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只有擁有了這種力量,生命才有真正的自由!

2021-02-16 禪者Changer

他曾因反抗南非白人的種族隔離制度,

而遭受27年的監獄囚禁生活。

可身體的桎梏,

卻未曾限制他心靈的解脫。

他曾說,

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

監獄大門時,

我已經清楚,

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

那麼我其實仍然身陷牢獄。

他是首位黑人總統,

他被稱為南非國父,

他是納爾遜·曼德拉。

2013年12月,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葬禮幾乎雲集了世界所有的國家領導人,被稱為「世紀葬禮」,有媒體評論其規模不亞於印度聖雄甘地及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葬禮。

來自東西方不同地域的、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不同政見的領袖,不管是合作夥伴還是敵人,都暫時放下了分歧,在曼德拉生前倡導的和解及平等精神下,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聚會。

一個領導人,特別是政治領導人,要得到一部分人的信任和擁護是不難的,但是若要獲得大多數人甚至是獲得全世界的尊重和愛戴,那就是非凡的人了,而曼德拉正是這樣的領袖。

他的身上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曼德拉其實並不是一位「聖人」。他自己也曾說過:「在獄中有件事深深困擾我,我不經意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錯誤形象,被人當成是聖人。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他也有他的缺陷和弱點(如早期的暴力抗爭和失敗的婚姻),但曼德拉最令人敬仰和讚譽的地方,是他對過去曾經迫害過他的人所體現的寬容、謙卑和高貴的人格魅力。

曼德拉當年因為抵制白人種族而被捕入獄。他46歲入獄至72歲出獄,牢獄生涯長達27年。

如此漫長的牢獄生活帶給他身心靈嚴重的傷害,但是在走出監獄的那一刻,曼德拉決定活出作為一個基督徒的信仰,不讓心中的怒火來控制他,不向過去傷害他、逼迫他的人報復。

曼德拉曾說:「當我怒氣上升,就對自己說,他們已經囚禁我27年,如果繼續恨他們,心靈終究不得釋放。我想要自由。

當我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在1990年,72歲的曼德拉獲釋出獄,並在幾年後當選為南非總統。

在總統就職典禮上,他的一項舉動震驚了全世界,他邀請了當年迫害他的三名獄警來到現場。

曼德拉表示,自己年輕的時候性子急,脾氣差,是在牢裡才學會控制情緒,得以生存下來。漫長的牢獄折磨,讓他反而學會安靜自己,也使他更知道如何面對苦難。

介紹完三位獄警,年邁的曼德拉甚至緩緩站起來,恭敬地向他們致敬,三人當場淚流滿面,眾人更是對曼德拉的胸襟肅然起敬。經歷過苦難,曼德拉更加懂得寬恕的寶貴。

1993年,曼德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很多人都喜歡Beyond樂隊著名的歌曲《光輝歲月》,而這首歌,就是黃家駒獻給曼德拉的致敬之歌,歌詞所寫的,正是曼德拉。

曼德拉活出了寬恕的美德,這種力量,來源於他的基督教信仰。

佛教同樣是一個講求包容的宗教,佛法中處處都是包容的智慧,因為能夠包容,所以生命中沒有不能寬恕的事,沒有不能原諒的人。

佛法說,「心如虛空」,只有當我們的心能像宇宙一樣寬廣,博大的胸懷能包容萬物時,才能到達佛的境界。

有一本書,叫做《包容的智慧》。它的兩位作者,一位是享譽華語傳媒界、掌舵鳳凰衛視的劉長樂,一位是人間佛教的創始人,將佛法傳播到全世界的星雲大師。

這兩位智者告訴我們,人們一生都在渴望善待、愉悅、從容、和睦,而這看似可遇不可求的一切其實都只源於「包容」二字。

劉長樂說,「你的名氣有多大,人們對你的關注就有多大;你得到多少讚美的鮮花,就要準備接受多少攻擊的口水,忍受多少委屈的眼淚。」

星雲大師另有一篇《恩怨人生》的文章,其中寫道:

其實,人生不必恩怨太分明;恩怨太分明的人生,就一定能成功嗎?佛說:「以怨止怨,如揚湯止沸」,能夠「以恩止怨」,則無事不辦。

此中表現的正是中國人「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寬恕胸懷。

凡是能夠「不念舊惡」,與人能夠沒有隔宿的仇恨,則所謂「恩怨人生」,又哪會有什麼不可解的怨與恨呢?

包容蔑視你的人,因為他醒覺了你的自尊;

包容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包容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包容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韌勁;

包容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的獨立;

包容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勁了你的雙腿;

包容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包容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因為包容,我們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才會擁有生命真正的自由!

文章來源於網絡

寂靜法師:只要生命不停留,就沒有過不去的苦!

如何感得上天的恩賜,讓愛和一切美好開始?

教你一個秘笈!如何生一個安樂易養的素寶寶?

相關焦點

  • 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 一塊碑,一首歌,思考生命:《我的前半生》《我的後半生》| 曼德拉的生平紀事/經典語錄/電影盤點
    光輝歲月‍‍詞曲:黃家駒演唱:黃家駒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彷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
  • 曼德拉: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對受過27年牢獄之災的曼德拉來說,最令人震撼的或許是他對自由的詮釋:「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這是他的睿智之語,也是他的肺腑之言。
  • 藝術影院丨《曼德拉》:通向自由之路
    這部《曼德拉》,取材自曼德拉的自傳《通向自由之路》,講述了曼德拉從一名社區律師成為南非總統歷時三十年間發生的故事。這首歌曲傳達了曼德拉充滿愛的自由觀:「自由,不僅是不懼肉身的囚禁,更是有能力越出仇恨的心獄。」艾爾巴全身心融入進曼德拉這個角色,模仿曼德拉獨特的走路姿態和肢體動作,本就和曼德拉相似的艾爾巴,讓觀眾分不清片中的曼德拉到底是演員還是他本人,艾爾巴憑藉片中出色的演技獲得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 不要誤解曼德拉
    因為要了解一個人的一生實在太辛苦,所以媒體和微博上有各種香甜可口的段子。你只需要知道曼德拉就職南非總統時邀請了三個昔日的看守來參加就職典禮就夠了,你只需要知道香港Beyond樂隊的那首《光輝歲月》是獻給曼德拉的就夠了。加上和平主義和非暴力運動的兩個單詞,已經足夠足夠了。不過,這些基本上和曼德拉無關。
  • 【今天】有一種精神叫曼德拉
    人們讚頌曼德拉,就是在讚頌一種精神;人們仰慕曼德拉,就是在仰慕一種境界  曼德拉與世長辭,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作為人民日報駐南部非洲記者,我從1991年至1997年的數年間,曾多次走近曼德拉,親身感受這位世紀偉人的人格力量。大仇恨與大和解、大鬥爭與大寬容、大勇敢與大平和,27年的鐵窗生涯不僅磨礪出一部曠世傳奇,更升華出對整個世界有著典範作用的精神。
  • 曼德拉到底是聖人還是罪人?走近曼德拉和南非的光輝歲月
    就比如南非約有350家美國企業,分布在汽車製造、煉油和電子工業,除了美國之外,德國、日本等國家都保持著對南非投資的極高熱情,這期間南非一直是國際資本青睞的對象。所以說,當時的南非政府,並不是養不起這麼多的貧困人口,只是出於單純的種族歧視,與白人內心的種族優越感,才屢次對南非當地的黑人進行壓迫。
  • 坐牢27年,出獄後把國家給毀了,南非總統曼德拉是聖人還是罪人
    在這27年間,他的母親去世,他的大兒子出車禍死亡,他的兩個女兒沒地方讀書,只能被迫去其它國家讀,還有他的妻子,在家裡苦等了21年,才得以進監獄探望他一面。但好在,年月雖然把曾經的擁有變作失去,但疲憊的雙眼依舊帶著期望。曼德拉在監獄裡從未放棄內心對於自由與平等的嚮往,也從未忘記那些在幾百年前拿著武器漂洋過海來殘忍殖民這片土地的不速之客。
  • 觀影 《曼德拉》:苦難中鑄就偉大靈魂
    在被監禁27年後,他終於重獲自由,成為萬民敬仰的總統及英雄人物,但卻失去了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長年的分離與政治迫害,把兩夫妻的距離越拉越遠,當曼德拉宣揚和平寬容的理念時,溫妮卻背負著仇恨宣戰。在人民的自由和所愛的女人之間,曼德拉作出了沉痛的抉擇……
  • 曼德拉,頂著聖人光環的罪人
    ,在他生命裡,彷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beyond的這首歌《光輝歲月》,讓許多中國人知道了曼德拉的偉大,隨著經典歌曲的流傳,曼德拉也成了許多人「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圖騰。但曼德拉執政之後南非的社會事實表明,對曼德拉最公允的評價應該是:他是個頂著聖人光環的罪人。
  • 佳片有約|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在人民的自由和所愛的女人之間,曼德拉做出了沉痛的抉擇···南非總統曼德拉1.用影像記錄「曼德拉」的一生「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在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中被傳唱的原型人物就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 曼德拉的神話
    所以曼德拉的這種反抗,是正義的行為。而且他被監禁27年,刑期之長和他的不屈不撓,給人一個悲劇英雄的形象,受到世人同情和敬佩。    但曼德拉的反抗,是被壓迫者的反抗,是受到壓力的自然反彈。他有勇氣,但卻僅限在這個層次。我讀過曼德拉出獄後寫的那本自傳《Long Walk to Freedom》(向自由的長途跋涉),裡面多是對經歷的敘述,幾乎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
  • 什麼叫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
    曼德拉效應到底有多可怕,看到最後你一定會毛骨悚然,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大腦中清楚記得很久之前發生過的一件事情,但當你多年以後跟其他人描述起這件事的時候,要麼是別人的記憶和你完全不一樣,要麼就是周圍的人,明明和你有著一樣的記憶,但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也就是說,有相當多一部分人對同一件事產生了錯誤的記憶,但他們自己卻毫無察覺,這種現象就可以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 富蘭克林:自由並不是隨心所欲,只有真正厲害的人,才能「自由」
    疫情期間,西方一直崇尚自由、民主。美國更是以世界的燈塔自稱。民眾對待戴口罩這種小事情都很難達成一致,民眾認為只要不違法犯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此稱為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隨心所欲。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在美國,富蘭克林提出的自由:「是擁有各種美德,並且已成為日常行為和習慣。擺脫了惡行的控制。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只做善行。」
  • 齊澤克:曼德拉的社會主義失敗
    簡言之,曼德拉不是穆加貝[1],南非保留了多黨民主制、媒體自由,經濟蓬勃發展,與全球市場融洽接軌,排斥草率的社會主義試驗。現在,隨著曼德拉的去世,聖人般的睿智形象似乎被永遠定格在那裡:好萊塢有關於他的電影,扮演者摩根‧弗裡曼也曾在其他電影中飾演過上帝;搖滾明星、宗教領袖、運動員、政客(包括比爾‧柯林頓和菲德爾‧卡斯楚)都對曼德拉的逝世表示哀悼。然而,這是故事的全部嗎?
  • 親歷曼德拉出獄事件
    迄今為止,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活著的傳奇,象徵著整個黑人民族的苦難——黑人自身87%的土地被侵佔,他們硬生生地被切斷了與家園的聯繫,在種族隔離的剝削體制下淪為奴隸苦役。曼德拉被白人政府關押了近28年之久,人們甚至都快忘記了他的長相。只有當年造勢的海報上還印著他在戰鬥中的年輕臉龐——臉上滿是剛毅堅韌,人們輕而易舉就能看出這位維權人士曾經是一位業餘拳擊手。
  • 南非的罪人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而國人對曼德拉的了解(或說海外君對曼德拉的了解),要始於beyond的這首歌《光輝歲月》——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彷佛帶點唏噓。曼德拉上臺幾個月時間,宣布南非棄核,無條件將核武器交給聯合國。既沒有要求國際社會給予補償,也沒有顧及國家以前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和南非前政府的感受。此舉令美俄欣喜若狂!這等於不費一兵一卒,沒有任何成本,完成了幾代人的夙願。真正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南非的國家利益呢?
  • 曼德拉效應,是誰動了我的記憶?
    對於曼德拉效應的解釋有三種。一、多元宇宙理論,也就是說宇宙之間偶爾會有接觸的情況,比如A宇宙和B宇宙中都有相同的事物,這些事物都是各自獨立的,時間、空間維度都各不相同,如果A宇宙和B宇宙不小心接觸了,那很多有可能出現記憶偏差的情況,簡單地說就是A宇宙的你擁有了B宇宙中的記憶,但這些記憶A宇宙的你可能並沒有做過,也就是所謂的「曼德拉效應」。
  • 這首歌有何魔力,能讓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為之流淚?
    曾經有一支樂隊,他們把自由、理想、抗爭、平等、和平與愛、家國情懷等等主題融入流行歌曲,開創了香港流行歌曲的非情歌時代。樂隊主唱曾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因為戰爭和災荒,遭受的苦難。後來他又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的故事,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曲。
  • 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我望向天空,天上的浮雲那麼遙遠,那麼自由。我渴望是浮雲之一。青春勵志作文1000字:永恆的青春青春,就像一條川流不息的小河。當你想拉住它的時候,它只會走地更快、更急促。青春是稍縱即逝的,你一不留神,它就會從的手指縫中溜走。青春也可以是永恆的,可以讓你的整個生命旅程綻放光芒。青春能否永恆關鍵還在於你這樣和時間做好這場買賣。奮鬥的青春永遠不會缺少光芒。
  • 曼德拉百年誕辰|種族隔離雖已成往昔,但其造就的問題並沒有結束
    1990年,在搖滾樂隊Beyond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光輝歲月》的這一年,曼德拉結束了27年的牢獄生涯。此前,他曾經組織「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領導多次罷工運動,抗議和抵制白人種族主義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國」。他還創建了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並任總司令。這位南非鬥士幾乎用盡了自己整個青春和壯年,為抗爭不公平的種族隔離奉獻了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