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與蒙古硬抗22年,為何歷史沒有記載?全因成吉思汗死的太屈辱

2021-01-08 指點江山

說起西夏,想必許多人是通過電視劇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在歷史上,雖說,西夏並不如同時期的宋、遼、金知名,但是,在後來的二十四史中,同時期的朝代皆被編冊成史,唯獨西夏沒有入選,這實在令人有些詫異,難道古人覺得西夏可有可無?又或者是另有原因?

據其他史料記載,西夏並算不得弱小,曾經面對勢不可擋的成吉思汗時,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滅國,這在當時可是頗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這等事件不應該被正史所捨棄。如此看來,那定然是有所隱情,才導致西夏的這段歷史沒有進入正史。

在筆者看來,這段隱情實為蒙古人故意抹去,因為,西夏人曾經讓他們吃過大虧。

十三世紀初,蒙古帝國強勢崛起,隨後,便瘋狂的開始開疆擴土,對四周國家接連開戰徵討。蒙古軍隊所到之處,敵人無不顫抖歸降,哪怕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女真、宋朝都難逆其鋒,皆連敗於蒙古鐵騎之下。可是,當蒙古人打到西夏時,卻遇到了硬茬子,一時間竟奈何不了對方。

其實,党項族人是很能打的。党項族自從在唐朝末年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之後,一直都是一個完全無法忽視的攪局者的角色。我們在著重看五代十國的歷史的時候,党項的族群在今天的阿拉善盟、寧夏、甘肅等地不斷地擴展著自己的實力。

可以說,中原王朝正在和西南地區的前後蜀打打殺殺搶關中的時候,人家基本上都快坐穩地盤了。成吉思汗顯然沒想到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國,竟然能擋住戰力彪悍的蒙古鐵騎。

在隨後的時間裡,他親自帶領軍隊,先後六次發動攻擊,每次都傷亡頗大。不甘心的成吉思汗在一番修整後,於1226年,再次對西夏發動攻擊。這一次戰鬥更加慘烈,雙方都在不計代價的互相搏殺,甚至,成吉思汗都中了對方一支毒箭。

經歷了大半年的交戰,這才終於將西夏國徹底滅掉,成吉思汗也死在了滅西夏的途中。

從這件事便可以看出,論戰鬥力與拼殺的精神,西夏人比起蒙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在勢微的情況下,西夏人還能堅持反抗,屢次戰鬥中均能重創蒙古鐵騎,硬拖了蒙古軍隊二十二年。

雖然,西夏人作戰堅韌,但是,經過長期的戰爭消耗,其國力早已是強弩之末,戰敗只是時間問題,於是,西夏皇帝派出使者,向蒙古帝國表達出歸降的意願。而蒙古國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吉思汗去世,據傳言,死因或許與西夏人的毒箭有關,當時蒙古國為了防止西夏國反悔投降,特意隱瞞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

到了西夏正式投降後,蒙古人遵從成吉思汗的遺囑,將西夏皇帝殺掉,中興府也未能逃脫被屠城的命運。多年來西夏的抵抗對蒙古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今,屠城更像是一種赤裸裸的報復。西夏覆滅後,金朝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也使得西北地區少了一道戰略屏障。

在成吉思汗臨死前不僅要求對西夏滅族,還要徹底毀滅掉西夏文化,由此看來,成吉思汗對於西夏殊死抵抗蒙古軍隊頗為記恨。在屠城之戰中,所有與西夏有關的典籍全部被付之一炬,徹底被抹除,而在後來的正史中,也不見西夏的記載,所以,這自然是成吉思汗的意願,他想徹底抹除西夏文化的同時,也不想這段令蒙古軍隊蒙羞的作戰歷史傳給後人。

眾所周知,歷史上正史都是有官方來編寫,如《史記》這種,為西漢朝廷令司馬遷編寫,其內容也基本為西漢前的各朝歷史。正常來說,一個朝代覆滅,必然會有全新的朝代誕生,而新的朝代則往往承擔起為前朝修訂正史的職責。

如:明朝覆滅,到了清朝,皇帝便會命史官編寫明史,因此,這樣算來,宋、遼、金、西夏處於同一個時期,它們在覆滅後元朝出現,這個時候元朝就要負責為四個朝代修訂正史。

通過開頭我們知道,二十四史中有宋史、遼史、金史,唯獨沒有西夏史,可見,其在編寫的過程中,元朝有意繞過了西夏。畢竟,他們先祖成吉思汗遺囑中曾說過毀掉西夏文化,元朝史官又怎敢為西夏編史呢。

當然,網上也有其他原因,如西夏國沒有文化底蘊、統治範圍小、沒有華夏正統等各種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另一個原因則認為是時間不夠,畢竟當時元朝要同時編寫宋、金、遼的史書,這無疑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只能先將西夏史的修訂編寫放到最後。元朝統治壽命比較短,只存在了九十八年便覆滅了,如此一來,西夏史便不了了之了。

時至今日,我們這一代人對於西夏國的歷史仍然知之甚少,當時西夏國地域偏僻,鮮少與中原地區交流,並沒有太多的西夏史書傳入內地。在西夏覆滅時,蒙古人摧毀了西夏所有存世的文獻古籍,能夠有倖存世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元朝時期,一些史官對於西夏歷史都不太熟悉。

當蒙古鐵騎進侵西夏,大肆蹂躪的時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們向著中國而去,經過數千裡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西吳王」,這個小政權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被徹底消滅,至今,在當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傳說... ...

隨著考古進步,我們相信終有一天,西夏背後的歷史終將會被發掘,到時我們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西夏人。

參考資料:

『《西夏帝國傳奇》、《神秘的西夏王朝》』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徵戰之時碰到了一個硬茬子,硬抗了22年還把他活活耗死了
    在歷史上,雖說,西夏並不如同時期的宋、遼、金知名,但是,在後來的二十四史中,同時期的朝代皆被編冊成史,唯獨西夏沒有入選,這實在令人有些詫異,難道古人覺得西夏可有可無?又或者是另有原因?據其他史料記載,西夏並算不得弱小,曾經面對勢不可擋的成吉思汗時,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滅國,這在當時可是頗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這等事件不應該被正史所捨棄。
  • 成吉思汗真實死因揭露,跟西夏王妃有關?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元太祖二十年秋天,西徵七年的成吉思汗終於回到了蒙古草原。由於西夏背棄盟約,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自出徵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堅持不退兵。西夏哪裡是蒙古軍的對手,夏末帝被迫派遣使者前來求和。
  • 成吉思汗死因成謎,西夏王妃嫌疑最大?
    成吉思汗劇照在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有一座蒙古式的宮殿,這裡就是被稱為「成吉思汗陵」的地方。雖然叫做「成吉思汗陵」,但是裡邊並沒有成吉思汗的靈體。成吉思汗畫像在《蒙古秘史》中有關於這樣的記載。成吉思汗在騎馬的途中,從馬上掉了下來,隨後被蜂擁而來的馬群踩踏而死。
  • 成吉思汗死因之大揭秘
    可惜的是他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是跟一個女人戰死紗帳,屈辱的結束了他偉大的一生。 那麼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呢?對於他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有被雷劈死,被馬踩死,中箭,中毒,被刺等等說法。 這些說法中有很多都不靠譜,比如雷劈說跟封建迷信有關,而馬踩死說時間不對,成吉思汗死於夏季,而踩死說則死於冬季。
  • 雷劈、中毒還是情殺:成吉思汗究竟怎麼死的
    毛澤東稱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拿破崙說「我不如成吉思汗」,歐洲人說成吉思汗是「上帝之鞭」。作為徵服大半個地球的勇者,成吉思汗身上隱藏了太多的謎團。而這其中之一就是成吉思汗的猝死之謎。少年的成吉思汗在屈辱中成長。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成吉思汗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至於屍身葬於何處,這至今都還是一個未解的謎團。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了葬哪?
  • 從成吉思汗事跡不同記載角度,看《元史》與《蒙古秘史》異同關係
    導語:元朝是由我國境內蒙古族這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成書於明朝初年的《元史》,與成書於蒙古太宗(窩闊臺)到憲宗(蒙哥)時期的《元朝秘史》,雖然記敘的都涉及這段歷史,但由於成書時代不同等原因,兩者還是存在較多差異,本文僅就其中有關成吉思汗的事跡異同做些比較
  • 西夏都城堅不可摧,成吉思汗想到一妙計,結果讓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李安全:西夏皇帝。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時,發生了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如果成吉思汗的計謀得逞,那麼,中興府很有可能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慶幸的是,成吉思汗這個計謀不僅未對中興府造成任何傷害,還讓他的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 成吉思汗為何秘不發喪?都怪西夏王妃的嘴巴,太刁鑽!
    然而,西夏跟個不死小強似的,始終頑強的生活著,成吉思汗用了前後23年,直到死,才真正滅了西夏。 當然,這23年裡,成吉思汗並非成天和西夏過不去,他忙著東徵西討,「滅國四十」,有時候無力顧及西夏罷了。 成吉思汗攻西夏,採取的大概是蠶食的策略,今天吃一點,明天啃一口,反正只要有時間,就去西夏那地方溜溜馬。 比如第一次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第二次揍西夏,則在西夏境內擄掠數月。
  • 秘史揭露成吉思汗死亡的真正原因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決定滅掉西夏,西夏人根本抵擋不住他的蒙古鐵騎,西夏眼看就要亡國了,不過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成吉思汗卻突然去世了,而關於他的死亡原因,在正史上的記載卻顯得很潦草:「秋七月壬午,不豫。
  • 蒙古,「我們的成吉思汗」不是我們的
    《射鵰英雄傳》和毛主席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文中生巧,讓我們一直以為"我們的成吉思汗",但是成吉思汗的時代,與我們大漢族還沒有搭界,成吉思汗還在與北邊的金、西夏開打。這是南宋1190年地圖,大宋給一個"大"字我們一個誤導,同時耳聞能祥的名人又多,陸遊、歐陽修、朱熹等,總以為宋是個風平日麗與大唐齊名的帝國,實際無論北宋、南宋都不大,特別南宋,偏安一隅。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
    他說,當年蒙古大軍攻打西夏,西夏招架不住,向努爾哈赤提出乞降,並根據成吉思汗的要求獻上許多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這位王妃性情非常剛烈,對蒙古大軍以及成吉思汗都有著刻骨仇恨,在成吉思汗猥褻她時,一口將成吉思汗的下體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當日殞命。當時正是懵懂少年的我,感覺這個故事既新鮮又刺激,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成吉思汗死因探秘
    然而成吉思汗一生坎坷,在孩童時,父親就被人殺死,母親和他也被人排擠,從部落首領地位轟然墜落至賤民,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線上掙扎。但生活教會了他要忍耐,這時復仇的種子在他內心深深埋了下來。後來,他依靠父親的結拜兄弟和自己的安答重新奪回了部落首領的地位。而後經過長年累月的部落戰爭,統一了蒙古各部,於1206年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並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歷史。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西夏王妃一人,赤手空拳就把成吉思汗弄死了?
    古代不少的英雄、梟雄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謎一樣的東東,成吉思汗也一樣。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率蒙古人四處出擊,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少見的徵服者。然而他的死亡之謎,更是吊足了人們的探索欲。說侍寢的西夏王妃一個人把堂堂的成吉思汗給活活弄死了。
  • 盤點蒙古英雄人物成吉思汗一生擁有的女人
    這些都是正史中有記載的內容,成吉思汗的后妃,除了名字,其餘的事情我們鮮有聽聞。這是因為,成吉思汗的後宮非常森嚴,史官根本無從記載。在一些野史中,比如《世界徵服史》中,記載成吉思汗的后妃數量高達500人之多,堪比秦始皇的后妃陣容。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蒙古的史料上詳細記載的成吉思汗的后妃。第一個,合安答。
  • 西夏被蒙古吊打,作為宗主的金國為何選擇見死不救?
    1206年,蒙古高原上,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源被推選為蒙古各部大汗,即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圖)斡難河蒙古人是逐水草而居,擅長騎射,是天生的戰士,而經歷了統一,蒙古汗國很快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蒙古的崛起,首先遭殃的是蒙古周邊的政權,尤其是東部的金國和南部的西夏。
  • 成吉思汗真實死因是什麼?正史記了一筆,野史傳聞或許是真的
    相傳,成吉思汗去世後,其後人為了防止墓穴被盜和遭到仇人的報復,採用蒙古上的葬禮,將鐵木真埋葬於草原之中,了無痕跡。 和他的墓穴所在一樣離奇,成吉思汗的死因同樣是千百年來後人津津樂道的談資。正史記載,成吉思汗一生徵戰,六十四歲高齡依舊馳騁馬背,在一次交戰之中意外受傷,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 搶奪人妻無度的成吉思汗,從沒想過,自己會在後宮窩囊地死去
    擔不擔心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的確死在了這些女人的手裡。根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正是死於敵人妻子(西夏王妃)的謀殺。這個說法,來自清代史學家薩囊徹辰的《蒙古源流》,這是較為權威的官方史料。時至如今,這本書仍是研究蒙古歷史的珍貴寶藏。
  • 關於成吉思汗以及蒙古帝國一些認知錯誤
    誤解一:鐵木真尊號其實是"成吉思皇帝"  在晚清之前,元、明、清中前期的漢文獻記載中,並沒有上尊號」成吉思汗「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記載鐵木真的尊號是"成吉思皇帝"。《蒙韃備錄》中提到,鐵木真在位時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用漢字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當便宜行事」。其次素金牌,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駕崩原因令人臉紅,疑似被西夏王妃咬斷身體
    有點類似於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這一穩定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開始走出蒙古南徵北戰。由於西夏正好與遼國比鄰,所以被成吉思汗進攻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西夏當然不是成吉思汗的對手。西夏國最終的結局,是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破,成吉思汗在佔領西夏國之後下令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