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錄 || 簡論項羽》

2021-02-28 蓮子歷史

在我們固有的成王敗寇觀念中,項羽作為爭霸戰爭中的失敗者,註定會淪為歷史的負面角色,司馬遷卻寫出了一部特殊的《項羽本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記

背後,是水浪翻湧的烏江。面前,是來勢洶洶如黑雲壓城一般的漢軍。這個叱吒風雲長達十幾年的西楚霸王,此刻,面對著亭長的勸阻,思緒萬千。

少年讀書時「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本紀》)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愛學習、叛逆、未來毫無希望的少年,誰又曾想他心有大志。有哪家少年郎不是在長輩的高壓下每天詩詞歌賦,又有幾家少年郎敢說敢做,言出必行。項羽在年幼之時主動去學習兵法,這就足以看出展現其出超乎常人的性格了,幼時讀書廣泛了解,積累的知識,成為其日後徵戰四方,成就霸業的因素之一。

青年立志時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項羽本紀》)項羽說出這句「取而代也」時,項梁趕快捂住他的嘴巴。依秦律這種話足以讓項羽被殺頭連誅九族了。只此一語,就表現出了這個楚地男兒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公元209年,隨著吳廣陳勝在大澤鄉揮竿而起,項羽隨叔父刺殺太守殷響應起義。在第一次戰爭中,項羽就展示了他無雙的武藝,獨自一人殺敵數百。自此 ,這一二十四歲的男兒帶領八千吳中青年走上了反秦的道路,開啟了他最光輝的時代。但與此同時,他虐殺,暴躁的性格也逐漸顯現出來,成為了他未來帝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臨江自刎時

思緒拉回當下,昨夜,楚歌起,帳外,在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的楚軍中,那一聲聲無句不哀無字不慘的楚歌使背井離鄉,徵戰多年的楚軍無不思念起久別的親人。一聲聲熟悉溫暖的家鄉話與冷酷無情的戰爭形成了強烈對比。殘敗的楚軍一時間鬥志全無,趁著夜色,一個個陸續逃散。帳內,楚霸王夜不能寐,面對著自己最愛的女人和伴他馳騁疆場的駿馬,他不禁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也在哽咽中起舞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他最寵愛的虞姬已死,他的屬下潰不成軍,他這近十年以來的一切都如浮雲消散!

似夢非夢,幼年時不好讀書,偷懶時的閒適;青年時期立志取秦王而代之,徵戰沙場的勇氣與堅韌;如今,佳人已逝,八千江東兄弟戰死,背叛自己的下屬爭相搶奪自己項上人頭來換萬戶侯的悲哀、氣憤與不甘。

想當年,劉邦接受了秦兵的投降,他坑殺二十萬秦兵,盡失民心;劉邦留下的子嬰被項羽手刃,燒盡阿房宮,被天下人唾棄;鴻門宴上因婦人之仁放虎歸山,而劉邦卻迅速斬除了一切潛在威脅。冷血無情,暴虐嗜殺,愚昧無知,剛愎自用,不懂安撫民心、從長計議、鼠目寸光。只因他一心報仇,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在《自我與現實之斷裂》中有提到:項羽任情任性地活著,但是,一個人如何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情感生存,理想總歸要與現實達成一致。項羽高尚的人性美與醜陋的黑暗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不會為了骯髒的政治角逐而放棄自己的信仰。最終項羽敗在了他過於理想化的審美生存方式上,他按照理想中的俠士、英雄、君子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輕易地掉進了「小人」設置的陷阱裡。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以不完美性情作為基礎的審美生存必然會出現帶有缺陷的人生,當這個人影響力較大時,他也有可能因自己的不足而殃及他人。可謂美與不足相得益彰。他高尚的性情致使其做出種種令人感動的事情,然而性情中的不足也一再蒙蔽了他的雙眼。做出種種錯誤的決策致其失敗。項羽的一生可以說是他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醜的相互較量和交融。當人性中美善佔據上風時,他是一個至善至美的君子,散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也因此,最終登上皇位的是活在了現實中的劉邦 ,而項羽,最終也成可歌可泣一代英雄。

往事縈繞心頭。終,於而立之年一劍自刎。

可嘆,一代英雄就此沉睡於烏江,任其鮮血融入這滾滾烏江之中。

參考文獻:

1《項羽本紀》

2《自我與現實之斷裂》--論項羽英雄悲劇性及其楚文化意蘊  吳昌林 陸海銀 唐季衝

相關焦點

  • 至今思項羽【何本祿】
    而對著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虞姬明知已兇多吉少,卻仍從容自若,並與項羽對酒當歌,翩躚起舞。京劇《霸王別姬》中,對此情景的表現也是到了極致。虞姬的一曲「西皮二六」唱得如泣如訴:「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心舞婆娑。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幹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旺一剎那。寬心飲酒寶帳坐,且聽軍情報如何。」接著,在京胡曲《夜深沉》的伴奏中,有一段長時間的舞劍。
  • 「不愛江山愛美人」,其實它的上半句更經典,很少有人知
    甚至有些人一心求紅顏知己,發出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呼聲。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清代陳於王的《題桃花扇傳奇》。玉樹歌殘聲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詩的首句說,陳後主的歌聲已成舊跡。南朝的宮殿也已經長出了新的柳條。這句詩寫出了物是人非的景象。
  • 劉邦與項羽誰是真英雄?
    哈嘍大家好,你們的小於來了,上次說道劉邦和項羽之間為何項羽被後世評價非常高。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西漢太史令司馬遷,有人說了這和司馬遷有什麼關係,且聽我一一道來。「本紀」是全書提綱,以王朝的更替為體,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其中記載先秦歷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記載秦漢歷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高后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那麼說道這裡就有一個疑問了,《史記》中的本紀本是寫帝王的為何項羽有資格登上本紀而不是像陳勝吳廣一樣寫在世家之中?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 項羽死後,劉邦立即殺了個恩人,賞了個仇人,換來漢朝400年江山
    劉邦逼得項羽烏江自刎,最終取得了勝利,成了統一天下的皇帝。此時的劉邦,風光無限,洋洋得意。但這並不代表,項羽就不厲害。其實,劉邦本來什麼都比不上項羽,他兵馬沒項羽多,本事沒項羽大。在楚漢之爭的初期,他和項羽對上,就是被打的命。要不是他手下的人給力,他是拿不下天下的,早就被項羽收拾了。
  • 中國歷史上最痴情的四位帝王,最後一人不愛江山愛美人!
    今天說說中國歷史上最痴情的四位帝王將相,最後一人不愛江山愛美人!1、漢光武帝劉秀劉秀,他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王朝,即漢光武帝。劉秀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是歷史有名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在位期間,為一賢明的君王。同時,也是個情深義重的男人。他此生鍾情陰麗華,從未變心。劉秀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當執金吾,娶陰麗華。
  • 作文說說千古風流人物(精選8篇)
    偉大的詩人,你是千古的風流人物,你既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又有「生涯似眾人」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後,你都有對國家和人民「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的懷念。  【說說千古風流人物:篇二】  翻開歷史長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雖然這些風流人物生命早已消逝,但他的的故事仍在傳揚。
  • 《大醫至簡》帶你讀懂《傷寒論》
    《大醫至簡》帶你讀懂《傷寒論》 2017年3月13日     本報長沙訊 3月11日至12日,中醫研究者劉希彥帶著他的新作《大醫至簡》,做客長沙十翼書院。
  • 項羽當年真的無路可走,非要自刎才行嗎?項羽:我想死的體面一點
    詞人李清照對項羽自刎烏江大呼惋惜,為此寫下了千古名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自刎烏江,抒寫了一段氣壯山河的故事,至此項羽走上了神壇。除了自刎,項羽當年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精選8篇)
    ,既坦率真誠有狡猾奸詐,既心胸豁達有小肚雞腸,既是菩薩心腸又是小人嘴臉,沒錯,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風流人物——曹操。  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的江山是繼承下來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來的!」我想,這句話對於曹操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篇二】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題記  站在歷史的窗前,小酌著一杯沁人的茶,淡定浮雲看敞著天下曉事。  是誰?
  • 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
    韓信開始是跟著項梁的,項梁死後歸了項羽,他在項羽手下幹過,提過不少建議。他對自己在項羽手下那段生活很傷心。韓信攻佔了齊國以後,項羽派人去遊說他,勸他叛漢,要麼歸楚,要麼中立。韓信當時很傷心地說了這麼幾句話:「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我韓信在項羽的手下幹事,官位最高的不超過郎中,職位只是執戟;言不為項王所聽,計不為項王所用。
  • 項羽在他最後一戰中有多猛?千百年來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如果論統兵徵戰,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等等都堪稱一代戰神。如果論個人武勇,恐怕千載之下,無人能和項羽相提並論。不要再提呂布和李元霸,呂布下文中會具體分析,而李元霸只是個虛構的人物,不存在的。首先說明一點,項羽統兵徵戰可絲毫不弱,也稱得上是戰神級別的。最後一戰中,韓信六十萬漢軍把項羽幾萬人圍在垓下,勝之不武。
  • 「治病必求於本」解,千古或一謬
    《陰陽應象大論》開篇第一段以「治病必求於本」結而啟下。
  • 《千古霸王》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C1 八千子弟渡江 烽煙起/亂雲飛揚 威震海內楚霸王 千古惟餘痴狂 倒轉時空/仍與天爭 《千古霸王
  • 為何死於項羽手中
    但是在一個多月之後,項羽又率軍殺進了鹹陽,這個時候,子嬰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項羽立即下令殺死了子嬰,都不帶一分鐘猶豫的。秦三世在位歷時四天,還是死在了西楚霸王項羽的手中。隨著秦王子嬰的死,秦始皇拼命打下的江山也都付之一炬,秦滅六國時的帝王之氣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一個千瘡百孔、戰火紛飛的亂世。子嬰在短短幾天之內,經歷登基、投降、死亡,人生跌宕起伏,這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心酸困頓也就只要他自己知道了。
  • 項羽:一個被誤解的楚霸王!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你會發現,這些不過都是借古抒懷罷了。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同,經歷的興衰成敗各異,對於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的感慨自然就千差萬別。就拿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來說,寫這首詩時,正值金兵入侵中原,趙宋王朝難逃。
  • 武則天死前,為什麼把江山還給李家?千年之後,才發現她有多聰明
    首先,當時的歷史條件,大唐江山本就是李家人打下的,李氏家族在大唐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武則天貴為高宗皇后,也算是李家的一份子,雖女子執政史無前例,可因其不俗的政治才能和狠厲的政治手段,她被朝堂內外接受了,可這並不代表大唐子民就能夠接受除她之外的武家人執掌大唐江山。武則天是為武家上下考慮,是武家人繼承,李唐舊臣必然謀反,到時候武家便會像當初的呂家一樣,被滅門。而中宗即位之後正式對武家餘臣進行了降職處理,並未過多處罰。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檣櫓 一作:強擄)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譯文及注釋譯文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 心泉評歷史人物系列:千古詞帝說重瞳
    史書記載,造字的倉頡、治水的大禹、滅秦的項羽等人都是重瞳子,當然還有本文的主人公——南唐後主、千古詞帝李煜。李煜是五代時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初名從嘉,字重光(重光,其實就是重瞳的意思。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們一隻眼睛只得一扇窗戶,我有兩扇,雙開門的,牛吧?),因為外貌奇特,他受到了他的大哥——太子李弘冀的猜忌。
  • 項羽「陰陵迷道」在浦口?
    然而,項羽自垓下突圍敗退的線路,至今未有一致意見,矛盾焦點在於項羽迷路地點「陰陵」的確定。11月22日,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近日在張家界舉行的中國史記研究會十六屆年會上推出《史記論叢》第十四集,南京一位市管幹部的作品《項羽「陰陵迷道」考證與浦口項羽文化地名分布解析》一文入選。文章作者筱旻(化名)認為,項羽迷道處應為浦口、和縣交界的陰陵山。