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獻禮大三元最後一部:《中國機長》。
前兩部政治色彩較濃,都是國家層面的大敘事,這部《中國機長》則更像純粹的商業類型片。
中國電影裡的空難題材比較少,畢竟咱剛能造飛機才不久,不像老美都弄了上百年。我印象較深的空難片是2000年的《緊急迫降》,當時還是去影院看的,很喜歡,邵兵在裡面帥的呦。
《中國機長》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很多人依然印象深刻吧,去年的5月14日,重慶飛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在萬米高空,駕駛室的前擋風玻璃突然爆裂,事先毫無徵兆,副駕駛險些被刮出窗外。
機長劉傳健冒著零下幾十度的低溫與呼嘯急風沉著應對,20多分鐘後備降在成都機場,除一名空乘受傷外,機上119名乘客均安全著陸,當時下面這張照片迅速在微博流傳。
機長劉傳健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長榮譽,機組人員也均被重獎。
我不是專業航空人,光聽新聞的描述都覺得很懸,萬米高空,儀器失靈,含氧量不足地面一半,瞬間失壓,溫度零下四十多度,頂著人體極限愣是把飛機開了回來,無愧英雄稱號。
世界民航史上也發生過類似案件,1990年6月10日,英航5390航班從伯明罕飛往西班牙馬拉加,也是前擋風玻璃突然脫落,機長被掛在飛機外殼上20多分鐘,副駕掌機,最後竟然奇蹟生還了。
不過最誇張的空難遇險還得屬1988年那次,夏威夷阿羅哈航空的波音737飛機,因為金屬疲勞,天花板與側板直接飛了,前排乘務員瞬間犧牲,13分鐘後,竟然神奇的降落成功,最後只重傷了8人。
3U8633這次雖然沒那麼玄乎,也真是夠險的,天然就是個類型片的好原型。
不過我沒想到這麼快就拍好了,滿打滿算不到一年,有點擔心劇本沒磨好,果然還是出了些問題。
我看了一下劉傳健機長的採訪實錄,整個事件確實很驚險,但矛盾點太少,能夠抓眼球的其實就個「事故」本身,這對一部大銀幕長片來說遠遠不夠。
從事故發生到緊急迫降,現實中共經歷了42分鐘,電影裡也基本保留了這個時段,但整部片子是111分鐘,剩下的那70分鐘,就只能藝術加工了。
雖然名為「機長」,但其實這是部群像電影,也只有這樣才能撐起來。
前半段不錯。
機長在家裡梳洗完畢準備上工,感情線安排的是女兒生日,晚上回來團聚,沒設計什麼家庭破裂夫妻矛盾啥的。
不過這地方父女的對話太像某品牌的溫馨廣告,並時刻提醒觀眾,今天肯定會出事兒哦。
下面的十幾分鐘是空乘職業秀,賞心悅目,我們經常坐飛機,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登機前發生了什麼,機組人員在檢查確認各種細節,對普通觀眾來說有種陌生化的魅力。(Again,李沁真好看)
然後就是乘客刻畫,有戀人、探親者、土大款、老夫妻等,再配合著一首流行歌,標準的類型片套路。
空乘共九人,都有些內心鋪墊。
李沁找到真愛,想退役回家相夫教子;張天愛想飛國際航線,面對歐豪的搭訕很不屑;袁泉似乎有什麼感情問題,張涵予就是想趕緊完活回家陪女兒,杜江喜歡搭訕小姑娘。
群像考驗功力啊,整體來說中規中矩,其中李沁的設定不錯,筆墨不多,但經歷此事故,她決定留在空乘組,有成長。
袁泉一臉愁容,但到了最後也沒說清楚她在糾結什麼。
歐豪其實是張涵予的性格前身映射,毛躁且浮誇,他的成長空間最大,但奇怪的是他戲份倒不是很多。
最看不明白的是杜江,他到底是個啥性格?是渣男還是暖男呢,好像跟媳婦Baby很恩愛,但為什麼要與那個頭等艙的美女搭訕?完全是尬聊,這位頭等艙女孩也是加的很迷
接著事故就發生了,氣氛起的很快,先是窗戶開裂。
幾秒鐘後,前擋風玻璃完全爆開,嚇了我一跳。
然後歐豪被刮出窗外,要不是綁了安全帶就留在高原上了,歐豪也真是夠慘,就這麼被外掛了十多分鐘。
接下來就是機艙內的恐慌與空乘組的救援,此後的三十分鐘劇情一直非常緊,處理的算不錯。
空難電影必然伴隨著與地面控制中心的互動,這裡要誇一下李現。
雖然臺詞多半在重複,但他的演繹非常好,就真的像個地勤人員,專業、準確,臉部無表情眼神卻有起伏。我們的職業劇有個很討厭的地方,就是出點兒事就咋咋唬唬,李現把握的非常好,看得出是用心琢磨過的。
慌亂間袁泉貢獻了全片中最精彩的一段演出,有個乘客想衝進駕駛室,被她義正言辭的喝止,這裡的難點在於,既要有本能的恐懼,又能表達清晰的專業態度,袁泉做到了,非常棒。
不過有個不太舒服的地方,機艙與駕駛室基本是割裂的,歐豪被風吹成豬頭一直趴著,張涵予全程都是這個狀態。
我本來期望能渲染一下駕駛室機艙裡有多兇險,比如瞬間被冰封的鏡頭(畢竟零下幾十度)。
戴上氧氣面罩後只能用眼神傳情達意,再加上跟客艙無互動,這樣就造成觀眾不太清楚他要做什麼,如果設計成機長戴上氧氣面罩後能說話就好了(不清楚實際能不能實現),畢竟叫中國「機長」,現在空姐們的戲反而更多一點。
事故設計了三個起伏點,一是突然發生,二是穿越雲層,三是防撞山。
穿越雲層前的鋪墊很好,機長為了降低風險,在雲層外圍轉圈圈等雲自然分裂,從中間穿過去,不過這時就能察覺出導演在拖時間了,那個穿越鏡頭前前後後給了得有1、2分鐘吧,致使節奏突然慢了下來。
防撞山那段很好,還跟地面來了個小互動。
我此時抬手看了一下表,剛好過去了70分鐘,這可怎麼辦,後面還有四十分鐘戲吶。
沒辦法,就只能注點水了。
關曉彤那條線顯得多餘,起碼是沒表現好,好萊塢災難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場外角色,但他們大多會貢獻點東西,幫助主角脫險什麼的,但現在她基本游離於主線。
我不太明白,最後飛機降落時為什麼會「超重」,繼而導致超速,才有輪子被剎出火星的一幕,前面一點兒也沒鋪墊,怎麼就會超重了?油料有耗損應該減重了才對啊!有木有專業的同學來科普下。
這會讓人感覺危機是強行加的。
降落後還有十五分鐘,此時再沒有任何戲劇衝突,只能滑水向前,表現闔家歡樂,我那場有些人乾脆就起身退場了
零下幾十度的高寒環境呆了十多分鐘,但落地後感覺機長沒事兒人一樣,我不知道哈,是不是起碼應該抬醫院去檢查檢查有木有受內傷?
我甚至一度誤會袁泉跟張涵予是不是有什麼感情糾葛,因為她一直在摸自己的結婚戒指,但到結束也沒交代她在鬱悶什麼,有頭沒尾的就謝幕了。
現在一部院線電影要保證品質,歷經故事大綱、立項、準備、拍攝、後期,一般最少也得2年時間,但《中國機長》這全套不到一年就上映了,出品方想壓在十一,從而明顯感到劇本沒有磨的很成熟。
其實就算故事單線,人物還是有挺大的開墾餘地,主要是得費時間打磨,現在每個人形象感覺都有點模糊,節奏怪怪的,亮點是事故前後的那40多分鐘,之後有明顯的廢戲。
同樣是空難,東木大爺的《薩利機長》在敘事功力上高出至少兩個段位,那個故事更簡單,飛機剛起飛就迫降,大多都壓在了薩利的內心戲上。
厲害的地方在於高潮根本不是那場事故,而是其後的聽證會,把武戲處理成文戲,東木老爺子真是講故事的高手。
導演劉偉強按理說也是個資深熟練工了,我猜就是因為時間太短,細節沒琢磨清楚,如果能明年再上,肯定會更好。
總的來說《中國機長》算值得一看,確實有尬的地方,但感覺是對的。7分應該能拿到,為現實中機長的英雄光環再加0.5.
這次我就放購票連結了,要把在《攀登者》身上損失的分成賺回來:
今天上午去錄《迷影圓桌派》了,夕陽老師正在加緊剪輯,明天放出。
收工。
秋冬衛衣已開賣,數量有限,賣完了算。不明真相的同學戳這個連結: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