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別照顧」的佛弟子

2021-03-04 六榕寺

作為一個佛弟子,大概都經歷過被人「特別照顧」的時候。其他人行為不端或放浪形骸都沒人理會,自己言行稍有不慎便招致批評:你是佛教徒,怎麼能夠這樣?

覺得委屈嗎?一點都不委屈。首先確實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完美嘛,更重要的是,你想過沒有,被人以高標準來嚴格要求,是一件好事情呀。

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個比丘在路上行腳,走著走著有了內急,四處找不到廁所,最後實在憋不住了,只好停下來,找了個相對僻靜的地方,背著人在路邊小解。

卻不巧還是有過往的路人看見了,便紛紛議論譏笑,說這個比丘沒有教養。

有個耆那教的教徒也看見了整件事的始末。耆那教又叫尼犍陀道,是古代印度的一個教派,宣揚苦行和遠離衣食束縛,達到徹底解脫,所以教徒們不著衣物,不講規章,被認為是「無慚外道」。耆那教徒看到比丘被人恥笑,心裡就想:

「為什麼這個比丘只是因為在路邊小便就被人議論訕笑,而我成天赤身裸體走街串巷,也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呢?」

他又想了想,得出結論:「這是因為我們耆那教都無法則,因此世人不管不問;比丘有清規戒律,僧伽制度嚴明,所以人們對他們的言行有較高的期待,一有不端就要加以指責。」

這個耆那教徒有感於此,便皈依了佛教,最後證得須陀洹果。

看完這個故事,想必你該釋然了:佛弟子,就是不一樣,因為我們的道路跟別人不一樣。我們走的是菩提正道,我們尋求的是光明,是解脫。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就要更高,我們更不會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要求高而產生煩惱。

別人放逸,我們不能,我們要正勤精進;別人不守底線,我們不能,我們有五戒十善;別人散漫鬆懈,我們不能,我們有行住坐臥四威儀。

如果你被人批評:「作為佛弟子,怎麼那麼隨便,那麼缺乏威儀?」那麼,恭喜你,因為你是尊貴的佛弟子,所以享受了被批評的「資格」。你應該聞過即改,從善如流。

如果你處處留意,言行端正,被人讚嘆具有威儀,那麼更恭喜你,也許你正通過自己威儀的呈現,為他人做出了榜樣,令致其人親近佛門,令致其人讚嘆佛法。

【四威儀】 出自菩薩善戒經, 謂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調攝其心,成就道業。雖久於行坐,亦當忍其勞苦,非時不住,非時不臥。設或住臥之時,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於此四法,動合規矩,不失律儀,是為四威儀也。

一行,謂修道之人,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二住,謂修道之人,非時不住。若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三寶,讚嘆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

三坐,謂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四臥,謂修道之人,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或時暫臥,則右脅宴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也。



若 有 受 益  |  隨 喜 轉 發



相關焦點

  •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
    我們學佛第一是依法不依人,有很多邪師胡言亂語,假借佛之名義,欺名盜世,我們被這樣的人蒙蔽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信佛要現在正眼法藏佛陀最擔心的就是涅槃後,佛弟子被魔所誘騙,因此才特別囑咐弟子四依四不依。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真正的佛弟子,能以一念,將這個法門,在這個末法時期所能攝受,是人罪障應這一念的功德而消滅,把應該所受到的地獄苦因而變為安樂國。
  • 新年伊始,佛弟子如何發願?
    有的朋友希望家庭和睦,有的朋友期待儘快脫單,有的朋友祝福自己考研考公順利上岸,還有的朋友感覺身體健健康康就很好…… 作為佛弟子,我們應該如何發願呢? 發惡願引發的結果都不賢善,尤其我們以三寶為對境引發的罪業特別大。 二、智慧之願 有人發願後,同時又去造與願心相違的業障,比如求健康,轉身就去吃活鯽魚、活烏龜,來行持殺生的罪業,認為這是養身體、補身體。如此不僅僅不會長壽,發願求健康也不會實現,也會造下許多的業障。
  •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 佛弟子不應該算命,原因令人驚訝
    當人們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無法把控時,特別是這些事情對自己又很重要的時候,就會幻想一種神秘的力量幫助自己,如果有人可以告訴你未來的結果,而且如果結果不是自己所願的時候可以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轉變成自己希望的結果,無論那些神秘力量來自哪裡、是誰給的,都認為不重要。          人們對未來命運不確定性的恐慌,就是算命事宜的市場!
  • 一位佛弟子面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強烈呼喊!
    面對傳播迅速且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佛弟子要遵守法律法規,相信科學,相信醫藥,積極配合專家,不恐慌,科學家和醫生們都在努力的戰勝病毒,佛弟子外出佩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串門,不外出聚餐,春節盡力不走親戚,為安全起見,除了必要工作外最好不外出,盡力減少感染源,不給社會與他人增加麻煩。
  • 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深入經藏,可以說只要是佛弟子,就一定會去做,也一定會去行持的一件事。在民間有句話說;「不聽,不聽,和尚念經。」這句話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卻很充分的說明了出家僧眾人是會誦經,亦是天天誦經的。其不單單是出家僧人,在家佛弟子亦是會去持誦經典。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 作為佛弟子,你經歷過「道德綁架」嗎?
    言外之意,學佛人,就應當是有求必應的大善人,作為佛弟子,你經歷過這樣的「道德綁架」嗎?以上我說的,也許不完全正確,但試想一下,如果學佛人就應該是有求必應的大善人,那麼還會有人願意進入佛門嗎?佛教文化,可以讓每個人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因一些外界因素,就把別人學佛的道路給堵死了,豈不可惜。那真正的佛弟子,應該是怎樣的形象呢?
  • 為佛弟子,不得卜卦、看相、算命、看風水,這都是世間意
    人生的福報,最重要是晚年,晚年體力衰了,有福報,有很多人照顧你,有很多人幫助你,你很快樂。如果福報享盡,晚年沒有福,晚年最苦了。年輕的時候沒有人照顧無所謂,自己可以照顧自己,有體力、有精神;年歲大,身體衰退了,這時候怎麼辦?人怎麼能不修福?  有一些同修了解我,我很重視老人福利事業,我每到一個地區,我都會參觀當地的養老院、退休村,美國的老人公寓。為什麼?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佛弟子日常所犯全文
    三:供佛時不燒劣質香燭正信的佛弟子不必燒高香,不點反覆回收的劣質蠟燭,不燒元寶錫紙,不大把大把燒香。沒經師父允許,不可把香燭拿進殿堂內點燃。冒黑煙,有刺鼻化學味,易流燭油,易起火的劣質香燭切不可供在殿堂內。一來燻汙佛像,二來怕大意釀成火災,三是汙染殿堂內空氣。念經的人都被黑煙嗆得直咳嗽,你說還有功德嗎!
  • 佛弟子千萬不能因為因果,而失去了自己的悲心
    佛弟子千萬不能因為因果,而失去了自己的悲心。如果沒有悲心,哪怕你懂了多少佛理,那又有什麼用呢。很多人看到別人有災難,就會說地方業障太重,才會有災難。 我想,作為佛弟子,不應該講這個話。哪怕你知道了對方有業障,那誰沒有業障?我們心中應該起慈悲心,而不是起審判心。 佛的心就是悲心。
  • 佛弟子須放下一切身外之物方可入道!
    作為佛弟子,應該把這一切看淡,隨順自然。房子無論大小夠用舒適就行;車子不論牌子可以代步就行;銀行存款不用太多,夠花且有餘就行。妻子溫柔賢惠,善解人意就好;丈夫積極向上,有擔當、顧家就好;工作事業盡職盡責,名譽地位隨順個人福報,不過分追求就好。吃的營養全面,簡簡單單就好;睡得不要太多,保持精力充沛就好。
  • 佛弟子為何要做早晚功課?
    這莊嚴的梵唱不光是出家人每日必修的功課,也是在家佛弟子用功修道的絕好契機,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何佛弟子要做早晚功課」。 為何要做早晚課?
  • 印光法師:若能如是,可謂真佛弟子
    若能如是,可謂真佛弟子。否則有名無實,但得空名,毫無實益。——《印光法師文鈔》 復榮柏雲居士書白話譯文:一個人生在世間,幾十年過去,就成為古人。在這幾十年中,如果不努力修持,那麼前途的危險,不能用語言來說明。
  • 設立祖先牌位,佛弟子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歸依三寶雖然是不歸依外道天神,但是「供養」以及「歸依」是不同的意義,所以供養這些祖先乃至鬼神,也是行於布施以及攝受眾生的一種方便,更何況這些祖先都是與自己有緣的鬼神;除了佛弟子每日在修行的功德回向之外,也會隨順因緣而供養這些鬼神的。如果家中沒有祖先牌位,也是可以隨緣隨分透過回向來供養這些祖先,並不會因為沒有祖先牌位,而缺少或漏失了某些功德。
  • 佛弟子可以在佛前抽籤問事嗎
    我們佛弟子這些場合就不去了,可是心中還有疑問,「那在佛前做個鬮,跟佛問吧!」這是一種心理。其實我覺得倒不必這樣問,因為佛法不是投機,也不會這麼細碎、細瑣地分辨世間的這些事。因為佛都講了一個基本的原則:這個世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目的是讓你出離火宅的。在這個火宅裡問得再清楚,佛也沒有這個興趣來回答你。
  • 原來他們全是佛弟子,太讓人震撼了
    王菲曾經坦言:「信仰讓她更容易靜得下心,一些風風雨雨不會看得那麼重,讓她更加豁達也更能放得下,感覺活得更隨心所欲,更能忠於自己的感覺。」信佛多年的李連杰說:「我深信輪迴,所以即使我知道大限將至也不會怕,也不會有任何後悔或遺憾,因為我已經做到好好照顧老婆、家庭並善待別人,絕對沒有任何事放不下。」
  • 農曆七月吉祥月、報恩月,佛弟子該如何去做?
    而佛弟子目犍連,在解夏這天,以供僧的功德,解救在地獄中的母親,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所以七月也是孝道月。生在世間,人與人和諧共處生活,才能物資豐富,日子平安,所以要常常感眾生恩;而佛陀就像老師來指引著我們走向正確道路,所以我們要感師恩、感佛恩,故說七月也就是感恩月。
  • 佛弟子在家敲木魚念經,怎麼還能敲出罪業?
    很多佛弟子跟隨師父修行幾次,或者與同修共同參加了幾次法會,學佛信心大漲,想要以最莊嚴的形式在家學佛做功課,便向師父請上一個木魚,擺在家中開始誦經念佛,日日虔誠禮拜。但是,有的蓮友在請回家之後,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 你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驗證一下
    釋迦摩尼佛菩提樹下悟道第一點,叫做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什麼是世樂?而一個真正的佛弟子是根本不屑這些行為,甚至一點念想也不會生出。經說:「修行於道,離住苦縛,名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修行離開了苦惱的纏縛,離開了世間的虛妄還是不能夠解脫。修行者沒有殺、盜、妄、淫只是得到天趣,但不是成佛真因。真正的修行關鍵在覺悟本心、覺悟實相,遠離顛倒。關鍵是看你的發心,發正心,然後去修這顆心,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