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田野,是鄉村散養孩子的寶庫,在其中最情有獨鐘的,就是偷地瓜烤玉米。
往往三五成群的孩子,結伴而行。在無大人管教的周末,如鬆了韁繩的牲口,奔向了那片豐饒的土地。其實在農村,這種孩子頑皮玩耍的挖個地瓜掰個玉米,不能稱之為偷,只能算是嘗鮮。之所以冠之以「偷」,實因確未經主人家允許而私自採摘。但是即便主人家知道了甚至看到了,也大多會微微一笑,任由孩子們撒歡去了。農村樸實的一面盡情展現出來,充當這群孩子長大之後老人們嘴裡的談資,笑著說起那時誰家孩子如何如何頑皮而已,如今一晃都已成了大人,出息了爾爾........
烤地瓜是門技術活。在把主人家的地瓜壟肆意掃蕩了一番,挑大個的地瓜挖出來之後,孩子們便來到一片空地上,先是挖了一個直徑四十釐米,深約半米的土坑,撿拾些樹枝木棒,燒起旺火,待火熄滅灰炭餘溫尚熱時,將地瓜一股腦倒入坑中,用熱灰蓋嚴實,外面再蓋上方才挖出的細土,仔仔細細的培嚴實了。火太旺時是不能將地瓜倒入坑中的,不然收穫的只是一堆黑炭而無法食用。而這也是火坑烤地瓜的技術所在,如何拿捏倒入地瓜的時機顯得尤為重要。這個時候,主導著此次烤地瓜的孩子王便會著實耀武揚威一番,在一番掐算之後如三國諸葛一般,手中木棒一揮,指揮大家按部就班的倒入、翻灰、培土,那氣勢不亞於火燒赤壁曹操。而為了享用美食,平日裡再頑劣的刺頭,這時候也得老老實實服從指揮。在捂嚴實了火坑之後,剩下的就是交給時間來慢慢的烹飪一頓原生的烤地瓜了。在等待的三四十分鐘的時間裡,孩子們是不會安安穩穩枯坐在旁邊的,另一種更快捷的美食---烤玉米便粉墨登場了。
秋日的田野裡,最不缺的就是玉米。膠東平原上,大片大片的玉米地,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著這片土地對於人們辛勞的回饋。紅色的玉米纓子點綴在通體翠綠的大玉米棒子前頭,如同一個頭戴紅花身穿綠襖的村姑,迎風一吹,身姿婀娜。孩子們無暇顧及村姑的身姿,只撿那豐腴的,一人掰上兩個回到空地。在無數次烤玉米之後得出的經驗,烤玉米時,確切的說是燒玉米時,須留四五層綠葉包裹,燒出來的玉米不糊不髒,火候才會恰到好處。農村最不缺的便是燃料,隨手拖了幾個幹透的玉米秸,點火燃起,將留著幾層綠葉的玉米棒子扔到裡面。玉米棒子是不怕明火燃燒的,在一陣熱烈的火苗舔舐之後,秸稈歸於平靜,剩餘的火堆足以將胖胖的玉米棒子悶熟。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鐘,香噴噴黃澄澄的烤玉米便在孩子們狼吞虎咽聲中消滅殆盡。轉向悶著的地瓜,小心翼翼的扒開培土,在殘存著一絲餘溫的灰堆中拔出軟糯香甜的地瓜,又是一頓美食。吃完的孩子們,一臉的灰,一臉的糖汁,一臉的滿足,在那個零食匱乏的年代,有這樣一頓香甜的烤地瓜和玉米,任何的零食都不再期望。
長大後偶回鄉裡,獨自一人跑到地裡掰了幾棒玉米,點火烤之。香甜依舊,卻再無法吃出當年的喜悅。那些一同撒歡的夥伴們,天各一方,再無機會如孩童時代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