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裸捐」是大方?都是成年人了,別那麼幼稚

2020-12-23 大國財經

捐款這件事情在人們眼中一直是神聖的,也正因如此,每當新聞曝光了某些慈善基金會侵吞資產或是將善款用於私人揮霍時,總能引起一波又一波民憤,而這個基金會的口碑也會不可逆轉地下滑。

也正因如此,當一些富豪拿錢出來做慈善時,總會得到人們的稱讚。在中國,富豪是否做了慈善,做了多少慈善甚至會影響到該富豪旗下品牌的口碑。每當發生災情時,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那些富人們。

近年來網上也有過一些討論,譬如稱「某某捐款只捐了幾個億/幾十億,都不到他總資產的幾分之一,是不是太摳門了」。還動不動就拿外國那些動輒捐款百億的富豪們做對比,企圖反襯出中國富豪們的小家子氣。外國人「裸捐」是因為大方?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看事物真的不能這麼表面。

不僅是外國的新聞,我國的媒體也喜歡報導外國(尤其是美國)的那位富翁又捐款了多少億,國外甚至一度還發起了一股「裸捐」熱潮,從巴菲特到比爾蓋茨再到扎克伯格,他們都捐出了自己絕大部分的資產,除此之外,創立慈善基金會也成了富豪間的一股「潮流」。

為什麼外國的富豪如此熱衷於做慈善?難道真的如某些「香蕉人」所言,外國人的素質比中國人要高嗎?當然不是。

富人們想要持續不斷地做生意,那麼就需要一個好名聲,捐款就是獲得好名聲的一個重要途徑。當然,這點無可厚非,中國的富豪捐款帶來了好名聲難道他們會不在意嗎?

但在這個表面的理由下,外國的富豪們熱衷於慈善事業還有其他的原因。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避稅」。富豪們賺得越多,稅就交得越多,尤其是像美國,它的遺產稅高達50%,也就是要交一半的錢。但同時,美國的法律規定,做慈善是不用交稅的,這也就導致了富人們建立屬於自己的慈善基金會,再往自己的基金會裡捐款,這一套「將錢從左口袋挪到有口袋」的操作在民眾看來就相當於做慈善了,而且因為數額巨大,看起來可不就像是捐了很多一樣嗎?

在捐款達到一定比例和年限後,剩餘的錢就可以讓子女大大方方地繼承了,何樂而不為呢?這種利用法律漏洞「合法逃稅」的事情在外國富人圈內屢見不鮮。

而且因為如果基金會不要求民眾捐款的話,那麼該基金會資金具體流向是可以保密的,這筆錢最後有多少真的落在了實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所以對於外國的富豪們而言,做慈善不僅不會使財產變少,還能賺的好名聲,暗地裡錢也賺到了,簡直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雖然政府也有出臺法律規定基金會每年必須拿出5%來做慈善,但這5%居然是包含了基金會內任職人員的高額工資以及出公務帶來的各種費用(比如飛機票、住的酒店)以及所有的運營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富豪們都讓自己的子女去打理名下的基金會,相當於就是在用這5%來給子女們開工資,而子女在上學的,則可以用這5%捐給學校,用作子女上學的費用。

此外,因為如果將錢拿去做醫療科研的話,稅率可以低至1%,所以很多富豪也熱衷於「拿錢去做醫療科學研究」。但這些錢並不是直接作用於那些已經患病的人,而是拿去投資那些研發該項目的公司,投資這些企業還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這樣一來二去,錢是「越捐越多」,但媒體報導出來的只會是「某某捐款多少錢用於醫療科研」,不知內情的普通民眾就感動得一塌糊塗,紛紛誇讚他是大善人、有良心,這樣一來,名有了,錢也沒損失多少,也難怪國外的「聖人」如此之多。

不僅如此,利用慈善基金會向官員進行「賄賂」是合法的,富豪們會聘請一些高官來自己的慈善基金會做高級顧問,高管拿了好處後自然會給富豪的慈善基金會開起綠燈。弔詭的是,在國外,這一切真的都是合法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政府還會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很簡單,因為如果立法強行規範,會造成美國富人階層的財產大量流失到國外,就像我國富豪常被吐槽的「資產都轉移去國外了」云云,會造成國家資產的流失,而不去規範,至少富豪的錢還能留在國內,而且裡面好歹有一些是真的可以用在民生上的。

與外國不同,中國的富豪們不允許建立自己的基金會,所以他們的錢捐了那就是捐了,這筆錢和他們再無關係。此外,我國要求基金會必須公開捐款數額以及後續流向,必須受到公眾的監督,不然就要挨罵。

所以在這方面,論套路還是外國富豪們用得好,錢有了,名也有了。當然,不是說外國的富豪們就真的一點社會責任感都沒有,一點錢都不捐,他們也是會捐的,也是真的會為慈善事業做貢獻的,只是真的沒必要將外國的富豪們吹得天花亂墜,同時將中國的富豪們貶得一文不值,大家都是人,有自己的私心也是正常的,對於捐款這種事情,理性看待就好了。

富人們之所以能積累資產,能留住資產,那他們玩的套路一定比普通人多得多,真沒必要給外國的富豪們樹立一個聖人的人設。

哪怕中國的富豪們捐得不多,但那起碼是真金白銀往裡砸,在這方面沒必要高估歐美資本金的高度,外國的月亮並不真的總是圓的。

相關焦點

  • 為何外國富豪都喜歡「裸捐」?聰明人才能看透背後的套路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比爾蓋茨勸馬雲捐款一事,在西方,一個富豪幾乎每年都會往外捐出一大筆錢,死後更是直接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捐出去,一分不留,這就讓很多人產生了一個誤解,就是西方富豪都很大方灑脫,真正視錢財為身外之物。
  • 成年人看小豬佩奇,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成年人看小豬佩奇,難道就是幼稚的表現了?提到小豬佩奇,很多人可能上來就列出小豬佩奇一系列的罪狀,但是這些人可能大多數沒有看過小豬佩奇,只是人云亦云的傳播一些其他人的觀點罷了,甚至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佩奇是母豬,這部動畫的另一個名字叫做「粉紅豬小妹」。
  • 為何外國富豪都喜歡「裸捐」?
    記得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從微軟總裁的位置上退下後,將自己名下的580億美元全部捐給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分文沒給子女,被媒體譽為裸捐。捐出580億美元本身就很讓人矚目,然而他這種不留一分錢給子女,只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的慈善精神顯然更令我們肅然起敬。
  • 《愛我就別想太多》被嘲爛尾,現實真有李洪海這樣裸捐富豪嗎?
    導語:電視劇《愛我就別想太多》被嘲爛尾,現實真有李洪海這樣裸捐富豪嗎?陳建斌、李一桐、潘粵明主演的電視劇《愛我就別想太多》雖然口碑兩極分化,但話題度很多,收視率還不錯。昨晚《愛我就別想太多》正式收官,卻又迎來更大的爭議。有網友吐槽:簡直就是扯淡,這種結局誰信啊!有這樣的人嗎?編劇是不是腦子起泡了?有網友表示:裸捐作為觀眾我接受不了了呢?也有網友表示:我怎麼感覺爛尾啊!
  • 「都成年人了,還看動漫,你幼不幼稚啊」成年人真的不該看動漫嗎
    「這麼大人了,怎麼還看動漫啊」「都成年人了,還看動漫,你幼不幼稚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咋還這麼不成熟,喜歡這些小孩子的玩具啊(手辦)」,作為一個喜歡二次元,相信大部分人都聽過來自周圍朋友親戚的這些問候。
  • 用奧特曼頭像幼不幼稚?成年人就真的不能看奧特曼了嗎?
    文/小右奧特曼是很多人的童年了,從1966年開播至今已經有了好幾十部,幾乎每一年都會有新的奧特曼開播,這個系列已經陪伴了好幾代人的童年時光,小到幾歲大到三四十歲的人,可能在小時候都看過這個系列的劇。在小孩子的世界觀中,奧特曼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會保護地球打敗怪獸,對於很多男生來說,即使已經是成年人了,奧特曼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三個字,甚至社交帳號也用奧特曼作為頭像。一個網友分享剛加上一個女孩,對方就因為看到他的頭像是奧特曼,質疑他是不是未成年,說他的奧特曼頭像非常幼稚,那麼大的人,還用小孩子的頭像。
  • 《瞄準》的秦鶴年:一個極其幼稚,令人生厭的成年人
    還有就是對正派人物特點的刻畫,吐槽的就更多了,感覺每個正派人物的智商都不在線可以解讀為前線戰場投誠的鑰匙,作用不容小覷,但就秦鶴年這個人物來說,感覺更像是一個極其幼稚,令人生厭的成年人。背景交代了他一手創辦了楚軍,因此秦鶴年的實力和能力是非常強的,但到暮年他做的所有事情,只不過是在小吃攤遠看孫女。
  • 國外富豪都喜歡裸捐,國內卻很少,難道真的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賈伯斯的老婆裸捐1750億,比中國首善曹德旺的300億多出了六倍,似乎這外國人更加熱愛慈善,但是你知道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嗎?比如一個遺產200億的富豪,他把100億打進了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會,那麼不但這捐出去了的100億的實際掌控人是他,剩下的那100億在捐贈的當年還能享受20%,也就是20億的免稅額度。這一來一回,可不就是把手頭上的錢越捐越多了嘛!不僅如此,這富豪們還在慈善基金會這個組織上開發出了新的玩法。
  • 成年人擁有一顆童心,這並不是幼稚!
    開首語成年後,我們有太多的心煩、無奈與煎熬,許多事情都不盡人意,工作上的煩惱,親密關係不和諧,親子問題困擾等等。人與人之間的複雜詭譎,每天都要絞盡腦汁的去應對。但有時人就是那麼脆弱,或許一些小事,又或者是他人的隻言片語,就能讓人瞬間淚流滿面,甚至崩潰。
  • 連世界首富都是老二次元,為什麼還有人認為成年人看動漫幼稚?
    但與此同時,在諸如微博等飯圈為主的平臺,卻依然存在很大的一批人認為成年人看動漫很幼稚,年前「二十歲還喜歡看動漫」上熱搜就可見一般。為什麼這個話題會上熱搜呢?說白了,網上還是有大部分人至今還是認為看動漫是小孩子的專利。但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有非常多的例子都在不斷推翻這個觀點。
  • 國外富豪的裸捐,國內富豪的移民,背後是同樣的「套路」?
    來源:金融小清新來源:聚富財經富豪捐款,常常成為普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對於慈善捐款一事,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富豪,都很熱衷。在捐款方面,似乎國外的富豪更「大方」,有不少國外富豪甚至承諾捐出全部財富。比如,前不久,賈伯斯遺孀裸捐超250億美元,也是引起了熱議,然而,關於國外富豪的「裸捐」的背後,外界也是猜測紛紛,那麼為何很多國外富豪願意捐出自己全部財產呢?在外界看來,除了真心做慈善之外,還有兩大原因。「避稅」似乎確實足以成為國外富豪熱衷於慈善事業的動機。
  • 12年前放話死後裸捐56億,5年後突然拋出一句: 沒錢,40年後再說
    12年前放話死後裸捐56億,5年後突然拋出一句:沒錢,40年後再說前段時間凍齡女神米雪曬出爬山照,其中影帝周潤發也在其中,兩個人雖然都已經60多歲,但是精神氣很足,十分有活力,相約一起爬山的朋友們也都是同齡人,一伙人有說有笑,
  • 裸捐!又裸捐!美國富豪為何越來越熱愛做慈善?
    但是,在美國一個很神奇的現象,美國的大企業家都有慈善的傳統,將自己的財富全部裸捐也是常有的事情。比爾蓋茨裸捐;賈伯斯裸捐;扎克伯格裸捐;巴菲特裸捐;.....放心,幾乎不用去查,美國只要是富豪,必然裸捐;甚至有數據表示:慈善捐贈是中國的30倍,難道美國人樂善好施?充滿愛心?其實不然......
  • 美國為什麼富豪裸捐
    我們中國人一聽到某富豪裸捐一定都是非常驚訝的的表情,啊,這富豪真大方,然而歐美人聽到某富豪裸捐一定是一臉不屑,呸,這人渣。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呢?在美國有一句話,出生在美國有兩樣東西你永遠逃不過去,死亡和稅收,美國富豪的裸捐就和美國的稅收有脫不了的關係。
  • 【獨家】裸捐還是不裸捐?馬雲和巴菲特等八位大佬展開激辯!
    但是作為一個社會,如果我們去考慮、要求、期待甚至誘導所有的企業家都採取「裸捐」的姿態,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幸的。如果今天我們仍然是所有都「裸捐」,捐了以後90%進入政府,最後的結果又是變成普天之下、莫非國產。所以這點非常重要。主持人:下面有請正方二辯庫克先生做陳述正從歷史角度來看,西方的慈善事業是具有比較長遠而堅實的基礎的。鋼鐵大王卡內基曾經說過,「富人若不能運用他聚斂財富的才能,在生前將其財富捐獻出來為社會謀取福利,那麼死了也是不光彩的」。
  • 千萬別和幼稚的女生談戀愛.
    我發現幼稚恐怕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悄悄消失: 在三年級的時候我會羨慕校園裡五六年級的大哥哥。 他們仿佛一個個大人,每天有自己的事業可忙,談吐中流暢的髒話彰顯著自由的魅力。不像幼兒一樣的我們,每天都在擔心老師和爸爸媽媽有沒有不高興。
  • 世界富豪為何裸捐?你以為是真慈善?
    01寫在前面2020年賈伯斯遺孀勞倫宣布裸捐250億美金,2019年希爾頓裸捐27億美金,比爾蓋茨退休時曾宣布裸捐580億美金,為何國外富豪頻頻做出裸捐的操作,是慈善?還是慈善資本主義?02遺產稅及其遺產稅的規則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遺產稅,關於遺產說很多朋友都不是別了解,或者是了解一些,但是不是特別具體,主要是我們國內體制不同沒有遺產稅這一說
  • 賈伯斯遺孀勞倫娜鮑威爾裸捐250億美元,為什麼富豪喜歡裸捐
    近日國內媒體都在報導一條消息,這條消息可以說是貧窮限制了個人的想像力,讓許多網友看著都流口水了。那就是賈伯斯遺孀近日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未來會將超250億美元的財產捐出,不留給後代。在採訪時說:「我沒興趣積累財富,史蒂夫也沒興趣。
  • 國外富豪都早早宣布會將巨額遺產全部「裸捐」?背後的原因不簡單
    很多國外的頂級富豪都早早的宣布會將巨額財產全部裸捐,列如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Fan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都宣布會裸捐。3月初,賈伯斯的遺孀勞倫娜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未來會把超過250億美元的財產全部捐出,不留給後代。賈伯斯說過「個人累計大量的財富是不對的」。
  • 周潤發真的裸捐56億了嗎?
    之前在某平頭文章上講解說周潤發裸捐56億身家,在香港,還從來沒聽過裸捐和淨身出戶,這兩個名詞,都說周潤發裸捐了56億?都不知從何說起。香港很多有錢人像李嘉誠都成立的基金會,有些富豪更有避稅之嫌,內地沒有遺產稅,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有遺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