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歷史正劇,《雍正王朝》以「大事尊重史實,小事藝術加工」的手法,給我們描繪了一副封建王朝的官場權謀生態圖。
這裡面有忠臣孝子,也有權臣宵小;有陽謀大師,亦有陰詭謀士;帝王仁愛,也很腹黑;臣子忠君,也有私心。細細品味,絕對回味無窮。
作為《雍正王朝》裡,最為重要的一場大戲——火燒江夏鎮,顯然是虛構的。但是,事情是假的,背後的道理卻是真的。高明的作者正是通過這件事,在無意間給我們展示了,什麼是權貴階級的「心狠手辣」,什麼是真正的腹黑權謀。
說起火燒江夏鎮,我們一般都是斥責年羹堯的喪盡天良的惡毒手段。但是,如果細細回味此事,我們就會發現:年羹堯的所作所為只能算是執行命令後的迫不得已,而他身後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心狠無情」。
首先,我們來說四阿哥。作為整件事情的幕後操作者,四阿哥胤禛其實對任伯安、劉八女等人的死亡早有預期。
當四阿哥他們一夥,從太子那裡得知了「百官行述」的消息後,一個完美的計劃早已成竹在胸。小編以前分析過:由於一直以「孤臣」自居,在「議舉太子」時,幾乎沒有人支持四阿哥胤禛。所以,四阿哥「火燒百官行述」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早已謀劃許久的一場收買人心大戲。
可以說,四阿哥對「百官行述」的勢在必得之心,絕對不亞於任何人。所以,四阿哥選擇年羹堯去江夏鎮,絕對是經過深思熟的。因為年羹堯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果斷決絕。
而且,四阿哥是親自領略過江夏鎮的厲害的。所以,他肯定知道,年羹堯如果不使出點雷霆手段,顯然是無法輕易拿到「百官行述」的。
還有一點,由於十三阿哥是整件事情的「中間人」。所以,四阿哥肯定知道,太子的心腹黃體仁,此時正拿著太子的手書,在江夏鎮與任季安「交談甚歡」。
所以,為了保密起見,任伯安、劉八女以及黃體仁等人,是堅決不能留下活口的。關於這一點,年羹堯在接到命令後,肯定也心知肚明,不然他也不會帶了五百人去江夏鎮了。
當然,後來淮安營的官軍也被「滅口」,這個肯定超出了四阿哥的預期。但是,當十三阿哥氣衝衝地前來質問年羹堯時,四阿哥卻在那裡閉目沉思。而且,面對十三阿哥的質問,胤禛的原話是:「你是怎麼知道的?!」
很顯然,此時的四阿哥早已知道了年羹堯火燒江夏鎮的「壯舉」。可他卻沒有一點怪罪年羹堯的意思,而是在閉目沉思,尋找對策。
也就是說,在「幕後之人」,四阿哥那裡,任伯安、劉八女、黃體仁等人的下場早已註定;年羹堯只不過是「操作者」而已。
細細想來,四阿哥果然腹黑至極。
現在,我們來說八爺黨。
在得知江夏鎮被血洗的消息後,九阿哥胤禟的第一反應是:「這事一定是太子派人幹的!咱們辛辛苦苦積攢的幾百萬銀子不能就這樣讓他擄走!
而八賢王胤祀,顯然思考得更為深遠一點:幾百萬銀子都是小事,那《百官行述》不能落在他的手裡!
但是,八爺黨從頭到尾,都沒有人關心過「自己人」任伯安與劉八女的死活,更不要說那些,無辜遇害的幾百口人了。
最後,作為大清的最高統治者康熙,知悉此事偶,最為關心的問題只有一個:這麼大的事,竟然沒有兒子給自己匯報,他們是不是在背著朕「搞事情」?
所以,他急招年羹堯前來面聖,在弄清事情原委之後,對於其剿滅江夏的事情,沒有絲毫怪罪,依然讓年羹堯上任四川巡撫。可見,在康熙的眼裡,統治的穩定遠比幾百口人命,要重要得多。
從冷麵王四阿哥到八賢王,乃至整個大清的最高統治者康熙,在火燒江夏鎮這件事上,根本沒有人關心過那七百多口人命;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自己利益有沒有受到侵害。封建統治的無情可見一斑。
小編突然想起了,《大明王朝》裡的一句「名言」:一兩個小縣的事嗎,皇上心裡裝的是九州萬方!看來,所有的權力鬥爭,其本質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