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聊一聊《雍正王朝之百官行述》這個篇章。
《百官行述》是出現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一部見不得光的書,撰作人是任伯安。任伯安是何許人?早些時間四阿哥胤禛去江南籌款的時候,此人還是八爺黨的門人,是他們安插在富庶江南進行斂財的錢袋子、白手套,因此仗著老八一夥為後臺,任伯安對四阿哥、十三阿哥一行不買帳。還是胤禛用了雷霆手段才從這貨富商手中籌得錢糧,解決了朝廷燃眉之急。而這個精明狡猾的任伯安在吏部當差的時候,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四處收集百官私生活信息,將朝中300多名主要大臣行賄受賄的罪證記錄成冊,是為《百官行述》。
話說,老鼠嘲笑貓的時候,旁邊必定有一個洞。這套《百官行述》就是任伯安敢於嘲笑王室貴族和百官的那個洞。一旦局面於自己非常不利的時候,這可以成為他翻身的資本。這套黑材料一旦公開天下的話,將會徹底轟動朝野,屆時就連康熙本人也將束手無策,十分被動。試想這麼多大臣都有貪腐罪證,而且被昭告了天下,康熙的臉面何存,於老百姓怎麼交代,那些貪腐官員是該殺還是繼續留用?而且有可能牽涉到各位皇子,這對整個康熙王朝造成的殺傷力是空前的。
任伯安之所以留這麼一手,因為他內心非常清楚,雖然他自詡八爺黨的錢袋子,可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節,他絕對是被八阿哥一夥捨棄的棋子,為求自保,他只好為自己準備了這麼一張王炸。
果不其然,刑部張五哥的冤案將任伯安一夥在江南的非法活動曝光於天下。此事由八阿哥和十三阿哥親自督辦,結果八阿哥果斷拋棄了任伯安團夥。將他撤職,將他兄弟判了死刑,並且把任伯安的內弟劉八女也下了大獄處以重刑。
任伯安栽了大跟頭,但是並沒有把《百官行述》的秘密和盤託出,他在等著一個合適的機會以東山再起。
機會很快來臨。
不久,太子第一次被廢又重新獲立,而八阿哥由於暗中串聯謀求太子之位不僅未成,反而暴露了八爺黨的勢力範圍被康熙一鍋端了。值此變故,任伯安瞧準時機,決定反水,將《百官行述》作為投名狀,獻給太子作為利益交換。
這個時候,《百官行述》在本劇中出現了,不僅太子知曉了,八阿哥一夥以及四阿哥也都知曉了。
太子和八阿哥都急切想獲得這套《百官行述》,因為那是300多名文武大臣的小辮子,如果能夠攥在手中,不僅可以威脅百官,甚至可以讓康熙都對他有所忌憚。說白了,太子和八阿哥都是為了一己私利,壓根不顧朝野的安危。
但是四阿哥胤禛則不同。四阿哥看到的是《百官行述》對朝綱的嚴重擾亂,他在和十三阿哥、鄔先生密謀後,決定採取非常手段搶先奪得《百官行述》以控制局面。
四阿哥的方法是這樣的,就是利用太子放劉八女回江夏鎮的機會,安排年羹堯率川軍到江夏鎮重新逮捕劉八女,並且藉機得到《百官行述》。
杜淳的父親杜志國飾演的年羹堯堪稱經典
杜志國飾演的年羹堯在血洗江夏鎮後沉睡的情景也非常經典
年羹堯是怎麼做的呢?他採取強硬手段問得《百官行述》的下落後,直接下令將江夏鎮幾百口人滅門。
年羹堯進京述職立刻收斂了狠辣,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年羹堯之所以這樣做,是揣摩透了四阿哥的心思。這事本身就是鋌而走險,如果不做乾淨、做絕,會給四阿哥甚至朝廷留下巨大後患。其次,任伯安這種卑劣行徑,即使康熙知曉了,也一定會從嚴處理,自己搶先一步殺了他是大快人心,絕不會被問責。再次,當年四阿哥路過江夏鎮的時候曾經受劉八女羞辱,忿忿不平,年羹堯不會不清楚,這也算是為主人出一口惡氣,就單憑這點四阿哥也會出面保護他。
所以,年羹堯辦完差事赴京述職,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也只是責備了幾句就沒再多說什麼,因為他們彼此都明白,年羹堯這種做法雖然毒辣了一點,但是卻乾淨、徹底,為他們下一步羅織任伯安和《百官行述》的罪證掃除一切障礙。
不過,年羹堯殺死江夏鎮七百多口人,屬於濫殺無辜。四阿哥和他的團隊一時間也陷入躊躇。
四阿哥偷偷看鄔先生,其實這個眼神早已經說明他內心其實對年羹堯的做法非常滿意,只是在等待鄔先生給出謀劃策
但是老謀深算的鄔先生只是在把玩扇子,一言不發
最後,十三阿哥沉不住氣了,開始表態。逢此大事,最先沉不住氣的人往往會最先倒黴,四阿哥和鄔先生就是在等著他先開口表態。
看到十三阿哥表態了,表明他會為此事負責想辦法。四阿哥連忙跟進安撫年羹堯。有十三阿哥主動斡旋,這事於他來說好處理的多了。
看看唐國強老師那犀利的眼神
再後來,就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開始著手解決這個事件。
十三阿哥利用自己掌握刑部的便利,千方百計找到了全套《百官行述》,而四阿哥則布好一個局,親自出面邀請了太子、三阿哥、八阿哥一夥以及尚書房大臣馬齊一起來。
四阿哥親自去邀請八阿哥一夥前來聚餐,醉翁之意不在酒
會餐地點是在四阿哥家裡,除了入口的大餐,四阿哥暗地裡精心準備了一頓「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餐前,眾多阿哥和太子上演了整個《雍正王朝》中最為溫馨的畫面。老三和老十之間的逗趣,一瞬間讓這些阿哥們暫時忘記了自己的王室貴族身份,如同普通的兄弟家庭聚會一般。
聚餐前,眾多阿哥兄弟們難得出現了溫馨的家庭對話,但是這種溫馨轉瞬即逝
不過,這種溫馨是短暫的,同為帝王后裔,又都覬覦帝王之位,權力的爭奪使得他們不得不像對待死敵一樣去對待自己的諸位親兄弟們。
眾阿哥兄弟和馬齊中堂落座後,四阿哥開始按計劃布局和解局
在餐桌上,掌握一切主動的四阿哥,按照自己事先編造好的理由,敘述了自己安排年羹堯出兵江夏鎮搜尋《百官行述》的前因後果,為年羹堯找了合乎情理的理由,也就是讓自己佔了理,其他阿哥們無話可說。
注意看太子的眼神
注意看老八的眼神
眾兄弟中唯獨老三坦坦蕩蕩,因為他長年致力於研究學問,不問政事,《百官行述》牽扯不到他
十三阿哥拉回了《百官行述》
然後十三阿哥同著眾人面,第一次揭開了《百官行述》的封條。場面頓時陷入了僵局,因為誰也不清楚書裡面到底記載了什麼,極有可能眾位阿哥們過往的一些黑材料都會被記錄在案,也就是說,誰如果堂而皇之地翻閱了百官行述,誰就如同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成了眾人公敵,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就算是康熙本人也不會容許他活在世上。
眾人是既想看到別人的罪證,可是又忌憚自己的罪證被別人看到。
這種矛盾的局面,正是雍正想要的。
趁此機會,雍正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在大家彼此作證沒有看過《百官行述》的前提下,直接將這套書毀掉。這一提議很快達成了共識。太子和八阿哥對此是既忌恨可是又無奈,因為主動權被四阿哥牢牢掌控著。
注意看老八那依依不捨的眼神,老八既想利用《百官行述》去扳倒太子,可是又擔心自己的罪證被其他人看到,內心複雜啊。
於是《百官行述》一事就這樣被四阿哥給化解了,而太子和八阿哥的陰謀也隨著書籍一起焚毀了。
焚燒百官行述的時候,眾位阿哥連同太子都是如釋重負。雖然未能掌握別人的罪證,可是自己的罪證也隨著大火被銷毀了,沒有了後顧之憂。
但是大家內心深處真的是輕鬆下來了嗎?且看鏡頭的最後給了三個這樣的特寫。
四阿哥,憂國憂民的眼神
太子則是一臉忌恨,恨自己未能抓住老八的把柄,恨老四和老十三居然背著自己幹了這麼多事
而老八則是強裝鎮定,內心中估計早已心亂如麻,他的心思和太子一樣,既沒能抓住扳倒太子的把柄,也慶幸自己的黑材料沒有被曝光。任伯安作為他們的門人,一定掌握了大量他們的罪證,眼下都隨著這一把火,煙消雲散了,一起消失的還有任伯安給他們經驗多年積攢下來的幾百萬兩銀子。。。。讓年羹堯發了一筆橫財。
最後的處理結果是耐人尋味的,拋開後來太子再次造反被廢不提,整個事件中只有十三阿哥被康熙處理了——圈禁宗人府。正如康熙臨終前所說,十三阿哥性情中人,襟懷坦蕩,極容易相信別人,在整個《百官行述》事件中,他先是被太子拉下水,又被胤禛所利用。康熙的此舉,也是希望十三阿哥能夠學會權變、懂得圓融,不要再莽撞做事、意氣用事,更不要再被人利用當槍使。至於康熙臨終所說「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給牽連進去,那怎麼收拾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可以成熟起來,做好你的幫手。」我更寧願相信那是康熙的帝王心術,講一些肺腑之言,好讓胤禛死心塌地地接班,不要有任何想法,如果康熙選擇了老八接班,自然還會準備另外一番話來激勵他。
對於八阿哥一夥,康熙並未繼續深究,原因很簡單,這個事件中他們是真正的受損失者,不僅沒能得到《百官行述》,而且任伯安、劉八女倆人為他們在江夏鎮儲備的多年財富也被年羹堯趁火打劫,可以說八阿哥他們心中最憋屈了。嚴懲十三阿哥,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為了安撫老八他們的忿忿不平,康熙作為最高管理者,保持大局的平衡才是最重要。
此時的康熙恐怕是最無助的,百官俱腐,怎能不令他痛心
對於四阿哥,康熙沒有明確獎懲,不過從提拔年羹堯擔任四川提督就足以說明了態度。雖然年羹堯處理的並不光彩,但是逢此危機朝廷命脈的緊急關頭,年羹堯的殺伐果斷確實為朝廷排除了後顧之憂,阻止了事情擴大,而這背後的運作者其實是四阿哥。通過這件事,康熙看到了四阿哥胤禛的進步。上次追繳國庫欠款的時候,胤禛還像個愣頭青,不分青紅皂白,雖然辦事認真但是缺乏應有的權術與通融,差事沒辦好還得罪了百官。此次胤禛在面對緊急情況能夠採取非常手段和太子、八爺黨巧妙周旋,及時處理了禍害朝綱的任伯安和《百官行述》而且不留後患,這才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治理諾大的國家,僅僅靠辦事認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靠權術和手腕。這是康熙用了幾十年慘痛教訓才認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