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姐妹之間感情深厚,互稱彼此為閨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接受這個詞,甚至把其歸為貶義詞範疇。
你怎麼看待「閨蜜」這個稱呼?
它本身是一個很文雅的詞,但差點要被社會現象給誤解顛覆。
閨蜜,應寫作「閨密」,詞名源自「閨中密友」。是女兒家在閨房中能夠互訴衷腸的女性朋友,甚至是未出閣時就與之交好的密友。
閨密,之所以叫密就肯定和秘密有關。很多難以啟齒,羞於和異性討論的問題都可以和閨密聊。
閨蜜通常用來形容女性之間要好、親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本身與異性不相干,這是一種閨閣情懷。
本意特指女性的詞,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生把這個代名詞用在了男性好友身上,甚至衍生出了「男閨蜜」一詞,用來給一些亂七八糟、狗血劇情當靶子使的稱謂。
身邊大多數朋友都有閨蜜,不管是是男閨蜜抑或女閨蜜,關係親密的同時又讓人感到一絲奇怪。
剛認識幾天的兩個人,一起吃了幾次飯,煲了幾次電話粥,再次見面的時候就可以以閨蜜相稱。
之前只是覺得閨蜜這個詞有點矯情說不出口。後來有個朋友到處宣稱我們是閨蜜,我內心有一點小愧疚,覺得我們關係並沒有那麼好,對方卻把我當閨蜜,於是我也掏心掏肺的對她。
後來才發現,她稍微多玩幾次的都叫閨蜜,對我也沒有多特別。
網紅的世界中,閨蜜像是小資的代名詞,聽上去很有錢的樣子。
某某閨蜜為朋友慶生買下幾千的鏈子和蛋糕,某某閨蜜是品牌創始人。
過於濫用閨蜜這個詞,總給人一種矯情、做作之感。
在網上,「閨蜜」「乾爹」「隔壁家」大多數意味著狗血劇情的開始。
「防火防盜防閨蜜」,提到閨蜜總感覺她會和你男朋友發生點什麼事情。
大學宿舍夜談會,專門就「該不該讓閨蜜和男朋友互加聯繫方式」這個話題探討過一晚上。
看到別人朋友圈發閨蜜的合照,人們總是會下意識的對比兩個人的顏值、站位、表情,分析兩人的心裡,最後得出結論:「塑料姐妹花」。
乃至最近幾年出現的「男閨蜜」,更是讓人們對「閨蜜」這個詞出現兩極分化的態度。
我有從小一起長大的男生發小,有一些認識十幾年的男生朋友,有大學四年給我很多愛護關心的幾個男生同學,在我心裡他們是摯友,我介紹他們的時候會說這是我朋友、或者老友。
如果用「男閨蜜」形容一段關係,莫名會蒙上一層曖昧的氣息。更像一方揣著明白裝糊塗,一方揣著糊塗裝明白。
不管多好的關係都要掌握好度,保持適當的距離。
閨蜜這個詞,現在到底什麼含義很難講,我也幾乎從來不用。
這就像男人之間互相稱呼兄弟一樣。
有時候叫兄弟是關係真的好,但是關係好很少叫兄弟。
有時候叫兄弟是因為關係不好,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
你會發現酒桌上兄弟這個詞屬於大眾稱謂,一起喝酒都是兄弟,喝到臉紅叫兄弟就看不出臉紅了。
女人在她的一生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或幾個人,哪怕她歷經鉛華、子孫滿堂,都不會妨礙她們結交好友。
我喜歡用「好朋友」稱呼這種關係,不喜歡閨蜜這個詞,它似乎天生限定了一種比較低的質量。
一段需要依賴長時間的陪伴才能維繫的友誼,不能算是最好的友誼。
友誼的質量取決於雙方是什麼樣的人,並不是取決於那種關係應該是什麼模式。
你抱怨她不再和你分擔,你肯定也知道,那是因為她的生活狀態有了變化。
其實你也不願和她分享你那比較新穎的生活,也許她也很失落。
也許她不能和你說更為親密的事情,是因為她覺得你不想聽呢?
且不去管別人,你先把心放寬。
想找她你就去,有時候索取也是付出,你索取她的關懷,同時也讓她感受到了信任。
她生活的怎麼樣不和你說,但你可以自己去問。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女人,自有女人的君子氣度:愛人如己,愛己如人
今日話題:
你對你好朋友的稱呼是什麼?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