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橋段演繹——火燒《百官行述》。只是,相信很多看官和我一樣,對這段劇情有著太多的迷惑之處,比如劇中人物口中的疑問:
皇十子胤俄看到被邀請的皇三子胤祉,問道:「怎麼,還請了三哥?」;比如,皇三子胤祉回應的「我是不當請之人嗎?」。比如皇十子胤俄在八爺府險些和皇四子胤禛翻臉,來到四爺府為何立馬換上了另一副面孔?再比如那個被看官們最為迷惑,甚至好多看官壓根就沒注意的小細節——皇四子胤禛命人「倒酒」以後,酒桌下面「有一隻腳踢了另一隻腳」。踢人者,是誰?被踢者,又是誰?這個不易被人發現的小細節到底有何意圖呢?
原江南巡鹽道——任伯安,在擔任「吏部主事」的時候,利用職務之便網羅收集了三百多名朝廷官員的隱私,並記錄在冊,取名為《百官行述》。當時的胤礽雖然已被恢復太子名位,但朝廷權威和地位卻遠遠不如以前,為了穩固地位、樹立權威,壯大自己的黨羽勢力,太子胤礽便打起了《百官行述》的主意。
毫無疑問,誰掌握了《百官行述》,就等於掌握了三百多名朝廷官員的「小辮子」,這些官員就能為己所用,大大增加奪嫡勝算。
正因如此,皇四子胤禛才會有了這樣的決定:
「趁我們都在場,當眾一把火把它燒了!一來可以安百官之心,以免人心浮動、影響朝局;二來,也避免有人利用它亂了朝綱。」
很明顯,火燒《百官行述》針對的就是想將其據為己有的太子胤礽,更是針對一直將其據為己有的皇八子胤禩。
為了讓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都閉上嘴,才有了皇四子胤禛親往八爺府請罪的橋段,才有了皇四子胤禛請來一桌子客人「看戲」的橋段。
皇四子胤禛前往八爺府「請客人」的時候,有過一段對象明顯的抱怨:
「如今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啊,你們大概也聽說了,我這差事也越來越不好伺候了,再這麼下去我也學學八弟,索性弄個病養起來,閉門讀書。笑話,我雍親王也不是那麼好欺的!」
皇四子胤禛的這段話,用意何在?
表明自己和太子胤礽之間越來越明顯的隔閡,爭取「八爺黨」的共鳴,為成功請到幾位客人做好鋪墊。如果「八爺黨」知道今天的酒席還會有太子胤礽出席,他們還會去嗎? 但胤禛這通話不就明確了和太子胤礽的惡劣關係嗎?如此一來,「八爺黨」還能不去赴宴嗎?
只是,這個「共鳴」,皇四子胤禛爭取到了嗎?
來看皇九子胤禟的反應:
「四哥,你也受氣了!」
在《雍正王朝》的44集劇情中,皇九子胤禟叫胤禛「四哥」的次數,可謂屈指可數;而且,從他那句「你也受氣了」也能明確胤禛當前的境況正和「八爺黨」面臨著相似的境況。很明顯,胤禛的目的達到了!
更重要的是,胤禛要為接下來解釋「血洗江夏鎮」的原因,提供必要的語言環境。
「那個叫劉八女的欽犯從刑部大牢裡逃了出去,年羹堯奉了毓慶宮的扎子到江夏鎮拿人,遇到了抵抗,結果呢,就把那個劉八女的莊子剿了,連八弟、九弟的門人,叫什麼任伯安的也一刀給殺了!」
注意胤禛的說法——年羹堯是「奉了毓慶宮的扎子」,也就是太子胤礽下的令。對於這樣的命令,胤禛能怎麼辦?只能服從,只能無奈,只能等著年羹堯剿滅了江夏鎮再前來給「八弟、九弟賠罪」。這才是胤禛剛才陳述自己「差事越來越難辦」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了「受氣」的共鳴,再將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的罪過推到太子胤礽身上,才能順理成章。如此,就算對方不信,最起碼錶面上能說得過去!
這裡就出現了另一個疑問:直接受到傷害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都沒反應,可皇十子胤俄卻突然氣呼呼地站了起來,如果不被胤禩拉住,恐怕會立馬和胤禛打起擂臺。
皇十子胤俄為何如此氣憤?他如此生氣,真就是想為胤禩、胤禟發聲、出氣?
等到幾位皇子來到四爺府以後,皇十子胤俄卻端起火鍋的蓋子,笑呵呵地說道:
「看起來,四哥今天是真心請我們啊!記得那回他請客,盡上些青菜豆腐什麼的,今天還不錯!」
剛剛還義憤填膺,一副想要和皇四子胤禛理論理論的皇十子胤俄,為何態度轉變得如此之快?
因為胤俄剛剛的氣憤表現,本就是裝的,就是故意做給胤禩、胤禟等人看得!
不管是真實歷史中,還是《雍正王朝》中,皇十子胤俄都對得起雍正皇帝後來對他的評價——「草包老十」,永遠都是一副毫無政治智慧的紈絝子弟形象。既然如此,他為何還能成為「八爺黨」的心腹成員,還能直接參與「八爺黨」的所有奪嫡謀劃呢?
因為他有著除太子胤礽以外最為高貴的出身,背後更是有著無人能及的強大外戚背景。如果說皇九子胤禟是「八爺黨」的財政支撐,那麼皇十子胤俄就是「八爺黨」的後臺支撐、背景支撐,更是面對強大對手甚至面對康熙皇帝時的「擋箭牌」。
面對皇四子胤禛陳述「血洗江夏鎮」過程中的明顯謊言,牽扯其中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不便發言,皇十四子胤禵又不敢發言,也只有皇十子胤俄才敢於正面對抗、毫無顧忌。也就是說,胤俄必須時不常彰顯自己的存在價值,才能被「八爺黨」認可,才能被其他人尊重。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疑問:皇三子胤祉,一個和《百官行述》毫無關係,甚至逐漸退出皇位爭奪的皇子,為何也會被胤禛邀請赴宴?
在胤禛說明年羹堯剿滅江夏鎮的原因後,皇三子胤祉有這樣一句話:
「好!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年羹堯功勞不小啊!」
注意,胤祉的這句話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反倒讓他自己顯得無比尷尬!
胤祉的這句話為何沒有得到回應?
胤禛是陳述者,是年羹堯的主子,不便回應;在這麼多的皇子面前,也沒有馬齊回應的資格;而太子胤礽是想要得到《百官行述》的人,皇八子胤禩則是被奪走《百官行述》的人,他們不就是胤祉口中的「亂臣賊子」嗎?就這樣被人當面辱罵,還不能回嘴,還有臉回應嗎?
這就是皇三子胤祉被胤禛邀請赴宴的原因:
1、就這幾位皇子而言,皇三子胤祉等於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局外人,是一個最合適不過的見證者;
2、別忘了皇三子胤祉的身份——統領天下清流的皇子,幾乎能夠影響朝廷輿論的走向。如果這件事洩露,或者「八爺黨」、「太子黨」瘋狂彈劾胤禛,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的皇三子胤祉也會發動力量為胤禛站位。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皇三子胤祉是被胤禛拉來對付胤俄、胤禟這樣很可能會胡攪蠻纏的幫手。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雖然敵對情緒最重,但卻能保持理性、保持風度;皇十四子胤禵作為胤禛的親弟弟,也不便於和胤禛正面對抗;但遇到事情便立即炸鍋或者直接翻臉的胤禟、胤俄該怎麼辦?和他們吵,還是和他們動手打一架?
可學問最大、辯論能力最強的皇三子胤祉就能對他們兩人進行有效壓制。論年齡,胤祉比他們大得多,有威信;論道理,胤祉更是比他們懂得多,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胤祉還是一個局外人,更具說服力!
了解了胤祉被邀請的原因,我們就能更容易理解馬齊被邀請的原因了:
1、作為上書房唯一一位留守的大臣,馬齊代表著朝廷,更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康熙皇帝,更是最為合適的見證者。
那四口箱子被抬進屋子裡以後,馬齊一句:「封條確實未動,老臣可以作證」也能直接證明這一點。
2、注意,在皇四子胤禛詳細陳述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的經過時,幾乎是一直坐在馬齊身邊,對其一個人進行了詳細說明。這就是胤禛為年羹堯「擦屁股」的具體辦法,通過馬齊的口讓康熙皇帝明確「血洗江夏鎮」的前因後果,才能推卸罪過、免除責罰。
別忘了,馬齊剛剛表達了對《百官行述》的態度——「太子爺應該即刻下令,將他捉拿歸案,明正典刑」。有了這個態度,年羹堯就是替天行道,就是剿滅亂臣賊子的功臣,康熙皇帝還會對其處罰,還會追繳胤禛的責任嗎?
最後,我們再來看下那個神秘的「踢腳」。
經過反覆細看,再根據桌下眾人放腳的方位,我們能夠明確這是胤禛、胤禩和胤禵三人中的兩人。再來注意一個細節:踢腳前,皇四子胤禛看了皇八子胤禩一眼;踢腳後,皇八子胤禩有一個明顯的單獨鏡頭。這就說明,胤禛才是「踢腳者」;胤禩就是「被踢者」。
只是,這個鏡頭的用意何在?
首先,我們要明確在這樣嚴謹的電視劇中,設置這樣一個鏡頭,而且是極為明顯的單獨近鏡頭絕不是無意為之,更不是拼湊鏡頭。
其實,這是皇四子胤禛對皇八子胤禩的提醒,而且是阻止「八爺黨」發作的有效辦法。
前往八爺府邀請客人的時候,皇四子胤禛反覆強調了自己和太子胤礽之間的隔閡乃至矛盾;在酒桌上,皇四子胤禛更是有著幾處極為明顯針對太子胤礽的言論。其用意很明顯,那就是向皇八子胤禩表面:我今天的對手是太子胤礽,和你無關!
幾人坐定以後,高福進來衝著皇四子胤禛點了一下頭,這更是讓眾人摸不著頭腦,皇八子胤禩更是直接呆愣。為了暫時壓制「八爺黨」可能會出現的阻撓表現,為火燒《百官行述》贏得充分的時間和環境,皇四子胤禛才會偷偷踢了胤禩一下,再次用以提醒胤禩:別擔心,今天的事和你無關;至於到底所為何事,我馬上給予說明!
所以,踢完腳以後,胤禛才會立馬跟上給出了這樣的說明:
「胤禛既非壽日,也無喜慶,為何要請太子爺、諸位兄弟和馬中堂屈降呢?我想大家一定會感到很奇怪!」
火燒《百官行述》,讓胤禛和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站在了同一奪嫡起跑線上;讓胤禛可以放開手腳,僅憑「孤臣」精神吸引朝臣勢力、贏得康熙認可。可以說,火燒《百官行述》才是胤禛吹響奪嫡衝刺號角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