝是很少身體愉悅感的,而到了第二個鏡頭,那個男同學問王佳芝,今晚你好像有點反應了?王佳芝當時應該萬萬沒有料到這是她今後唯一可以動用的身體武器。易先生和王佳芝的那點感情基礎,是建立於互相理解彼此的恐懼,這一點,王佳芝知道,易先生也知道。
  • 王佳芝的一首歌,為什麼讓易先生紅了眼眶?
    在日本人開的居酒屋裡,易先生約王佳芝見面。王佳芝穿越重重封鎖,來到那兒。見到易先生前,還被一個日本軍官誤以為是藝妓,喊著讓她陪酒唱曲。就是在這個居酒屋,王佳芝唱了那首《天涯歌女》。這一段,是整部電影中為數不多的溫情時刻,可以說是非常感人了。唱歌這一場戲,發生在第三場床戲後,暗殺行動之前。
  • 《色戒》王佳芝愛上易先生只因為一點
    很多人不解,對這樣一個有著虐待傾向、深不可測、極度危險的男人,王佳芝為什麼會動情,並充滿「怎麼可以愛易先生」這樣的不解和憤怒,和「怎麼可以吃兔兔」一樣振聾發聵。我問過身邊不少女生,面對易先生這樣的男人,你們會動心麼?
  • 《色.戒》:王佳芝的愛情,易先生的"倫理"
    印象最深的是人物背景的真實性,梁朝偉扮演的易先生,是汪偽政權的二號人物丁默邨,湯唯扮演的王佳芝是當時上海社交界的名媛鄭蘋如。也有說故事原本就是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情史。王佳芝前後兩次同意刺殺易先生,都是受到鄺裕民的鼓動去完成任務。王佳芝最初喜歡的是鄺裕民,所以小說裡當她知道是梁潤生要跟自己過初夜時,張愛玲在「偏偏是梁潤生」後面用了個驚嘆號。在電影院裡看到這一幕場景的觀眾幫著王佳芝表驚嘆和遺憾:為什麼不是鄺裕民!這麼危險的行動,如果僅僅用對鄺裕民的情來解釋王佳芝是說不過去的。這背後更大的驅動,更多應該是年輕學生救國救民的那份激情與擔當。
  • 易先生是否愛王佳芝?或許是恍惚的喜歡,片刻的愛上|百家故事
    王佳芝願意成為麥太太,引易先生上鉤,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愛情,這其中也包含了愛國的成分。王佳芝喜歡鄺裕民,少女時第一次的枰然心動,最難忘,也最苦澀。那一次,當鄺裕民要吻她,她對鄺裕民說,三年前你也可以,為什麼不做?王佳芝把鄺裕民推開。
  • 《色戒》觀感:王佳芝與易先生,幾分真心,幾分假意?
    在張愛玲的原著中,易先生這個漢奸充其量是個色鬼,例如「需時時刻刻提著兩個奶/子,誘惑太多」「左手肘擱在她的南半球,暗中銷魂」等描寫,已顯出王佳芝對他來講,只有色的獵豔,性的刺激。就連最後,王佳芝以為他愛她,而要他「快走」,放棄了捕殺而導致行動失敗,自己命喪他的搶口之下。易先生心裡也只有得意,以致面帶春色,覺得不光獵了豔,還讓對方臣服於自己的魅力,難得的體驗!
  • 張愛玲《色,戒》:易先生與王佳芝,究竟是誰在真愛著誰
    張愛玲《色,戒》:易先生與王佳芝,究竟是誰在真愛著誰。而感性大部分該是來源於王佳芝,易先生這樣的特務頭子則是理性的代表。不然王佳芝也不會在一個籌備了兩年、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的計劃將要成功之時,心軟放走易先生;反之易先生也不會將自己這位紅顏知己狠心槍斃,立即逮捕所有嫌犯,絕不留後患。小說中一共出現了兩次「真愛」,一次是王佳芝視角,另一次是易先生視角,所以,易先生與王佳芝,究竟是誰在真愛著誰?
  • 《色戒》:李安張愛玲的跨時空交鋒,王佳芝易先生的虛無遊戲
    王佳芝在車裡等易先生,許久,易先生上車,說王佳芝不該這麼美,接著說今天抓到兩個人,一個死的很慘,一個竟是自己的同學……這段是梁朝偉在電影中少見的長臺詞獨白段落,他面目顯現出猙獰,語氣兇惡,但手還是不安分地在王佳芝的身上遊走,可見這份職業恐懼對於他心理上的扭曲。
  • 《色戒》:說王佳芝因性而愛,是最淺薄的誤讀
    》中王佳芝為什麼放走易先生? 原著裡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不是因為愛他,而是誤以為他愛自己。 珠寶店這一段,張愛玲描寫得也很微妙——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 你當真以為《色戒》中的王佳芝死於一隻鑽戒?
    原著裡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不是因為愛他,而是誤以為他愛自己。 珠寶店這一段,張愛玲描寫得也很微妙——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 《色,戒》:王佳芝是如何從清純女大學生,變成高級妓女的?
    而被迫留在國內的王佳芝,就像是無根浮萍一樣......這處細節,不僅內涵了王佳芝的「原罪家庭」,也為後來,王佳芝被易先生感動,放走了易先生埋下伏筆。王佳芝,缺乏溫暖與愛!因為鄺裕民想要暗殺易先生,所以需要一個身份接近易先生,王佳芝只能扮演「麥太太」,接近易夫人。而當取得了易先生與易太太的信任後,易先生有意想要讓王佳芝做高級妓女「情人」的時候,尚是黃花閨女的王佳芝,自然無法繼續保持「麥太太」的角色,所以需要「破身」。
  • 《色戒》中湯唯演的王佳芝最終淪陷,誰能抵擋梁朝偉的專情呢?
    湯唯更是憑藉電影中的王佳芝這個角色一舉成名。《色戒》其實講了一個比較老套的故事:一群大學生想刺殺一個漢奸頭目,讓湯唯飾演的漂亮女大學生去做特務,結果王佳芝動了真情,任務失敗了。刺殺行動失敗的關鍵就在於湯唯淪陷了,是她放走了敵人梁朝偉。不過從劇情來看,湯唯的淪陷也情有可原,因為她面對的不是那種形象猥瑣的漢奸,而是大帥哥梁朝偉啊!
  • 被嫌棄的王佳芝的一生
    刺殺易先生——這看起來頗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讓他們每個人的命運同那個大時代的洪流糾纏在一起,也讓那個男人走進了王佳芝的生活。 作為刺殺計劃的關鍵棋子,王佳芝每天出入上流社交圈,跟一群貴婦名媛打牌聊天,扮演著另一個陌生的自己——麥太太。
  • 21歲喜寶愛上了65歲勖存姿,始於錢色交易,像極了王佳芝與易先生
    姜喜寶為什麼看不上勖聰恕,因為這個富家公子很幼稚淺薄,就像一張白紙,還算不上男人,充其量只是一個男孩。就算是打網球,勖聰恕也是姜喜寶的手下敗將。就像張愛玲在《心經》裡寫的那樣,女人對男人的愛多半帶有一點崇拜性,以姜喜寶的個性,這樣毫無徵服欲的男人,她看不上。
  • 王佳芝到底是死於性,還是死於鑽戒?
    電影最精彩的橋段是:王佳芝和易先生去買鑽戒這一節。王佳芝看到了鴿子蛋以後,以為易先生是真愛自己的。為什麼王佳芝會這樣?因為她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麥太太」這個身份給她的,只有那一枚鑽戒,是另外一個人送給她、完全可以屬於她的。
  • 《色戒》:王佳芝到底是死於性,還是死於鑽戒?
    張愛玲描寫易先生送王佳芝戒指時(小說《色戒》)的神情: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在電影中,湯唯和梁朝偉的互動,幾乎重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