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貧弱的芬蘭?

2021-01-10 腦洞外星人

如果把芬蘭跟蘇聯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就像把小貓放在身材魁梧的大象身邊一樣。不管是實力、體量,都是相差懸殊。而且,蘇聯跟芬蘭爆發戰爭的時候。蘇聯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沉澱,工業體系完備,資源豐厚,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後勤保障充足,戰鬥力強悍。而反觀芬蘭,不僅國土面積小,而且剛剛因為獨立後爆發了一場內戰,國內還有不少人跟蘇聯親近。這種情況就好像,蘇聯大軍一開動,芬蘭國內就會有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蘇軍只要稍微一動手,就能把芬蘭碾壓成碎粉。不過,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蘇軍折損傷亡近4萬人為代價,獲得了一場公認的戰敗。以蘇聯的強大,為什麼會打不過貧弱的芬蘭呢?

第一點:芬蘭國內空前的團結。可以這麼說,蘇聯的這次出兵,不僅沒能拉攏到芬蘭的親近派,反而將他們都推到自己的相反方向。芬蘭人一致團結抗蘇。這是芬蘭能擊敗蘇聯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第二點:芬蘭很好的利用了自己國內的環境優勢。芬蘭是一個高緯度地區,有相當一部分領土都是在北極圈內。這個地方給人的感受就是,只有冷。這種冷,只有芬蘭人自己受得了。蘇聯人表示難以接受。而且,進入芬蘭的蘇聯兵,大多來自南方。可以想像得到,這批南方人來到芬蘭後,在沒有暖氣的北方,是如何備受煎熬的。更坑的一點在於,芬蘭因為環境原因,太陽少得可令。你說的黑是真的黑,你說的冷是真的冷。不僅士兵難受,坦克這些機械,也都抓瞎了。因為芬蘭山地多,芬蘭人又搞了不少路障。天寒地凍,坦克難行。而且在一片黑燈瞎火中,蘇聯的航空飛機也順利抓瞎。在這個時候,蘇聯士兵總能聽到芬蘭狙擊手的槍聲。死亡來得靜悄悄。

第三點:蘇聯的指揮官層級出現問題。在蘇聯對芬蘭發動戰爭以前,蘇聯國內一批指揮官被撤換了下來。這導致在戰爭到臨時,被送上戰爭的指揮官,都是一群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殘酷的年輕人。他們甚至做出了手挽手進攻的舉動。很難想像,也到底是因為無知,還是因為傲慢。估計對面的芬蘭人像看著傻子一樣看著他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聯在前期戰役中,損失非常慘重。蘇聯佔有優勢的一面,幾乎沒有發揮出來。

第四點:蘇聯在戰爭之前,根本沒有做太多的準備。除了準備軍隊、裝備,一份看得過去的計劃,蘇聯似乎沒有再做其他的準備。對芬蘭的分析,也只停留在自己的判斷中。這是一個貧弱的小國家,自己隨時可以擊敗它。然而,蘇聯也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上了槍膛的子彈。

相關焦點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裡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
  • 欺人太甚的卡累利阿-芬蘭,蘇聯16成員之一,為何16年後退群了?
    到了二戰時期的1940年,蘇聯一口氣「吸收」了5名成員,在這一年構建東方戰線過程中,卡累利阿-芬蘭、波羅的海三國和摩爾達維亞相繼被「劃」進來。就這樣,蘇聯加盟共和國總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6個。然而,我們經常提到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最後退群時紛紛獨立的也是15個國家。那麼,是哪一名成員中間退了,又是因為什麼退了?
  • 蘇聯想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願意給芬蘭雙倍的補償?
    文/寂寞的紅酒蘇聯是上世紀世界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作為沙俄衣缽的繼承者,蘇聯同樣繼承了沙俄侵略的本性,經常會掠奪他國領土,凡是不給的就硬搶,周邊國家幾乎都被他搶過。不過在1939年,由於歐洲局勢緊張,蘇聯盯上了芬蘭的土地,想要拓展戰略縱深。
  • 芬蘭只是個小國,芬蘇戰爭中為何芬蘭能擊敗蘇聯
    芬蘭,位於北歐,面積大致為33萬平方公裡,跟雲南差不多大小。這個體量的國家,也能算是中等。只不過跟蘇聯一比,最萌面積差就出來了。蘇聯有224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幾乎就是芬蘭的67倍。這不是一個傻大個。蘇聯擁有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戰場動員能力和充足的後勤補給。他們可以跟任何一個國家扳手腕。
  • 擊敗蘇聯的芬蘭狙擊手:狙殺705名蘇軍,成蘇軍紅軍的噩夢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經授權請勿複製粘貼和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蘇聯是20世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同時蘇聯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蘇聯擊敗了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國,是正義的代表。但在二戰期間,蘇聯也侵略成性。而面對強大的蘇聯,周邊國家苦不堪言。
  • 當年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什麼不一舉吞併芬蘭?蘇聯還是明智
    1939年,當時的蘇聯在與德國瓜分完波蘭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北歐小國芬蘭,並在隨後發動了蘇芬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蘇聯可謂是傷亡慘重,雖然說獲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後還是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當時的蘇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一舉吞併芬蘭呢?
  • 二戰時蘇聯向芬蘭要什麼?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芬蘭人身份的轉變:從瑞典人到俄國人再到芬蘭人生活在芬蘭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在13世紀前一直處於原始狀態,直到13世紀後,強大瑞典十字軍的擴張才給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帶來了文明,此後芬蘭就成為瑞典國的一部分,瑞典人不斷向芬蘭這塊土地移民,此時的芬蘭土地上,生活著的是瑞典人。
  •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攻打芬蘭?只因對方拒絕了一樁穩賺的買賣
    蘇聯在二戰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了,尤其是在1939年9月與德國合作吞併了波蘭之後,蘇聯在歐洲的戰略緩衝地帶進一步擴大,戰略優勢更加明顯。不過,令蘇聯人感到憂心的是,蘇聯在波羅的海的側翼依舊存在著軟肋。
  • 蘇聯第二次總攻卡累利阿,芬蘭岌岌可危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入侵芬蘭,冬季戰爭爆發,芬蘭人經過頑強抵抗在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挫敗了蘇聯,但蘇聯正在發起如蘇聯國防部長伏羅希洛夫所稱的「越來越強的進攻」。1940年2月11日,蘇聯再次對卡累利阿地峽展開全面進攻,進攻區域還包括從波蘭灣到Taipale的所有區域。甚至嘗試從水上進行兩側包抄,進一步擴大攻擊範圍,但沒有成功,芬蘭的海岸炮摧毀了蘇聯的戰艦,之後幾天裡,蘇聯試圖用坦克和野戰炮摧毀芬蘭海岸炮,但再次失敗,同樣另一側從拉多加胡的包抄也沒能成功。
  • 日本為何不研發衝鋒鎗?那是因為沒被打過,蘇聯被教訓過大力研發
    我們耳熟能詳的衝鋒鎗有蘇聯的波波沙、美國的湯姆遜、M3衝鋒鎗、德國的MP38/40衝鋒鎗、英國的司登衝鋒鎗,芬蘭的索米衝鋒鎗、澳大利亞的歐文衝鋒鎗等,但是環顧當時的主要工業國家卻發現一個特例,那就是日本在二戰時期並沒有大量裝備衝鋒鎗,只有在1944年才開始給傘兵部隊少量裝備仿製一戰德國的「百式」衝鋒鎗。那麼為啥作為不喜歡裝備衝鋒鎗呢?
  • 在與納粹德國全面開戰前,蘇聯為什麼一定要大舉進攻芬蘭?
    然而在全球目光集中在納粹德國與西歐諸國身上的時候,蘇聯卻在1939年11月30日大舉進攻弱小的鄰國芬蘭,史稱「蘇芬戰爭(冬季戰爭)」。蘇聯的綜合國力遠勝芬蘭,但蘇軍在蘇芬戰爭中卻打得一塌糊塗,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蘇芬戰爭還導致蘇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間接影響了對納粹德國的備戰。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大舉進攻芬蘭呢?
  • 這支空軍頭很鐵,二戰時硬剛蘇聯的芬蘭空軍
    1700年,俄羅斯和瑞典爆發戰爭,瑞典被打趴。1809年俄羅斯為奪取戰略緩衝區又揍了瑞典一次,把芬蘭從瑞典剝離,建立了芬蘭大公國。1920年趁著蘇俄和波蘭打蘇波戰爭,芬蘭和蘇俄籤訂了《塔爾圖條約》來劃定兩國邊界並佔到便宜獲得有利的結果。1932年芬蘭又和蘇聯(蘇聯正式成立於1922年)籤訂《蘇芬互不侵犯條約》。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以前蘇聯跟誰籤訂互不侵犯條約,其實就是準備侵犯條約,區別是誰先動手而已。1938~1939年,蘇聯和芬蘭數度接觸,提出第三國會經芬蘭入侵蘇聯,要求準許蘇聯在芬蘭領土上抵抗這個入侵者。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比如瑞士、瑞典、芬蘭等。但是很奇怪的是,二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直都是中立國的芬蘭卻突然加入了戰爭,加入了德軍陣營。我們看一下具體原因。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 蘇聯阿卡累利阿防線,設計簡陋施工拖沓,無法阻擋芬蘭軍隊攻勢
    史達林防線——卡累利阿築壘地域從1917年開始,芬蘭滑雪營就頻繁的出擊,偷襲位於彼得格勒(聖彼得堡,1914年更名彼得格勒。)和卡累利阿的蘇俄紅軍,甚至一度打得蘇俄紅軍抬不起頭,以至於最後蘇俄內戰剛剛結束,蘇聯就用承認了芬蘭對卡累利阿地區的所有權,換取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希望以此結束長達十餘年的衝突。
  • 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日本卻徵服不了落後的中國?
    但事實上,兩國差距非常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而日本面對貧弱的中國卻力不從心,始終無法徵服落後的中國。至於蘇聯,日本想都不敢想,幾次衝突都被蘇聯揍得毫無還手之力了。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力的差距。
  • 如果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是怎麼樣呢?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戰爭,拋開戰爭的正義性不談,法西斯國家的操作或許讓人感到迷惑,1941年,在已經陷入多地對峙局面的時候,為何德國和日本卻還要去撩撥美國和蘇聯兩個中立大國,讓他們也和加入戰場呢?這無疑為法西斯的失敗定下了結論。
  • 俄羅斯是怎麼堵住芬蘭出海口的?
    地圖作坊「 俄國陰影下的芬蘭獨立如果俄國一直偉大,那麼芬蘭也會一直是俄國的一個大公國。但是世界上沒有長盛不衰的國家,哪怕是自詡「歐洲憲兵」的俄國也一樣。沙俄在一戰前其實頹勢已顯。前文也提到了芬蘭在獨立過程中與德國聯繫密切,對於國家安全來講蘇聯是難以容忍的。(儘管芬蘭的人口還沒有列寧格勒的人口多)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摘掉芬蘭
    用最快的速度迫使芬蘭退出戰爭是蘇聯的重中之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將任務專門交給了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兩個方面軍共有150萬人,41個步兵師,超過800輛坦克。為了突破卡累利阿地峽推進到維保,蘇軍集結了500輛坦克和大批火炮。蘇聯解放愛沙尼亞已經向芬蘭發出了信號。
  • 二戰中的強悍小國,憑藉三萬軍力,打完蘇聯又打德國
    西面問題得到解決之後,蘇聯又開始擔心北面。1939年10月,蘇聯與芬蘭政府談判,要求芬蘭將芬蘭灣中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奇半島上的芬蘭林土都割讓給蘇聯,作為補償蘇聯將奧涅加湖西北的蠻荒之地兩倍於芬蘭割讓的土地面積交給芬蘭。另外蘇聯每年支付800萬馬克給芬蘭政府租借漢科半島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