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2021-01-10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蘇芬戰爭是1939年底在歐洲北部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裡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但芬蘭人卻意外的拒絕了蘇聯的交換要求,最終引發了蘇聯的憤怒,直接導致了蘇芬戰爭。那麼蘇聯多給一倍的土地,為何芬蘭卻堅決不同意交換?

其實芬蘭並非不同意領土交換,而是蘇聯在交換領土方案中有一項讓芬蘭人難以接受的附加條件。蘇聯想要的土地是芬蘭南部的雷巴契半島和芬蘭灣附近的一些島嶼,雖然蘇聯補償的土地沒有芬蘭南部價值大,但蘇聯給了兩倍的土地,而且條件也不錯,芬蘭勉強能接受。不過蘇聯在此之外,還提出要租借漢科半島。漢科半島是芬蘭的門戶,如此一來就控制了芬蘭的出海口。雖說是租,而且一年還給800萬馬克的租金,但蘇聯人向來不守信用,很可能一借不還。如果蘇聯霸佔漢科港,芬蘭就被蘇聯掐住了喉嚨,所以芬蘭說什麼都不幹,就是不同意換。

蘇聯人想要換,芬蘭人不同意,雙方談不攏,所以蘇聯乾脆就動手搶。就這樣,蘇芬戰爭爆發了,蘇聯出動百萬大軍全面進攻芬蘭。芬蘭人也硬氣,當然也很能打,把蘇聯打的傷亡慘重,讓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過雖然芬蘭贏得了世界的同情,也讓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芬蘭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因為戰爭的結果是,芬蘭不僅接受了原先的交換方案,而且丟掉了第二大城市維堡和卡累利阿以等大片極具戰略和經濟價值的土地,損失了10%的耕地,12%的人口和20%的工業,幾十萬人流離失所離開了家園,可以說芬蘭得不償失,損失慘重。

當然,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芬蘭人似乎應該接受蘇聯的條件,畢竟在大國面前小國根本沒有什麼利益可言,尤其是蘇聯這種不講信用霸道慣了的野蠻國家。不過,面對侵略,芬蘭人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勇氣和愛國熱情,芬蘭痛擊蘇聯入侵者的行為是值得學習和讚揚的,芬蘭人打出了自己的尊嚴,也打出了自己的獨立。否則,芬蘭很可能會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被蘇聯吞併。當然,芬蘭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在二戰中芬蘭向德國靠攏,藉助德國的力量狠狠的揍了蘇聯,還收回了部分土地。一個小國能在大國的夾縫中頑強生存,芬蘭人確實做得很不錯了。

相關焦點

  • 蘇聯想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願意給芬蘭雙倍的補償?
    文/寂寞的紅酒蘇聯是上世紀世界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作為沙俄衣缽的繼承者,蘇聯同樣繼承了沙俄侵略的本性,經常會掠奪他國領土,凡是不給的就硬搶,周邊國家幾乎都被他搶過。不過在1939年,由於歐洲局勢緊張,蘇聯盯上了芬蘭的土地,想要拓展戰略縱深。
  • 欺人太甚的卡累利阿-芬蘭,蘇聯16成員之一,為何16年後退群了?
    芬蘭人來到莫斯科後,蘇聯「建議」將位於卡累利阿地峽上的蘇芬邊界北移40公裡。至於理由,蘇聯人言之鑿鑿:因為列寧格勒不能移動,所以蘇芬邊界必須移動。此外,蘇聯提出將芬蘭灣內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契半島上的芬蘭領土「交給」蘇聯。同時,蘇聯以每年800萬芬蘭馬克「高價租借」芬蘭的漢科半島三十年。作為補償,蘇聯將位於奧涅加湖西北部的一塊領土劃給芬蘭,其面積為芬蘭割讓領土的兩倍。
  • 在與納粹德國全面開戰前,蘇聯為什麼一定要大舉進攻芬蘭?
    然而在全球目光集中在納粹德國與西歐諸國身上的時候,蘇聯卻在1939年11月30日大舉進攻弱小的鄰國芬蘭,史稱「蘇芬戰爭(冬季戰爭)」。蘇聯的綜合國力遠勝芬蘭,但蘇軍在蘇芬戰爭中卻打得一塌糊塗,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蘇芬戰爭還導致蘇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間接影響了對納粹德國的備戰。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大舉進攻芬蘭呢?
  • 擊敗蘇聯的芬蘭狙擊手:狙殺705名蘇軍,成蘇軍紅軍的噩夢
    我們先說下,蘇聯為何入侵芬蘭。  蘇聯發動「冬季戰爭」,入侵芬蘭   芬蘭是一個非常嶄新的國家。蘇聯提出了割讓和調整芬蘭部分領土的要求,即要求芬蘭把卡累利阿地峽的俄芬兩國邊境北移40公裡,把芬蘭灣內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契半島上的芬蘭領土割讓給蘇聯;把漢科半島以每年800萬芬蘭馬克的代價租借給蘇聯,為期30年。為了補償芬蘭的領土損失,蘇聯表示願意把奧涅加湖西北兩倍於芬蘭所割讓地區的土地交給芬蘭。
  • 二戰時蘇聯向芬蘭要什麼?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中立的芬蘭很悠閒,而時刻感受到德國戰爭威脅的蘇聯卻很著急,好比芬蘭說:放心吧,我是中立國,不會讓德國進入我的領土;蘇聯說:德國不會理睬你的中立,他一定會打進來,我沒法放心。兩家談不攏。」在蘇聯的軟硬兼施之下,波羅的海三國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不敢反對,他們同意蘇聯駐軍,於是,這三國被蘇聯囊括,直到50年以後才恢復獨立。但是芬蘭堅決反對。
  •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攻打芬蘭?只因對方拒絕了一樁穩賺的買賣
    一旦將來和那位不靠譜的「小夥伴」(德國)鬧翻,德軍就可能直接通過海路攻擊蘇聯的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因此,蘇聯在波蘭戰役結束後,立即就與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籤訂了條約,以使蘇聯軍隊可以在這三個國家內據守某些重要位置。
  • 芬蘭只是個小國,芬蘇戰爭中為何芬蘭能擊敗蘇聯
    芬蘭,位於北歐,面積大致為33萬平方公裡,跟雲南差不多大小。這個體量的國家,也能算是中等。只不過跟蘇聯一比,最萌面積差就出來了。蘇聯有224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幾乎就是芬蘭的67倍。這不是一個傻大個。蘇聯擁有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戰場動員能力和充足的後勤補給。他們可以跟任何一個國家扳手腕。
  • 蘇聯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貧弱的芬蘭?
    如果把芬蘭跟蘇聯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就像把小貓放在身材魁梧的大象身邊一樣。不管是實力、體量,都是相差懸殊。而且,蘇聯跟芬蘭爆發戰爭的時候。蘇聯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沉澱,工業體系完備,資源豐厚,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後勤保障充足,戰鬥力強悍。
  • 這支空軍頭很鐵,二戰時硬剛蘇聯的芬蘭空軍
    1920年趁著蘇俄和波蘭打蘇波戰爭,芬蘭和蘇俄籤訂了《塔爾圖條約》來劃定兩國邊界並佔到便宜獲得有利的結果。1932年芬蘭又和蘇聯(蘇聯正式成立於1922年)籤訂《蘇芬互不侵犯條約》。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以前蘇聯跟誰籤訂互不侵犯條約,其實就是準備侵犯條約,區別是誰先動手而已。1938~1939年,蘇聯和芬蘭數度接觸,提出第三國會經芬蘭入侵蘇聯,要求準許蘇聯在芬蘭領土上抵抗這個入侵者。
  • 當年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什麼不一舉吞併芬蘭?蘇聯還是明智
    1939年,當時的蘇聯在與德國瓜分完波蘭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北歐小國芬蘭,並在隨後發動了蘇芬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蘇聯可謂是傷亡慘重,雖然說獲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後還是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當時的蘇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一舉吞併芬蘭呢?
  • 二戰中的芬蘭:堪稱歐洲的平頭哥,先後和蘇德兩大強國交手
    文/寂寞的紅酒芬蘭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經濟發達、風景秀麗的國家。由於芬蘭的緯度較高,氣候較為寒冷,所以芬蘭的人口數量很少。即使現在3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也不過500萬左右。不過別看芬蘭地盤不大、人口不多,但實力可不弱。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比如瑞士、瑞典、芬蘭等。但是很奇怪的是,二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直都是中立國的芬蘭卻突然加入了戰爭,加入了德軍陣營。我們看一下具體原因。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 俄羅斯是怎麼堵住芬蘭出海口的?
    NO.107大尾巴熊/文「 自獨立以來,蘇聯一直對與芬蘭相接近的國境存在不安全感,認為這樣一個對蘇聯帶有歷史仇恨和敵意的國家會威脅到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的安全。地圖作坊「 難保出海口,蘇聯一劍封喉自獨立以來,蘇聯一直對與芬蘭相接近的國境存在不安全感;認為這樣一個對蘇聯帶有歷史仇恨和敵意的國家會威脅到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的安全。
  • 實力懸殊的較量,10w萬蘇軍再次折戟芬蘭,史達林為何服了軟?
    1944年初,被長期圍困的列寧格勒終於被解救出來,蘇軍高層決定對芬蘭發動進攻,對於德國這個幫兇自然要給予堅決的打擊。1944年6月初,蘇軍向芬蘭在卡累利阿的主力發動攻勢,一舉突破貝魯斯託夫第一道防線後,又乘勝突破芬蘭第二道防線並佔領了芬蘭東南重鎮維堡。在一系列打擊下,芬軍潰不成軍,部隊退至第三道防線VKT,不過芬軍主力的損失並不大。
  •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掠奪多少土地?
    ,在長達6年的戰爭中,蘇聯表現非常出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吞併了近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真可惜,蘇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完全不同!首先,它佔據了芬蘭卡雷利亞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芬蘭屬於瑞典,位于波羅的海入海口,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712年,沙皇彼得大帝將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以控制北歐,1809年,芬蘭從瑞典被佔領,波羅的海的大門打開了,然而,芬蘭獨立後,俄羅斯失去了波羅的海入口,使聖彼得堡成為俄羅斯首都的邊境城市,因此蘇聯將首都遷回莫斯科。
  • 芬蘭戰爭:芬蘭如何由瑞典領土淪為俄羅斯附庸國
    1808年俄軍入侵瑞典,佔領了芬蘭。1809年俄國強迫瑞典割讓芬蘭。俄國在芬蘭成立芬蘭大公國,芬蘭大公由俄國皇帝兼任,芬蘭由瑞典領土變為俄羅斯附庸國。那麼俄羅斯是如何擊敗瑞典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法俄和解
  • 芬蘭左翼要拆國家英雄元帥銅像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左翼聯盟的青年派,目前是執政的左翼聯盟的一部分,他們呼籲審查芬蘭城市的各種人物雕像,並希望移除與戰爭和壓迫有關的人物。其中包括戰爭英雄、前總統曼納海姆。(會不會成為文化勝地我不知道,但感覺有點像墓地)青年黨領袖利班·謝赫(Liban Sheikh)在聲明中說:「我們建議把芬蘭堡島(芬蘭堡島上有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也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作為新雕像公園的地方,現在是時候將對暴行和偉人的崇拜從街道上移開了,記住,我們的過去並不需要吹捧歷史而不看他們的弊端」。
  • 蘇聯最獨特的加盟共和國,專為鄰國領土設立,改頭換面後延續至今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讀者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不少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在眾多的加盟共和國中,卡累利阿共和國無疑是最特別的,因為蘇聯之所以設立這個加盟共和國,其動機乃是為了侵佔鄰國領土。
  • 恢弘的芬蘭史詩傳奇戰爭巨片--無名戰士【韓春雷老師謹以此文作為對2017年芬蘭百年獨立慶典的一份貢獻 】
    在1941年六月,納粹德國對蘇聯發起全面進攻,蘇聯在反擊德國時,在六月底也大規模的空襲了芬蘭。芬蘭於是和納粹德國在1941年七月聯合在芬蘭東部的國界上全線向蘇聯發起了進攻,德軍主要在北部,芬蘭部隊在中部以及南部。芬蘭部隊很快收復了在冬季戰爭中被迫割讓的土地,主要是卡累斯列地峽地帶(Karelia isthmus)以及東卡累斯列的領土。
  • 蘇聯第二次總攻卡累利阿,芬蘭岌岌可危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入侵芬蘭,冬季戰爭爆發,芬蘭人經過頑強抵抗在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挫敗了蘇聯,但蘇聯正在發起如蘇聯國防部長伏羅希洛夫所稱的「越來越強的進攻」。1940年2月11日,蘇聯再次對卡累利阿地峽展開全面進攻,進攻區域還包括從波蘭灣到Taipale的所有區域。甚至嘗試從水上進行兩側包抄,進一步擴大攻擊範圍,但沒有成功,芬蘭的海岸炮摧毀了蘇聯的戰艦,之後幾天裡,蘇聯試圖用坦克和野戰炮摧毀芬蘭海岸炮,但再次失敗,同樣另一側從拉多加胡的包抄也沒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