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誰?該以什麼為重?所追求的人生使命是什麼?

2020-12-24 寒冬扒娛樂

在人人都活在社會規則的繭裡,女性作為特殊的一類社會群體中,往往更容易觸碰結構性的困境,不管她們作為學生、職場人、妻子等多重身份都被社會要求成為一位「獨立女性」。每天都有無數的聲音告訴女人們:你們要化妝保持面孔的吸引力;你們要健身保護軀體的誘惑力;你們要工作才能保持經濟獨立;男人肯為你花錢,才是愛你的;我們辛苦工作,是為了買下心愛的東西;我們心情不好,直播推文都在告訴你買買買就對了!

這些所謂的自由,是換取一個更大的牢籠。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死後會在墓碑上刻著:她一生擁有裙子1004條,口紅288支,高跟鞋366雙,包包188個。

女性的一生應該以什麼為重?從幾千年的宜家宜室,到幾百年的父綱夫綱,到幾十年前的女權運動,再到現在,微信熱文提倡的女性獨立被大多數女性所推崇。這是一個眾生喧囂的時代,也造成「女性這一生該以什麼為重?所追求的人生使命是什麼?」比原來得到了更多的討論和關注,有些刺眼的標題映入眼帘「你這麼獨立,難怪沒人要!」「有些姑娘,獨立的難以接近。」

何為「獨立」?

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獨立、心態獨立。

何為「獨立女性」?

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的女性,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會為之爭取並承擔相應的義務,不接受詆毀亦不接受空虛的讚美,一個人就可以將生活過的豐富精彩,內心寧靜並能夠享受獨處的時光,說的直白些就是對另一半的依附感極弱。

「我很欣賞這類女生,但我會娶那種沒有什麼野心的姑娘,宜室宜家。」

正如我相處了很多年的前任在分手時,除去兩人相處方式上的問題,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太過要強。他承認偶爾會為我獲得的小成就而開心,但更多的是壓力,他說:「除了有些愛發脾氣,你是很好,我不知道以後我還會不會遇到你這樣的姑娘,但現在的我沒辦法跟你結婚,我希望的是你能夠安安穩穩在家相夫教子,以我為重。」這些話對於曾經的我每個字都顯得極其刺耳,直戳心房。平靜之後我嘗試著去理解他的每句話及心態,才明白這些年來他一直希望我能變成他喜歡的樣子,一直仰視他並將決定權交給他。

為什麼一定要把夢想、事業和家庭對立起來呢?

這是舊觀念套在女性身上的一個枷鎖。這個枷鎖同時也給了男性沉甸甸的重量。借用一句名言,「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女人可以自由地選擇她的重心,整個社會才能看到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燦爛靚麗的女性;男人也才有更多的角色選擇自由,也有更多能夠並肩作戰的潛在優秀伴侶。

在此之後,我反而更欣賞起了女主外男主內相處模式的夫妻,至少在氣度上,他們摒棄了所謂的大男子主義,發自內心地為另一半的成功開心。既已相愛,又何必非要爭個誰強誰弱?真正的獨立女性需要的是一個懂得放下所謂的直男自尊心,懂得去欣賞那份獨立和堅強的男人。是雙向的奔赴的愛情才有意義。

身邊很多高智商的有錢人,都在玩著open relationship,說著炫酷的人性、女權、身體主宰、婚姻契約。但我還是想要一段專一的婚姻關係,一輩子只和自己愛的人睡覺。

但只是愛情、男人,怎麼也稱不上是人生的戰壕和使命。它應該是一部電影,電影裡的人,有悲歡離合,電影裡的月,有陰晴圓缺。那愛呢?最好把它當成電影中的彩蛋,是驚喜,但不強求,因為除了愛他,還能愛自己。

我們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男人或女人。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做出自己作為「人」的決定就好,不要理會那些試圖通過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來限制你的聲音。女性主義者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最終平等,是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生活重心,而不再被自己的身份或性別所限制。所謂性別平等,不是「女人要像男人一樣」,而是不會再有「男人該如何」「女人該如何」這樣簡單粗暴的性別劃分。

勇敢、大度、堅強、溫柔、和善、體貼這些優點形容詞應該是作為人所能共享的,並非是一部分用來要求男生,一部分用來要求女生。希望有一天,無論男女,喜歡文科就去學文,喜歡理科就去學理;喜歡跳舞就去跳舞,喜歡籃球就去打籃球;喜歡家庭生活就選擇側重家庭,喜歡追求事業就選擇側重事業,不會再被別人指指點點,更不會被性別禁錮在自己所厭惡的領域,渾渾噩噩度過餘生。

問問你自己是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所有微信推文都在告訴你:「你需要經濟獨立,不依附於男人,女權自由,只有寵著你慣著你的男生才是最好的男朋友,網紅博主過的生活才是值得的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軌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職稱與代稱,每個人都會遇到你想拼命保護的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別人的生活都是樣板,自己的生活才是經營,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要隨意去聽從別人的建議去告訴你該怎樣去做,1000個人能說出1000個不同的故事,100個幸福故事和900個不同的傷感故事,出身環境、生長環境不同決定了很多人一輩子也搞不懂自己是誰,無論你說要以父母為重、要以愛情為重、要以家庭為重、要以工作為重,都沒有錯。你自己的生命,你是誰?該以什麼為重?所追求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別指望別人給你答案

相關焦點

  • 人生到底應該追求什麼?
    代價是犧牲你自己的發展機會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先從人生的追求上進行探討:到底什麼是美好的生活?人生到底應該追求怎樣的美好?孔子說人生要追求品德的提升,王陽明說人生要學做聖賢,基督徒說要追求榮神益人,稻盛和夫說人生追求要靈魂的淬鍊,只要你離開人世時能夠比降臨人世時更加高尚,你就沒白走這一遭有些人說追求事業,追求愛情,追求友誼,追求大房子,追求金錢,追求真實存在的意志,追求成長.
  • 人這一生必達的使命是什麼?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做什麼,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最終一定能夠得到,因為這願望來自宇宙的靈魂,那就是你在這世間的使命。」我想,這是生命意識自我覺醒的一種本能反應。人類覺醒可分為三個階段:初級覺醒即老百姓所說的學會做人、做個好人,這是最基本的覺醒。絕大多數有覺悟的人屬於這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深度覺醒即:明心見性,明白自己人生的意義。這個階段的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做出正確選擇,並且矢志不渝,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實現宏圖大業。
  • 《相約星期二》 當你實踐人生使命時會發生什麼
    2021年1月,麥琪帶你飛心靈療愈工作室正式對外開啟,應聲而來的是 「使命星期二Purpose on Tuesday」:每周一次為在上海的同頻共振的夥伴們建立一個可以探索人生身心成長的空間,每周固定的時間相聚一起,探討人生。
  • 八字婚戀之事業為重的女生該何時選擇婚姻,未來老公是什麼條件
    最近遇到很多問題,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解決,所以找到了你,想要讓你幫我指明方向。從小家庭條件不錯,父母對我比較偏愛,雖然父母在我小學的時候就離婚了,但是關係一直處得比較好,沒有給我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我自小學習成績就好,後來出過讀書,學的是影視編輯,畢業以做了一段時間,得到長輩的幫助,發展也不錯,但是父母覺得這行水太深,不適合女孩子,我又考取了法律碩士,現在我已經快30歲了,父母希望我能找點結婚。
  • 《回首又見他》我們在追求什麼?
    不同於《華麗一族》,看完《白色巨塔》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該寫點什麼,直到重新看完《回首又見他》。真的很諷刺,小時候看的時候以為好醫生石川最後把壞醫生司馬感化了,最後好醫生不幸死於絕症,壞醫生失落地走出醫院,迎著漫天的飛雪一個人走在黑夜裡,但從此身上背負著逝者未盡的使命。
  • 《凪的新生活》什麼是理想生活?我們該如何追求幸福?
    養在家裡的豆苗、時刻在公寓裡待命的電扇小黃、手工製作的紅絨球頭飾、苦瓜、手撕麵包、巧克力pokey……這些小物給凪和她的朋友們帶去了幸福。凪與朋友們融洽的相處氛圍治癒了劇中的人也治癒了屏幕前觀劇的我們自己。
  • 找到人生使命的三個方法
    前幾天看了《銀河補習班》,除了對片中80後的生活又懷舊了一把,以及父子之情值得更多的探索和自省以外,尤其對片中重複多次的金句: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特別認同!的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夢想,那麼你每天的生活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但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其實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 什麼叫做做自己?如果做到真正的自我,人生贏家就是你,皆你所願
    這類人稱之為「想幹什麼」,因為他能知道此時的無為而為,他得做點什麼?但是出於自身對做事的態度與內心的不堅定,讓他無法持續堅持幹下去,所以就會有,幹過了但是沒有成績。容易半途而廢,細想一下身邊的人包括自己,難道不是嗎?明知追求但是就是不能左右自己。
  • 你們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是什麼?
    當我講到企業文化的時候,當我講到一個企業的使命與價值觀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我講的這些東西是虛的,但是這個世界往往是虛的決定時的。三大文明古國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只有我們中國依然觸及不到,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到底是什麼,非常的重要,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就是它的軌道,這就是他的使命。馬雲說我們曾經犯過很多錯誤,偏離軌道,我們都失敗了,我們的發心就是要幹這件事情,結果我們去做來往,所以我們失敗了,我們去做搜索了,我們失敗了。
  • 三十歲的女人,到底該活成什麼樣子
    也許該聽長輩們的話,差不多就得了。 所幸機緣巧合,陽姐看了一集奇葩說,恰好辯題是「剩男剩女該差不多就得了嗎」,裡面大齡單身的範湉湉的愛情觀讓她深受共鳴:我要一生一世一雙人,在愛情裡不需要打分,沒有差不多,只要是那個人就好,如果不是,寧願孤獨至死,也不要輕易地苟合。
  • 李善友:2021,人生皆有意義,使命終將降臨
    所以,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如果你能一下子找到「一」,就會有極大的確定性,這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極大影響。正如《教父》裡所說,那些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了一輩子都看不懂本質的人,註定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 並沒有所謂的人生使命,而是生命在內在和外在同時召喚你.
    這本書記錄了追尋靈性30多年仍無法觸及最高可能性的希麗爾帶著懷疑與戒備,在遇見薩古魯後觸動內心的成長曆程;以及她和薩古魯五個夜晚的心靈對話——涉及生命、死亡和命運的人生課題。我們在沉默中沿著道路步行,不一會工夫就走到了湖邊。站在一塊巖石平臺上,憑欄遠眺,整個湖面在陽光下閃爍著寧靜的波光。近岸處,樹木映在水中,勾勒出一幅靜美的風景畫。
  • 22歲年入百萬,經常感到孤獨,人生追求的意義是什麼?
    也有人當了很大的官,但是沒有什麼錢,也有人非常長壽,但是很貧窮,也有人很貧窮,也有人很有錢,但是活得很不快樂。這都是因為每個人的業果不一樣所致,所以沒有什麼好稀奇的,這是第一點。宗翎法師第二點就是說為什麼要追求別人非要崇拜你呢?
  • 人生既然沒有意義,那有什麼?
    如果人生真的如叔本華所言,那豈不是痛苦不堪?當然叔本華作為悲情主義大師,對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悲觀的態度。但是這個叔本華難題如果想不通,難免就被他帶溝裡去了,人生到底是不是為了欲望而活,如果是的話,那麼是不是總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 什麼是人生藍圖?
    我想給大家做一個比方,比如說現在我們平地要建一個房子,那你認為你會怎麼蓋這個房子,你知道大多數人是直接平地蓋起了,到屋頂的時候發現不對,我現在房子要塌了,我得重新來蓋,於是把所有的地磚啊,包括所有的牆壁全都推倒,重新再改一遍,這就是大多數的人生,然而你問我,我該怎麼蓋,或者是說我們很多那些成功人士以及優秀人士他們是怎麼蓋的?他們是蓋房子首先是制定一份圖紙。
  • 時時刻刻,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電影分為三條線,第一條是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因為有精神病史,患抑鬱症,為了養病,他的丈夫陪她一起生活在1923年的英國倫敦郊區布魯姆斯伯利。她生性敏感,正在創作人生最後一部小說《黛羅薇夫人》。掙扎在生死邊緣,她最後選擇寫完小說後自己死去。因為活著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折磨,也是對身邊人的折磨,為了大家都得到解脫,她選擇死亡。死亡,就是她追求的安息,寧靜。
  • 電影經典臺詞|想要什麼就得去努力,去追求
    4、《獅子王》這是我的國土,我不為她而戰鬥,誰為呢?5、《心靈捕手》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過自己才能體會。11、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那些做不到的人總要告訴你,你也不行。想要什麼就得去努力,去追求。
  • 人生,得意什麼?又失意什麼?
    人生,有得就有失,有福就有禍,所以,不因失去,而耿耿於懷,不因得到,而得意洋洋。做人,腳踏實地,少張揚,多低調,成功,不驕傲,坦然面對,做到心如止水;失敗,不沒精打採,不灰心也不氣餒。人生,就一場旅程,得,我幸;失,我命。沒什麼好得意,也沒什麼好失意。然而,得,也未必是好;失,也未必是禍。
  • 電影聯盟:《送我上青雲》,你所追求的愉悅是什麼?
    所幸看完後,心底儘是一片輕盈的靈動。電影野心不小,從片名就看出來了。寶釵詠柳絮,正是要借好風之力,再別霄壤。電影《送我上青雲》在一片人為縱火的荒山上拉開帷幕。女主盛男(姚晨飾)三十多歲,記者。幹練獨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沒有多少存款,也很久沒有性生活,卻在體檢中意外查出卵巢癌,手術費要30萬,而且術後存活五年的機率並不樂觀。
  • 賈靜雯從過氣女演員逆襲至金鐘獎封后,是什麼改變了她的人生?!
    就像前面我們談到的,人生就是在正路與邪路的掙扎和選擇,真正讓我們走向正路的就是創造我們的上帝,而方法就是艱難和困苦。 賈靜雯也就在她生命的盡頭經歷到了上帝的恩典,也正是這個經歷,幫助她真正的從絕望的邊緣浪子回家。 其實在賈靜雯在2008年就已經受洗,蘋果日報於當年5月7日曾有一篇報導專門介紹過她信主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