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都城堅不可摧,成吉思汗想到一妙計,結果讓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2020-12-23 客多邦

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

本集主要人物表: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乞顏部可汗。

李安全:西夏皇帝。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時,發生了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如果成吉思汗的計謀得逞,那麼,中興府很有可能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慶幸的是,成吉思汗這個計謀不僅未對中興府造成任何傷害,還讓他的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不過,在攻打中興府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成吉思汗確實是一個軍事天才,只要有他出現的地方,無論戰事對自己如何不利,他都總能想出很多絕妙的主意,將敵人置於死地。

1209年7月,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攻下中興府的北大門——克夷門後,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攔,就一路殺到中興府的城牆下。

中興府歷史悠久,是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夏自建立以來,就對中興府進行精心設計和打造,不僅是當時一座繁華的大都市,其城牆也是西夏所有城池中,最為高大堅固的一座。除了城牆全部為巨石壘成外,城牆下還有一條十丈寬的護城河。

當然,作為西夏的都城,不僅有重兵把守,武器也十分先進,其中,擁有的巨型弩炮和黑火藥無數。而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團,除了他們手中的彎刀外,其弓箭的射程也就僅僅兩百米左右。

當成吉思汗帶著蒙古騎兵,氣勢洶洶地來到城牆下後,瞬間吸了一口涼氣。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如此高大的城牆,城牆光滑的連一隻老鼠都無法爬上,就更不要說攻城了。

當時,成吉思汗的一些手下將領建議,如此高大堅固的城牆,不如放棄攻打,乾脆在西夏境內搶掠一些戰利品運回草原,反正西夏的士兵都捲縮在城牆內,根本不敢出來,搶掠也不會受到任何阻攔,就跟拿自己家的東西一樣方便。

可成吉思汗搖了搖頭,看著渾濁不清的滔滔黃河水,若有所思,說道:「我們遠道而來,如果不攻打嘗試一下,豈不冤枉!」

為了從氣勢上將西夏皇帝李安全嚇唬住,成吉思汗讓一個俘虜給李安全帶了一個口信:如果向我稱臣納貢,我的蒙古鐵騎立即撤回草原,否則,定要攻城。

李安全到了城牆上看了看成吉思汗的騎兵,雖然被黑壓壓的蒙古騎兵嚇住,但看到他們並不善於攻城後,狂傲地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

成吉思汗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領袖,見將士們都洩氣後,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那就是引黃河水來淹中興府。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為何秘不發喪?都怪西夏王妃的嘴巴,太刁鑽!
    但是,當成吉思汗成長起來後,西夏就開始倒黴了。原因是發育狀態的成吉思汗,無法跟金國硬碰硬,只好撿軟柿子捏,於是瞄準了西夏。 而只有城塞防守的西夏,確實適合蒙古騎兵,所以面對來去如風的成吉思汗,西夏苦不堪言。儘管,西夏軍民團結一心,國王都親自上城督戰了,給成吉思汗造成了不少的麻煩,但就整個蒙夏戰局而言,西夏還是力不從心,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
  • 成吉思汗二次徵伐西夏,蒙古人從野戰到攻城戰的轉變
    公元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新主登基,沒有接到使者的告賀為由,悍然發起對西夏的第二次進攻。這次成吉思汗將兵馬重新整頓,親率大軍五萬,長驅而入,南下攻打西夏。對攻堅戰術比較陌生的蒙軍,只好捨棄戰馬,由騎兵變步兵,試圖登城攻敵。他們架設雲梯、搬運炮石,向畏兀兒和契丹等族人學習攻城略寨之術。西夏守軍居高臨下,用弓箭、礌石,殺傷不少企圖破壞城牆的蒙軍。城頭上箭矢如雨非常密集,攀爬一半的幾名蒙古勇士連中數箭,慘呼摔落,非死即殘。蒙軍將士接連傷亡上百人,兀剌海城依然固若金湯。
  • 神秘的西夏 被蒙古滅亡時,興慶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幾乎被團滅
    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縱兵攻夏,蒙古騎兵狂飆突進,速度奇快,很快越過黑水城,殺至斡羅孩隘口。蒙軍撤走後,他主動獻出一個女兒給成吉思汗,並表示願意做蒙古人的附庸。 之後,西夏依附蒙古,並隨蒙古攻金,雙方屢起戰端。1211年,齊王李遵頊廢黜襄宗,自立為帝。是為夏神宗。
  • 西夏與蒙古硬抗22年,為何歷史沒有記載?全因成吉思汗死的太屈辱
    說起西夏,想必許多人是通過電視劇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在歷史上,雖說,西夏並不如同時期的宋、遼、金知名,但是,在後來的二十四史中,同時期的朝代皆被編冊成史,唯獨西夏沒有入選,這實在令人有些詫異,難道古人覺得西夏可有可無?又或者是另有原因?據其他史料記載,西夏並算不得弱小,曾經面對勢不可擋的成吉思汗時,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滅國,這在當時可是頗為了不得的大事件。
  • 百年來「三國」相安無事,成吉思汗初露鋒芒,西夏亡國已成倒計時
    結果,李安全反了,你不仁休怪我不義。李安全找到李純祐的生母羅太后,羅太后親自廢了自己的兒子,使得李安全成為夏襄宗。李安全的幸福生活似乎就要來到,可是不遠處成吉思汗盯上了他。可是,改名並未給西夏人帶來好運。成吉思汗清楚地意識到西夏是塊任由宰割的肥肉。1209年春,蒙古軍由黑水城(今內蒙古古額濟納旗)北的兀剌海關口入侵西夏。夏襄宗李安全派遣兒子李承禎率領5萬人抵抗蒙古大軍,結果在河西走廊北端的入口處,西夏5萬人馬全軍覆沒,李承禎不知去向。
  • 成吉思汗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為何輸給沒文化的朱元璋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果說誰是最能徵善戰的君王,那肯定要說是鐵木真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遠徵歐洲,創下不敗的神話。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西夏王妃一人,赤手空拳就把成吉思汗弄死了?
    古代不少的英雄、梟雄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謎一樣的東東,成吉思汗也一樣。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率蒙古人四處出擊,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少見的徵服者。然而他的死亡之謎,更是吊足了人們的探索欲。說侍寢的西夏王妃一個人把堂堂的成吉思汗給活活弄死了。
  • 成吉思汗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蒙古帝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約100萬遊牧民、2000萬牲畜,以及一支強悍的騎兵。誰也沒想到,未來六十年,這支騎兵將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世界帝國。1211年,成吉思汗主動出擊。面對蒙古鐵騎,金兵節節敗退,金朝皇帝嚇破了膽,一口氣把首都從今天的北京遷到開封,只能苟延殘喘。這是個大國,疆域從中亞延伸到黑海,囊括了今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廣大區域。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3、 徵服天下統一蒙古草原後,成吉思汗手握十三萬鐵騎,渴望徵服的他在尋找下一個目標,南側的金國瘦死的駱駝,不太好啃,而位於西南的西夏則弱的多,於是自1205—1209年成吉思汗先後三次進攻西夏,打得西夏潰不成軍,不得不求和並依附蒙古。西夏的悲劇讓西邊的畏兀兒人對成吉思汗主動投誠了。
  • 西夏被蒙古吊打,作為宗主的金國為何選擇見死不救?
    1206年,蒙古高原上,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源被推選為蒙古各部大汗,即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圖)斡難河蒙古人是逐水草而居,擅長騎射,是天生的戰士,而經歷了統一,蒙古汗國很快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蒙古的崛起,首先遭殃的是蒙古周邊的政權,尤其是東部的金國和南部的西夏。
  • 成吉思汗死因之大揭秘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徵戰半生建立了強大的大蒙古國。他的蒙古騎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他建立的國家國土廣袤,東到大海,西跨大漠。但是西夏還在苦苦抵抗。 西夏人在蒙古大軍的鐵蹄的威懾下,瑟瑟發抖。蒙古大軍很快俘虜了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西夏王妃長得十分漂亮,眉如遠山含黛,目似秋水橫波,身材苗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長得十分動人。 這些士兵將這位西夏大美人送給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見到這位西夏王妃早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了,當晚要這位西夏王妃侍寢。
  • 成吉思汗真實死因揭露,跟西夏王妃有關?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元太祖二十年秋天,西徵七年的成吉思汗終於回到了蒙古草原。由於西夏背棄盟約,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自出徵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堅持不退兵。西夏哪裡是蒙古軍的對手,夏末帝被迫派遣使者前來求和。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駕崩原因令人臉紅,疑似被西夏王妃咬斷身體
    有點類似於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這一穩定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開始走出蒙古南徵北戰。由於西夏正好與遼國比鄰,所以被成吉思汗進攻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西夏當然不是成吉思汗的對手。西夏國最終的結局,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破,成吉思汗在佔領西夏國之後下令屠城。
  • 蒙古,「我們的成吉思汗」不是我們的
    《射鵰英雄傳》和毛主席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文中生巧,讓我們一直以為"我們的成吉思汗",但是成吉思汗的時代,與我們大漢族還沒有搭界,成吉思汗還在與北邊的金、西夏開打。這是南宋1190年地圖,大宋給一個"大"字我們一個誤導,同時耳聞能祥的名人又多,陸遊、歐陽修、朱熹等,總以為宋是個風平日麗與大唐齊名的帝國,實際無論北宋、南宋都不大,特別南宋,偏安一隅。
  • 解析成吉思汗十大軍事思想
    當時馬的作用猶如今天的坦克一樣,13世紀的歐洲聯軍、花剌子模軍、俄羅斯聯軍、阿蘭部和欽察部的聯軍與蒙古軍隊作戰時也大都用的是騎兵,他們騎的馬比蒙古馬高大粗壯。 在學術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成吉思汗主要依靠兵多將廣徵服世界。馬冀舉例說,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蒙古軍西徵時頂多不超過20萬,而西徵國家花剌子模卻有六七十萬軍隊。
  • 成吉思汗死因成謎,西夏王妃嫌疑最大?
    成吉思汗劇照在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有一座蒙古式的宮殿,這裡就是被稱為「成吉思汗陵」的地方。雖然叫做「成吉思汗陵」,但是裡邊並沒有成吉思汗的靈體。成吉思汗畫像在《蒙古秘史》中有關於這樣的記載。成吉思汗在騎馬的途中,從馬上掉了下來,隨後被蜂擁而來的馬群踩踏而死。
  • 關於成吉思汗以及蒙古帝國一些認知錯誤
    其實,成吉思汗的叫法是清朝晚期由於西方文獻大量進入中國,』成吉思汗『也是由西方文獻記載而翻譯過來的叫法,導致晚期許多著名書籍都開始兩者並用或者單用』成吉思汗『的叫法,如《新元史》、《海國圖志》等著名文獻等都開始引用』成吉思汗『的叫法。當然,叫』成吉思汗『的尊號也已經是一種習慣性稱呼,且也沒有原則性錯誤,下文統稱成吉思汗。
  • 記者採訪蒙古國總統,詢問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總統的回答很巧妙
    幾百年來,全世界有無數的人在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這其中既有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也有對其中陪葬品垂涎三尺的盜墓賊。 但無論是誰在尋找,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找不到!
  • 成吉思汗當初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幾個國家?
    公元1205年起,成吉思汗率蒙古軍三次徵討西夏(從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屬於現在的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陝西北部地區)。而先挑西夏下手,是因為西夏是成吉思汗攻打金國的必經之路,最終1227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便騰出手來對付自己的仇敵金國。 之所以說成吉思汗一心想要滅亡金國,最主要是由於世仇。
  • 成吉思汗強娶歧國公主,說了一句安慰話,轉悲為喜:我服侍你
    在第三次進攻金國的過程中,成吉思汗也感到,要消滅金國,不可能立竿見影,必須循序漸進。因此,蒙古騎兵第三次進入中原的主要目標是打通草原通往晉國首都(今北京)的通道,使從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能夠暢通無阻地運往草原。成吉思汗的目標很快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