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查理·卓別林不該被遺忘

2021-02-08 給孩子

今天聖誕節的氣氛四處瀰漫,讓很多人疏忽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日子: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的逝世紀念日。

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977年聖誕節在家中辭世,享年88歲。

黑色禮貌,緊身外套,肥大的褲子,超大碼皮鞋,外加一小撮鬍子和一根文明棍——喜劇鼻祖卓別林的這副形象,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從倫敦孤兒院的「小流浪漢」到紅遍美國1910年代的喜劇之王,這位擁有傳奇身世的大師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至今仍無人超越的喜劇經典。

本文編選自《給孩子的電影》

戴錦華編著,活字文化出品

查理·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幼年時父母分居,和同母異父的兄弟一起隨母親生活。但母親失業,家境每況愈下,他曾被送入濟貧院和孤兒學校,後來父親去世,母親瘋掉,他就成了流浪兒。

他當過報童、小夥計、小販、小僕人……,經歷了狄更斯式的悲慘童年。

卓別林的演藝生涯可以從四歲算起。因為他的父母都曾經是倫敦的劇院演員。他得以有機會零星地在一些劇裡演一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1912年,他隨卡爾諾默劇劇團來到美國,加入了啟斯東電影公司,拍攝了大量短片,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

1919年,卓別林和格裡菲斯、範朋克、瑪麗·畢克馥共同創立了聯美,後來躋身於「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他終於可以全面掌控自己的電影創作與製作,拍攝了一系列的短片和默片經典,比如《尋子遇仙記》和《淘金記》。

在有聲片出現之後,作為默片時代最重要的影人之一,卓別林堅持拍攝了默片《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再次將默片帶入新的輝煌。

直到四十年代他才接受了有聲片,導演了《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等有聲傑作。

四十年代中期,卓別林被指控同情共產主義,遭到聯邦調查局等美國官方機構的迫害,最終離開美國定居瑞士。

1954年,卓別林接受了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在此期間,應前去參加日內瓦會議的周恩來總理邀請,與之會面並共進晚餐。

在晚年,卓別林得到了難以計數的榮譽,1975年英國女王向他頒發KBE勳銜,獲封爵士。

1977年聖誕節,他在家中辭世,享年88歲。

卓別林的銀幕化身「小流浪漢」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角色和形象,這一形象也使他成為20世紀全球性的文化偶像。

但卓別林並不僅僅是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者,他還以廣泛介入社會和政治問題而著稱,《大獨裁者》對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戲仿嘲弄,《凡爾杜先生》對戰爭和資本主義的批評,《紐約之王》對麥卡錫主義的批判,都是著名的例子。

卓別林在他的大部分影片中同時擔任編劇、導演、製片、剪輯、主演乃至作曲,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作者」。

在職業生涯中,他創作了大量影片,其中《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名列各種「有史以來最偉大影片」的榜單。

1896年克朗代克河附近發現了金礦,位於加拿大育空地區和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交界,1897年消息傳遍美國,三年間據說至少十萬人前往阿拉斯加淘金。

卓別林從朋友寓所看到的當年克朗代克淘金熱的照片獲得啟發,結合傳說中美國西部移民唐納大隊被大雪困在內華達山脈靠吃鞋子皮革為生的故事,創作了該片。

在卓別林的觀念裡,悲劇與喜劇並非相隔遙遠的兩極,可以將悲劇場景結合進喜劇之中。

他的做法是將「小流浪漢」(小不點)這一樂觀勇敢的形象放入「淘金」這項充滿危險的事業,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就是《淘金記》。

在阿拉斯加龐大的淘金隊伍裡,來了一名拄著手杖、戴著圓頂帽的「小不點」。這個孤獨的探礦者和其他人一樣,希望通過找到金礦獲得財富與名聲。

在沒有專業設備和規劃的情況下,「小不點」幸運地擺脫了黑熊的尾隨,卻被暴風雪吹進了逃犯拉森的木屋。

在拉森要用槍將他趕出門外、面臨死亡絕境時,另一名強壯的探礦者大吉姆也被暴風雪吹進了屋裡,大吉姆奪走了拉森的槍,三人和平地在屋中等待著暴風雪的平息。

然而風雪持續了多日,三人逐漸飢餓難耐,只得以抽籤的方式派人去尋找食物。抽中籤的拉森在外遇到了追捕他的警探,在槍殺警探後又找到了大吉姆開發的金礦,於是不想回來了。

等待拉森的「小不點」和大吉姆,在連皮鞋都吃掉以後,餓出了幻覺,大吉姆開始間歇性地將「小不點」看成一隻雞,在木屋內外獵捕「小不點」。

幸運的是,一隻誤入屋子的黑熊解決了兩人的食物危機。飽餐之後,兩人決定分道揚鑣。「小不點」返回小鎮,大吉姆前往金礦。結果大吉姆被埋伏在那裡的拉森打暈。

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拉森遇到雪崩,最終掉入谷底喪命。

在因「淘金熱」而誕生的小鎮上,有一個叫喬治亞的舞女,她對一名叫傑克的獵豔高手有些好感,卻又反感於他的專橫。

此時「小不點」來到了喬治亞工作的舞廳,意外撿到了喬治亞和傑克爭執中撕壞的照片,並傾聽到喬治亞對女伴吐露的心聲——她希望找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更加巧合的是,為了打壓傑克的囂張氣焰,喬治亞選擇了全場看起來最倒黴的「小不點」跳舞。

感到命運眷顧的「小不點」,不懼憤怒的傑克,為守護喬治亞挺身抗爭。在打鬥中,傑克意外被墜落的鐘砸暈,「小不點」還以為是自己神勇戰勝了敵人。

饑寒交加的「小不點」被好心人漢克收留,在漢克外出後為他照看房子。

喬治亞和女伴們偶然在「小不點」的房子附近打雪仗,發現了他放在枕頭下的喬治亞的照片,於是戲弄他說會再次來這裡參加新年晚宴。

但新年夜來臨時,喬治亞卻在舞廳之中與傑克等人歡歌熱舞,「小不點」只能一個人幻想著用刀叉表演「麵包舞」給喬治亞。

過了12點,喬治亞想起約會,帶著傑克等人準備去開玩笑,卻意外發現「小不點」如此精心地為這個夜晚做準備,喬治亞感到後悔與內疚,同時也對蠻橫的傑克更加不滿。

另一邊,被砸暈的大吉姆醒來忘記了金礦的位置,只記得是在小木屋附近。當他在鎮上舞廳找到「小不點」時,「小不點」正在尋找喬治亞。「小不點」向喬治亞表白,並承諾成為百萬富翁後回來找她。大吉姆不由分說地拉走了「小不點」,圍觀的眾人都以為他們瘋了。

兩人再度來到木屋,卻遇到更大的風雪,屋子被吹到了一處懸崖上。兩人死裡逃生,發現金礦的標識就在懸崖附近。

成為百萬富翁的大吉姆和「小不點」穿上了貂皮大衣和西裝,即將坐船離開阿拉斯加。

「小不點」聽從記者的建議穿上以前的衣服拍照,卻不慎墜落到甲板上,碰見了恰好也乘這艘輪船要離開的喬治亞。

喬治亞以為「小不點」在偷渡,想要幫他隱瞞,船長和大吉姆及時出現解圍,得知真相的兩人在記者的鏡頭前擁吻。影片到此結束,一個真正的大團圓的結局。

《淘金記》有著多層次的獨特之處。首先是它創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影像。例如拓展了主觀鏡頭的幻想維度,在極度飢餓受困木屋的場景中,通過正反打的視線剪輯,觀眾得以清晰地體認大吉姆在極度飢餓中將「小不點」看成雞的幻覺。

這種電影獨有的處理方法,也讓影片可以將原本極度恐怖的事件轉化為某種滑稽時刻。

再如,看過的人都無法忘記卓別林用刀叉舞動麵包跳「麵包舞」的場景,配合他蒼白靦腆的面孔,那份歡愉中的心酸、驕傲與可憐,如此動人。

又如,懸崖上蹺蹺板式的木屋,它不僅是默片時代精彩的機關設計,也是淘金、探礦者命懸一線的生存狀況的形象比喻。

《淘金記》更為驚人之處在於它再現了淘金可能遇到的所有痛苦——暴風雪、雪崩、飢餓、猛獸、同伴間的爾虞我詐、情感上的無處寄託。

然而憑藉一個赤誠的「小不點」以及某種誇張化的設計,一個幽默的觀看位置被創造了出來,原本的沉重便自然地消解與變異。

我們在這個有些迂闊、非常天真的小流浪漢身上,找到了比現實更高的某種東西,一種不會被擊垮的、相信明天的勇氣和力量。這也是這部以「黃金」為題的影片,要重點講述愛情的原因。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金錢是如此重要的「角色」——「小不點」也要千裡淘金,成為百萬富翁是愛情承諾的一部分。

然而在故事的最後,影片設計了破衣爛衫「小不點」和喬治亞擁吻的時刻,呈現的依然是不以金錢為基礎的浪漫之愛。

這是好萊塢慣常的虛偽,也是好萊塢永恆的高明。但只有像卓別林這樣的大師,才能以至誠將這種偶然與奇蹟、現實與浪漫,書寫為令人信服的普遍與真理。

1.《淘金記》是一部默片喜劇,如果翻拍成今天的有聲片,有哪些橋段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可以用什麼新方法替換嗎?

2.很多人形容卓別林的喜劇是「笑中帶淚」,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你還知道其他的喜劇電影形式嗎?

《巴贊論卓別林》

安德烈·巴贊著,吳蕙儀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卓別林曾說《淘金記》是他最想讓人記住的影片。

2.原本,是一位工作人員穿大吉姆幻覺場景中雞的套裝,但他沒法模仿卓別林走路的方式和習慣,最後還是卓別林自己穿著服裝完成了表演。

3.吃鞋子那場戲一共拍了三天(63條),卓別林才滿意通過。

鞋子是甘草做的,是委託英國一家種植甘草並將其製成薄餅的公司製作的,卓別林稍後因胰島素休克被緊急送往醫院。

4.一隻真的美國黑熊被用於「小不點」遇到野獸的場景中,這在當時很不尋常,當時大型野獸還是由人穿著道具服扮演的。

戴錦華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教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11年,自1993年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現為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性別研究。開設「影片精讀」「中國電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性別與書寫」等數十門課程。中文專著《霧中風景》《電影批評》《隱形書寫》《昨日之島》《性別中國》等;英文專著Cinema and Desire, After Post-Cold War。專著與論文被譯為韓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十餘種文字出版。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

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

是多麼的無禮,

就算我知道,時機並不成熟,

那人也還沒有做好準備,

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尊重」。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

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成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

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靜。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自信」。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

不再去勾畫什麼宏偉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

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韻律。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單純」。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

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

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謙遜」。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

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

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

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地,如此日復一日。

這就叫「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

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

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夥伴,

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的智慧」。

我們無需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

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

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我的心就如同這張面龐

一半純白,一半陰影。

我可以選擇讓你看見,

也可以選擇堅持不讓你看見,        

世界就像是個巨大的馬戲團,

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        

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

有限溫存,無限辛酸。

《給孩子的電影》

戴錦華 編著

策劃出品:活字文化

中信出版社

2020年08月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請動動手指點一個「在看」並把公眾號「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查理卓別林
    可愛的查理《摩登時代》中我們的查理卓別林是位流水線上的工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重複的生產機器零件,單調枯燥。流水線的工人就像是個機器而已,機械的擰螺絲上螺帽一刻都不能休息,工人被逼成了神經痙攣性瘋狂症。自動進餐機1972年查理卓別林獲得奧斯卡終身榮譽獎,當時評審會給查理·卓別林的頒獎詞如下:「卓別林為電影製作,本世紀獨有的藝術形式所做的巨大貢獻,使得「卓別林」不再只是一個名字還成為了電影術語,所有曾看過電影的人都應該感謝他
  • 【聽&讀】查理·卓別林的晚年生活
    查理·卓別林的晚年生活After failure of the third marriage in 1942, He had met a young woman, the daughter of the great American playwright, Eugene O'Neill.
  • 永遠的世界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 - 成長經歷英文名:Charlie Chaplin全名: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譯名:查理·卓別林身高:1.73米出生地:英國倫敦生於:1889年4月16日逝於:1977年12月25日星座: 白羊座查理·卓別林是馳名世界的喜劇大師,
  • 電影史之演員系列1:查理·卓別林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這是《新世紀周刊》對卓別林的評價。作為默片時代的代表人物,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是回顧影史表演時,第一個必須提到的人物。
  • 電影史之演員系列1:查理·卓別林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這是《新世紀周刊》對卓別林的評價。作為默片時代的代表人物,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是回顧影史表演時,第一個必須提到的人物。
  • 查理·卓別林是戀童癖嗎
    不過他2014年出的一本反映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的書卻引發了一些爭議。書中反映了查理·卓別林的生活面貌,看了這本書不禁讓人心生疑問:查理·卓別林是個戀童癖嗎?據說卓別林曾對麗塔說:「如果時間和地點合適,我們就會xx。」幾周後,在他位於比佛利山莊的家中(在一間蒸汽房裡),這句話兌現了。然而剩下的故事幾乎是案件重演,這個年輕的小女孩懷孕了,她要求和卓別林結婚,但卓別林卻叫她「小婊子」。
  • 查理卓別林是如何成為全球偶像的,他最成功的影片卻讓自己反思
    毫無疑問,查理卓別林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電影演員之一,而他在電影史上的地位無可撼動。查理卓別林在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倫敦(比希特勒大了4天)。 他生於貧困之家,在9歲之前就成為專業的舞臺劇演員。 他的父親也是一名演員,因為卓別林母親的出軌而酗酒,在查理十歲時去世了。
  • 查理·卓別林了解一下
    卓別林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就此瓦解了。查理一世成了酒鬼,死時年僅37歲。漢娜在赤貧的生活中養育著兩個年幼的兒子,直到她自己因為健康的原因倒下為止。嚴重的精神不穩定使她的身體狀況從1898年起就每況愈下,直到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年幼的西德尼和查理在經歷了長期的貧困和飢餓之後,一起被送往國立貧民院。後來,西德尼被送往一艘名為埃克斯茅斯的訓練艦上,開始接受成為水手的訓練。
  • 導演合集 No.8 查理·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
    影人簡介查爾斯·斯賓賽·「查理」·卓別林爵士,KBE(英語: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是一位英國喜劇演員及反戰人士,後來也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導演。卓別林在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尤為成功活躍。
  • 統治好萊塢的流浪漢,永遠的喜劇大師 | 查理·卓別林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這歡笑的背後卻隱藏著卓別林一生的孤獨與悽涼發生了婚外情並生下了一個兒子惠勒·德萊登(Wheeler Dryden)卓別林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就此瓦解了查理一世成了酒鬼,死時年僅37歲漢娜在赤貧的生活中養育著兩個年幼的兒子直到她自己因為健康的原因倒下為止嚴重的精神不穩定使她的身體狀況從1898年起就每況愈下直到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
  • 全球十大笑星排行榜,查理·卓別林、巴斯特·基頓的作品都很經典
    ,最早是以默片被觀眾所認識,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詳細介紹: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
  • 喜劇電影大師查理.卓別林的悲慘童年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1889年, 查理.卓別林出生於倫敦南部的沃爾沃思,父母老查理和漢娜都是音樂家。查理.卓別林的身世帶有傳奇色彩,正是他的童年經歷,註定或說成就了他演繹生涯,激發了塑造流浪漢角色的靈感以及卓別林早期表演的所有形象。卓別林的父母都是表演者,但是,他父親酗酒,早早離世了。母親莉莉被迫獨自擔任起撫養子女的義務,他和兄長以及母親相依為命。
  • 查理·卓別林:無聲電影最經典的篇章!喜劇的孤獨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覽正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進行,這是一個講述喜劇大師卓別林一生的展覽。如果把他的人生劃分為鏡頭內和鏡頭外兩個部分,那麼一邊是那個戴著圓禮帽的流浪漢,一邊則是遭受政治打壓、情感生活混亂的大明星,這兩個形象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卓別林。藉由展覽的機會,卓別林之子尤金·卓別林來到上海,並接受了專訪。
  • 蘿莉控查理卓別林的戀愛婚姻史
    兩人的關係直到1918宣告終結,因為這一年年底,卓別林與年僅16歲的童星米爾德麗德哈裡斯結婚。然而直到1923,普文斯仍一直擔任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其中包括著名影片《尋子遇仙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卓別林從未間斷向普文斯支付工資直到1958年普文斯逝世。
  • 查理·卓別林:如何在難過的日子裡笑出聲來
    突然間,查理·卓別林似乎成為人們追逐的明星。——查理·卓別林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經濟迅猛發展,百姓不愁吃穿;也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全民金錢至上,道德禮教缺失;但好壞之間的界限,有時並非那麼明顯,而且有些人所謂的
  • 永遠的小人物,偉大的卓別林
    今天是聖誕節,先祝大家聖誕節快樂。然後小妹想給你們安利一個人,把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的查理·卓別林。世界就像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查理·卓別林他似乎總是與聖誕節有緣,1898年的聖誕節,還不滿10歲的小查理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舞臺劇演員。當他第一次有機會通過表演來引人發笑時,他的角色是舞劇《灰姑娘》裡的一隻貓。他去世的時候,是1977年聖誕節,享年88歲。
  • 「默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幽默風趣的人生,怎能少得了美女青睞
    「默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幽默風趣的人生,怎能少得了美女青睞?提起默劇,大家都有所耳聞;提起查理·卓別林,想必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你怎麼也想不到查理·卓別林這一生給大家帶來了多少優秀的作品,帶給了大家多少歡聲笑語以及感慨萬千……看過查理·卓別林作品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該了解查理·卓別林的作品特點,不管是卓別林作《謀生》,還是那部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作品《摩登時代》,亦或是那部充滿善意、極暖人心的《城市之光》,都將觀看者帶入當時當地那個場景,給人真實感,又讓人在歡聲笑語中回味出社會的現實、生活的苦澀以及那種不放棄
  • ...埃瓦裡斯特·伽羅瓦|查理·卓別林|查爾斯·達爾文|王薇薇|本田...
    1、查理·卓別林在他成名的時候,這位演員在美國的一個集市上遇到了麻煩。1920年,一家報紙刊登了女演員瑪麗·璧克馥向威廉·格倫費爾男爵講述的一件軼事。根據這件軼事,卓別林參加了一場模仿自己角色夏洛特的比賽。然而,他並沒有贏得比賽,相反,他最終僅排在第20位。
  • TANC | 從「流浪漢」到喜劇之王,餘德耀美術館帶來大型查理·卓別林回顧展
    6月8日,餘德耀美術館與瑞士洛桑愛麗舍博物館合作帶來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的全球首次大型回顧展「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查理·卓別林不識譜,所以需要別人幫助他記錄自己的曲譜。▲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覽開幕現場,圖片來源:TANCQ:展覽中有一部分是關於卓別林的音樂創作的,這也是卓別林不太為人熟知的一面。
  • 中國的查理·卓別林,不是趙本山也非陳佩斯,而且備受爭議的他
    中國的查理·卓別林,不是趙本山也非陳佩斯,而且備受爭議的他我們知道在世界上有著特別多的喜劇大師,給我們帶來了有很多歡樂,例如憨豆先生,還有查理·卓別林都是世界著名的喜劇大師,都是以自身搞笑的形象,給我們帶來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