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密神秘的西夏
01、他們臉色黝黑,以紅色顏料塗面,原居住在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後遷徙至內蒙古黑水古城。
公元11世紀,在祁連山麓,出現了這個由党項羌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國。因為它位於西部,因此研究者習慣的稱之為「西夏」。西夏(1038年—1227年)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居然比遼、金享國時間還要長。
02、他們以犛牛、羊、豬為食物,不從事農業生產,也沒有徭役賦稅,崇尚武力、不設法令,作戰時集合在一起,平時不相互往來。各姓氏部落三年舉行一次聚會,殺牛羊祭祀天地。
他們都比較長壽,活到一百五六十歲很正常。近似於野蠻的生存環境,他們有強烈的復仇情緒。族內同姓禁止結婚,八十以上去世者,親人不得哭泣,但是,年輕人若是不幸去世,親屬都要嚎啕大哭。死者進行火葬。
03、党項人與中原發生關係是在北周,566年,他們發動叛亂,北周冀州刺史楊文思率兵平息叛亂。隋大業末年,甘肅、四川等地
的党項諸族強大起來,他們的強大也是有賴於中原王朝的力量。
唐李世民採取對少數民族額度招撫政策,632年人口達到了三十萬,形成了八個部落,以拓跋氏勢力最為強大。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佔據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立大夏。
04、他們先投靠遼國,後又投靠大宋,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夏廷對內大興儒學,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以漢字為基礎,創立西夏文字,改用漢儀。1115年金朝興起,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並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
05、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元昊在位時,頗具成就,但是,生性多疑,殘暴,好殺戮,即位後,將曾經密謀殺他的母族衛慕山喜一族溺死河中,包括自己的母后和妃子。他驕奢淫逸,最終慘死在自己兒子的刀下。
當然西夏的滅亡,還有一個與女真一樣的原因,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自己還不夠強大的情況下,過度的學習了漢文化的儒性,喪失了他們瘋狂的野性,最後於1227年亡於蒙古的鐵騎之下。不過的它不斷強大,使得西部各政權和民族的不斷統一,為元朝中國的大一統做了嫁衣。
如今,僅剩西夏王陵,還彰顯當年的魅力!
二、西夏被蒙古滅亡時有多慘烈?興慶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幾乎被團滅
公元十三世紀初,蒙古崛起於漠北。乞顏部梟雄鐵木真在用武力統一蒙古高原諸部的同時,開始向外擴張。
鐵木真被蒙古諸部豪酋推為成吉思汗後,將徵服者的目光掃向蒙古草原之外的異邦。
西夏是由党項人(羌人一支)建立的小國 。其地包括今天的寧夏、陝北 ,以及甘肅、青海之一部分,和蒙古高原隔著一道雄奇險峻的賀蘭山。
1205年,蒙古軍搗入夏境,一舉攻陷力吉裡寨;蒙軍經過落思城時,攻城不克,遂縱兵大掠人畜,破壞很大。蒙軍退去後,夏桓宗李純佑下旨命各地修復被蒙軍搗毀的城堡,並大赦全境,改國都興慶府為中興府(今寧夏銀川)。
1206年,鎮夷郡王李安全發動政變,廢黜了夏桓宗純佑,自立為帝,是為夏襄宗。
這年秋天,成吉思汗再次發兵侵夏,蒙軍攻破斡羅孩城,燒殺搶掠,擾動極慘。次年2月,蒙軍滿載虜獲,主動北撤。
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縱兵攻夏,蒙古騎兵狂飆突進,速度奇快,很快越過黑水城,殺至斡羅孩隘口。
夏襄宗以皇子承禎為元帥,大都督高逸為副帥,統兵抵抗蒙軍入侵,卻被打得大敗虧輸,高逸被蒙軍擒殺。蒙古軍勢如破竹,很快進逼中興府的外圍要隘克夷門。夏襄宗命西夏名將嵬名令公率軍增援,再次被蒙軍擊敗,嵬名令公兵敗被俘。
蒙古軍乘勢圍攻中興府, 並決堤引黃河水衝灌淹城。大水洶湧而來,眼見城池將破,剛好外堤潰壩,大水反淹蒙古軍,很多軍士被溺斃,蒙軍遂被迫撤圍。
老天雖然幫忙解圍,但夏襄宗仍然被嚇破了膽。蒙軍撤走後,他主動獻出一個女兒給成吉思汗,並表示願意做蒙古人的附庸。
之後,西夏依附蒙古,並隨蒙古攻金,雙方屢起戰端。1211年,齊王李遵頊廢黜襄宗,自立為帝。是為夏神宗。
自公元1211年神宗遵頊即位以來,一直採取親蒙仇金之策,乘蒙軍連年伐金的機會,西夏也多次出兵攻佔金國土地,金國在抵禦蒙古入侵的間隙,也不時分兵回擊趁火打劫的夏軍。
夏、金你來我往,不時交手,時間一長,雙方均感疲憊,故而兩國朝中都有議和的呼聲。
另一方面,蒙古貴族幾無停歇的發動對外戰爭,目的是搶掠更多的人口、財富以滿足其窮奢極欲的生活方式。蒙軍每次出徵,都要徵調夏軍隨徵,時間長了,面對蒙古日益頻繁的徵調,蕞爾小國西夏開始吃不消,漸覺不堪奔命, 神宗也經常表露出不滿的情緒。
1211年秋,成吉思汗開始西徵中亞古國花剌子模。蒙古大軍出徵前,徵調哈剌魯、阿力麻裡、畏兀爾、西夏等部軍從徵,夏人早已不堪其苦,於是明確表示拒絕。
面對西夏拒絕出兵隨徵,成吉思汗惱怒不已。但蒙古軍西徵已如箭在弦,他只好暫時按捺住這口氣,隱忍不發,想著待西徵凱旋後再出兵教訓這不聽話的小弟。
蒙古軍西徵歸來,第四次殺入西夏。蒙軍這次侵夏帶有報復性質,沿途大肆殺戮 、搶掠,所過無不灰飛煙滅。
剽悍的蒙古騎兵很快突破西夏防衛,一直打到中興府(亦稱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城下,並再次將城池團團包圍起來。
夏神宗遵頊命太子德任留守 ,自己逃奔西涼,並派使者向蒙古人乞降。蒙古軍此番攻夏,本為威懾與懲罰,並無意久留,見夏主求和,遂又一次主動撤圍而去。
後來西夏朝中反對親蒙伐金的大臣愈來愈多,悍臣阿沙敢不就是這一傾向的代表人物,夏神宗遵頊則患得患失、搖擺不定。
蒙古軍退走後,夏神宗企圖聯金抗蒙,金人吃夠了夏人反覆之苦,堅決不許,神宗又圖謀聯宋攻金,但朝臣們意見不統一,爭持不下。
1223年,夏神宗派太子李德任率兵伐金。李德任頗有見識,力主結好金國,拒絕受命。神宗大怒,廢黜德任的太子之位,隨即將皇位讓與次子李德旺,自己做了太上皇。
夏獻宗李德旺即位後,力主聯金抗蒙。夏軍沿賀蘭山布防,嚴密監視蒙軍動向。
1224年秋,蒙古名將木華黎之子、元帥孛魯奉成吉思汗令率大軍攻夏,一舉攻克銀州(今陝西榆林橫山縣), 陣斬夏兵數萬,擄走大小牲畜數十萬頭,俘虜西夏監府塔海,孛魯撤走時留部將猛哥不花鎮守其地各要隘。
夏獻宗德旺害怕蒙古軍捲土重來,派使臣去孛魯軍大營請降,並保證送子為質,但事後又反悔,不僅拒絕送質子,還秣馬厲兵,仍欲抗擊蒙古,終於釀成滅頂之災。
1226年秋,成吉思汗集結大軍,準備攻夏。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經畏兀爾境(今新疆東部)東進,相繼攻取沙、 甘等州,直逼西涼府;另一路由成吉思汗親率,從漠北南攻,先後攻克黑水城、斡羅孩城,並越過賀蘭山缺。
7月,成吉思汗率蒙軍主力與西路軍會合,一舉攻陷西涼府。力主抗蒙的阿沙敢不有勇無謀,被蒙軍擒殺,跟隨他的軍民全部被俘。
打肅州時,西夏守城將士拒不投降且堅決抵抗,並重創蒙古軍。成吉思汗恨肅州軍民長久不降,還拼死抵抗,破城後下令屠城,城中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僅106戶手藝人得免於死。
見蒙古軍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夏獻宗德旺驚懼而死,侄兒南平王李晛繼位,是為夏末帝。
蒙古軍橫穿沙陀,攻取應裡(今寧夏中衛)等州縣。11月,蒙軍攻克靈州(寧夏靈武)後,開始圍攻夏都中興府(銀川)。
1227年初,成吉思汗料到中興府指日必下,於是只留部分軍隊繼續圍攻,他自己率大軍搗入金國境內,連破洮、河、寧三州,又攻下信都府、德順州。入夏,他率軍退出金境,入六盤山避暑。6月,出六盤山繼續南進,到秦州清水縣(甘肅天水境內)時患病(一說被西夏王妃咬傷)。7月,成吉思汗病亡。臨終遺言:秘不發喪,勿使敵知;攻下中興府時,立刻將西夏王和城中居民全部誅滅。
中興府被蒙軍圍攻長達半年,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又發生了強烈地震,房倒屋塌,死傷慘重,走投無路的末帝李晛只好遣使乞降。他獻城投降後立刻被蒙軍處死。蒙軍入城後開始屠城,西夏王族拓跋氏(後被李唐朝廷賜姓李)宗族基本被屠戮殆盡,城中軍民也慘遭殺掠,蒙軍統帥本欲殺盡所有居民,幸有人極力勸阻,才沒有被殺絕。但蒙古軍並未善罷甘休,而是縱兵大掠,大肆燒殺搶劫,西夏境內到處殘垣遍地,白骨蔽野。蒙古軍還將西夏王陵搗毀,以絕其「龍脈」 。遭此劫難,党項人徹底消失在歷史烽燧深處。在宋、金、蒙古三強夾縫中頑強生存了190年的西夏王國,至此(1227年)名實俱亡。
三、長達二十二年的蒙古滅西夏之戰,興慶府被毀,党項人滅族
蒙古人討厭西夏有二個原因,其一稱西夏「惡其狡詐多變」。
因為西夏國曾企圖趁成吉思汗西徵之際,聯金反對蒙元帝國。其實這種做法對西夏來說是很平常的手段,在西夏立國189年的歷史中,西夏政權,從其自身利益出發,不斷地利用遼宋、遼金、金宋的政治矛盾,周旋其中,或戰或和,反覆無常,從中撈到不少好處,所以一再的故技重施。
比如,金滅北宋,西夏就趁火打劫,縱兵千裡,擴張了自己的地盤。這對西夏來說是生存之道。然而對蒙古人來說,西夏人使人厭惡,是一個狡詐之徒。其二,成吉思汗在徵伐西夏的時候,病死。蒙古人於是把怨恨指向了西夏。
1205年,蒙古第一次攻西夏,主要以掠奪為主。
1207年,蒙古軍又大舉攻夏,破兀剌海城(今內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南)而還。
1209年,蒙古第三次攻夏,兵圍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西夏求和。
1224年,蒙古又發兵攻夏,並攻佔銀州(今陝西米脂西)。
1226年,蒙古發動大規模的滅夏之戰。這是蒙古對西夏的最後一戰。十一月成吉思汗圍攻西夏北方重鎮靈州。嵬名令公率10萬大軍在靈州城西黃河沿岸抗擊。蒙古大軍圍攻靈州必先渡河。
此時,千裡黃河,朔風成冰。兩軍在冰封的黃河上布陣列戰。堅硬的冰面上,西夏軍隊士氣高昂、以一當十,奮勇拼殺。雙方在冰上的戰鬥天昏地暗,血流成河。隨著時間的推進,蒙古騎兵的優勢開始顯現。西夏步兵終於支撐不住,最後陣型出現缺口,兵士潰散,10萬大軍被蒙古軍斬殺殆盡,靈州由此失守。
1227年,西夏中興府,被圍困了半年之久,城內瘟疫流行。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西夏末主走投無路之下,向蒙古投降。
之後蒙古人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投降的末帝殺死,屠殺城內所有軍民,毀掉城池、宮殿、文牒,夷滅中興府。後又率軍踏平賀蘭山上的行宮和西夏王陵,党項族在蒙古的屠刀下被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