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

2020-12-23 阿彌陀佛念我

(一)曼德拉曾被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守他的人就有3個。他們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但當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1994年5月,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在總統就職儀式上,曼德拉起身致辭。他先介紹了各國政要,然後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後來曼德拉向朋友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漫長的逆境中的磨鍊,並沒有擊垮曼德拉的堅定信念,反而讓他最終超越了自我,進入了心中無敵的境界,所以他才能所向無敵, 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締造出一個自由、民主、和平的新南非,他獲得了包括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超過一百項獎項,實現了自己心中偉大的抱負!

(二)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別人的態度

曼德拉是南非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年輕時,他雄心壯志,總想去改變他的國家,改變他的國家對待黑人的歧視態度,但是一直都沒有湊效。

後來他慢慢地試著改變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發現別人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在反種族歧視鬥爭中,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罪囚禁在監獄裡長達27年。那裡的獄警對囚犯非常殘酷,他們用鞭子把囚犯打得皮開肉綻,然後澆上辣椒水。

曼德拉經常目睹兩個獄警拖著一個像死屍一樣的犯人,從刑訊室出來。

每次看到這個情景,曼德拉都義憤填膺,他很想改變這種狀況。經過他多次請求,監獄終於允許,讓他在監獄院子裡開闢一片菜園。

他每天完成監獄裡繁重地勞動之後,就打理他的菜園。他在園子裡種了一些番茄,番茄熟了之後,他一個也捨不得吃,都分給了獄友和獄警們。

獄警們收到囚犯的番茄,對他們的態度好了很多,再也不那麼蠻橫。

一個獄警回憶說:「每當我想要舉起鞭子時,我就想起了這是一群遞給我番茄吃的人,讓我想起了我的家人……」。

在艱苦的環境中,曼德拉憑藉著自己的智慧,改善了監獄的環境,改變了監獄裡囚犯與獄警的關係。

後來,他出獄後當了總統,也改變了國家的種族歧視。

六尺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有這種胸襟和格局的人,總能做到謙卑,懂得先改變自己。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當你開始尊重別人時,別人也會尊重你;你充滿了快樂,你會發現身邊的人也變得快樂;你改變了對別人的態度,別人也會改變對你的態度。

(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曾經發現一個現象:有一次,他在趕地鐵時,看見前面有個人躺在地上,雙眼緊閉,一動不動,他猜測可能是暈過去了。

但是擁擠的人群從他旁邊繞過去,有人甚至從他身上跨過去,沒有一個人停下。

羅伯特想看看究竟,在經過他身邊時,停了下來。這時,不可思議的現象出現了,當他停下的時候,他身後的一些人也跟著停了下來。

後來他經過多次試驗,把這個現象稱為「都市恍惚症」。這個現象說明,當一個人先改變了,其他的人也會跟著改變,簡單地說就是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能改變別人的行為

我們普通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指責別人的不足,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過多的要求別人。

我們要求孩子,必須成績好;放學後看書,不準玩手機、看電視;要考重點中學,考好的大學。

而自己要麼打牌到深夜,要麼刷手機、玩遊戲,或者是逛街、購物、喝酒吹牛。

這樣的父母怎麼會教出認真學習的孩子呢?

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行為。對此我深有體會。

以前我看狗血類電視劇,發現孩子也跟著看上了電視劇;我經常沒有目標的東轉轉西晃晃,有時還打下撲克和麻將,孩子也不愛學習,只要不上學就到處玩。

我覺得再不能這樣下去,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於是我儘量少看電視,要看就看文化知識類的頻道,過了一些天,發現孩子也和我一樣,愛上了看文化知識頻道。

再後來,我從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開始了讀書寫作,並且給孩子買了一些書,孩子也變得積極起來,一有空閒就讀書,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再也不用我操心他的學習了。

我們總是期待別人發生改變,其實,不如先改變自己。當自己改變後,你會發現別人也跟著發生了改變。

所以,你想要別人成為某種人,首先,你自己必須成為那種人。

(四)曼德拉經典語錄:

1.你若光明,這世界就不會黑暗。你若心懷希望,這世界就不會徹底絕望。你如不屈服,這世界又能把你怎樣。

2.怨恨如同牢獄,原諒別人,等於升華自己。

3.告別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寬恕。

4.即使是在監獄那些最冷酷無情的日子,我也會從獄警身上看到若隱若現的人性,可能僅僅是一秒鐘,但它卻足以使我恢復信心並堅持下去。——曼德拉回憶監獄生涯

5.能夠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我深感榮幸。可更讓我高興的是,當年陪伴我在羅本島度過艱難歲月的三位獄警也來到了現場。我年輕時性子急脾氣暴,在獄中,正是在他們三位的幫助下,我才學會了控制情緒。——年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邀請虐待了他年的三位獄警參加就職儀式

6.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曼德拉通過橄欖球世界盃使黑人與白人走向和解

7.若想與敵和平共處,就要與敵並肩作戰。敵亦將為友

8.在我的祖國,我們先當囚徒,後當總統。

9.人固有一死。當一個人已經完成他對人民和國家的應盡義務之後,他便能安息。我已盡我所能,正因如此,我也能夠安然長眠。——年的曼德拉紀錄片採訪

10.我希望我的墓碑上能寫上這樣的一句話:『埋葬在這裡的是已經盡了自己職責的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求。

11.生命的意義不僅是活著,而是我們給別人的生命帶來了何種不同,這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意義。——年月日於南非約翰尼斯堡慶祝歲生日演說

12.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曼德拉在自傳《漫漫自由路》中寫道

13.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永不墜落,而在於墜落後再升起的高度。

14.我認為擁有勇氣並不代表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一個勇敢的人不是沒有恐懼感的人,而是那個能徵服恐懼的人。

15.勇者並非指那些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那些能克服自身恐懼的人。——曼德拉自傳《漫漫自由路》

16.回到一個未曾改變的地方,卻發現自己已經改變,沒有什麼這更美妙。

17.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來自於我們的不足,而是因為我們超常的強大。通常讓我們受到威脅的不是我們的弱點,而是我們的長處。

18.登上高峰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峰要翻越。

19.在事情還未完成之前,一切都看似不可能。

20.在未完成之前,很多事物都仿佛是不可實現的。

21.活著最大的榮耀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到後總能站起來。

22.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

(五)黃家駒在1990年8月3日到6日從巴布亞紐幾內亞之行回來後,創作了一首《光輝歲月》,黃家駒以這首歌向黑人領袖曼德拉致敬,歌頌了曼德拉偉大而輝煌的一生,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對種族歧視的厭惡與憎恨。曼德拉在聽到這首歌曲之後,立即找人來翻譯了歌詞內容,當他聽完歌詞中的含義之後,不禁潸然淚下。

相關焦點

  • 曼德拉: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離世,享年95歲。對受過27年牢獄之災的曼德拉來說,最令人震撼的或許是他對自由的詮釋:「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這是他的睿智之語,也是他的肺腑之言。
  • 曼德拉:只有擁有了這種力量,生命才有真正的自由!
    他曾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然身陷牢獄。一個領導人,特別是政治領導人,要得到一部分人的信任和擁護是不難的,但是若要獲得大多數人甚至是獲得全世界的尊重和愛戴,那就是非凡的人了,而曼德拉正是這樣的領袖。他的身上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曼德拉其實並不是一位「聖人」。他自己也曾說過:「在獄中有件事深深困擾我,我不經意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錯誤形象,被人當成是聖人。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 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 一塊碑,一首歌,思考生命:《我的前半生》《我的後半生》| 曼德拉的生平紀事/經典語錄/電影盤點
    「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這是曼德拉用愛戰勝仇敵的名言,直到如今這句話依然是無數基督徒,甚至名人墨客、普通百姓的座右銘。
  • 怨恨猶如牢獄
    如同那個院子,方圓幾十裡幾十萬人都看中了它都想能夠擁有它,而我憑什麼?我何德何能。我沒有那麼大的勢力站在風口浪尖上跳舞。有的時候,有的事情,尤其在一些比較敏感的事情上,要三思而後行,要拎得清,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要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悼念曼德拉:重溫他最著名的40條至理名言
    3.我很快認識到,我必須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憑藉血統開闢自己的道路。4.儘管我是一個喜歡社交的人,但是我更喜歡孤獨,我希望自己左右自己的機會,自己做計劃、自己思考、自己謀劃。5.自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的人民任何一個人身上戴著枷鎖就等於所有人身上都戴著枷鎖,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著枷鎖也就等於我的身上也戴著枷鎖。
  • 曼德拉和政治題材體育電影
    曼德拉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有抗爭和改變現實的勇氣,也有寬容和接受現實的勇氣。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總統就職典禮上,他邀請了3位虐待過自己的看守到場,起身向他們致敬,那一刻全場安靜了下來。
  • 曼德拉到底是聖人還是罪人?走近曼德拉和南非的光輝歲月
    到底是曼德拉做了什麼事情,難道罪魁禍首真的是曼德拉嗎?那麼我們一起把目光轉向南非的歷史,一起了解南非的過去之後,我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一個判斷。那麼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不讓黑人過上安穩的生活!如果說是政府難以負擔這部分經費,那可真的是說笑,只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把黑人當做一個「人」去對待。由於當時處於在「美元金本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南非巨大的黃金產量,成為了美國操縱國際金融的重要基礎。
  • 不要誤解曼德拉
    因為要了解一個人的一生實在太辛苦,所以媒體和微博上有各種香甜可口的段子。你只需要知道曼德拉就職南非總統時邀請了三個昔日的看守來參加就職典禮就夠了,你只需要知道香港Beyond樂隊的那首《光輝歲月》是獻給曼德拉的就夠了。加上和平主義和非暴力運動的兩個單詞,已經足夠足夠了。不過,這些基本上和曼德拉無關。
  • 曼德拉效應!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不是情歌,而是南非總統曼德拉
    黃家駒的《光輝歲月》是寫給當時在獄中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正式因為這位極具話題的總統身上上演了震驚世界的大眾歷史記憶與實時不符合的事件,並用曼德拉的名字命名了該現象。曼德拉事件簡介:1.很多人印象中這位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獄中死亡2.並且有很多人能夠清楚的記得當時對於曼德拉死亡的報導
  • 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的由來
    上很多人與Fiona一樣,表示自己清楚記得曾見過曼德拉於1980年代逝世的新聞,不單電視曾播放他的喪禮片段,南非更因此出現過暴動及其他相關事件,證明他們不可能記錯。可能你會想,事件已經距今這麼多年,很多人記錯並不出奇。但當 Fiona 將事件寫上博客後,引起極大關注,數以百計的人留言,指他們清楚記得,1980年代已經有新聞或校內報導,刊登曼德拉離世的消息。
  • 人生的幸福與否,皆因這三件事而起,你若做到,便可幸福一生
    南非總統曼德拉,在監獄服刑期間曾遭受看守人員的各種折磨,在他出來當選總統時,他去向那三個曾折磨過他的看守人員致敬,他並沒有選擇報復,這是何等的胸懷。看過《成事在人》這部電影的人,可能會更清楚。當時南非有著種族歧視,互相打壓,互相殘殺,這一點都不誇張,可是曼德拉身為黑人總統,他並沒有選擇讓黑人民眾去報復,而是以一種大度的胸懷,原諒所有的人,並極力化解彼此間的仇恨。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難道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
    曼德拉效應只是一種心理效應,這種效應就是人的部分記憶出現和史實不符的奇怪現象。科學界目前對此並沒有啥定論,於是就有人認為有人穿越到過去將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也有人認為是平行宇宙的記憶跳躍到了這個宇宙裡來了。其實,我覺得並沒有那麼玄乎,應該是人的大腦本身特性決定的。
  • 什麼叫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
    大家好,我叫琦君,今天我們來介紹下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是南非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集體虛假記憶之所以用他的名字來命名是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有一位名叫非安娜的超自然現象,研究者首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在他的記憶中,曼德拉早於上世紀80年代就在獄中去世,並且他甚至能清楚地記得當時新聞播放葬禮的場景,以及曼德拉妻子聲淚俱下的演講更為恐怖的是在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逝世的消息一經報導,全世界都為之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